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節約蒸汽的烘筒冷凝水回收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印染行業中很多前處理機臺都設計烘筒烘干織布,這樣每天烘筒中的冷凝水很多,目前沒有能夠徹底將冷凝水回收干凈的措施,并且蒸汽利用率低,每次烘筒開啟時浪費太多蒸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節約蒸汽并且將冷凝水回收利用的節約蒸汽的烘筒冷凝水回收系統,而且本系統能夠幾乎徹底回收干凈冷凝水,這樣也可縮短烘筒下一次開機時升溫時間,節約蒸汽。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節約蒸汽的烘筒冷凝水回收系統,包括通過冷凝水回收管道與機臺的烘筒相連的閃蒸罐,閃蒸罐的頂部的出氣口與回用蒸汽管道相連,閃蒸罐的底部的出水口通過水泵與凈水池相連,冷凝水回收管道上設有控制回收量的回收閥門,烘筒的另一端通過加溫蒸汽管道通入加溫蒸汽,所述加溫蒸汽管道上設有烘筒加溫蒸汽閥門。實際回收中包括通過閃蒸罐分離出來的二次蒸汽,通過回用蒸汽管道送到實際需要使用的機臺(絲光機、退煮等);實際每天的開臺率不同回收量也不同,前處理機臺在初開車時烘筒內所有冷凝水全部回收到閃蒸罐,烘筒升溫結束后通過調節回收閥門減小回收量,因為大部分還是通過回用蒸汽管道送至本機臺最后一個蒸箱加溫使用(該蒸箱本來就需要加溫),到停機前15分鐘左右關閉烘筒加溫蒸汽閥門并打開回收閥門進行回收烘筒內的冷凝水和蒸汽,盡量回收干凈,這樣可以縮短下一次開機時升溫時間,節約蒸汽。如果機臺全開,每天實際冷凝水回收量大約在40噸左右。
作為本實用新型節約蒸汽的烘筒冷凝水回收系統的進一步改進,凈水池的底部連接供各機臺噴淋用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設置管道泵,所述出水管與各機臺噴淋管相連。這樣的設置將回收的冷凝水通過水泵增壓供給需要使用的機臺。
作為本實用新型節約蒸汽的烘筒冷凝水回收系統的進一步改進,水泵和冷凝水回收管道之間設有加強冷凝水回收的噴射引流管。這樣的設置可在原有虹吸作用的基礎上使得冷凝水回收管道由于水泵的作用產生一個負壓,這樣冷凝水的回收力更強,便于徹底回收烘筒中的冷凝水。
本實用新型節約蒸汽并且將冷凝水回收利用,而且本系統能夠幾乎徹底回收干凈冷凝水,這樣也可縮短烘筒下一次開機時升溫時間,節約蒸汽;在原有虹吸作用的基礎上使得冷凝水回收管道由于水泵的作用產生一個負壓,這樣冷凝水的回收力更強,便于徹底回收烘筒中的冷凝水。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節約蒸汽的烘筒冷凝水回收系統的示意圖。
圖中:1、冷凝水回收管道 2、烘筒 3、閃蒸罐 4、回用蒸汽管道 5、水泵 6、凈水池 7、回收閥門 8、加溫蒸汽管道 9、加溫蒸汽閥門 10、出水管 11、管道泵 12、噴淋管 13、噴射引流管。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目的以及效果有更加清楚地了解,現對照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節約蒸汽的烘筒冷凝水回收系統,包括通過冷凝水回收管道1與機臺的烘筒2相連的閃蒸罐3,閃蒸罐3的頂部的出氣口與回用蒸汽管道4相連,閃蒸罐3的底部的出水口通過水泵5與凈水池6相連,冷凝水回收管道1上設有控制回收量的回收閥門7,烘筒2的另一端通過加溫蒸汽管道8通入加溫蒸汽,所述加溫蒸汽管道8上設有加溫蒸汽閥門9。凈水池6的底部連接供各機臺噴淋用的出水管10,所述出水管10上設置管道泵11,所述出水管10與各機臺噴淋管12相連。水泵5和冷凝水回收管道1之間設有加強冷凝水回收的噴射引流管13。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技術方案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