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發式冷凝熱泵式全熱回收新風機組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蒸發式冷凝熱泵式全熱回收新風機組,其包括框架、濕膜加濕器、蒸發器、過濾器、新風入口、冷凝器、壓縮機、回風入口、送風管、排風管、隔板,濕膜加濕器、蒸發器都位于新風入口和送風管之間,冷凝器、壓縮機都位于回風入口和排風管之間,新風入口、回風入口都位于框架的一側,送風管、排風管位于框架的另一側,隔板位于框架的中間且將新風入口和回風入口分開。本實用新型從室外引入的新鮮空氣,并將室內因人類活動及建筑材料引發的污染空氣排出戶外,新風、排風通道空氣隔離換熱技術能滿足空氣調節要求,又能保證空氣的絕對新鮮度,從根本上杜絕了空氣的交叉污染。
【專利說明】蒸發式冷凝熱泵式全熱回收新風機組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全熱回收新風機組,特別是涉及一種蒸發式冷凝熱泵式全熱回收新風機組。
【背景技術】
[0002]現有建筑為了滿足舒適性(供暖或制冷)的要求,普遍安裝了空調。空調即空氣調節裝置,是指對建筑/構筑物內環境空氣的溫度、濕度、潔凈度、速度等參數進行調節和控制的裝置。空調的結構包括壓縮機、冷凝器、蒸發器、四通閥、單向閥毛細管組件等元件。其中,空調壓縮機中所指定的一個齒間容積對的工作過程。陰螺桿、陽螺桿轉向互相迎合一側的氣體受壓縮,這一側面稱為高壓區;相反,螺桿轉向彼此背離的一側面齒間容積在擴大并處在吸氣階段,稱為低壓區。高壓區、低壓區被陰螺桿、陽螺桿齒面間的接觸線分隔開。可以近似地認為:兩螺桿軸線所在平面是高、低壓力區的分界面。壓縮機吸入從蒸發器出來的較低壓力的工質蒸汽,使之壓力升高后送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冷凝成壓力較高的液體,經節流閥節流后,成為壓力較低的液體后送入蒸發器,在蒸發器中吸熱蒸發而成為壓力較低的蒸汽,從而完成制冷循環。毛細管組件包括毛細管和單向閥,其中單向閥普遍應用于空調室外機中,它由輔助毛細管及單向閥組成,空調不同型號的機器的單向閥組件大同小異。在單向閥上有一個箭頭,它表示氣流只能是按照箭頭的方向流動,反向則停止,只能從輔助毛細管通過。單向閥組件安裝在室外機的下后方,通常有一塊黑顏色的減震塊包著,包浙青是起消音的作用。
[0003]但是,現有空調僅能調節溫度,不能交換空氣或凈化空氣,時間久了就會造成空氣污染,影響人體健康。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蒸發式冷凝熱泵式全熱回收新風機組,其從室外引入的新鮮空氣,并將室內因人類活動及建筑材料引發的污染空氣排出戶外,新風、排風通道空氣隔離換熱技術能滿足空氣調節要求,又能保證空氣的絕對新鮮度,從根本上杜絕了空氣的交叉污染。
[0005]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一種蒸發式冷凝熱泵式全熱回收新風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發式冷凝熱泵式全熱回收新風機組包括框架、濕膜加濕器、蒸發器、過濾器、新風入口、冷凝器、壓縮機、回風入口、送風管、排風管、隔板,濕膜加濕器、蒸發器都位于新風入口和送風管之間,冷凝器、壓縮機都位于回風入口和排風管之間,新風入口、回風入口都位于框架的一側,送風管、排風管位于框架的另一側,隔板位于框架的中間且將新風入口和回風入口分開。
[0006]優選地,所述送風管的一側設有第一觀察孔,排風管的一側設有第二觀察孔。
[0007]優選地,所述回風入口的旁邊設有配電箱。
[0008]優選地,所述配電箱和壓縮機之間設有檢修門。[0009]優選地,所述蒸發式冷凝熱泵式全熱回收新風機組的安裝方式包括吊頂式、立式和臥式。
[0010]優選地,所述蒸發式冷凝熱泵式全熱回收新風機組在標準工況下的制冷運行能效比達4至5.9。
[0011]優選地,所述蒸發式冷凝熱泵式全熱回收新風機組在標準工況下的制熱運行能效比達4.2至6.4。
[0012]本實用新型的積極進步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從室外引入的新鮮空氣,并將室內因人類活動及建筑材料引發的污染空氣排出戶外,新風、排風通道空氣隔離換熱技術能滿足空氣調節要求,又能保證空氣的絕對新鮮度,從根本上杜絕了空氣的交叉污染。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蒸發式冷凝熱泵式全熱回收新風機組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給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以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0015]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蒸發式冷凝熱泵式全熱回收新風機組包括框架1、濕膜加濕器2、蒸發器3、過濾器4、新風入口 5、冷凝器6、壓縮機7、回風入口 8、送風管11、排風管12、隔板15,濕膜加濕器2、蒸發器3都位于新風入口 5和送風管11之間,冷凝器6、壓縮機7都位于回風入口 8和排風管12之間,新風入口 5、回風入口 8都位于框架I的一側,送風管11、排風管12位于框架I的另一側,隔板15位于框架I的中間且將新風入口 5和回風入口 8分開。
[0016]送風管11的一側設有第一觀察孔13,排風管12的一側設有第二觀察孔14,這樣方便觀察送風和排風情況。
[0017]回風入口 8的旁邊設有配電箱10,這樣方便供電。
[0018]配電箱10和壓縮機7之間設有檢修門9,這樣方便維修冷凝器和壓縮機。
[0019]本實用新型蒸發式冷凝熱泵式全熱回收新風機組通過新風入口直接處理從室外引入的新鮮空氣,并通過回風入口和排風管將室內因人類活動及建筑材料引發的污染空氣排出戶外,新風、排風通道空氣隔離換熱技術能滿足空氣調節要求,又能保證空氣的絕對新鮮度,從根本上杜絕了空氣的交叉污染。同時還可選裝臭氧消毒、紫外燈殺菌及高壓靜電除塵器。
[0020]本實用新型蒸發式冷凝熱泵式全熱回收新風機組的安裝方式包括吊頂式、立式和臥式。與常規冷凍水系統相比,本實用新型蒸發式冷凝熱泵式全熱回收新風機組的蒸發溫度高出8?10°C,且無需冷凍水二次熱交換傳遞冷量,制冷能效比提高30%以上。本實用新型蒸發式冷凝熱泵式全熱回收新風機組采用管片式蒸發冷凝技術,充分利用翅片表面水膜的蒸發通過傳質和傳熱即可實現冷凝器內工質的降溫冷凝,機組一體化結構設計,無室外機組,無需冷卻塔和大功率冷卻水泵,風機、水泵的配電動力及工程初投資明顯降低。本實用新型蒸發式冷凝熱泵式全熱回收新風機組利用低溫低濕的室內排風作為(蒸發式)冷凝器的冷卻空氣,既利用了室內排風的顯熱(溫差),又利用了室內排風的潛熱(濕度差),冷凝效果大大優于直接采用室外空氣作為冷卻空氣,避免了為空氣置換通風而造成的能力損失,同樣,機組制熱時利用室內排除的高溫高濕的空氣作為蒸發器側的換熱熱源,與傳統中央空調系統相比新風負荷能耗節省50%左右,帶顯熱交換型(選裝)效率更高。本實用新型能夠將新風蒸發側待排放處理的冷凝水直接引入機組排風冷凝系統中作為冷卻水,無需配置獨立冷凝水排放系統,由于冷凝水溫度低,既收回了冷凝水的冷量,使得冷卻效果較好。同時利用先進合理的水膜式布水冷卻方式,使冷卻水最大限度與冷凝翅片表面充分濕潤,強化冷凝板片的熱換,有效克服了翅片平壁水膜容易出現“干點”導致的結垢現象。過渡季節利用全新風承擔室內負荷,僅運行送、排風機實現自動換氣,而無需啟動壓縮機,同時也無需配置獨立換氣通風系統,節能效果更加明顯。
[0021]本實用新型蒸發式冷凝熱泵式全熱回收新風機組在標準工況下的制冷運行能效比達4至5.9。本實用新型蒸發式冷凝熱泵式全熱回收新風機組在標準工況下的制熱運行能效比達4.2至6.4,節能效果顯著。本實用新型蒸發式冷凝熱泵式全熱回收新風機組的制冷功率為3.6KW至265KW。
[0022]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蒸發式冷凝熱泵式全熱回收新風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發式冷凝熱泵式全熱回收新風機組包括框架、濕膜加濕器、蒸發器、過濾器、新風入口、冷凝器、壓縮機、回風入口、送風管、排風管、隔板,濕膜加濕器、蒸發器都位于新風入口和送風管之間,冷凝器、壓縮機都位于回風入口和排風管之間,新風入口、回風入口都位于框架的一側,送風管、排風管位于框架的另一側,隔板位于框架的中間且將新風入口和回風入口分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蒸發式冷凝熱泵式全熱回收新風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風管的一側設有第一觀察孔,排風管的一側設有第二觀察孔。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蒸發式冷凝熱泵式全熱回收新風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風入口的旁邊設有配電箱。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蒸發式冷凝熱泵式全熱回收新風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電箱和壓縮機之間設有檢修門。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蒸發式冷凝熱泵式全熱回收新風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發式冷凝熱泵式全熱回收新風機組的安裝方式包括吊頂式、立式和臥式。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蒸發式冷凝熱泵式全熱回收新風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發式冷凝熱泵式全熱回收新風機組在標準工況下的制冷運行能效比達4至5.9。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蒸發式冷凝熱泵式全熱回收新風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發式冷凝熱泵式全熱回收新風機組在標準工況下的制熱運行能效比達4.2至6.4。
【文檔編號】F24F5/00GK203586453SQ201320795727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6日
【發明者】夏曉宏, 邵小元, 夏林 申請人:靖江市寶鋼空調設備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