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但不限于空調,具體是指一種風管機。
背景技術:
1、目前,風管機在使用過程中可能發生冷媒泄露。當冷媒泄露一段時間后,存在泄露冷媒濃度高的問題,且有些冷媒具有可燃性,導致存在易燃易爆的風險。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申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風管機,可以及時檢測到冷媒泄露,從而降低風管機因冷媒泄露導致的易燃易爆風險。
2、為此,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風管機,包括:機殼;室內換熱器,設于所述機殼內;冷媒輸入管和冷媒輸出管,至少部分設于所述機殼內,并位于所述室內換熱器的一側,且分別與所述室內換熱器的輸入口與輸出口連接;接水盤,設于所述機殼內,并與所述室內換熱器相對設置,設置成收集所述室內換熱器產生的冷凝水;導流板,與所述室內換熱器及所述接水盤相配合,設置成將所述冷媒輸入管和冷媒輸出管滴落的冷凝水引導至所述接水盤內,且所述導流板、所述室內換熱器、所述接水盤及所述機殼合圍出檢測空間;冷媒檢測傳感器,設于所述檢測空間內。
3、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風管機,在檢測空間內設置了冷媒檢測傳感器,來檢測泄露的冷媒。由于泄露的冷媒通常為氣態,因而機殼內泄露的冷媒可以被同位于機殼內的冷媒檢測傳感器檢測到。并且,由于室內換熱器的輸入口和輸出口、室內換熱器與冷媒輸入管及冷媒輸出管的焊接位置、冷媒輸入管及冷媒輸出管的u形管段處等都位于檢測空間內或者都與檢測空間相距較近,因而泄露的冷媒可以及時快速地被檢測空間內的冷媒檢測傳感器檢測到,檢測靈敏度較高。而室內換熱器另一端泄露的冷媒也可以流動至檢測空間內,被冷媒檢測傳感器檢測到。由此,風管機只是第一處容易泄露冷媒的區域泄露的冷媒可以及時被冷媒檢測傳感器檢測到,便于機器或用戶及時做出應對,從而有利于降低易燃易爆風險。
4、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申請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5、在一示例性的實施例中,所述接水盤包括第一接水部和第二接水部,所述第一接水部與所述第二接水部轉折相連;所述機殼設置成能夠吊裝或立裝;基于所述機殼處于吊裝狀態,所述第一接水部位于所述室內換熱器、所述冷媒輸入管及所述冷媒輸出管下側,所述第二接水部立設于所述室內換熱器水平方向的一側,所述導流板位于所述冷媒輸入管和冷媒輸出管的上側;基于所述機殼處于立裝狀態,所述第二接水部位于所述室內換熱器下側,所述第一接水部立設于所述室內換熱器水平方向的一側,且所述導流板位于所述冷媒輸入管和冷媒輸出管的下側。
6、在一示例性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接水部與所述第二接水部的連接部位處設有排水口,所述導流板設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設置成向所述第一接水部與所述第二接水部的連接部位處排水。
7、在一示例性的實施例中,所述導流板包括板體、翻邊和連接凸部,所述翻邊設于所述板體遠離所述室內換熱器的一端,所述連接凸部設于所述板體靠近所述室內換熱器的一端;所述板體、所述翻邊以及所述連接凸部合圍出導流腔,所述導流腔靠近所述第二接水部的一端設有出水口。
8、在一示例性的實施例中,所述連接凸部沿所述室內換熱器的寬度方向延伸,并與所述室內換熱器的邊板固定連接;所述翻邊至少部分向著靠近所述連接凸部的方向傾斜延伸,以使所述導流板靠近所述接水盤的一端形成所述出水口。
9、在一示例性的實施例中,所述室內換熱器在所述機殼內傾斜設置,所述機殼內還設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固定于所述機殼,設置成支撐所述室內換熱器;所述導流板還設有支腿,所述支腿固定于所述支撐板。
10、在一示例性的實施例中,所述連接凸部設有限位凹槽,所述支撐板設有限位折邊,所述限位折邊嵌入所述限位凹槽內,所述邊板、所述限位折邊及所述連接凸部疊放在一起并通過緊固件固定連接。
11、在一示例性的實施例中,所述翻邊還設有凸伸部,所述凸伸部設有供所述冷媒輸入管和/或所述冷媒輸出管穿過的避讓槽。
12、在一示例性的實施例中,所述機殼內還設有換熱器連接板,所述換熱器連接板位于所述室內換熱器與所述接水盤之間,且所述換熱器連接板與所述室內換熱器的邊板相連,且所述換熱器連接板與所述機殼和/或所述接水盤相連,所述冷媒檢測傳感器固定于所述換熱器連接板。
13、在一示例性的實施例中,所述冷媒輸入管和冷媒輸出管遠離所述室內換熱器的一端均設有配管接頭,所述配管接頭位于所述機殼外,設置成與位于所述機殼外的內外機連接管相連;所述風管機還包括:回流件,套設于所述配管接頭及所述內外機連接管,以將所述配管接頭與所述內外機連接管的連接部位密封于所述回流件內,所述回流件的內部空間與所述檢測空間連通,以將泄露至所述回流件內的冷媒引導至所述檢測空間內。
14、在一示例性的實施例中,所述回流件包括密封盒,所述密封盒通過冷媒導流管與所述檢測空間連通,所述冷媒導流管穿設于所述機殼。
15、在一示例性的實施例中,所述密封盒設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兩個所述配管接頭分別穿設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冷媒導流管穿設于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密封盒靠近所述機殼的一端;所述密封盒遠離所述機殼的一端設有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兩個所述內外機連接管分別穿設于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五通孔。
16、在一示例性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三通孔也位于所述密封盒靠近所述機殼的一端,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與所述第二通孔之間。
17、在一示例性的實施例中,所述密封盒包括密封內盒和密封外盒,所述密封外盒可拆卸地包覆于所述密封內盒,使所述密封盒形成雙層結構。
1.一種風管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盤包括第一接水部和第二接水部,所述第一接水部與所述第二接水部轉折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風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水部與所述第二接水部的連接部位處設有排水口,所述導流板設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設置成向所述第一接水部與所述第二接水部的連接部位處排水。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風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板包括板體、翻邊和連接凸部,所述翻邊設于所述板體遠離所述室內換熱器的一端,所述連接凸部設于所述板體靠近所述室內換熱器的一端;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風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凸部沿所述室內換熱器的寬度方向延伸,并與所述室內換熱器的邊板固定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風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內換熱器在所述機殼內傾斜設置,所述機殼內還設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固定于所述機殼,設置成支撐所述室內換熱器;所述導流板還設有支腿,所述支腿固定于所述支撐板。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風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凸部設有限位凹槽,所述支撐板設有限位折邊,所述限位折邊嵌入所述限位凹槽內,所述邊板、所述限位折邊及所述連接凸部疊放在一起并通過緊固件固定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風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翻邊還設有凸伸部,所述凸伸部設有供所述冷媒輸入管和/或所述冷媒輸出管穿過的避讓槽。
9.根據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風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殼內還設有換熱器連接板,所述換熱器連接板位于所述室內換熱器與所述接水盤之間,且所述換熱器連接板與所述室內換熱器的邊板相連,且所述換熱器連接板與所述機殼和/或所述接水盤相連,所述冷媒檢測傳感器固定于所述換熱器連接板。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風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輸入管和冷媒輸出管遠離所述室內換熱器的一端均設有配管接頭,所述配管接頭位于所述機殼外,設置成與位于所述機殼外的內外機連接管相連;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風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件包括密封盒,所述密封盒通過冷媒導流管與所述檢測空間連通,所述冷媒導流管穿設于所述機殼。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風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盒設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兩個所述配管接頭分別穿設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冷媒導流管穿設于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密封盒靠近所述機殼的一端;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風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孔也位于所述密封盒靠近所述機殼的一端,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與所述第二通孔之間。
14.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風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盒包括密封內盒和密封外盒,所述密封外盒可拆卸地包覆于所述密封內盒,使所述密封盒形成雙層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