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熱風循環吹干裝置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熱風循環吹干裝置。
背景技術:
電池在生產過程中,尤其在加酸充電過程中沾滿了酸水,電池在下線后需要清洗表面,清洗后用氣管將電池表面的水滴吹干凈,也是目前的普遍做法。在軌道運行的每只電池間都有很大的間距,如果氣管是常開狀態,必然造成氣體的大量浪費,即造成成本的浪費,且為單向吹風,不能實現循環吹風,浪費電力資源,且不能實現360度供熱處理,且不能實現自動控制,操作性差,難以推廣。
技術實現要素: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熱風循環吹干裝置,包括缸體,所述缸體采用圓柱體性密閉空腔結構,且缸體的上表面固定安裝有吊環,所述吊環的下方固定安裝有固定框,且固定框采用鏤空柵格結構,所述固定框的外表面纏繞有發熱絲,且固定框的內部固定安裝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的上端固定安裝有固定環,且固定環的外表面固定安裝有檢測器,所述缸體底部固定安裝有旋轉電機,且旋轉電機的前端固定安裝有葉片,所述葉片正對于固定框的正下方,所述缸體外部的上表面固定安裝有控制盒,且控制盒的內部固定安裝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與發熱絲、檢測器和旋轉電機相連。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發熱絲采用銅絲材料,所述固定框采用矩形結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缸體采用雙層結構,且缸體的雙層結構內部填充有塑料泡沫。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控制器采用PLC單片機控制芯片,且旋轉電機采用伺服電機,且檢測器采用溫濕度檢測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熱風循環吹干裝置,采用密閉式空腔結構,采用旋轉電機帶動葉片進行吹風,由下至上實現風向循環,實現循環吹風,且采用矩形式固定框,并在外框表面纏繞有發熱絲可以有效的實現立體供熱,可以避免供熱不均,且可以提高吹干效率,采用吊環連接固定框的懸空式固定方式可以實現待吹干物品實現360°接觸風和熱,且采用控制器進行控制,實現自動化控制功能,有效的把握風速和熱度,可以適用于不同的場所。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固定環結構示意圖。
圖中:1-缸體;2-吊環;3-固定框;4-發熱絲;5-支撐架;6-固定環;7-檢測器;8-旋轉電機;9-葉片;10-控制盒;11-控制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
請參閱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熱風循環吹干裝置,包括缸體1,所述缸體1采用圓柱體性密閉空腔結構,且缸體1的上表面固定安裝有吊環2,所述吊環2的下方固定安裝有固定框3,且固定框3采用鏤空柵格結構,所述固定框3的外表面纏繞有發熱絲4,且固定框3的內部固定安裝有支撐架5,所述支撐架5的上端固定安裝有固定環6,且固定環6的外表面固定安裝有檢測器7,所述缸體1底部固定安裝有旋轉電機8,且旋轉電機8的前端固定安裝有葉片9,所述葉片9正對于固定框3的正下方。所述缸體1外部的上表面固定安裝有控制盒10,且控制盒10的內部固定安裝有控制器11,所述控制器11與發熱絲4、檢測器7和旋轉電機8相連。
所述發熱絲4采用銅絲材料,所述固定框3采用矩形結構,發熱性能強;所述缸體1采用雙層結構,且缸體1的雙層結構內部填充有塑料泡沫,用于缸體保溫;所述控制器11采用PLC單片機控制芯片,且旋轉電機8采用伺服電機,且檢測器7采用溫濕度檢測器。
該熱風循環吹干裝置,采用密閉式空腔結構,采用旋轉電機8帶動葉片進行吹風,由下至上實現風向循環,實現循環吹風,且采用矩形式固定框3,并在外框表面纏繞有發熱絲4可以有效的實現立體供熱,可以避免供熱不均,且可以提高吹干效率,采用吊環2連接固定框3的懸空式固定方式可以實現待吹干物品實現360°接觸風和熱,且采用控制器11進行控制,實現自動化控制功能,有效的把握風速和熱度,可以適用于不同的場所。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