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空調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補氣增焓空調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空調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用電器,一般情況下,空調在外界環境較熱條件下進行制冷降溫,而在外界環境較冷條件下進行制熱升溫。而在特殊情況下,需要空調在低溫環境下進行制冷運行,這時,由于換熱效果良好,空調運行一段時間后,會在室內側換熱器上出現結霜現象,此時,空調將停止室外機中的壓縮機運行進行化霜處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空調室外機將頻繁開停,這樣,將影響空調連續運行,導致用戶體驗性較低。如何設計一種能夠連續進行低溫制冷以提高用戶體驗性的空調系統是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補氣增焓空調系統及其控制方法,實現補氣增焓空調系統在低溫環境下連續進行制冷,以提高用戶體驗性。
為達到上述技術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補氣增焓空調系統,包括連接在一起以用于形成冷媒回路的壓縮機、室外換熱器、節流裝置和室內換熱器,所述壓縮機具有冷媒吸入口和冷媒排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縮機的冷媒吸入口連接有旁通管,所述室外換熱器設置有用于供冷媒流過的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流路連接在所述壓縮機的冷媒排出口和所述節流裝置之間,所述第二流路的進口連接所述壓縮機的冷媒排出口,所述第二流路的出口通過閥組件分別連接所述節流裝置和所述旁通管,所述閥組件用于選擇性地使得所述第二流路截斷、或者使得所述第二流路連通所述節流裝置或所述旁通管。
進一步的,所述閥組件為三位換向閥。
進一步的,所述閥組件包括分別連接所述第二流路的出口的第一電控閥和第二電控閥,所述第一電控閥連接所述節流裝置,所述第二電控閥連接所述旁通管。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流路設置有多條并聯設置的第一子流路,所述第二流路設置有多條并聯設置的第二子流路。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子流路和所述第二子流路交替間隔布置。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上述補氣增焓空調系統的控制方法,包括:當檢測到外界環境溫度低于第一設定溫度值時或室內換熱器的盤管溫度低于第二設定溫度值時,通過閥組件截斷第二流路、或者閥組件將第二流路與旁通管連通。
進一步的,還包括:控制補氣增焓空調系統室外側的室外風機降低轉速。
進一步的,還包括:控制補氣增焓空調系統室內側的室內風機提高轉速。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通過在室外換熱器的第二流路上連接閥組件,閥組件可以控制第二流路的通斷以及選擇第二流路與節流裝置或旁通管連接,這樣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當在低溫環境下進行制冷時,閥組件可以連通第二流路和旁通管,從而從第二流路輸出的冷媒經由旁通管流回到壓縮機中,而從第二流路輸出的未節流冷媒直接回到壓縮機,提高回氣溫度,起到補氣增焓的效果,使系統制冷負荷達到平衡,室內換熱器不出現結霜現象,實現連續運轉。同樣的,根據需要也可以通過閥組件將第二流路截斷,這樣就相當于減小了室外換熱器的換熱面積和換熱量,從而可以滿足在低溫環境下,實現室外換熱器與室內換熱器相配比,調節整個系統的熱交換量,使系統制冷負荷達到平衡,室內換熱器不出現結霜現象,以提高用戶體驗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補氣增焓空調系統實施例的原理圖一;
圖2為本發明補氣增焓空調系統實施例的原理圖二。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如圖1-圖2所示,本實施例補氣增焓空調系統,包括連接在一起以用于形成冷媒回路的壓縮機1、室外換熱器2、節流裝置3和室內換熱器4,所述壓縮機1具有冷媒吸入口和冷媒排出口,而壓縮機1的冷媒吸入口連接有旁通管(未標記),所述室外換熱器2設置有用于供冷媒流過的第一流路21和第二流路22,所述第一流路21連接在所述壓縮機1的冷媒排出口和所述節流裝置3之間,所述第二流路22的進口連接所述壓縮機1的冷媒排出口,所述第二流路22的出口通過閥組件分別連接所述節流裝置3和所述旁通管,所述閥組件用于選擇性地使得所述第二流路22截斷、或者使得所述第二流路22連通所述節流裝置3或所述旁通管。
具體而言,本實施例補氣增焓空調系統中室外換熱器2中的第一流路21在補氣增焓空調系統運行過程中始終處于通路狀態,而第二流路22則根據需要由閥組件來控制其連通狀態。具體的,在常規工況下制冷時,閥組件控制第二流路22連通節流裝置,冷媒同時流入到第一流路21和所述第二流路22中并最終經過節流裝置3節流后流入到室內換熱器4中;而在低溫環境下制冷時,則可以根據運行狀態,控制閥組件截斷第二流路22或使得第二流路22連通旁通管,具體的,當閥組件連通第二流路22和旁通管后,第二流路22輸出的冷媒直接流回壓縮機1中,第二流路22流出的冷媒未經節流裝置3處理而直接進入到壓縮機1中,第二流路22流出的冷媒所具有的熱量對空調系統進行補氣增焓,可以有效的提高制冷效率,同時,流入到室內換熱器4的冷媒量減少,可以有效的調節系統的熱交換量,使系統制冷負荷達到平衡,室內換熱器不出現結霜現象,實現連續運轉;同樣的,還可以通過閥組件關閉第二流路22,冷媒不能在第二流路22中路東,這樣,便可以縮小室外換熱器2的換熱面積,減小系統的整體換熱量,從而可以避免室內換熱器4發生結霜。而第一電控閥51可以采用截斷閥來實現截斷第二流路22。
其中,針對閥組件的表現實體可以采用多種結構形式,例如:閥組件可以采用三位換向閥,三位換向閥能夠實現第二流路22截斷、連通節流裝置3或連通旁通管;同樣的,閥組件可以采用兩個電控閥來實現上述功能,即閥組件包括第一電控閥51和第二電控閥52,第一電控閥51連接在第二流路22和所述節流裝置3之間,而第二電控閥52連接在第二流路22和旁通管之間。
另外,為了充分利用室外換熱器2的換熱面積,第一流路21設置有多條并聯設置的第一子流路,所述第二流路22設置有多條并聯設置的第二子流路,優選的,所述第一子流路和所述第二子流路交替間隔布置。具體的,多條子流路能夠確保冷媒均勻的分布在室外換熱器2的換熱表面,而將第一子流路和所述第二子流路交替間隔布置,在低溫制冷工況下,使得第一流路21能夠充分的利用室外換熱器2的換熱面積進行換熱,確保低溫制冷工況下的制冷要求。
本發明還針對上述補氣增焓空調系統提供了一種控制方法,包括:當檢測到外界環境溫度低于第一設定溫度值時或室內換熱器的盤管溫度低于第二設定溫度值時,通過閥組件截斷第二流路、或者閥組件將第二流路與旁通管連通。具體的,低溫環境下進行制冷時,如果檢測到外界環境溫度低于第一設定溫度值時或室內換熱器的盤管溫度低于第二設定溫度值時,說明室內換熱器上容易發生結霜,此時,便控制閥組件關閉第二流路或使得第二流路連通旁通管;而當室外環溫或室內盤管溫度上升到預設溫度點時,閥組件使得第二流路連通節流裝置,系統恢復正常運行。優選的,在低溫制冷過程中,還可以控制補氣增焓空調系統室外側的室外風機降低轉速,并控制補氣增焓空調系統室內側的室內風機提高轉速,室內換熱器獲得更大的風力,進一步的加快室內換熱器冷量的釋放,以確保室內換熱器不發生結霜,同時,室外換熱器獲得較小的風力,減弱室外換熱器的換熱量,以最大化的滿足系統制冷負荷達到平衡,確保室外換熱器不出現結霜現象,實現補氣增焓空調系統連續運轉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通過在室外換熱器的第二流路上連接閥組件,閥組件可以控制第二流路的通斷以及選擇第二流路與節流裝置或旁通管連接,這樣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當在低溫環境下進行制冷時,閥組件可以連通第二流路和旁通管,從而從第二流路輸出的冷媒經由旁通管流回到壓縮機中,而從第二流路輸出的未節流冷媒直接回到壓縮機,提高回氣溫度,起到補氣增焓的效果,使系統制冷負荷達到平衡,室內換熱器不出現結霜現象,實現連續運轉。同樣的,根據需要也可以通過閥組件將第二流路截斷,這樣就相當于減小了室外換熱器的換熱面積和換熱量,從而可以滿足在低溫環境下,實現室外換熱器與室內換熱器相配比,調節整個系統的熱交換量,使系統制冷負荷達到平衡,室內換熱器不出現結霜現象,以提高用戶體驗性。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個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