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烘干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大型環保型內墻磚的烘干裝置。
背景技術:
墻面磚(簡稱墻磚)適用于洗手間、廚房、室外陽臺的立面裝飾。貼墻磚是保護墻面免遭水濺的有效途徑。它們不僅用于墻面,用在門窗的邊緣裝飾上。也是一種有趣的裝飾元素。用于踢腳線處的裝飾墻磚。既美觀又保護墻基不易被鞋或桌椅凳腳弄臟。用于水池和浴室的瓷磚,要美觀、防潮和耐磨兼顧。內墻磚吸水率比較高,吸水后產生色差,一般情況下,待墻面干燥后,色差會消除。外墻磚都經耐酸堿試驗,浸在10%酸,堿溶液中不變色,才可出廠,一般游泳池里加入漂白劑,其酸堿性很低,不會對磁磚產生腐蝕。在企業生產內墻磚的過程中,對內墻磚進行烘干是一道十分重要的程序,其對內墻磚的品質有重要的影響。目前的內墻磚烘干裝置由于對溫度的控制不夠精確,導致在對內墻磚的烘干過程中,對內墻磚所含的水分百分率不達標,導致內墻磚的品質下降;再者就是對內墻磚的烘干過程中不夠均勻,也對內墻磚的品質有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大型環保型內墻磚的烘干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大型環保型內墻磚的烘干裝置,包括保溫內膽和磚架,所述保溫內膽設置在烘干箱體的內部,所述烘干箱體與保溫內膽形成的空腔中設置有電加熱塊,所述保溫內膽的內壁上設置有氣孔,所述磚架連接在保溫內膽的內部,所述磚架的表面設置有溫度傳感器,所述烘干箱體的上表面設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溫度傳感器與烘干面板電性連接,所述烘干箱體的左側設置有空氣泵,所述空氣泵通過管道與烘干箱體與保溫內膽形成的空腔連接,所述空氣泵與控制面板電性連接,所述電加熱塊和空氣泵均與電源電性連接。
優選的,所述控制面板的表面設置有LED顯示屏、調節按鈕和開關按鈕,所述LED顯示屏與控制面板內部的控制芯片電性連接。
優選的,所述磚架設置為4-6層,且磚架之間呈間隔等距設置。
優選的,所述氣孔呈均勻分布在保溫內膽的內壁表面。
優選的,所述電加熱塊設置為2層,且電加熱塊之間形成空氣流動的空腔。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和優點:該大型環保型內墻磚的烘干裝置由于使用空氣泵把空氣通入烘干箱體與保溫內膽形成的空腔,在電加熱塊的加熱作用下,通過保溫內膽內壁均勻分布的氣孔對內墻磚進行烘干,使得熱空氣與內墻磚全方位的接觸,烘干的更加均勻;設置的溫度傳感器,可以對保溫內膽內部的溫度進行監控,一旦溫度不在設定的范圍內,通過控制面板對電加熱塊進行調節,使得保溫內膽內部的溫度始終處于設定的范圍內,有效的保障了內墻磚的烘干品質。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烘干箱體、2保溫內膽、3電加熱塊、4氣孔、5溫度傳感器、6磚架、7電源、8空氣泵、9控制面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圖1所示的一種大型環保型內墻磚的烘干裝置,包括保溫內膽2和磚架6,所述保溫內膽2設置在烘干箱體1的內部,所述烘干箱體1與保溫內膽2形成的空腔中設置有電加熱塊3,所述電加熱塊3設置為2層,且電加熱塊3之間形成空氣流動的空腔,所述保溫內膽2的內壁上設置有氣孔4,所述氣孔4呈均勻分布在保溫內膽2的內壁表面,所述磚架6連接在保溫內膽2的內部,所述磚架6設置為4-6層,且磚架6之間呈間隔等距設置,所述磚架6的表面設置有溫度傳感器5,所述烘干箱體1的上表面設置有控制面板9,所述控制面板9的表面設置有LED顯示屏、調節按鈕和開關按鈕,所述LED顯示屏與控制面板內部的控制芯片電性連接,所述溫度傳感器5與烘干面板9電性連接,所述烘干箱體1的左側設置有空氣泵8,所述空氣泵8通過管道與烘干箱體1與保溫內膽2形成的空腔連接,所述空氣泵8與控制面板9電性連接,所述電加熱塊3和空氣泵8均與電源7電性連接。
工作原理:在烘干內墻磚時,使用空氣泵8把空氣通入烘干箱體1與保溫內膽2形成的空腔,在電加熱塊3的加熱作用下,通過保溫內膽2內壁均勻分布的氣孔4對內墻磚進行烘干,使得熱空氣與內墻磚全方位的接觸,烘干的更加均勻;設置的溫度傳感器5,可以對保溫內膽2內部的溫度進行監控,一旦溫度不在設定的范圍內,通過控制面板9對電加熱塊3進行調節,使得保溫內膽2內部的溫度始終處于設定的范圍內,有效的保障了內墻磚的烘干品質。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