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制造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水冷空調機組及其水路總成。
背景技術:
傳統水冷式空調的水路布置,隨著出廠就已經定型,這類空調的水路通常為整體式管道,尤其是水路的入口位置和出口位置均與換熱器焊接固定,該種設計不允許用戶對水路進行調整。這就導致空調的水路布置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用戶需要更改水路的連接方式或是連接地點時,非常不容易實現;另外,一旦機組水路發生故障,水路的拆裝也非常困難。
因此,如何使用戶能夠根據需要對水路布置進行調整,并有利于維修時的水路拆裝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水冷空調機組的水路總成,以便能夠使用戶根據需要對水路布置進行調整,并有利于維修時的水路拆裝。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采用上述水路總成的水冷空調機組。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水路總成,包括與換熱器相連的進水管路和回水管路,所述進水管路和/或所述回水管路與所述換熱器可拆裝連接。
優選的,所述進水管路和所述回水管路均與所述換熱器可拆裝連接,所述換熱器伸出進水管路接頭和回水管路接頭,且所述進水管路接頭上設置有進水接頭法蘭,所述回水管路接頭上設置有回水接頭法蘭,所述進水管路上設置有與所述進水接頭法蘭螺栓連接的第一法蘭,所述回水管路上設置有與所述回水接頭法蘭螺栓連接的第二法蘭。
優選的,所述進水接頭法蘭與所述第一法蘭之間,以及所述回水接頭法蘭與所述第二法蘭之間均設置有密封墊。
優選的,所述進水管路和所述回水管路均與所述換熱器可拆裝連接,所述換熱器具有設置有內螺紋的進水套管,和設置有內螺紋的回水套管,所述進水管路和所述回水管路分別通過自身設置的外螺紋擰緊在所述進水套管和所述回水套管中。
優選的,所述進水管路和所述回水管路均由多段可拆卸連接的管段構成。
優選的,相鄰兩個所述管段均通過法蘭盤固定連接。
優選的,相鄰兩個所述管段均通過螺紋旋緊連接。
優選的,所述進水管路包括并聯且可單獨開閉的多個進水支路,且每一個所述進水支路上均設置有水泵。
優選的,任意一個所述進水支路中,在所述水泵之前均設置有截止閥,在所述水泵與所述換熱器之間均設置有止回閥。
優選的,所述截止閥與所述水泵通過撓性接頭相連。
優選的,所述回水管路上還設置有止回閥。
優選的,在所述回水管路中,所述止回閥之前還設置有撓性接頭。
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水冷空調機組,包括換熱器和用于對換熱器進行冷卻的水路總成,該水路總成為上述任意一項中所公開的水路總成。
優選的,所述水路總成位于所述換熱器的一側。
由以上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中所公開的水路總成,包括與換熱器相連的進水管路和回水管路,并且進水管路和/或回水管路與換熱器可拆裝連接。
本實用新型中的進水管路和回水管路中至少有一個管路與換熱器為可拆裝連接,相比于現有技術中的焊接相連而言,本實用新型中的水路總成為用戶根據需要布置水路形式提供了可能,一旦水路總成與用戶實際的連接位置不適應,用戶可以將進水管路和/或回水管路拆卸,調整或更換為與連接位置相適應的管路后重新安裝;當然,進行水路維修時用戶也可方便的將進水管路和/或回水管路從換熱器上進行拆裝。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公開的水路總成的原理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公開的水路總成的主視示意圖;
圖3為圖2的左視示意圖。
其中,1為換熱器,2為進水管路,3為回水管路,4為止回閥,5為水泵,6為截止閥,7為三通,8為撓性接頭,9為進水管路接頭,10為回水管路接頭。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核心之一是提供一種水冷空調機組的水路總成,以便能夠使用戶根據需要對水路布置進行調整,并有利于維修時的水路拆裝。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核心還在于提供一種采用上述水路總成的水冷空調機組。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請參考圖1至圖3,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公開的水路總成的原理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公開的水路總成的主視示意圖,圖3為圖2的左視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公開的水冷空調機組的水路總成,包括與換熱器1相連的進水管路2和回水管路3,如圖1至圖3中所示,并且進水管路2和/或回水管路3與換熱器1可拆裝連接。
需要進行說明的是,所謂進水管路2和/或回水管路3與換熱器1可拆裝連接具體是指:進水管路2和回水管路3中至少一個與換熱器1可拆裝連接,例如可以是進水管路2與換熱器1可拆裝連接,回水管路3與換熱器1永久性連接;或者進水管路2與換熱器1為永久性連接,回水管路3與換熱器1為可拆裝連接;或者是進水管路2與回水管路3均與換熱器1可拆裝連接。
相比于現有技術中進水管路2和回水管路3與換熱器1的焊接相連而言,本實用新型中的水路總成為用戶根據需要布置水路形式提供了可能,一旦水路總成與用戶實際的連接位置不適應,用戶可以將進水管路2和/或回水管路3拆卸,調整或更換為與連接位置相適應的管路后重新安裝;當然,進行水路維修時用戶也可方便的將進水管路2和/或回水管路3從換熱器1上進行拆裝。
考慮到實際拆裝的便利性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水路總成中,進水管路2和回水管路3均與換熱器1可拆裝連接。
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理解的是,進水管路2以及回水管路3與換熱器1可拆裝連接的方式具有多種,例如在一種實施例中,換熱器1伸出進水管路接頭9和回水管路接頭10,如圖3中所示,進水管路接頭9上設置有進水接頭法蘭,回水管路接頭10上設置有回水接頭法蘭,進水管路2上設置有與進水接頭法蘭螺栓連接的第一法蘭,回水管路3上設置有與回水接頭法蘭螺栓連接的第二法蘭。
為了進一步保證法蘭連接位置的密封性,還可在進水接頭法蘭與第一法蘭之間設置密封墊,同理,在回水接頭法蘭與第二法蘭之間也可設置密封墊來保證法蘭連接位置的密封性。
除此之外,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還公開了另外一種進水管路2以及回水管路3與換熱器1的可拆裝連接方式,在本實施例中,換熱器1伸出設置有內螺紋的進水套管,和設置有內螺紋的回水套管,進水管路2和回水管路3分別通過自身設置的外螺紋擰緊在進水套管和回水套管中。由于螺紋連接本身具有優異的密封性能,因而采用螺紋連接的進水套管和進水管路2,以及回水套管和回水管路3之間無需額外設置密封墊。
為了進一步優化上述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本實施例中的進水管路2和回水管路3均由多段可拆卸連接的管段構成,當然相鄰兩個管段之間可以采用法蘭連接也可為螺紋旋緊連接。如此設置,用戶在拆卸進水管路2或回水管路3之后,還可將進水管路2或回水管路3進一步拆解為更小的管段,從而進一步降低進水管路2和回水管路3所占用的體積,提高管路存放的便利性。
在一種實施例中,進水管路2包括并聯并且可以單獨開閉的對個進水支路,如圖1和圖2中所示,每一個進水支路上均設置有水泵5。這可以為整個水冷系統的節能運行提供基礎,當系統需要大負荷運行時,可以使所有的進水支路均處于打開狀態,當系統需要小負荷運行時,可以適當關閉一些進水支路,以達到節能運行的目的,圖1和圖2中的進水支路具體包括兩個,當大負荷運行時,兩個進水支路均處于打開的狀態,當小負荷運行時,可以僅開啟一個進水支路即可。
在任意一個進水支路中,水泵5之前均設置有截止閥6,在水泵5和換熱器1之間均設置有止回閥4,如圖1中所示,這就為用戶自行拆裝進水管路2提供了可能,需要拆裝或檢修進水管路2時,用戶可根據需要將截止閥6或止回閥4關閉;更進一步的,回水管路3上也設置有止回閥4,從而方便用戶對回水管路3的拆裝和檢修。
為了降低水流經過管路時所產生的振動,本實施例中的截止閥6與水泵5均通過撓性接頭8相連,并且回水管路3上止回閥4之前也設置有撓性接頭8。
請參考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前”、“后”是按照如下原則定義的:在水路總成中,水流先到達A部件,后達到B部件,那么我們定義A部件位于B部件之前,或者說B部件位于A部件之后。
如圖1至圖3中所示,箭頭方向代表水流的流向,冷卻水從進水管路2進入,然后進入三通7中被分入兩個支路中,兩個支路中的水流經過截止閥6進入撓性接頭8,然后進入水泵5,從水泵5出來的水經過止回閥4,然后兩股水流混合成為一股進入到換熱器1內,經過換熱器1后從回水管路3中流出。
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水冷空調機組,該水冷空調機組包括換熱器1和用于對換熱器1進行冷卻的水路總成,并且該水路總成為上述任意一實施例中所公開的水路總成。
由于采用了上述水路總成,因而該水冷空調機組兼具上述水路總成相應的優點,本文中對此不再進行贅述。
請參考圖3,為了進一步規整空調機組的布局,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公開的水冷空調機組中,水冷總成位于換熱器1的一側,水路總成與空調的制冷劑管路、機組本身等界限明顯,有效避免了水冷與制冷劑管路的交錯重疊,整個水路系統獨立設置,整機的布局更為合理。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水冷空調機組及其水路總成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