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廢液處理的發生裝置。
背景技術:
工業生產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液,廢液采用傳統的處理方式成本較高,并且在處理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二次污染,而采用普通的焚燒爐進行焚燒方式處理,雖然成本較低,但是由于一些有機物無法完全分解,燃燒不完全可能會產生二噁英等劇毒物質,會對人體和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涉及一種廢液處理的發生裝置,可將有機物廢液進行充分的分解,實現廢棄物的無害化。
為實現這一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方法是:一種廢液處理的發生裝置,包括裂解區、焚燒區和急冷區,所述裂解區包括裂解管,裂解管頂部連接電弧等離子體發生器,電弧等離子體發生器與裂解管之間設有圓環狀的噴淋孔,噴淋孔連接廢液進料管;焚燒區與急冷區設置在同一壓力管上,所述壓力管上半段為焚燒區,裂解管連通壓力管,焚燒區與裂解管連接處設有進氣管,焚燒區上均勻設有檢測管,檢測管連接壓力表、溫度計和流量計;所述壓力管下半段為急冷區,急冷區頂部連接有一根冷卻水管,急冷區底部連接循環槽,循環槽為橫臥的壓力罐體,循環槽頂部一端連接急冷區,另一端設有出氣孔,所述循環槽通過水泵連接石墨冷卻器,石墨冷卻器連接冷卻水管。
所述裂解管外側設有冷卻層,冷卻層上連接進水管和出水管。
所述焚燒區頂端內部為圓錐形管道,所述進氣管連接圓錐形管道處。
所述冷卻管一端插入壓力管中,位于壓力管內的冷卻管上均勻排布有出水孔。
所述循環槽上設有液位監測表,所述循環槽內中央設有一塊擋板,擋板高度為循環槽高度的一半。
所述石墨冷卻器通過管道連接冷卻水管,管道上設有分支連接補液管。
其有益效果是:廢液通過噴淋孔噴入裂解區,電弧等離子體發生器產生等離子體炬對廢液進行加熱,高溫使廢液中的有機物裂解為小分子,裂解后的小分子氣體進入焚燒區,焚燒區通入的空氣或水蒸氣使其充分燃燒,急冷區噴灑冷卻水使氣體冷卻避免產生二噁英,落入循環槽中的冷卻水經過冷卻后再次通入急冷區實現冷卻水的循環利用。
附圖說明
本發明將通過例子并參照附圖的方式說明,其中:
圖1是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說明書中公開的所有特征,或公開的所有方法或過程中的步驟,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驟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組合。
本說明書(包括任何附加權利要求、摘要和附圖)中公開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別敘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類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換。即,除非特別敘述,每個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類似特征中的一個例子而已。
如圖1所示的一種廢液處理的發生裝置,包括裂解區、焚燒區和急冷區,所述裂解區包括裂解管1,裂解管1為高壓管路,裂解管1的外側設有冷卻層,冷卻層連接進水管和出水管。裂解管1頂部連接電弧等離子體發生器4,電弧等離子體發生器4可以生成5000℃高溫的等離子體炬,具備極高的化學活性。電弧等離子體發生器4與裂解管1之間設有圓環狀的噴淋孔5,噴淋孔5連接廢液進料管,進料管將液態的廢料通過噴淋孔5噴入裂解管1中,等離子體炬的高溫將包含有機法分子的廢液通過高溫裂解為小分子,圓環狀的噴淋孔5可使廢液均勻噴射在等離子體炬的周圍;焚燒區與急冷區設置在同一壓力管2上,所述壓力管2上半段為焚燒區,焚燒區的頂端內部為圓錐形管道,裂解為小分子的氣體在通入圓錐形管道的時候可以形成螺旋狀的噴射路線,這樣可以延長氣體在管道中的時間,焚燒區與裂解管1連接處設有進氣管6,進氣管6位于圓錐形管道側面,進氣管6向管道中通入空氣或水蒸氣,提供氧氣使氣體中的碳和部分有機物充分燃燒。焚燒區上均勻設有檢測管7,檢測管7連接壓力表、溫度計和流量計,可隨時監控焚燒區各個部分的燃燒情況;所述壓力管2下半段為急冷區,急冷區主要對燃燒過后的氣體進行快速的冷卻,使溫度降低到200℃以內,避免二噁英的產生。急冷區頂部連接有一根冷卻水管,冷卻水管的一端插入壓力管2內,插入壓力管2內的冷卻水管表面均勻分布有出水孔,急冷區底部連接循環槽3,循環槽3為橫臥的壓力罐體,循環槽3頂部一端連接急冷區,另一端設有出氣孔9,所述循環槽3通過水泵11連接石墨冷卻器10,石墨冷卻器10連接冷卻水管8,形成循環的冷卻水路,氣體接觸到冷卻水管8噴出的冷卻水后迅速降溫同時吸收氣體中的酸性成分,并落入循環槽3中,循環槽3內設有一塊擋板將循環槽3分為兩段,擋板的高度為循環槽3內部高度的一半,氣體中的顆粒在遇到冷卻水后沉淀在擋板的一側,循環槽3底部設有排料口,而上層沒有顆粒的液體則流過擋板的另一側,并通過水泵11泵如石墨冷卻器10進行冷卻,并在此流入冷卻水管8中,實現冷卻水循環,而石墨冷卻器10上通過設置流動水使循環水快速冷卻。石墨冷卻器10與冷卻水管8之間通過管道連接,管道上設有分支,分支連接補液管,當循環水無法使其快速降溫時,可直接通入冷卻水降溫。經過焚燒、急冷后的氣體通過出氣孔9進入后續的處理中。
該裝置節能高效,通過充分的焚燒去除廢液中的有機大分子,同時最大程度避免二次污染的產生。
本發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體實施方式。本發明擴展到任何在本說明書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過程的步驟或任何新的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