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竹材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余熱可回收的竹絲烘干系統。
背景技術:
竹子是森林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素有第二森林之稱我國地處世界竹子分布的中心竹林面積居世界第一位,其主要分布在南方17個省,隨著竹制品的多樣化發展,對竹子的加工設備要求愈來愈高。
竹席的生產過程中需要將竹條拉絲制成竹絲,所得竹絲需經過高溫蒸煮和干燥工序,再能編織成竹席。竹絲干燥的目的是防止其發霉變質,影響涼席質量。竹絲干燥的方法有烘干干燥和自然晾曬干燥。烘干干燥效率高,產品質量穩定,廣泛用于竹席生產過程中。然后現有的竹絲烘干技術中,單次烘干量較少,竹絲需攤開烘干,占據空間較大,烘干設備龐大,同時竹絲烘干程度不均一,影響竹席質量。
同時竹絲烘干過程中產生大量的蒸汽,以及加熱產生的冷凝汽液混合物的排放等,都造成能源的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余熱可回收的竹絲烘干系統,可充分利用立體空間,克服了傳統竹絲烘干過程中攤晾面積過大的缺點,且竹絲的烘干程度均一,保證了竹席質量,同時可以大量回收竹絲烘干過程中的余熱,具有節能減排的意義。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余熱可回收的竹絲烘干系統,包括烘干裝置、余熱回收裝置和排氣風機,
所述余熱回收裝置包括從外到內依次設置的保溫層和本體,所述本體內部設有分離室,本體的頂部和底部分別設有蒸汽出口和第一液體出口,所述分離室的側部和底部分別設有汽液混合物進口和第二液體出口;竹絲烘干所產生的蒸汽和汽液混合物通過汽液混合物進口進入分離室,在分離室中完成汽液分離,蒸汽通過蒸汽出口排出并收集,熱水通過第一液體出口流出,并收集在本體中,最后再從第二液體出口排出,分離后的蒸汽和熱水均可二次使用,從而完成余熱收集;
所述烘干裝置包括從外到內依次設置的箱體、保溫夾套和蛇形蒸汽管,所述蛇形蒸汽管的腔體內平行設有若干組攤晾裝置,蛇形蒸汽管的兩端分別設有蒸汽入口和冷凝水出口,所述箱體的端部設有排氣口,所述攤晾裝置包括驅動電機、轉軸、中空軸套、若干置絲翅片、第一鎖緊件和第二鎖緊件,所述箱體的兩端還設有若干與轉軸的直徑適配的第一裝配孔,所述轉軸穿過第一裝配孔,并在驅動電機作用下轉動,通過攤晾裝置的轉動,使得竹絲得以充分均勻烘干;
所述中空軸套的兩端均設有與轉軸的直徑適配的第二裝配孔,所述轉軸穿過中空軸套并通過第一鎖緊件和第二鎖緊件鎖緊從而與轉軸固定,所述置絲翅片均勻設在中空軸套外周,所述置絲翅片包括腔體、蓋體、固定設于蓋體端部的鎖合部和固定設于腔體端部的固定部,所述腔體的與中空軸套固定連接,所述腔體與蓋體的一端鉸接,另一端通過鎖合部和固定部可拆卸連接,所述腔體和蓋體上設有若干通孔,便于熱空氣流動和烘干后散熱;
所述排氣口、排氣風機和汽液混合物進口依次通過輸液管相連,所述冷凝水出口和汽液混合物進口通過輸液管相連。
傳統的竹絲烘干裝置中竹絲的攤晾裝置呈層狀立體疊加,不僅占地面積大,而且容易導致竹絲烘干不均,從而影響竹制品質量。本實用新型通過沿中空軸套外周均勻設置的若干置絲翅片增加竹絲的單次攤晾數量,且能有效利用立體空間,減少設備的占地面積,在烘絲過程中轉軸可帶動置絲翅片旋轉,從而使得竹絲均勻烘干,保證了竹制品質量。同時烘絲產生的熱蒸汽,以及氣液混合物通過輸液管進入余熱回收裝置中,完成汽液分離,所得蒸汽和熱水分別得到收集,從而達到余熱回收利用的目的。
作為優選,所述攤晾裝置的數量為2-6個。
作為優選,所述轉軸的兩端設有反螺紋,所述第一鎖緊件和第二鎖緊件為反螺紋螺母。
作為優選,所述腔體內部設有若干分隔板,避免竹絲過多堆積,烘干不均。
作為優選,所述分隔板表面設有若干通孔,便于熱空氣流動和烘干后散熱。
作為優選,所述置絲翅片的材質為不銹鋼。
作為優選,所述置絲翅片的數量為6-16個。
作為優選,所述分離室呈漏斗狀,便于蒸汽向其上部富集,熱水在其底部富集。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本實用新型通過若干組可轉動的攤晾裝置攤晾竹絲,能有效利用立體空間,克服了傳統竹絲烘干過程中攤晾面積過大的缺點,且竹絲的烘干程度均一,保證了竹制品質量。
2、通過余熱回收裝置,回收烘絲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分離并分別收集蒸汽和熱水,具有節能減排的意義。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烘干裝置的右視圖。
附圖3為攤晾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4為攤晾裝置的左視圖。
圖中,1、保溫夾套,2、蛇形蒸汽管,3、冷凝水出口,4、蒸汽入口,5、攤晾裝置,6、轉軸,7、中空軸套,8、置絲翅片,9、第一鎖緊件,10、第二鎖緊件,11、驅動電機,12、箱體,13、排氣口,14、余熱回收裝置,15、排氣風機,81、腔體,82、蓋體,83、固定部,84、鎖合部,85、分隔板,141、本體,142、保溫層,143、汽液混合物進口,144、蒸汽出口,145、分離室,146、第二液體出口,147、第一液體出口。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余熱可回收的竹絲烘干系統,包括烘干裝置、余熱回收裝置14和排氣風機15,
所述余熱回收裝置14包括從外到內依次設置的保溫層142和本體141,所述本體141內部設有漏斗狀分離室145,本體141的頂部和底部分別設有蒸汽出口144和第一液體出口147,所述分離室145的側部和底部分別設有汽液混合物進口143和第二液體出口146;
所述烘干裝置包括從外到內依次設置的箱體12、保溫夾套1和蛇形蒸汽管2,所述蛇形蒸汽管2的腔體內平行設有四組攤晾裝置5,蛇形蒸汽管2的兩端分別設有蒸汽入口4和冷凝水出口3,所述箱體12的端部設有排氣口13,所述攤晾裝置5包括驅動電機11、轉軸6、中空軸套7、10個置絲翅片8、第一鎖緊件9和第二鎖緊件10,所述箱體12的兩端還設有若干與轉軸6的直徑適配的第一裝配孔,所述轉軸6穿過第一裝配孔,并在驅動電機11作用下轉動;
所述中空軸套7的兩端均設有與轉軸6的直徑適配的第二裝配孔,所述轉軸6穿過中空軸套7并通過第一鎖緊件9和第二鎖緊件10鎖緊從而與轉軸6固定,所述置絲翅片8均勻設在中空軸套7外周,所述置絲翅片8包括腔體81、蓋體82、固定設于蓋體端部的鎖合部84和固定設于腔體端部的固定部83,所述腔體81的與中空軸套7固定連接,所述腔體81與蓋體82的一端鉸接,另一端通過鎖合部84和固定部83可拆卸連接,所述腔體81內部設有若干分隔板85,所述腔體81、蓋體82和分隔板85上均設有若干通孔;
所述排氣口13、排氣風機15和汽液混合物進口143依次通過輸液管相連,所述冷凝水出口3和汽液混合物進口143通過輸液管相連。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置絲翅片8的材質為不銹鋼。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轉軸6的兩端設有反螺紋,所述第一鎖緊件9和第二鎖緊件10為反螺紋螺母。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
打開位于水平方向的置絲翅片8的鎖合部84和固定部83,將竹絲置于腔體81中,再鎖緊鎖合部84和固定部83,手動旋轉置絲翅片8,當相鄰置絲翅片8位于水平位置時,打開其鎖合部84和固定部83,裝入竹絲,重復該工作,使得所有置絲翅8中全部裝滿竹絲,打開驅動電機11,使其帶動攤晾裝置5轉動,同時蒸汽入口4和冷凝水出口3,蒸汽進入蛇形蒸汽管2,并通過其內壁散熱均勻烘干竹絲,烘干完畢后,停止加熱,關閉驅動電機11,再依次取出竹絲。烘絲產生的蒸汽從排氣口13排出,并在排氣風機15作用下通過輸液管和汽液混合物進口143進入分離室145中,蛇形蒸汽管2所產生的汽液混合物通過輸液管和汽液混合物進口143進入分離室145中,汽液混合物在分離室145中完成汽液分離,蒸汽從蒸汽出口144排出并收集,熱水從第一液體出口147和第二液體出口146排出并收集,從而使烘絲產生的熱量得以回收和利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