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diào)器,特別是涉及一種空調(diào)器室外機。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發(fā)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人們對空調(diào)器的需求也越來越高。空調(diào)器幾乎成為了家庭生活中必備的電器,其數(shù)量非常巨大。
目前的空調(diào)器室外機往往采用立式結構,這種結構的空調(diào)器室外機在豎直方向空間不大時會出現(xiàn)無法安裝的問題。此外,由于立式結構的空調(diào)器室外機的出風口一般均開設在室外機外殼的側面,從出風口排出的氣流往往以較高的風速吹出,人們經(jīng)過室外機時會被吹到而產(chǎn)生不舒適的感覺。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是要提供一種豎直方向上占用空間更少的空調(diào)器室外機。
本實用新型一個進一步的目的是要避免室外機排出的氣流帶給人不適感。
特別地,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空調(diào)器室外機。該空調(diào)器室外機包括:室外機外殼,其內(nèi)限定有用于放置風機以及換熱器的容納腔,并且室外機外殼開設有進風口以及出風口,其中出風口設置于室外機外殼的下表面或上表面上,以供風機從進風口引入的氣流經(jīng)過與換熱器換熱后從出風口排出。
可選地,出風口設置于室外機外殼的下表面上,進風口設置于室外機外殼的上表面和/或側面上。
可選地,出風口設置于室外機外殼的上表面上,進風口設置于室外機外殼的下表面和/或側面上。
可選地,換熱器設置于容納腔內(nèi)貼靠進風口的位置,以與由進風口進入的空氣進行換熱。
可選地,風機設置于換熱器與出風口之間。
可選地,風機為軸流風機,并且其旋轉軸線與室外機外殼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
可選地,該空調(diào)器室外機還包括:罩蓋,設置于室外機外殼的上表面外側,以遮蔽進風口或出風口。
可選地,該空調(diào)器室外機還包括:支架,設置于室外機外殼的下方,并配置成將空調(diào)器室外機架設至一定高度,以便氣流從出風口排出或從進風口進入。
可選地,該空調(diào)器室外機還包括:隔板,配置成將容納腔分隔為換熱通風腔與壓縮機腔,并且風機與換熱器放置于換熱通風腔,壓縮機腔內(nèi)放置有壓縮機。
本實用新型的空調(diào)器室外機包括:室外機外殼,其內(nèi)限定有用于放置風機以及換熱器的容納腔,并且室外機外殼開設有進風口以及出風口,其中出風口設置于室外機外殼的下表面或上表面上,以供風機從進風口引入的氣流經(jīng)過與換熱器換熱后從出風口排出,通過提供一種臥式結構的空調(diào)器室外機,使得室外機在豎直方向上的占用空間減小,以在豎向空間不足時,可以完成室外機的安裝。
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的空調(diào)器室外機,出風口設置于室外機外殼的下表面上,進風口設置于室外機外殼的上表面和/或側面上或者出風口設置于室外機外殼的上表面上,進風口設置于室外機外殼的下表面和/或側面上,從而實現(xiàn)上進風,下排風或下進風,上排風,并且風機為軸流風機,其旋轉軸線與室外機外殼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可以將室外機的出風方向由橫向變化為豎向,避免室外機排出的氣流吹到人們而使人們產(chǎn)生不舒適的感覺。
根據(jù)下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的詳細描述,本領域技術人員將會更加明了本實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優(yōu)點和特征。
附圖說明
后文將參照附圖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具體實施例。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標示了相同或類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這些附圖未必是按比例繪制的。附圖中:
圖1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空調(diào)器室外機的示意性結構圖;以及
圖2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另一個實施例的空調(diào)器室外機的示意性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空調(diào)器室外機100的示意性結構圖。如圖所示,該空調(diào)器室外機100可以包括:蓋罩10、室外機外殼20和支架30。
其中,室外機外殼20的內(nèi)部限定有用于放置風機213以及換熱器212的容納腔,并且該容納腔可以被隔板23分隔為換熱通風腔21與壓縮機腔22,風機213與換熱器212放置于換熱通風腔21,壓縮機腔22內(nèi)放置有壓縮機221。
室外機外殼20上開設有進風口211以及出風口214,以供風機213產(chǎn)生的氣流由進風口211進入,經(jīng)過換熱器212換熱后,從出風口214排出。
本實施例的進風口211可以設置于室外機外殼20的上表面和/或側面上,出風口214設置于室外機外殼20的下表面上。出風口214設置于室外機外殼20的下表面,可以解決從室外機排出的氣流吹到經(jīng)過室外機的行人,影響人們的舒適感的問題。
換熱器212設置于容納腔內(nèi)貼靠進風口211的位置,以與由進風口211進入的空氣進行換熱。風機213設置于換熱器212與出風口214之間,以生成由進風口211進入并從出風口214排出的氣流。其中,風機213可以為軸流風機,并且其旋轉軸線與室外機外殼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以便生成由進風口211進入并從出風口214排出的氣流。
進風口211的位置與換熱器212的結構和位置相適配,以使得從進風口211進入的空氣可以均勻地通過換熱器212。在一些可選實施例中,換熱器212可以為L型,一部分貼靠于室外機外殼20的上表面,一部分貼靠于室外機外殼20的側面上部。相應地,進風口211可以設置于室外機外殼20的上表面和側面上。在另一些可選實施例中,換熱器212可以為平板狀,整體貼靠于室外機外殼20的上表面,在該種情況下,進風口211可以僅設置于室外機外殼20的上表面上。
蓋罩10設置于室外機外殼20的上表面外側和/或側面外側,以遮蔽進風口211,以免雨水或其他物質(zhì)通過進風口211進入容納腔,影響室外機的工作性能。
支架30,設置于室外機外殼20的下方,并配置成將空調(diào)器室外機100架設至一定高度,以便氣流從出風口214排出,避免氣流無法及時從出風口214排出而影響室外機的工作效率。
本實施例的空調(diào)器室外機100包括室外機外殼20,其內(nèi)限定有用于放置風機213以及換熱器212的容納腔,并且出風口214設置于室外機外殼的下表面上,進風口211設置于室外機外殼的上表面和/或側面上,以供風機213從進風口211引入的氣流經(jīng)過與換熱器212換熱后從出風口214排出,并且風機213為軸流風機,其旋轉軸線與室外機外殼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該臥式結構的空調(diào)器室外機100可以減小在豎直方向上的占用空間,并且將室外機的出風方向由橫向變?yōu)樨Q向,可以有效解決室外機排出的氣流吹到人們而使人們產(chǎn)生不舒適感覺的問題。
圖2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另一個實施例的空調(diào)器室外機100的示意性結構圖。如圖所示,該空調(diào)器室外機100可以包括:蓋罩10、室外機外殼20和支架30。
其中,室外機外殼20的內(nèi)部限定有用于放置風機213以及換熱器212的容納腔,并且該容納腔可以被隔板23分隔為換熱通風腔21與壓縮機腔22,并且風機213與換熱器212放置于換熱通風腔21,壓縮機腔22內(nèi)放置有壓縮機221。
室外機外殼20上開設有進風口211以及出風口214,以供風機213產(chǎn)生的氣流由進風口211進入,經(jīng)過換熱器212換熱后,從出風口214排出。
本實施例的進風口211可以設置于室外機外殼20的下表面和/或側面上,出風口214設置于室外機外殼20的上表面上。出風口214設置于室外機外殼20的上表面,可以解決從室外機排出的氣流吹到經(jīng)過室外機的行人,影響人們的舒適感的問題。
換熱器212設置于容納腔內(nèi)貼靠進風口211的位置,以與由進風口211進入的空氣進行換熱。風機213設置于換熱器212與出風口214之間,以生成由進風口211進入并從出風口214排出的氣流。其中,風機213可以為軸流風機,并且其旋轉軸線與室外機外殼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以便生成由進風口211進入并從出風口214排出的氣流。
進風口211的位置與換熱器212的結構和位置相適配,以使得從進風口211進入的空氣可以均勻地通過換熱器212。在一些可選實施例中,換熱器212可以為L型,一部分貼靠于室外機外殼20的下表面,一部分貼靠于室外機外殼20的側面下部。相應地,進風口211可以設置于室外機外殼20的下表面和側面上。在另一些可選實施例中,換熱器212可以為平板狀,整體貼靠于室外機外殼20的下表面,在該種情況下,進風口211可以僅設置于室外機外殼20的下表面上。
蓋罩10設置于室外機外殼20的上表面外側和/或側面外側,以遮蔽出風口214,以免雨水或其他物質(zhì)通過出風口214進入容納腔,影響室外機的工作性能。
支架30,設置于室外機外殼20的下方,并配置成將空調(diào)器室外機100架設至一定高度,以便氣流從進風口211進入,避免氣流無法從進風口211進入而影響室外機的工作效率。
本實施例的空調(diào)器室外機100包括室外機外殼20,其內(nèi)限定有用于放置風機213以及換熱器212的容納腔,并且出風口214設置于室外機外殼的上表面上,進風口211設置于室外機外殼的下表面和/或側面上,以供風機213從進風口211引入的氣流經(jīng)過與換熱器212換熱后從出風口214排出,并且風機213為軸流風機,其旋轉軸線與室外機外殼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該臥式結構的空調(diào)器室外機100可以減小在豎直方向上的占用空間,并且將室外機的出風方向由橫向變?yōu)樨Q向,可以有效解決室外機排出的氣流吹到人們而使人們產(chǎn)生不舒適感覺的問題。
至此,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認識到,雖然本文已詳盡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多個示例性實施例,但是,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仍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內(nèi)容直接確定或推導出符合本實用新型原理的許多其他變型或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應被理解和認定為覆蓋了所有這些其他變型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