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生物質處理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用于干餾氣熱回收的管道。
背景技術:
生物質能就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在生物質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質為載體的能量。它直接或間接地來源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轉化為常規的固態、液態和氣態燃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一種可再生能源,同時也是唯一一種可再生的碳源。生物質能源技術是一種具有廣闊發展前途的新能源技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干餾氣熱回收的管道。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具體實現:
一種用于干餾氣熱回收的管道,包括內管、外管和保溫層,所述內管為正方形,外管為圓管,內管中心和外管圓心重合,所述外管包裹聚氨酯管殼,聚氨酯管殼外包裹鍍鋅鋼板。
進一步的,所述內管由耐高溫鋼制作而成;
所述外管為螺旋縫鋼管;
所述聚氨酯管殼的厚度為100-150mm;
所述鍍鋅鋼板的厚度為0.2-0.3mm。
干餾氣經過內管,換熱介質為水,從內管和外管之間的空間流過,干餾氣和水逆流換熱。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的用于干餾氣熱回收的管道,內管采用方形,提高了干餾氣與介質水的換熱面積,本管道適合于內管管徑≥500mm管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用于干餾氣熱回收的管道的結構圖。
圖中:1-內管;2-外管;3-聚氨酯管殼;4-鍍鋅鋼板。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用于干餾氣熱回收的管道,包括內管1、外管2和保溫層3,所述內管1為正方形,外管2為圓管,內管1中心和外管2圓心重合,所述外管2包裹聚氨酯管殼3,聚氨酯管殼3外包裹鍍鋅鋼板4。內管1由15CrMo鋼板制作,外管2為螺旋縫鋼管,裹聚氨酯管殼3的厚度為100-150mm,鍍鋅鋼板4的厚度為0.2-0.3mm。運行時,干餾氣從內管1流過,換熱介質水從內管1和外管2中間流過,逆流運行。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