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磁熱水器生產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基于電磁加熱的熱水裝置。
背景技術:
熱水器是家庭必備的電器用品,現有的熱水器包括:電熱水器、燃氣熱水器、太陽能熱水器等。其中,電熱水器包括:儲水式熱水器和速熱式熱水器等。由于速熱式熱水器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不受季節和晴雨天氣等因素的影響,因此越來越受到更多家庭的青睞。
然而現有技術中,熱水器為了達到速熱效果,均在熱水器內部結構中加裝了熱水保溫水膽,當使用開始時,熱水器內部預先加熱好熱水,并存儲在保溫水膽內以備用,現有市場上的保溫水膽,絕大多數均只局限于簡單的保溫功能,極少引入有自加熱技術。這樣的保溫水膽僅能支持短時間內的熱水保溫需求,對于速熱型的熱水器應用環境下,對于僅簡單保溫效果的水膽,顯然不具有長時間保溫,可持續加熱的技術效果。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功能性的技術問題,提出一種基于電磁加熱方法的熱水器的新型保溫水膽,實現水膽內的持續自加熱,不僅可以增加長時間待機狀態下的熱水器的速熱性,同時本案基于水膽內部熱水加熱,可有效保障了長時間使用狀態下的能源的高效利用,使得加熱能量的損失率更低,熱水器能效比得到有效提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正是針對現有熱水器結構設計技術存在的上述功能和性能上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基于電磁加熱的熱水裝置,通過水膽內部引入多重套管結構,并配合套設的電磁加熱結構,實現熱水的長效保溫,進一步在確保了熱水器的速熱性的同時,使得熱量散失更低,能效比更高。
為達到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基于電磁加熱的熱水裝置,包括有膽體,其特征在于:所述膽體下端設有開口,其上端開設有出水口,膽體內部設有陶瓷隔管,所述陶瓷隔管的下端與所述膽體下端的開口密封連接;陶瓷隔管內套設有進水管,所述進水管的上部外壁與所述陶瓷隔管的上端部固定連接;所述進水管位于與所述陶瓷隔管連接處的上部管壁上還開設有多個通孔;所述陶瓷隔管的外側還套設有電磁集熱管,所述電磁集熱管的上端部與所述進水管的上端部固定連接,所述進水管的管壁外側套設有多個電磁線圈單元。在進水管管壁上套設多個電磁線圈,可以很好的在進水管進水時通過電磁線圈的自然發熱,實現第一級熱傳導加熱,隨著熱水沿管道進水內膽后,基于導磁條和電磁線圈產生的交變磁場,通過套設于膽體內部的電磁集熱管完成第二級的電磁加熱,從而有效確保了電磁能的有效利用,且置于內膽中,確保高效的熱交換。
進一步地,所述陶瓷隔管的下端管口上設有向外凸出的緣口,所述緣口的內徑與所述膽體下端開口的外徑相等。裝配時,當把陶瓷隔管套設于所述膽體內時,所述緣口剛好與膽體下端的開口形成閉合,實現了所述膽體與所述陶瓷隔管的密閉一體化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電磁線圈單元包括有導磁條、電磁線圈;所述導磁條固設于所述進水管的外壁上,所述電磁線圈纏繞于導磁條外側壁。電磁線圈纏繞于導磁條上,在保證電磁線圈發熱產生的熱量被熱水吸收的同時,線圈配合導磁條所產生的磁場,為第二級的磁場發熱提供了磁能,具有積極的促進效果。
更進一步地,所述導磁條的外側還設有絕緣隔層,引入導磁條的絕緣隔層結構,確保了本案加熱水膽的防漏電,確保了使用的安全性,通常,為進一步加強電絕緣效果,可進一步對所述電磁線圈也涂設有絕緣漆,以確保電性絕緣的保護性。
更進一步地,所述進水管與所述陶瓷隔管的上端部密封固定連接處還套設有法蘭螺母,所述膽體下端的開口的外側壁設有螺紋;裝配時可通過選用與下端開口孔徑一致的通用螺母進行旋緊,從而更好實現了膽體與內設的陶瓷隔管的固定連接為一體,同時還確保了水膽整體的密封性。
優選的,所述進水管及所述電磁集熱管的材質為430不銹鋼,430不銹鋼具有良好的防銹蝕和導磁效果,確保了本案加熱裝置長期使用狀態下的防銹和導磁和導熱性能。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相比于現有技術所存在的有益技術效果:
通過水膽內的3層套管結構,在管壁間形成了有效的電磁加熱單元的容置空間及熱水流道。進水管的上端通孔設計,確保了膽體內流道貫通,本案相比于現有的單純性的保溫水膽或儲水裝置,具有兩級加熱功能,確保熱水器的長時間使用狀態下水的速熱性,同時還降低了熱損失率,提高了能效比。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基于電磁加熱的熱水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基于電磁加熱的熱水裝置的所述進水管及電磁線圈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膽體,2-陶瓷隔管,3-進水管,4-電磁集熱管,5-電磁線圈單元,6-法蘭螺母,7-通孔,8-緣口,9-下端開口,11-出水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具體的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的內容。
請參閱圖1,一種基于電磁加熱的熱水裝置,包括有膽體1,其特征在于:膽體1下端設有開口,其上端開設有出水口11,膽體1內部設有陶瓷隔管2,陶瓷隔管2的下端與膽體1下端的開口密封連接;陶瓷隔管2內套設有進水管3,進水管3的上部外壁與陶瓷隔管2的上端部密封固定連接;進水管3位于與陶瓷隔管2連接處的上部管壁上還開設有多個通孔7;如此,通過本案所闡述的進水管3,以及陶瓷隔管2與電磁集熱管4的管壁形成的水流道,配合進水管3上端部的通孔,實現水流的通道,對于循環加熱水,提供了結構保證。
陶瓷隔管2的下端管口上設有向外凸出的緣口8,緣口8的內徑與膽體1下端開口9的外徑相等。裝配時,當把陶瓷隔管2套設于所述膽體1內時,緣口8剛好與膽體1下端的開口9形成閉合,實現了膽體1與陶瓷隔管2的密閉一體化連接。
陶瓷隔管2的外側還套設有電磁集熱管4,電磁集熱管4的上端部與所述進水管2的上端部固定連接,進水管2的管壁外側套設有多個電磁線圈單元5。在進水管2管壁上套設多個電磁線圈,可以很好的在進水管進水時通過電磁線圈的自然發熱,實現第一級熱傳導加熱,隨著熱水沿管道進水內膽后,基于導磁條和電磁線圈產生的交變磁場,通過套設于膽體1內部的電磁集熱管4完成第二級的電磁加熱,從而有效確保了電磁能的有效利用,且置于內膽中,確保高效的熱交換。
請參閱圖2所示,電磁線圈單元5包括有導磁條51、電磁線圈52;導
磁條51固設于進水管2的外壁上,具體的,可以選擇高強度粘膠將導
磁條51固定粘接在進水管2的管壁上,電磁
線圈52纏繞于導磁條51外側壁。電磁線圈52纏繞于導磁條51上,在保證電磁線圈52發熱產生的熱量被熱水吸收的同時,線圈配合導磁條所產生的磁場,為第二級的磁場發熱提供了磁能,具有積極的促進效果。
導磁條51的外側還設有設有絕緣隔層53;引入導磁條51的絕緣隔層53結構,確保了本案加熱水膽的防漏電,確保了使用的安全性,通常,為進一步加強電絕緣效果,可進一步對所述電磁線圈52也涂設有絕緣漆(圖中未標記),以確保電性絕緣保護性。
進水管3與陶瓷隔管2的上端部密封固定連接處還套設有法蘭螺母6,所述膽體的下端的開口的外側壁設有螺紋(圖中未標出);裝配時可通過選用與下端開口孔徑一致的通用螺母進行旋緊,從而更好實現了膽體與內設的陶瓷隔管的固定連接為一體,同時基于陶瓷隔管2中的進水管3套設法蘭螺母6的緊固,整體確保了水膽整體的密封性。
優選的方案,進水管3及電磁集熱管4的材質為430不銹鋼,430不銹鋼具有良好的防銹蝕和導磁效果,確保了本案加熱裝置長期使用狀態下的防銹和導磁和導熱性能;膽體1也可以設置為430不銹鋼材質,也可設置為陶瓷材質,可根據使用環境需要,自主選配。
裝配使用時,進水管3的纏繞有電磁線圈單元的部分完全包括在陶瓷隔管內,同時,及電磁感應原理的考慮,電磁集熱管的也是在結構位置上完全罩住進水管的纏繞有電磁線圈單元的部分,以確保良好的電磁加熱效果;同時,陶瓷隔管與所述進水管形成的鏤空空間,可以完全容納電磁線圈單元及進水管的體積,從而確保了所述電磁線圈單元的更進一步的良好絕緣性,安全性得到明顯保證。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相比于現有技術所存在的有益技術效果:
通過水膽內的3層套管結構,在管壁間形成了有效的電磁加熱單元的容置空間及熱水流道。進水管的上端通孔設計,確保了膽體內流道貫通,本案相比于現有的單純性的保溫水膽或儲水裝置,具有兩級加熱功能,確保熱水器的長時間使用狀態下水的速熱性,同時還降低了熱損失率,提高了能效比。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