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取暖或加熱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水加熱裝置。
背景技術:
現今室內用飲用水在加熱時,用電對水進行加熱,耗能較多,尤其是對于學校或其他公共場所的水加熱時,需要消耗大量的電能,成本較高。同時,家庭用取暖裝置在取暖時,大多采用電或火,也需要消耗較多能量,造成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加熱裝置,能夠解決上述問題中的至少一個。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水加熱裝置,包括燃燒室、火管和水容器,水容器套設在燃燒室和火管外側,火管的一端與燃燒室相連通,水容器內加入水。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將火管分布在燃燒室的外側,且水容器直接套設在火管的外側,從而,使得燃燒室燃燒的火和熱量可以直接通入火管內,通過火管直接對火管外側接觸的水進行加熱,增加了對水的加熱面積,能夠快速將水加熱。由此,本實用新型的水加熱裝置能夠充分利用燃燒室產生的熱量,實現對水的快速加熱,從而大大節省了能量,達到節能效果。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燃燒室的頂部設有多個通孔,火管固定在通孔上。由此,通過通孔可以實現燃燒室與火管的連通。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水加熱裝置還包括水管,水管套設在火管外側,并位于水容器內。由此,設有水管,可以在水管內通入水,水容器內的水可以對水管內的水進行加熱,可以實現加熱后的水的多種用途,提高實用性。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水加熱裝置還包括加熱管,加熱管的一端與火管的另一端連通,加熱管繞設在水容器的外側。由此,設有加熱管,可以對火管出來的余熱進行利用;加熱管繞設在水容器的外側,實現在外側對水容器內的水進行加熱,加快加熱速度,節省能源。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火管成U型,且迂回設置,火管與通孔一一對應。由此,可以大大增加火管與水容器內水的接觸面積,提高加熱速度。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水管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一進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一進水口和第一出水口均位于水容器外側。由此,方便水管內通入冷水,以及方便水管內熱水的排出。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水加熱裝置還包括端蓋,端蓋為中空結構,端蓋與水容器的頂端相扣合,火管的另一端通入端蓋內,加熱管的一端伸入端蓋內。由此,設有端蓋,方便火管與加熱管的連通,以及防止水容器內熱量的散發,提高熱能的利用率。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水加熱裝置還包括風機,風機設于端蓋的頂端,通過端蓋與火管相連通。由此,設有風機,有利于燃燒室內的火進入到火管內。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水加熱裝置還包括球閥開關,球閥開關與水管的第一出水口一側相連通,且位于水容器外側,通過球閥開關控制第一出水口的水流量。由此,通過球閥開關,可以方便控制第一出水口的出水量。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水容器設有第二進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二進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均設于水容器的底端。由此,便于水容器內水的排出,以及外界的冷水進入到水容器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水加熱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水加熱裝置中燃燒室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參照圖1至圖2:水加熱裝置,包括燃燒室1、火管2和水容器3,水容器3套設在燃燒室1和火管2外側,火管2的一端與燃燒室1相連通,水容器3內加入水。其中,燃燒室1的頂部設有多個通孔11,火管2可以焊接固定在通孔11上,火管2成U型,且迂回設置,火管2與通孔11一一對應。
當燃氣在燃燒室1內燃燒時,燃燒的熱量進入到火管2內,通過火管2對水容器3內的水進行加熱,火管2呈U型,可以增加火管2與水的接觸面積,提高熱量的利用率,實現快速加熱。
本實用新型的水加熱裝置還包括水管4,水管4套設在火管2外側,并位于水容器3內。水管4的外徑小于水容器3的內徑,當水管4內通入水后,水容器1內的熱水對水管4的水進行加熱。
水加熱裝置還包括加熱管5,加熱管5的一端與火管2的另一端連通,加熱管5繞設在水容器3的外側。為了方便加熱管5與火管2的連通,水加熱裝置還包括端蓋6,端蓋6為中空結構,端蓋6與水容器3的頂端相扣合,火管2的另一端通入端蓋6內,加熱管5的一端伸入端蓋6內。當燃燒室1內熱量傳遞至火管2后,余熱經端蓋6的空腔進入到加熱管5內,加熱管5繞設在水容器3的外側,并與水容器3的外壁緊貼。因此,通過位于水容器3外側的加熱管5從外側對水容器3內的水進行加熱,對熱量進行充分的利用。
為了方便外界冷水進入,以及水管4內加熱后的熱水的排出,水管4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一進水口41和第一出水口42,第一進水口41和第一出水口42均位于水容器3外側。同時,水加熱裝置還包括球閥開關8,球閥開關8與水管4的第一出水口42一側相連通,且位于水容器3外側,通過球閥開關8控制第一出水口42的水流量。
本實用新型的水加熱裝置還包括風機7,風機7設于端蓋6的頂端,通過端蓋6與火管2相連通。通過風機7的作用,可以使得燃燒室1內的火苗和熱量向火管4一側流動,進一步提高熱量的利用率。
水容器3設有第二進水口31和第二出水口32,第二進水口31和第二出水口32均設于水容器3的底端。從而,方便了外界的冷水進入到水容器3內補充用水,同時,方便水容器3內加熱后的熱水的排出。
本實用新型的水加熱裝置水管4與水容器3的進水口與出水口不相同,可以方便水管4與水容器3加入不同水質的水體,滿足不同的使用需求。由于水容器3內的水加熱速度較快,可以用于家庭洗浴或壁掛爐取暖等裝置;而水管4內的水可以通入飲用水,水容器3內的水對水管4內的水加熱后可以便于飲用,由此,滿足了不同的使用要求。
同時,該水加熱裝置通過火管2和加熱管5對水容器3內的水進行里外同時加熱,大大提高了加熱速度;且火管2的余熱進入到加熱管5內,可以大大提高熱量的利用率,節省了能源。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