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室外機、室內機、室外機控制方法和空調器。
背景技術:
空調器在使用一段時間后,用戶常常會發現空調器制冷制熱效果變差,甚至出現無法制冷制熱的現象。引起制冷制熱能力下降或無法進行制冷制熱的原因有很多,但在眾多原因之中,空調器中冷媒量的降低占主要原因。
而現有對空調器添加冷媒的過程中,一方面,需要通過室外機的三通閥添加冷媒,但是由于某些室外機安裝位置的原因,例如高層室外、安裝了防盜窗的室外等,導致難以向室外機添加冷媒。另一方面,在確定冷媒量降低程度的過程中,需要采用壓力表等手段對冷媒量降低程度進行手動檢測,導致操作過程復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室外機、室內機、室外機控制方法和空調器,用于解決在確定冷媒量降低程度的過程中需要進行手動檢測從而導致操作過程復雜的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室外機,用于通過聯機管連接室內機,其中,所述聯機管包括氣管、液管和冷媒充注管,該室外機包括:三通閥、二通閥、第一冷媒補充管、第二冷媒補充管、壓力計、單向閥和冷媒存儲罐,所述三通閥的第一端口連接所述氣管的第一端口,所述三通閥的第二端口連接所述室外機的壓縮機的回氣管,所述三通閥的第三端口連接所述第一冷媒補充管的第一端口,所述二通閥的第一端口連接所述室外機的節流裝置,所述二通閥的第二端口連接所述液管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一冷媒補充管的第二端口連接所述單向閥的第一端口,所述單向閥的第二端口連接所述第二冷媒補充管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二冷媒補充管的第二端口連接所述冷媒存儲罐,所述第二冷媒補充管的第三端口連接所述冷媒充注管的第一端口,所述壓力計連接在所述第一冷媒補充管上用于檢測所述第一冷媒補充管中的冷媒壓力;該室外機還包括:
控制單元,分別與所述壓力計和所述單向閥相連,所述控制單元用于控制所述壓力計檢測當前冷媒壓力值P1,并且用于將所述當前冷媒壓力值P1與額定冷媒壓力值P0進行比較,如果P1<P0,控制所述單向閥打開以使所述冷媒存儲罐中的冷媒以預定量V1通過所述第二冷媒補充管、所述單向閥、所述第一冷媒補充管以及所述三通閥補充流入所述壓縮機的回氣管,反復進行上述檢測和補充操作,直至所述當前冷媒壓力值P1大于等于所述額定冷媒壓力值P0時,則結束對冷媒的檢測和補充操作。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室內機,用于通過聯機管連接室內機,其中,所述聯機管包括氣管、液管和冷媒充注管,該室內機包括:冷媒充注口和保護蓋,
其中,所述冷媒充注口連接所述冷媒充注管的第二端口,所述保護蓋覆蓋于所述冷媒充注口之上。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空調器,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室外機、如第二方面所述的室內機以及聯機管,其中,所述聯機管包含氣管、液管和冷媒充注管。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室外機、室內機和空調器,通過控制單元控制壓力計檢測冷媒壓力值,當冷媒壓力值小于額定冷媒壓力值時,控制單向閥打開以使冷媒存儲罐中的冷媒用于補充降低的冷媒量,解決了在確定冷媒量降低程度的過程中需要進行手動檢測從而導致操作過程復雜的問題。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空調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室外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室外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室內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室內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室外機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室外機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室外機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空調器,參照圖1中所示,包括室外機11、室內機12和聯機管13,其中,聯機管13包括氣管131、液管132和冷媒充注管133。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室外機、室內機和空調器,通過控制單元控制壓力計檢測冷媒壓力值,當冷媒壓力值小于額定冷媒壓力值時,控制單向閥打開以使冷媒存儲罐中的冷媒用于補充降低的冷媒量,解決了在確定冷媒量降低程度的過程中需要進行手動檢測從而導致操作過程復雜的問題。
實施例1、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室外機,用于自動進行冷媒量檢測和補充,作為圖1中所示的室外機11,參照圖2中所示,該室外機11包括:三通閥111、二通閥112、第一冷媒補充管113、第二冷媒補充管114、壓力計115、單向閥116和冷媒存儲罐117。
其中,三通閥111的第一端口連接氣管131的第一端口,三通閥111的第二端口連接室外機的壓縮機的回氣管,三通閥111的第三端口連接第一冷媒補充管113的第一端口,二通閥112的第一端口連接室外機的節流裝置,二通閥112的第二端口連接液管132的第一端口,第一冷媒補充管113的第二端口連接單向閥116的第一端口,單向閥116的第二端口連接第二冷媒補充管114的第一端口,單向閥116用于限制管路中的冷媒不會流向冷媒存儲罐117,第二冷媒補充管114的第二端口連接冷媒存儲罐117,冷媒存儲罐117用于存儲冷媒,此時,冷媒充注管133用于將外界充注的冷媒流向冷媒存儲罐117,第二冷媒補充管114的第三端口連接冷媒充注管133的第一端口,壓力計115連接在第一冷媒補充管113上用于檢測第一冷媒補充管113中的冷媒壓力。
室外機11還包括控制單元(圖中未示出),控制單元分別與壓力計115和單向閥116相連,該控制單元用于:
在空調器開機一段時間達到穩定運行狀態后,控制單元控制壓力計115檢測第一冷媒補充管113中的冷媒的當前冷媒壓力值P1,將當前冷媒壓力值P1與額定冷媒壓力值P0進行比較:當P1≥P0時,此時冷媒壓力值達到額定壓力值,冷媒量充足,無需進行添加冷媒操作;當P1<P0時,此時冷媒壓力值未達到額定壓力值,冷媒量不足,需要進行添加冷媒操作,因此控制單元控制單向閥116打開以使冷媒存儲罐117中的冷媒以預定量V1通過第二冷媒補充管114、單向閥116、第一冷媒補充管113以及三通閥111補充流入壓縮機的回氣管(圖中未示出),反復進行上述檢測和補充操作,直至當前冷媒壓力值P1大于等于額定冷媒壓力值P0時,則結束對冷媒的檢測和補充操作。
具體的,控制單元控制單向閥116打開以使冷媒存儲罐中的冷媒以預定量V1通過第二冷媒補充管114、單向閥116、第一冷媒補充管113以及三通閥111流入壓縮機的回氣管,補充完畢后控制單元控制單向閥116關閉。然后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穩定運行后,控制壓力計115重新檢測第一冷媒補充管113中的冷媒的當前冷媒壓力值P2,重復以上步驟直至當前冷媒壓力值P1大于等于額定冷媒壓力值P0。當P1≥P0時,此時冷媒壓力值達到額定壓力值,冷媒量充足,無需進行添加冷媒操作;當P1<P0時,此時冷媒壓力值未達到額定壓力值,冷媒量不足,需要進行添加冷媒操作,因此控制單元控制單向閥116打開以使冷媒存儲罐117中的冷媒以預定量V1通過第二冷媒補充管114、單向閥116、第一冷媒補充管113以及三通閥111補充流入壓縮機的回氣管(圖中未示出),反復進行上述檢測和補充操作,直至當前冷媒壓力值P1大于等于額定冷媒壓力值P0時,則結束對冷媒的檢測和補充操作。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室外機,包括:三通閥、二通閥、第一冷媒補充管、第二冷媒補充管、壓力計、單向閥、冷媒存儲罐以及控制單元;控制單元用于控制壓力計檢測當前冷媒壓力值P1,并且用于將當前冷媒壓力值P1與額定冷媒壓力值P0進行比較,如果P1<P0,則說明空調器冷媒壓力不足,因此控制單向閥打開以使冷媒存儲罐中的冷媒以預定量V1通過第二冷媒補充管、單向閥、第一冷媒補充管以及三通閥補充流入壓縮機的回氣管,反復進行上述檢測和補充操作,直至當前冷媒壓力值P1大于等于額定冷媒壓力值P0時,則結束對冷媒的檢測和補充操作。通過控制單元控制壓力計檢測冷媒壓力值,當冷媒壓力值小于額定冷媒壓力值時,控制單向閥打開以使冷媒存儲罐中的冷媒用于補充降低的冷媒量,解決了在確定冷媒量降低程度的過程中需要進行手動檢測從而導致操作過程復雜的問題。
可選的,為避免因系統中冷媒的壓力存在波動造成壓力計115測量當前冷媒壓力值產生的波動,控制單元可以控制壓力計115以時間間隔T連續進行N次測量冷媒壓力值(其中,時間間隔T可以取1分鐘至24小時,優選的時間間隔T可以為5分鐘、10分鐘、20分鐘、30分鐘、1小時、1.5小時、2小時等;N可以取2至30次,優選為3或5次),然后取其壓力平均值與額定冷媒壓力值P0進行比較。與當前冷媒壓力值P1類似的,當時,此時冷媒壓力值達到額定壓力值,冷媒量充足,無需進行添加冷媒操作;當時,此時冷媒壓力值未達到額定壓力值,冷媒量不足,需要進行添加冷媒操作,因此控制單元控制單向閥116打開以使冷媒存儲罐117中的冷媒以預定量V1通過第二冷媒補充管114、單向閥116、第一冷媒補充管113以及三通閥111補充流入壓縮機的回氣管,反復進行上述檢測和補充操作,直至當前冷媒壓力值P1大于等于額定冷媒壓力值P0時,則結束對冷媒的檢測和補充操作。
進一步可選的,在將壓力平均值與額定冷媒壓力值P0進行比較之后,可以通過取冷媒壓力變化值將冷媒壓力變化值ΔP與預設冷媒壓力變化值ΔP0進行比較,來判斷冷媒的泄露量:具體的,當△P≥△P0時,判斷空調器中的冷媒泄露過多,通過室內機設置警報聲、面板顯示部位不斷閃爍、面板顯示部位亮紅燈或者面板顯示部位顯示某種代碼等方式提醒用戶空調器冷媒泄露過多,需聯系售后服務人員對空調器進行檢修;當△P<△P0時,判斷空調器存在冷媒損耗或者局部微泄露,導致空調器中冷媒量不足,此時控制單元根據△P值控制打開單向閥116的時間,來使冷媒存儲罐117中的冷媒補充至空調器中,△P值越大,說明冷媒量缺少越多,則打開單向閥116的時間越長。
可選的,如當壓力計檢測到空調器冷媒壓力不足,控制單元控制單向閥116打開超過預定時間,或者已經控制冷媒存儲罐12中的冷媒以預定量V2(V2>V1)流入第一冷媒補充管113之后,如果通過壓力計116測量當前冷媒壓力值P1仍然小于額定冷媒壓力值P0時,此時可判定冷媒存儲罐117中的冷媒存儲不足,需提醒用戶進行向冷媒存儲罐117添加冷媒的操作。或者可選的,在冷媒存儲罐117中布置壓力檢測裝置,當壓力檢測裝置測量冷媒存儲罐117中冷媒壓力值低于第二預定壓力值時提醒用戶進行向冷媒存儲罐117中添加冷媒的操作。
可選的,參照圖3中所示,室外機11還包括防護罩118,防護罩118覆蓋在三通閥111、二通閥112、第一冷媒補充管113、第二冷媒補充管114、壓力計115、單向閥116和冷媒存儲罐117之上,用于對以上部件進行防護。
可選的,觸發室外機的控制單元進行上述自動進行冷媒量檢測和補充的條件可以包括以下中的一種或多種:
方式1、每次開機時自動進行冷媒量檢測和補充。
方式2、設置經過一段時間(例如1天、3天、1個星期、半個月、一個月、一個季度或半年等)后對自動進行冷媒量檢測和補充。
方式3、在遙控器上設置按鍵,由用戶手動啟動冷媒量檢測和補充,實現對空調器中冷媒量的人工監控,進一步地,可以將冷媒檢測結果反饋至室內機面板顯示區域或遙控器的顯示區域上。
以上方式可單獨進行設置,或將方式1和方式3聯合、方式2和方式3聯合進行混合設置。
實施例2、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室內機,作為圖1中所示的室內機12,參照圖4中所示,該室內機12包括:冷媒充注口121,冷媒充注口121連接聯機管13的冷媒充注管133的第二端口。
參照圖5中所示,室內機12還包括:保護蓋122,保護蓋122覆蓋于冷媒充注口121之上。
由于冷媒充注管133的第一端口通過第二冷媒補充管114與冷媒存儲罐117連通,當需要向室外機的冷媒存儲罐117中添加冷媒時,打開保護蓋122,直接將外部的冷媒添加接口連接到冷媒充注口121,實現向冷媒存儲罐117添加冷媒。本實用新型的冷媒添加方法避免了須進行室外添加冷媒的麻煩,方便快捷安全。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的冷媒充注口121不限于圖示中的位置,可包含在室內機上的任何適合的位置。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室外機,包括冷媒充注口和保護蓋,冷媒充注口連接聯機管的冷媒充注管的第二端口,由于冷媒充注管的第一端口通過第二冷媒補充管與冷媒存儲罐連通,當需要向室外機的冷媒存儲罐中添加冷媒時,打開保護蓋,直接將外部的冷媒添加接口連接到冷媒充注口,即可實現向冷媒存儲罐添加冷媒,解決了難以向室外機添加冷媒的問題。
實施例3、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室外機的控制方法,應用于上述實施例中的室外機11,參照圖6中所示,該方法包括:
S101、在空調器開機一段時間達到穩定運行狀態后,控制壓力計檢測當前冷媒壓力值P1。
S102、將當前冷媒壓力值P1與額定冷媒壓力值P0進行比較。
S103、如果P1≥P0,則進行步驟S104,否則,進行步驟S105。
S104、如果P1≥P0,則此時冷媒壓力值達到額定壓力值,冷媒量充足,無需進行添加冷媒操作。
S105、如果P1<P0,控制單向閥打開以使冷媒存儲罐中的冷媒以預定量V1通過第二冷媒補充管、單向閥、第一冷媒補充管以及三通閥補充流入壓縮機的回氣管,再跳轉回步驟S101,直至當前冷媒壓力值P1大于等于額定冷媒壓力值P0時,則結束對冷媒的檢測和補充操作。
由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室外機的控制方法可以用于執行上述室外機,因此,其所能獲得的技術效果也可參考上述裝置實施例,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在此不再贅述。
可選的,參照圖7中所示,該方法還包括:
S106、如果已經控制單向閥打開超過預定時間后或已經控制冷媒以預定量V2(V2>V1)流入第一冷媒補充管之后,當前冷媒壓力值P1仍然小于額定冷媒壓力值P0,則進行步驟S107,否則跳轉回步驟S101。
S107、提醒用戶進行向冷媒存儲罐添加冷媒的操作。
實施例4、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另一種室外機的控制方法,應用于上述實施例中的室外機11,參照圖8中所示,該方法包括:
S201、在空調器開機一段時間達到穩定運行狀態后,控制壓力計以時間間隔T連續N次檢測所述第一冷媒補充管中的冷媒壓力值。
S202、將N次檢測到的冷媒壓力值取其均值與額定冷媒壓力值P0進行比較。
S203、如果則進行步驟S204,否則,進行步驟S205。
S204、如果則此時冷媒壓力值達到額定壓力值,冷媒量充足,無需進行添加冷媒操作。
S205、如果取冷媒壓力變化值將冷媒壓力變化值ΔP與預設冷媒壓力變化值ΔP0進行比較。
S206、如果ΔP≥ΔP0,則進行步驟S207,否則,進行步驟S208。
S207、如果ΔP≥ΔP0,則提醒用戶冷媒泄露過多。
S208、如果ΔP<ΔP0,則根據所述冷媒壓力變化值ΔP控制打開單向閥的時間。
由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室外機的控制方法可以用于執行上述室外機,因此,其所能獲得的技術效果也可參考上述裝置實施例,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在此不再贅述。
應理解,在本實用新型的各種實施例中,上述各過程的序號的大小并不意味著執行順序的先后,各過程的執行順序應以其功能和內在邏輯確定,而不應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實施過程構成任何限定。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意識到,結合本文中所公開的實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單元及算法步驟,能夠以電子硬件、或者計算機軟件和電子硬件的結合來實現。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還是軟件方式來執行,取決于技術方案的特定應用和設計約束條件。專業技術人員可以對每個特定的應用來使用不同方法來實現所描述的功能,但是這種實現不應認為超出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為描述的方便和簡潔,上述描述的系統、裝置和單元的具體工作過程,可以參考前述方法實施例中的對應過程,在此不再贅述。
在本申請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統、設備和方法,可以通過其它的方式實現。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設備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單元的劃分,僅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例如多個單元或組件可以結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個系統,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執行。另一點,所顯示或討論的相互之間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通過一些接口,設備或單元的間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電性,機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開的,作為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單元,即可以位于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個網絡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單元來實現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實用新型各個實施例中的各功能單元可以集成在一個處理單元中,也可以是各個單元單獨物理存在,也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元集成在一個單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軟件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并作為獨立的產品銷售或使用時,可以存儲在一個計算機可讀取存儲介質中。基于這樣的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或者該技術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軟件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計算機軟件產品存儲在一個存儲介質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臺計算機設備(可以是個人計算機,服務器,或者網絡設備等)執行本實用新型各個實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驟。而前述的存儲介質包括:U盤、移動硬盤、只讀存儲器(英文全稱:read-only memory,英文簡稱:ROM)、隨機存取存儲器(英文全稱:random access memory,英文簡稱:RAM)、磁碟或者光盤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序代碼的介質。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