專利名稱:納米金屬導熱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納米纖維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納米金屬導熱管。
背景技術:
常規的導熱管大多采用水或者其他的有機物質來作為傳熱介質,這些液態的傳熱介質吸收熱量后會迅速變成氣體,吸收大量的熱,當受熱氣體散發到熱管的冷凝端會重新變成液體,釋放大量的熱,這個過程熱能的損耗高,傳熱性能低。此外,常規導熱管外圍一般無其他設置,導熱管暴漏在空氣中,降低了導熱性能,降低了導熱速度。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納米金屬導熱管,能夠實現傳熱過程的高效,增加傳熱速度,導熱性能佳,導熱過程安全可靠。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納米金屬導熱管,包括:真空管、設置在真空管外周的金屬導熱層、涂覆在金屬導熱層外周的金屬導熱漆層,所述真空管的內部中心設置有填充層,所述填充層為超導介質,所述超導介質為碳納米纖維。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碳納米纖維采用模板合成法或靜電紡絲法制成。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真空管為金屬真空管,所述金屬材料為銅或碳鋼。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金屬材料呈板材狀,所述真空管采用銅材或碳鋼材整體拉制成型。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碳納米纖維的直徑為200nm-1000nm。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納米金屬導熱管的真空管內部填充有碳納米纖維制成的超導介質,實現了傳熱過程的高效,增加了傳熱速度;真空管外部分別為金屬導熱層和金屬導熱漆層,導熱性能佳,導熱過程安全可靠。
圖1是本發明納米金屬導熱管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1、填充層,2、真空管,3、金屬導熱層,4、金屬導熱漆層。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請參閱圖1,本發明實施例包括:
一種納米金屬導熱管,包括:真空管2、設置在真空管外周的金屬導熱層3、涂覆在金屬導熱層外周的金屬導熱漆層4。其中,金屬導熱層3采用濺射方法包絡在真空2管的外周,其采用的是半導體鎳基合金材料,導熱性能佳。金屬導熱漆4采用導熱金屬粉末添加于特定的樹脂原料中以制成能夠噴涂的油漆涂料,干燥形成漆膜后能夠起到導熱的作用。所述真空管2的內部中心設置有填充層1,所述填充層I為超導介質,所述超導介質為碳納米纖維。碳納米纖維的超導介質注入到真空管中,經密封后形成高效能的金屬導熱管。其中,碳納米纖維的直徑為200nm-1000nm。所述碳納米纖維采用模板合成法或靜電紡絲法制成。模板合成法制備過程簡便,成本低;靜電紡絲法操作簡單,適用范圍廣,生產效率高。所述真空管2為金屬真空管,所述金屬材料為銅或碳鋼。本發明中采用板材狀的銅或碳鋼,整體拉制成金屬真空管,增加了導熱系數和傳熱性能,傳熱速度快。本發明的工作原理為:碳納米纖維制成的超導介質填充在真空管2的中心,真空管2的兩端分別為加熱端和冷凝端,工作過程中,加熱端和冷凝端形成溫度差,碳納米纖維被激化,以超音速來傳遞熱能。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真空管2內部填充有碳納米纖維制成的超導介質,實現了傳熱過程的高效,增加了傳熱速度;真空管2外部分別為金屬導熱層3和金屬導熱漆層4,金屬導熱層3采用濺射方法包絡在真空管的外周,導熱性能佳,金屬導熱漆層4干燥形成漆膜后能夠起到導熱的作用,同時保證了導熱過程的安全可靠。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納米金屬導熱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管、設置在真空管外周的金屬導熱層、涂覆在金屬導熱層外周的金屬導熱漆層,所述真空管的內部中心設置有填充層,所述填充層為超導介質,所述超導介質為碳納米纖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納米金屬導熱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納米纖維采用模板合成法或靜電紡絲法制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納米金屬導熱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管為金屬真空管,所述金屬材料為銅或碳鋼。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納米金屬導熱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材料呈板材狀,所述真空管采用銅材或碳鋼材整體拉制成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納米金屬導熱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納米纖維的直徑為200nm-1000nm。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納米金屬導熱管,包括真空管、設置在真空管外周的金屬導熱層、涂覆在金屬導熱層外周的金屬導熱漆層,所述真空管的內部中心設置有填充層,所述填充層為超導介質,所述超導介質為碳納米纖維。通過上述方式,本發明的納米金屬導熱管實現了傳熱過程的高效,增加了傳熱速度,導熱性能佳,導熱過程安全可靠。
文檔編號F28D15/02GK103105082SQ201110362069
公開日2013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5日
發明者岳亞娟 申請人:常州諾瑞格納米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