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換熱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換熱器組件及其安裝方法、空調室內機和空調器。
背景技術:
相關技術中的換熱器,安裝困難,而且換熱器的換熱效果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發明提出一種換熱器組件,該換熱器組件具有改進的安裝殼結構,可便于對換熱器的安裝,同時有利于提高換熱器的換熱效果。
本發明還提出一種空調室內機,該空調室內機包括上述的換熱器組件。
本發明還提出一種空調器,該空調器包括上述的空調室內機。
本發明還提出一種換熱器組件的安裝方法,用于對上述換熱器組件進行安裝。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換熱器組件,包括:安裝殼,所述安裝殼具有進風口和出風口;換熱器,所述換熱器安裝在所述安裝殼內且位于所述進風口和所述出風口之間;導流件,所述導流件設在所述進風口處且所述導流件被構造成將流經所述進風口的氣流導流至所述換熱器。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換熱器組件,通過設置安裝殼并將換熱器安裝在安裝殼內,可利用安裝殼方便地將換熱器安裝在制冷設備例如空調室內機等上。同時,在安裝殼的進風口處設置導流件以將流經進風口的氣體導流至換熱器,有利于較多的氣流經過換熱器與換熱器進行換熱,從而提高換熱器的換熱效率。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導流件為設在所述進風口處的導風板。
具體地,所述導風板為多個,多個所述導風板的延伸方向大體平行,且多個導風板均勻間隔開地設在所述進風口處。
具體地,所述導風板可轉動地設在所述進風口處。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出風口包括多個間隔開設置的出風孔。
可選地,在氣流的流動方向上,每個所述出風孔的流通面積逐漸減小。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安裝殼包括:底殼,所述底殼的其中三個側面敞開;蓋體,所述蓋體設在所述底殼上且封蓋所述底殼的其中一個敞開的所述側面;左側板和右側板,所述左側板和右側板分別設在所述底殼上且分別封蓋所述底殼的另外兩個敞開的所述側面以固定在所述換熱器上;其中,所述進風口設在所述底殼上,所述出風口設在所述蓋體上。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空調室內機,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具有入風口和送風口;和上述的換熱器組件,所述入風口與所述進風口連通,所述出風口正對所述送風口設置。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空調室內機,通過設置上述的換熱器組件,可利用安裝殼方便地將換熱器安裝在空調室內機上。同時,可利用導流件將流經進風口的氣體導流至換熱器,有利于較多的氣流經過換熱器與換熱器進行換熱,從而提高換熱器的換熱效率。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空調器,包括上述的空調室內機。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空調器,通過設置上述的空調室內機,可利用安裝殼方便地將換熱器安裝在空調室內機上。同時,可利用導流件將流經進風口的氣體導流至換熱器,有利于較多的氣流經過換熱器與換熱器。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的換熱器組件的安裝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S1:將所述左側板和所述右側板分別安裝在所述換熱器上;S2:將所述換熱器安裝在所述底殼上;S3:將所述蓋體蓋設在所述底殼上。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換熱器組件的安裝方法,裝配簡單方便,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的換熱器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的換熱器組件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圖;
圖3是根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的換熱器組件的氣體流通示意圖;
圖4是根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的換熱器組件的分解示意圖;
圖5是根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的底殼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換熱器組件100;
安裝殼1;底殼11;進風口111;蓋體12;出風口121;左側板13;右側板14;換熱器2;導流件(導風板)3。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發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在本發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或彼此可通訊;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除非另有明確的限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參考圖1-圖5描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換熱器組件100,該換熱器組件100可用在制冷設備上,例如,該換熱器組件100可用在空調器的空調室內機、空調器的空調室外機、或冰箱等上以與周圍的環境進行換熱。
如圖1-圖4所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換熱器組件100,可以包括安裝殼1、換熱器2和導流件3。
具體地,安裝殼1具有進風口111和出風口121,空氣可從進風口111進入到安裝殼1內,并從出風口121排出。
換熱器2安裝在安裝殼1內且位于進風口111和出風口121之間。例如,如圖3所示,換熱器2傾斜設在安裝殼1內且位于進風口111和出風口121之間。由此,空氣可從進風口111進入到安裝殼1內以與換熱器2進行換熱,換熱后的空氣可經過出風口121排出。由此,通過設置安裝殼1,可方便地將換熱器2安裝在制冷設備例如空調室內機上。
如圖2-圖5所示,導流件3設在進風口111處且導流件3被構造成將流經進風口111的氣流導流至換熱器2,這樣,有利于較多的氣流經過換熱器2與換熱器2進行換熱,從而提高換熱器2的換熱效率。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換熱器組件100,通過設置安裝殼1并將換熱器2安裝在安裝殼1內,可利用安裝殼1方便地將換熱器2安裝在制冷設備例如空調室內機等上。同時,在安裝殼1的進風口111處設置導流件3以將流經進風口111的氣體導流至換熱器2,有利于較多的氣流經過換熱器2與換熱器2進行換熱,從而提高換熱器2的換熱效率。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導流件3為設在進風處的導風板,由此,不但結構簡單,而且便于加工。可選地,導風板3可轉動地設在進風口111處,由此,導風板3的可轉動設置不但可實現對空氣的導流作用,而且有利于導風板3將空氣導流至換熱器2的迎風面的各個位置處,從而進一步提高換熱器2的換熱效果。當然,可以理解的是,導風板3還可以是固定在進風口111處的,即導風板3不可轉動,由此,結構簡單。
優選地,導風板3的橫截面形成為弧形形狀,由此,有利于減小導風板3對氣流的衰減作用,從而進一步提高導風板3的導風效果。
根據本發明的進一步實施例,導風板3為多個,多個導風板3的延伸方向大體平行,且多個導風板3均勻間隔開地設在進風口111處。例如,如圖2-圖5所示,導風板3為彼此間隔開的四個,且四個導風板3的延伸方向大體平行。由此,多個導風板3不但可以起到將空氣導流至換熱器2的作用,而且氣流在流經各個導風板3時導風板3還可以起到一定的分流作用以便于分流后的空氣分別流向換熱器2的迎風面的各個位置處,從而提高換熱器2的換熱效果。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出風口121包括多個間隔開設置的出風孔,也就是說,多個間隔開設置的出風孔構成了出風口121。例如,如圖1和圖4所示,安裝殼1上設有四個均勻間隔開設置的出風孔。由此,換熱后的空氣在經過出風孔時,可起到均勻氣流的作用,同時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從各個出風孔排出的氣流的壓力,延長送風距離,有利于提高出風孔送出的風的舒適度。
進一步地,在氣流的流動方向上,每個出風孔的流通面積逐漸減小,由此,當氣流流過出風孔時,有利于增大氣流的壓力,從而提高送風距離。
可選地,每個出風孔的最大孔徑為d,d滿足:0<d≤5mm。例如,d為2mm、3mm或3.6mm。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如圖4所示,安裝殼1包括:底殼11、蓋體12、左側板13和右側板14。具體地,底殼11的其中三個側面敞開,蓋體12設在底殼11上且封蓋底殼11的其中一個敞開的側面,進風口111設在底殼11上,出風口121設在蓋體12上,左側板13和右側板14分別設在底殼11上且分別封蓋底殼11的另外兩個敞開的側面,左側板13和右側板14固定在換熱器2上,由此,不但結構簡單,而且可方便對換熱器2的安裝,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
下面參照圖1-圖5具體描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換熱器組件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只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發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如圖1-圖5所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換熱器組件100,可以包括安裝殼1、換熱器2和導流件3。換熱器2傾斜地安裝在安裝殼1內.
如圖4所示,安裝殼1包括:底殼11、蓋體12、左側板13和右側板14。具體地,底殼11的其中三個側面敞開,蓋體12設在底殼11上且封蓋底殼11的其中一個敞開的側面,進風口111設在底殼11上,出風口121設在蓋體12上,換熱器2位于進風口111和出風口121之間,左側板13和右側板14分別設在底殼11上且分別封蓋底殼11的另外兩個敞開的側面,左側板13和右側板14固定在換熱器2上。由此,空氣可從進風口111進入到安裝殼1內以與換熱器2進行換熱,換熱后的空氣可經過出風口121排出。由此,通過設置安裝殼1,可方便地將換熱器2安裝在制冷設備例如空調室內機上。
如圖2-圖5所示,導流件3設在進風口111處且導流件3被構造成將流經進風口111的氣流導流至換熱器2,這樣,有利于較多的氣流經過換熱器2與換熱器2進行換熱,從而提高換熱器2的換熱效率。
導流件3為設在進風處的導風板,導風板3為多個,多個導風板3的延伸方向大體平行,且多個導風板3均勻間隔開地設在進風口111處。
出風口121包括多個間隔開設置的出風孔,在氣流的流動方向上,每個出風孔的流通面積逐漸減小,由此,當氣流流過出風孔時,有利于增大氣流的壓力,從而提高送風距離。
綜上所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換熱器組件100,可借助于安裝殼1方便地將換熱器2安裝在制冷設備例如空調室內機等上。同時,可利用導流件3將流經進風口111的氣體導流至換熱器2,有利于較多的氣流經過換熱器2與換熱器2進行換熱,從而提高換熱器2的換熱效率。
下面描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換熱器組件100的安裝方法。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換熱器組件100的安裝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將左側板13和右側板14分別安裝在換熱器2上;
S2:將換熱器2安裝在底殼11上;
S3:將蓋體12蓋設在底殼11上。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換熱器組件100的安裝方法,裝配簡單方便,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
下面描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空調室內機(未示出)。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空調室內機,包括殼體(未示出)和上述的換熱器組件100。
具體地,殼體具有入風口(未示出)和送風口(未示出),入風口與進風口連通,出風口正對送風口設置。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空調室內機,通過設置上述的換熱器組件100,可利用安裝殼1方便地將換熱器2安裝在空調室內機上。同時,可利用導流件3將流經進風口111的氣體導流至換熱器2,有利于較多的氣流經過換熱器2與換熱器2進行換熱,從而提高換熱器2的換熱效率。
下面描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空調器。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空調器,包括上述的空調室內機。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空調器,通過設置上述的空調室內機,可利用安裝殼1方便地將換熱器2安裝在空調室內機上。同時,可利用導流件3將流經進風口111的氣體導流至換熱器2,有利于較多的氣流經過換熱器2與換熱器2進行換熱,從而提高換熱器2的換熱效率。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須針對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況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將本說明書中描述的不同實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實施例或示例的特征進行結合和組合。
盡管上面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范圍內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