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換熱裝置及應用其的空調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440649閱讀:180來源:國知局
換熱裝置及應用其的空調器的制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家用電器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換熱裝置及應用其的空調器。



背景技術:

高能效、低成本是空調發展的方向,提高翅片換熱效率、增大翅片換熱能力是提高機組能效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現有的空調器一般通過增加翅片換熱器的數量來增大換熱面積,并且每個翅片換熱器均配備一個壓縮機對其供應冷媒,如此雖然能增加機組的換熱能力,然而由于壓縮機數量的增加,會導致空調器整機的成本增加、經濟效益降低,而且整機體積會增大,從而影響機組的運輸和工程安裝。針對此瓶頸,需設計一種全新的翅片換熱方法和結構。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一種換熱裝置及應用其的空調器,主要目的在于保證經濟效益的基礎上提高換熱裝置的換熱能力。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主要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方面,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換熱裝置,包括進流口、出流口、分液裝置以及至少兩個換熱器;

所述分液裝置,用于接收從所述進流口流入的冷媒,對所述冷媒分流,并將分流后的各股冷媒分別傳輸給各所述換熱器,且每股冷媒對應一個所述換熱器;

其中,從各所述換熱器流出的冷媒通過所述出流口流出所述換熱裝置。

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

在前述的換熱裝置中,可選的,所述分液裝置包括N級分流器,以對接收的冷媒進行N次分流,并將N次分流后的各股冷媒分別傳輸給各所述換熱器,且每股冷媒對應一個所述換熱器;

其中,N大于等于2。

在前述的換熱裝置中,可選的,所述分流器為兩級,且分別為第一級分流器和第二級分流器,所述第二級分流器的數量為至少兩個;

所述第一級分流器,用于接收從所述進流口流入的冷媒,對所述冷媒分流,并將分流后的各股冷媒一一對應地傳輸給相應的第二級分流器;

所述第二級分流器,用于對接收的冷媒二次分流;

其中,各所述第二級分流器配合,將二次分流后的各股冷媒分別傳輸給各所述換熱器,且每股冷媒對應一個所述換熱器。

在前述的換熱裝置中,可選的,每個所述換熱器均包括多條換熱流路;

所述第二級分流器與所述換熱器兩者的數量相等,且一一對應;所述第二級分流器用于將二次分流后的各股冷媒分別一一對應地傳輸給相應所述換熱器的多條換熱流路。

在前述的換熱裝置中,可選的,換熱裝置還包括節流裝置;

其中,各所述換熱器的每條換熱流路均通過一個所述節流裝置與相應的第二級分流器連接。

在前述的換熱裝置中,可選的,所述節流裝置包括毛細管;

其中,各所述換熱器的每條換熱流路均通過一個所述節流裝置的毛細管與相應的第二級分流器連接。

在前述的換熱裝置中,可選的,所述第一級分流器為三通管,相應的,所述第二級分流器的數量為兩個;

和/或,所述第二級分流器為分液頭。

在前述的換熱裝置中,可選的,所述出流口的數量為一個,以使從各所述換熱器流出的冷媒匯聚到一個出流口流出所述換熱裝置;

和/或,所述進流口的數量為一個。

本發明的實施例還提供一種空調器,包括殼體和壓縮機,所述殼體上設有進風口;所述空調器還包括上述任一種所述的換熱裝置;

其中,所述換熱裝置的進流口用于接收從所述壓縮機的排氣口流出的冷媒。

在前述的空調器中,可選的,空調器還包括接水盤,所述接水盤橫向設置在所述殼體內,以在所述殼體的上部分隔出第一容置空間;

所述換熱裝置的換熱器設置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間內;

其中,所述進風口設置在所述殼體側面的上部,以與所述第一容置空間連通。

在前述的空調器中,可選的,所述換熱裝置的數量為兩組;每組換熱裝置內換熱器的數量為兩個,且分別為第一換熱器和第二換熱器;

所述殼體在側面依次具有第一側、第二側、第三側和第四側;

所述進風口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一側的第一進風口、設置于所述第二側的第二進風口、設置于所述第三側的第三進風口以及設置于所述第四側的第四進風口;

其中,一個第一換熱器位于所述第一進風口處,另一個第一換熱器位于所述第三進風口處;兩個第二換熱器均從所述第二進風口處延伸至所述第四進風口處。

在前述的空調器中,可選的,兩個所述第二換熱器的一側相抵,另一側與所述接水盤配合,以在所述接水盤以及兩個所述第二換熱器之間圍成進風通道;

所述進風通道從所述殼體的第二側延伸至第四側,且所述進風通道的一端連通所述第二進風口,另一端連通所述第四進風口。

在前述的空調器中,可選的,一組換熱裝置的兩個換熱器相對于另一組的兩個換熱器位于同一側。

在前述的空調器中,可選的,所述殼體在所述第二側的上部具有第一擋風板和第二擋風板,一組換熱裝置的兩個換熱器的一端均固定在所述第一擋風板上,另一組換熱裝置的兩個換熱器的一端均固定在所述第二擋風板上;所述第一擋風板、所述第二擋風板以及所述接水盤三者圍成所述的第二進風口;

和/或,

所述殼體在所述第四側的上部具有第三擋風板和第四擋風板,一組換熱裝置的兩個換熱器的另一端均固定在所述第三擋風板上,另一組換熱裝置的兩個換熱器的另一端均固定在所述第四擋風板上;所述第三擋風板、所述第四擋風板以及所述接水盤三者圍成所述的第四進風口。

借由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換熱裝置及應用其的空調器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中,由于換熱裝置包括至少兩個換熱器,相對于單一的換熱器,該至少兩個換熱器可以增大換熱裝置的換熱面積,使換熱裝置的換熱能力得到提高;另外,通過設置的分液裝置,可以合理分布每個換熱器內的冷媒,以達到對每個換熱器內的冷媒的精準控制,相對于粗放型的冷媒流量控制,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通過采用分液裝置可以減少冷媒的使用量,從而節省了成本,進而保證了本發明換熱裝置的經濟效益。

上述說明僅是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明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空調器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空調器的側視圖;

圖3是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空調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進一步闡述本發明為達成預定發明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發明申請的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在下述說明中,不同的“一實施例”或“實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實施例。此外,一或多個實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結構、或特點可由任何合適形式組合。

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提出的一種換熱裝置200,包括進流口、出流口、分液裝置2以及至少兩個換熱器3。其中,分液裝置2用于接收從所述進流口流入的冷媒,對冷媒分流,并將分流后的各股冷媒分別傳輸給各換熱器3,且每股冷媒對應一個換熱器3。其中,從各換熱器3流出的冷媒通過出流口流出本發明的換熱裝置200。

在上述提供的技術方案中,由于換熱裝置200包括至少兩個換熱器3,相對于單一的換熱器,該至少兩個換熱器3可以增大換熱裝置200的換熱面積,使換熱裝置200的換熱能力得到提高;另外,通過設置的分液裝置2,可以合理分布每個換熱器3內的冷媒,以達到對每個換熱器3內的冷媒的精準控制,相對于粗放型的冷媒流量控制,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通過采用分液裝置2可以減少冷媒的使用量,從而節省了成本,進而保證了本發明換熱裝置200的經濟效益。

為了實現前述分液裝置2的功能,本發明還提供如下的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前述的分液裝置2可以包括N級分流器,以對接收的冷媒進行N次分流,并將N次分流后的各股冷媒分別傳輸給各換熱器3,且每股冷媒對應一個換熱器3。其中,N大于等于2,即分液裝置2包括至少兩級分流器,以對接收的冷媒進行至少兩次分流,如此可以更加方便地對各級冷媒的流量進行控制。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的N次分流也可稱之為N級分流。在上述的每一級中,分流器的數量可以為單個或至少兩個,但在該級中只能算作一次分流,故上述的N級分流器可以對冷媒進行N次分流。

在一個具體的應用示例中,如圖1所示,前述的分流器為兩級,且分別為第一級分流器21和第二級分流器22。其中,第二級分流器22的數量為至少兩個。上述的第一級分流器21用于接收從進流口流入的冷媒,對冷媒分流,并將分流后的各股冷媒一一對應地傳輸給相應的第二級分流器22。上述的第二級分流器22用于對接收的冷媒二次分流。在本示例中,各第二級分流器22配合,將二次分流后的各股冷媒分別傳輸給各換熱器3,且每股冷媒對應一個前述的換熱器3。

進一步的,前述的每個換熱器3均包括多條換熱流路。第二級分流器22與換熱器3兩者的數量相等,且一一對應。第二級分流器22用于將二次分流后的各股冷媒分別一一對應地傳輸給相應換熱器3的多條換熱流路。在本示例中,由于每個換熱器3均包括多條換熱流路,相對于僅具有單一換熱流路的換熱器,本發明中換熱器3的換熱效率較高。另外,由于第二級分流器22與換熱器3兩者一一對應,避免了不同的第二級分流器22與換熱器3之間的交叉安裝,具有方便安裝和控制的技術效果。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每個換熱器3的多條換熱流路為并聯設置。

進一步的,本發明的換熱裝置還包括節流裝置。其中,各換熱器3的每條換熱流路均通過一個節流裝置與相應的第二級分流器22連接,以通過節流裝置對相應換熱流路的流量進行控制,達到在總冷媒量不變的情況下提高本發明空調器的總換熱效率,做到換熱效率的最優化。

在一個具體的應用示例中,前述的節流裝置可以包括毛細管。各換熱器3的每條換熱流路均通過一個節流裝置的毛細管與相應的第二級分流器22連接。在本示例中,可以根據換熱器3在風場內的分布,預先計算出每條換熱流路上毛細管的長度,其中,毛細管的長度不同,則毛細管對換熱流路上冷媒的阻力有所不同,從而每條換熱流路上冷媒的流量也有所不同,進而達到對每條換熱流路的冷媒流量進行控制的目的。

在一個具體的應用示例中,如圖1所示,前述的第一級分流器21可以為三通管,相應的,第二級分流器22的數量為兩個。前述的第二級分流器22可以為分液頭。

前述出流口的數量可以為一個,以使從各換熱器3流出的冷媒匯聚到一個出流口流出換熱裝置200。

同樣的,前述進流口的數量也可以為一個。

如圖1至圖3所示,本發明的實施例還提供一種空調器,包括殼體100、壓縮機1和上述任一種所述的換熱裝置200。殼體100上設有進風口。其中,換熱裝置200的進流口用于接收從壓縮機1的排氣口流出的冷媒。

進一步的,如圖1至圖3所示,本發明的空調器還可以包括接水盤4。接水盤4橫向設置在殼體100內,以在殼體100的上部分隔出第一容置空間。前述換熱裝置200的換熱器3設置在第一容置空間內。換熱器3上的冷凝水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到接水盤4內,以避免冷凝水落到其它部件上對其它部件的工作造成影響。其中,進風口設置在殼體100側面的上部,以與第一容置空間連通。室內的空氣可以經由進風口流入第一容置空間內,以與第一容置空間內的換熱器3熱交換。在本示例中,由于換熱裝置200的換熱器3均設置在由接水盤4所分隔出的第一容置空間內,從而方便對換熱器3統一進行安裝,并且也實現了對該第一容置空間的充分利用,節省了本發明空調器的體積。

在一個具體的應用示例中,如圖1至圖3所示,前述換熱裝置200的數量為兩組。每組換熱裝置200內換熱器3的數量為兩個,且分別為第一換熱器31和第二換熱器32。前述的殼體100在側面依次具有第一側101、第二側102、第三側103和第四側104。進風口包括設置于第一側101的第一進風口81、設置于第二側102的第二進風口82、設置于第三側103的第三進風口以及設置于第四側104的第四進風口。其中,一個第一換熱器31位于第一進風口81處,另一個第一換熱器31位于第三進風口處。兩個第二換熱器32均從第二進風口82處延伸至第四進風口處。在本示例中,每個換熱器3均可以通過相應的進風口進風,通過本示例中的設置,使得本發明空調器的進風面積較大,有利于空調器的進風,相應的,可以增大本發明空調器內換熱器3的換熱效率。

進一步的,如圖1至圖3所示,前述兩個第二換熱器32的一側相抵,兩個第二換熱器32的另一側與接水盤4配合,以在接水盤4以及兩個第二換熱器32之間圍成進風通道9。進風通道9從殼體100的第二側102延伸至第四側104,且進風通道9的一端連通第二進風口82,另一端連通第四進風口。在本示例中,室內的空氣可以經由第二進風口82和第四進風口進入進風通道9內,然后與兩個第二換熱器32進行熱交換。

進一步的,前述一組換熱裝置200的兩個換熱器3相對于另一組的兩個換熱器3位于同一側,如此具有方便換熱器3的安裝和分液控制的技術效果。

在一個具體的應用示例中,如圖2和圖3所示,前述的殼體100在第二側102的上部具有第一擋風板71和第二擋風板72。前述一組換熱裝置200的兩個換熱器3的一端均固定在第一擋風板71上,另一組換熱裝置200的兩個換熱器3的一端均固定在第二擋風板72上。其中,第一擋風板71、第二擋風板72以及接水盤4三者圍成前述的第二進風口82。在本示例中,第二進風口82不是特意加工而成的,而是根據預先的設計,將接水盤4、第一擋風板71以及第二擋風板72三者裝配完成后即自動形成所述的第二進風口82,從而省去了單獨加工第二進風口82的工序,節省了成本。

同樣的,前述的殼體100在第四側104的上部也可以具有第三擋風板和第四擋風板。前述一組換熱裝置200的兩個換熱器3的另一端均固定在第三擋風板上,另一組換熱裝置200的兩個換熱器3的另一端均固定在第四擋風板上。第三擋風板、第四擋風板以及接水盤4三者圍成前述的第四進風口。在本示例中,第四進風口不是特意加工而成的,而是根據預先的設計,將接水盤4、第三擋風板以及第四擋風板三者裝配完成后即自動形成所述的第四進風口,從而省去了單獨加工第四進風口的工序,節省了成本。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如圖1至圖3所示,前述兩組換熱裝置200的兩個第一換熱器31可以對稱設置,且該兩個第一換熱器31均豎向設置。其中,一個第一換熱器31封蓋前述的第一進風口81,另一個第一換熱器31封蓋前述的第三進風口。前述的兩個第二換熱器32也可以對稱設置。同一組的第二換熱器32可以相對該組內的第一換熱器31傾斜,兩個第二換熱器32與接水盤4配合,可以形成類似與三棱柱的形狀。

上述殼體100的頂部可以設有出風口,并且出風口處可以設有風葉5和導流罩6。

上述的換熱裝置200內的換熱器3可以為翅片換熱器等,具體可以根據用戶的實際需求設置,在此不再贅述。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空調器可以為柜式空調器,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柜式空調器僅為示例,并不用于對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限制,其他類型的空調器也都適用。

下面介紹一下本發明的工作原理和優選實施例。

在商用風冷空調器的翅片換熱器設計中,需要考慮到整機能力、整機能效、經濟效益、空間體積等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解決了空調器整機能力能效與成本相沖突的問題,做到經濟效益的最優化。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有效利用了空調器內的風場分布,增大了空調器的進風和換熱面積,結合冷媒的兩級分液控制,提高了換熱器3的換熱效率,進而提高了空調器整機的能力和能效,提高了經濟效益。

在一個具體的應用示例中,如圖1至圖3所示,1、本發明空調器的機組共有兩個系統,每個系統均包括一個前述的換熱裝置200,每個換熱裝置200均包括兩個換熱器31和32,該兩個換熱器31和32可以為翅片換熱器,以增大空調器的換熱面積,提高風葉的利用率。

2、每個系統的換熱裝置200均通過兩級分液來有效控制換熱器3中的冷媒流量,提高了換熱器3的換熱效率、整機的能效和經濟效益。

3、本發明空調器機組采用上出風結構,兩組換熱裝置200內的換熱器形成倒M形結構,每組換熱裝置200內的換熱器3均通過擋風板密封和連接。兩個換熱裝置200的兩個第二換熱器32之間留有三角區域,用于兩個第二換熱器32的進風。

4、每個系統的兩個換熱器3的設計換熱能力不同,每個換熱器3的能力大小根據機組需求以及風場分布情況等計算得出。達到合理分布成本的目的。

具體的,如圖1至圖3所示,本發明的空調器機組具有兩個系統,每個系統均包括一個前述的換熱裝置200。空調器包括殼體100,殼體100的上半部分采用頂出風的風冷換熱結構。殼體100上設有出風口,出風口處設有風葉5和導流罩6。每個換熱裝置200均包括一個第一換熱器31和一個第二換熱器32,風葉5和導流罩6的外側是兩個第一換熱器31,風葉5的下面是兩個第二換熱器32,每個換熱裝置200的兩個換熱器31和32之間通過擋風板連接,確保兩個換熱器之間形成密閉空間。殼體100的下半部分是各種元器件,冷媒經壓縮機1做功后,首先經三通管進行一級分液,然后兩路冷媒再分別通過兩個分液頭二級分液,分液頭與相應換熱器3的換熱流路之間連接有毛細管進行節流。其中,本發明空調器內冷媒量的多少取決于風場分布、兩個換熱器3的換熱能力等條件。

前述的四個換熱器構成倒M形結構,其中兩個第二換熱器32之間形成三角形的進風通道9,當風葉5運轉時,四個換熱器、擋風板以及接水盤4形成密閉的負壓空間,因此一部分風通過第一換熱器31進入風場,另一部分風由進風通道9經第二換熱器32進入風場,達到換熱的效果。

實際使用中,可根據空調器機組的設計需求,計算第一換熱器31、第二換熱器32的換熱能力和各自所需的冷媒量,選取適當的三通管、分液頭以及毛細管來滿足設計的分液要求。

其中,上述的換熱器3可以為翅片換熱器,翅片換熱器可以采用I形翅片、L形翅片、U形翅片或G形翅片等,具體可以根據用戶的實際需求設置。本發明的空調器可以做到空間體積更小、分液控制更加合理、換熱面積利用率更高、能效高、經濟效益高的特點,做到最優設計。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上述各示例中相關的技術特征相互組合,以達到相應的技術效果,具體對于各種組合情況在此不一一贅述。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大连池市| 高碑店市| 镇雄县| 阳曲县| 南皮县| 肥东县| 滁州市| 黄浦区| 辽中县| 菏泽市| 德惠市| 正安县| 隆化县| 上思县| 砚山县| 辉县市| 吴旗县| 阿拉善左旗| 贵阳市| 湖州市| 奉节县| 井陉县| 建宁县| 防城港市| 澜沧| 寿宁县| 宣威市| 乌鲁木齐县| 伽师县| 邯郸县| 扎鲁特旗| 南靖县| 奉新县| 湾仔区| 理塘县| 秀山| 华蓥市| 清原| 乌兰县| 武强县| 克拉玛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