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機房制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機房空調的控制系統、機房系統及其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種基于冷水機組控制邏輯的控制系統、具有該控制系統的機房系統(即模塊化機房系統)、以及該機房系統的控制方法(即模塊化機房群控方法)。
背景技術:
在IT業(yè),機房可以是電信、網通、移動、雙線、電力以及政府或者企業(yè)等,存放各種服務器和小型機的地方,為用戶以及員工提供IT服務。市面上的群控系統(例如:機房群控系統),一般只控制機組(例如:空調機組)啟停,并沒有控制外接設備,功能較少,無法控制系統故障率,也無法保證系統運行的穩(wěn)定性。
現有技術中,存在功能少、故障率高和穩(wěn)定性差等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機房空調的控制系統、機房系統及其控制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機房群控系統只控制機組啟停、并沒有控制外接設備導致故障率高的問題,達到降低故障率的效果。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機房空調的控制系統,包括:集中控制器、分布式控制器、冷水機組和外接設備;其中,所述集中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冷水機組的運行;所述分布式控制器,分別與所述冷水機組和所述外接設備適配設置,用于基于所述冷水機組的運行邏輯,控制所述冷水機組的所述外接設備的運行。
可選地,所述冷水機組的數量,為一臺以上;其中,所述集中控制器,分別與每臺所述冷水機組適配設置,用于基于所述冷水機組的負荷及狀態(tài),控制所述冷水機組的啟停、和/或加減載,以實現對所述冷水機組的調度;所述分布式控制器的數量與所述冷水機組的數量適配;每個所述分布式控制器,與一臺所述冷水機組及其所述外接設備適配設置,用于基于所述冷水機組的運行邏輯,控制所述外接設備的啟停。
可選地,所述集中控制器控制所述冷水機組的加減載,具體包括:當所述負荷大于預設值時,使所述冷水機組的開啟臺數由預設最小臺數逐臺加載;或當所述負荷小于或等于所述預設值時,使所述冷水機組的開啟臺數由預設最大臺數逐臺減載。
可選地,所述外接設備,包括:與所述冷水機組適配設置以待用的機組蝶閥、冷凍水泵、冷卻水泵、冷卻塔風機、傳感器的至少之一;和/或,所述冷水機組的運行邏輯,包括:冷凍水泵、冷卻水泵、以及冷卻塔風機的至少一種啟停信號;其中,所述分布式控制器控制所述外接設備的啟停,具體包括:當所述冷水機組的運行邏輯為冷凍水泵的閉合信號時,開啟預設臺數外接的待用冷凍水泵及機組蝶閥;或當所述冷水機組的運行邏輯為冷卻水泵的閉合信號時,開啟預設臺數外接的待用冷卻水泵;或當所述冷水機組的運行邏輯為冷卻塔風機的閉合信號時,開啟預設臺數外接的待用冷卻塔風機。
可選地,每個所述分布式控制器,還與所述集中控制器適配設置,用于當所述外接設備故障時,將所述外接設備的故障信號反饋至所述集中控制器;所述集中控制器,還用于基于所述故障信號,關閉所述故障信號所在水路的所述冷水機組。
可選地,還包括:監(jiān)控中心、通訊裝置的至少之一;所述監(jiān)控中心,與所述集中控制器適配設置,用于對所述冷水機組的運行、和/或所述外接設備的運行,進行顯示、和/或輔助控制;所述通訊裝置,與所述集中控制器、所述冷水機組和所述外接設備的至少之一適配設置,用于提供通訊連接。
可選地,所述監(jiān)控中心,包括:監(jiān)控電腦;和/或,所述通訊裝置,包括:以太網模塊和/或ModBus RTU通訊線纜;其中,所述監(jiān)控中心與所述集中控制器之間,通過所述以太網模塊提供的以太網連接;所述集中控制器,與所述冷水機組和/或所述外接設備之間,通過所述ModBus RTU通訊線纜連接。
與上述控制系統相匹配,本發(fā)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種機房系統,包括:以上所述的控制系統;其中,當所述控制系統包括所述集中控制器和所述分布式控制器時,所述分布式控制器的數量,與所述機房的規(guī)模適配。
與上述機房系統相匹配,本發(fā)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種機房系統的控制方法,包括:對以上所述的機房系統,控制所述冷水機組的運行;以及,基于所述冷水機組的運行邏輯,控制所述冷水機組的所述外接設備的運行。
可選地,當所述機房系統包括所述集中控制器時,控制所述冷水機組的運行邏輯,包括:通過所述集中控制器,基于所述冷水機組的負荷及狀態(tài),控制所述冷水機組的啟停、和/或加減載,以實現對所述冷水機組的調度;其中,
控制所述冷水機組的啟停、和/或加減載,具體包括:
當所述負荷大于預設值時,使所述冷水機組的開啟臺數由預設最小臺數逐臺加載;或當所述負荷小于或等于所述預設值時,使所述冷水機組的開啟臺數由預設最大臺數逐臺減載。
可選地,當所述機房系統還包括所述分布式控制器時,基于所述冷水機組的運行邏輯,控制所述外接設備的啟停,包括:通過所述分布式控制器,基于所述冷水機組的運行邏輯,控制所述外接設備的啟停;其中,當所述外接設備包括所述機組蝶閥、所述冷凍水泵、所述冷卻水泵、所述冷卻塔風機的至少之一時,控制所述外接設備的啟停,具體包括:當所述冷水機組的運行邏輯為冷凍水泵的閉合信號時,開啟預設臺數外接的待用冷凍水泵及機組蝶閥;或當所述冷水機組的運行邏輯為冷卻水泵的閉合信號時,開啟預設臺數外接的待用冷卻水泵;或當所述冷水機組的運行邏輯為冷卻塔風機的閉合信號時,開啟預設臺數外接的待用冷卻塔風機。
可選地,當所述機房系統包括所述集中控制器和所述分布式控制器時,還包括:通過所述分布式控制器,當所述外接設備故障時,將所述外接設備的故障信號反饋至所述集中控制器;通過所述集中控制器,基于所述故障信號,關閉所述故障信號所在水路的所述冷水機組。
可選地,還包括:當所述機房系統包括所述監(jiān)控中心時,通過所述監(jiān)控中心,對所述冷水機組的運行、和/或所述外接設備的運行,進行顯示、和/或輔助控制;和/或,當所述機房系統包括所述通訊裝置時,通過所述通訊裝置,提供通訊連接。
可選地,當所述機房系統包括所述集中控制器和所述分布式控制器時,還包括:基于所述機房的規(guī)模,適配設置所述分布式控制器的數量,以實現對所述機房系統的模塊化搭建。
本發(fā)明的方案,通過基于冷水機組控制邏輯,通過集中式與分布式網絡相結合,實現中央空調機房群控系統模塊化搭建,對系統進行手動模式或自動模式控制,保證系統運行穩(wěn)定性、獨立性及可擴展性。
進一步,本發(fā)明的方案,通過充分利用冷水機組控制邏輯,減少系統故障率,通過集中式與分布式相結合實現系統穩(wěn)定運行,當集中控制器發(fā)生故障,每套分布式系統也能獨立運行,大大確保了群控系統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并能根據不同規(guī)模的中央空調機房系統進行模塊化搭建。
進一步,本發(fā)明的方案,通過集中控制器只調度機組啟停及加減載,并分布式控制器根據機組邏輯控制外接設備,使硬件及軟件模塊化,保證系統運行的穩(wěn)定性及獨立性。
由此,本發(fā)明的方案,利用機組(例如:冷水機組)自身的控制邏輯進行集中式與分布式相結合地控制,解決現有技術中只控制機組啟停、并沒有控制外接設備導致故障率高的問題,從而,克服現有技術中功能少、故障率高和穩(wěn)定性差的缺陷,實現功能多、故障率低和穩(wěn)定性好的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的其它特征和優(yōu)點將在隨后的說明書中闡述,并且,部分地從說明書中變得顯而易見,或者通過實施本發(fā)明而了解。
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機房空調的控制系統的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機房空調的控制系統的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機房系統的一實施例的網絡架構示意圖。
結合附圖,本發(fā)明實施例中附圖標記如下:
10-監(jiān)控中心;100-監(jiān)控電腦;20-集中控制器;22-分布式控制器;30-冷水機組;40-外接設備;400-機組蝶閥;402-冷凍水泵;404-冷卻水泵;406-冷卻塔風機;408-傳感器;50-通訊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具體實施例及相應的附圖對本發(fā)明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一般地,在制冷行業(yè)中,冷水機組(例如:離心機、水冷螺桿機、風冷螺桿機等),可以通過四個主要組成部分(即壓縮機、蒸發(fā)器、冷凝器和膨脹閥),實現機組制冷制熱效果。
其中,冷水機組的開關機過程,均有一套完整的控制邏輯。例如:使用側水泵(例如:使用側水泵可以是冷凍水泵)、熱源側水泵(例如:熱源側水泵也可以是冷卻水泵)、以及冷卻塔風機,按一定時序開啟或關閉,并閉合對應的中間繼電器,為外接設備提供干觸點。
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機房空調的控制系統,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的方法的一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該機房空調的控制系統可以包括:集中控制器20、分布式控制器22、冷水機組30和外接設備40。
在一個例子中,所述集中控制器20,可以用于控制所述冷水機組30的運行。
在一個例子中,所述分布式控制器22,分別與所述冷水機組30和所述外接設備40適配設置,可以用于基于所述冷水機組30的運行邏輯,控制所述冷水機組30的所述外接設備40的運行。
例如:主要利用冷水機組自身控制邏輯,集中控制器只對機組進行調度控制,機組提供使用側水泵(冷凍水泵)、熱源側水泵(冷卻水泵)及冷卻塔風機的啟停信號至分布式控制器。
由此,通過控制冷水機組的運行,并基于冷水機組自身的控制邏輯控制其外接設備的運行,可以控制系統故障率,進而提升系統運行的穩(wěn)定性。
在一個可選實施方式中,參見圖3所示的例子,所述冷水機組30的數量,為一臺以上。
在一個可選例子中,所述集中控制器20,分別與每臺所述冷水機組30適配設置,可以用于基于所述冷水機組30的負荷及狀態(tài),控制所述冷水機組30的啟停、和/或加減載,以實現對所述冷水機組30的調度。
例如:集中控制器的作用,是通過采集機組(即冷水機組)負荷及狀態(tài),調度其(即機組)運行臺數。
由此,通過集中控制器只調度機組啟停及加減載,控制方式簡便,且可靠性高。
在一個可選具體例子中,所述集中控制器20控制所述冷水機組30的加減載,具體可以包括:當所述負荷大于預設值時,使所述冷水機組30的開啟臺數由預設最小臺數逐臺加載。
例如:當負荷較高時,從一臺機組逐臺加載。
在一個可選具體例子中,所述集中控制器20控制所述冷水機組30的加減載,具體還可以包括:當所述負荷小于或等于所述預設值時,使所述冷水機組30的開啟臺數由預設最大臺數逐臺減載。
例如:當負荷較低時,則逐臺減載。
由此,通過逐臺加載或逐臺減載的方式實現加減載,有利于保證加減載過程中空調運行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進而可以提升用戶使用的舒適性體驗。
在一個可選例子中,所述分布式控制器22的數量與所述冷水機組的數量適配。參見圖3所示的例子,每個所述分布式控制器22,與一臺所述冷水機組30及其所述外接設備40適配設置,可以用于基于所述冷水機組30的運行邏輯,控制所述外接設備40的啟停。
例如:可根據系統規(guī)模大小進行模塊化拼接組合,無論小系統還是大系統均可適用,設備接線更加清晰方便,控制器程序量分配更加合理,集中控制器邏輯更加簡便,減少復雜邏輯帶來的不確定性及不穩(wěn)定性,滿足各類水系統的機房群控控制。
例如:每套分布式控制器,通過控制線纜對機組蝶閥、冷凍水泵、冷卻水泵、冷卻塔風機及各類傳感器進行控制監(jiān)測。
由此,通過分布式控制器根據機組邏輯控制外接設備,可以保證系統運行的穩(wěn)定性及獨立性。
可選地,參見圖3所示的例子,所述外接設備40,可以包括:與所述冷水機組30適配設置以待用的機組蝶閥400、冷凍水泵402、冷卻水泵404、冷卻塔風機406、傳感器408的至少之一。
可選地,所述冷水機組30的運行邏輯,可以包括:冷凍水泵402、冷卻水泵404、以及冷卻塔風機406的至少一種啟停信號。
在一個可選具體例子中,所述分布式控制器22控制所述外接設備40的啟停,具體可以包括:當所述冷水機組30的運行邏輯為冷凍水泵402的閉合信號時,開啟預設臺數外接的待用冷凍水泵402及機組蝶閥400。
例如:當分布式控制器監(jiān)測(例如:可通過傳感器監(jiān)測)到使用側水泵閉合信號時,則開啟一臺外接的可用冷凍水泵及機組蝶閥。
在一個可選具體例子中,所述分布式控制器22控制所述外接設備40的啟停,具體還可以包括:當所述冷水機組30的運行邏輯為冷卻水泵404的閉合信號時,開啟預設臺數外接的待用冷卻水泵404。
例如:熱源測水泵的閉合信號時,則開啟一臺可用的冷卻水泵。
在一個可選具體例子中,所述分布式控制器22控制所述外接設備40的啟停,具體還可以包括:當所述冷水機組30的運行邏輯為冷卻塔風機406的閉合信號時,開啟預設臺數外接的待用冷卻塔風機406。
例如:冷卻塔風機的閉合信號時,則開啟一套可用的冷卻塔及其風機。
由此,通過充分利用冷水機組控制邏輯,減少系統故障率,進而通過集中式與分布式相結合實現系統穩(wěn)定運行,可靠性高,用戶體驗好。
在一個可選實施方式中,每個所述分布式控制器22,還與所述集中控制器20適配設置,可以用于當所述外接設備40故障時,將所述外接設備40的故障信號反饋至所述集中控制器20。
可選地,所述集中控制器20,還可以用于基于所述故障信號,關閉所述故障信號所在水路的所述冷水機組30。
例如:當有設備故障時,則反饋故障信號至集中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及時關閉相應水路的機組,保證系統安全性。
由此,通過當集中控制器發(fā)生故障,每套分布式系統也能獨立運行,大大確保了群控系統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在一個可選實施方式中,參見圖2所示的例子,還可以包括:監(jiān)控中心10、通訊裝置50的至少之一。
在一個可選例子中,所述監(jiān)控中心10,與所述集中控制器10適配設置,可以用于對所述冷水機組30的運行、和/或所述外接設備40的運行,進行顯示、和/或輔助控制。
例如:最頂層為監(jiān)控電腦,作為整個系統(即基于冷水機組控制邏輯的模塊化機房群控系統)的人機交互界面,可實時監(jiān)控系統的運行狀態(tài)及對設備進行手動或自動控制。
例如:對系統進行手動模式或自動模式控制。
可選地,參見圖3所示的例子,所述監(jiān)控中心10,可以包括:監(jiān)控電腦100。
由此,通過監(jiān)控中心的進行顯示、和/或輔助控制,可以保證空調所在系統運行的穩(wěn)定性和獨立性,且直觀性強、人性化好。
在一個可選例子中,所述通訊裝置50,與所述集中控制器10、所述冷水機組30和所述外接設備40的至少之一適配設置,可以用于提供通訊連接。
由此,通過通訊裝置,可以實現網絡控制,進而提升控制的方便性和及時性,靈活性好。
可選地,所述通訊裝置50,可以包括:以太網模塊和/或ModBus RTU通訊線纜。
在一個可選例子中,所述監(jiān)控中心10與所述集中控制器20之間,通過所述以太網模塊提供的以太網連接。
在一個可選例子中,所述集中控制器20,與所述冷水機組30和/或所述外接設備40之間,通過所述ModBus RTU通訊線纜連接。
例如:集中控制器,向上通過以太網連接監(jiān)控電腦,向下通過ModBus(即全球第一個真正用于工業(yè)現場的總線協議)RTU通訊線纜連接單臺或多臺冷水機組。
例如:各臺冷水機組,通過控制線纜,連接分布式控制器,為分布式控制器提供各類設備的啟停信號。
例如:分布式控制器分別與所述冷水機組30和所述外接設備40適配設置,通過ModBus RTU通訊線纜與集中控制器連接。
由此,通過多種形式的通訊裝置,可以更好地提升網絡控制實現的可靠性和便捷性。
經大量的試驗驗證,采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通過基于冷水機組控制邏輯,通過集中式與分布式網絡相結合,實現中央空調機房群控系統模塊化搭建,對系統進行手動模式或自動模式控制,保證系統運行穩(wěn)定性、獨立性及可擴展性。
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還提供了對應于機房空調的控制系統的一種機房系統(例如:模塊化機房群控系統)。該機房系統可以包括:以上所述的控制系統。
其中,當所述控制系統可以包括所述集中控制器20和所述分布式控制器22時,所述分布式控制器22的數量,與所述機房的規(guī)模適配。
由此,基于冷水機組控制邏輯,通過集中式與分布式網絡相結合,實現中央空調機房群控系統模塊化搭建,擴展便捷性好,用戶體驗佳。
在一個可選實施方式中,該模塊化機房群控系統,可以是基于冷水機組控制邏輯的模塊化機房群控系統。例如:參見圖3所示的例子,可以顯示該系統(即基于冷水機組控制邏輯的模塊化機房群控系統)的網絡架構。
其中,模塊化是指解決一個復雜問題時自頂向下逐層把系統劃分成若干模塊的過程,有多種屬性,分別反映其內部特性。
在一個可選例子中,最頂層為監(jiān)控電腦,作為整個系統(即基于冷水機組控制邏輯的模塊化機房群控系統)的人機交互界面,可實時監(jiān)控系統的運行狀態(tài)及對設備進行手動或自動控制。
在一個可選例子中,集中控制器,向上通過以太網連接監(jiān)控電腦,向下通過ModBus(即全球第一個真正用于工業(yè)現場的總線協議)RTU通訊線纜連接單臺或多臺冷水機組。
可選地,集中控制器的作用,是通過采集機組(即冷水機組)負荷及狀態(tài),調度其(即機組)運行臺數。當負荷較高時,從一臺機組逐臺加載。當負荷較低時,則逐臺減載。
例如:機組的狀態(tài),可以包括:機組啟停狀態(tài)、壓縮機運行狀態(tài)、故障狀態(tài)、使用側水泵狀態(tài)、熱源測水泵狀態(tài)、冷卻塔風機狀態(tài)等;集中控制器需要實時檢測機組的這些狀態(tài),判斷機是否正常,且及時關閉故障的機組。
例如:采集機組負荷及狀態(tài)時,可以通過機組Modbus通訊協議,集中控制器作為主站,機組作為從站,前者讀取后者的數據。
在一個可選例子中,各臺冷水機組,通過控制線纜,連接分布式控制器,為分布式控制器提供各類設備的啟停信號。
可選地,每套分布式控制器,通過控制線纜對機組蝶閥、冷凍水泵、冷卻水泵、冷卻塔風機及各類傳感器進行控制監(jiān)測。
例如:各類傳感器,可以檢測冷凍總管供回水溫度及壓力、冷卻總管供回水溫度、室外溫濕度等。
可選地,分布式控制器分別與所述冷水機組30和所述外接設備40適配設置,通過ModBus RTU通訊線纜與集中控制器連接。當有設備故障時,則反饋故障信號至集中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及時關閉相應水路的機組,保證系統安全性。
例如:設備的故障狀態(tài)可以是由中間繼電器的閉合信號及程序判斷得出的,當分布式控制器檢測到故障信號,則通過Modbus協議發(fā)送至集中控制器。
可見,該模塊化機房群控系統,主要利用冷水機組自身控制邏輯,集中控制器只對機組進行調度控制,機組提供使用側水泵(冷凍水泵)、熱源側水泵(冷卻水泵)及冷卻塔風機的啟停信號至分布式控制器。例如:當分布式控制器監(jiān)測(例如:可通過傳感器監(jiān)測)到使用側水泵閉合信號時,則開啟一臺外接的可用冷凍水泵及機組蝶閥;熱源測水泵的閉合信號時,則開啟一臺可用的冷卻水泵;冷卻塔風機的閉合信號時,則開啟一套可用的冷卻塔及其風機。
例如:傳感器的作用主要是檢測總管供回水溫度及壓力,用于程序邏輯判斷來控制冷卻塔風機頻率、冷凍水泵頻率、冷卻水泵頻率等。
例如:傳感器,可以包括:冷凍總管供回水溫度傳感器及壓力傳感器、冷卻總管供回水溫度傳感器、室外溫濕度傳感器等。
另外,該模塊化機房群控系統,還可根據系統規(guī)模大小進行模塊化拼接組合,無論小系統還是大系統均可適用,設備接線更加清晰方便,控制器程序量分配更加合理,集中控制器邏輯更加簡便,減少復雜邏輯帶來的不確定性及不穩(wěn)定性,滿足各類水系統的機房群控控制。
由于本實施例的裝置所實現的處理及功能基本相應于前述圖1至圖3所示的方法的實施例、原理和實例,故本實施例的描述中未詳盡之處,可以參見前述實施例中的相關說明,在此不做贅述。
經大量的試驗驗證,采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通過充分利用冷水機組控制邏輯,減少系統故障率,通過集中式與分布式相結合實現系統穩(wěn)定運行,當集中控制器發(fā)生故障,每套分布式系統也能獨立運行,大大確保了群控系統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并能根據不同規(guī)模的中央空調機房系統進行模塊化搭建。
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還提供了對應于機房系統的一種機房系統的控制方法。該機房系統的控制方法可以可以包括:對以上所述的機房系統,控制所述冷水機組30的運行;以及,基于所述冷水機組30的運行邏輯,控制所述冷水機組30的所述外接設備40的運行。
例如:主要利用冷水機組自身控制邏輯,集中控制器只對機組進行調度控制,機組提供使用側水泵(冷凍水泵)、熱源側水泵(冷卻水泵)及冷卻塔風機的啟停信號至分布式控制器。
由此,通過控制冷水機組的運行,并基于冷水機組自身的控制邏輯控制其外接設備的運行,可以控制系統故障率,進而提升系統運行的穩(wěn)定性。
在一個可選例子中,當所述機房系統可以包括所述集中控制器20時,控制所述冷水機組30的運行邏輯,可以包括:通過所述集中控制器20,基于所述冷水機組30的負荷及狀態(tài),控制所述冷水機組30的啟停、和/或加減載,以實現對所述冷水機組30的調度。
例如:集中控制器的作用,是通過采集機組(即冷水機組)負荷及狀態(tài),調度其(即機組)運行臺數。
由此,通過集中控制器只調度機組啟停及加減載,控制方式簡便,且可靠性高。
可選地,控制所述冷水機組30的啟停、和/或加減載,具體可以包括:當所述負荷大于預設值時,使所述冷水機組30的開啟臺數由預設最小臺數逐臺加載。
例如:當負荷較高時,從一臺機組逐臺加載。
可選地,控制所述冷水機組30的啟停、和/或加減載,具體還可以包括:當所述負荷小于或等于所述預設值時,使所述冷水機組30的開啟臺數由預設最大臺數逐臺減載。
例如:當負荷較低時,則逐臺減載。
由此,通過逐臺加載或逐臺減載的方式實現加減載,有利于保證加減載過程中空調運行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進而可以提升用戶使用的舒適性體驗。
在一個可選例子中,當所述機房系統還可以包括所述分布式控制器22時,基于所述冷水機組30的運行邏輯,控制所述外接設備40的啟停,可以包括:通過所述分布式控制器22,基于所述冷水機組30的運行邏輯,控制所述外接設備40的啟停。
例如:可根據系統規(guī)模大小進行模塊化拼接組合,無論小系統還是大系統均可適用,設備接線更加清晰方便,控制器程序量分配更加合理,集中控制器邏輯更加簡便,減少復雜邏輯帶來的不確定性及不穩(wěn)定性,滿足各類水系統的機房群控控制。
例如:每套分布式控制器,通過控制線纜對機組蝶閥、冷凍水泵、冷卻水泵、冷卻塔風機及各類傳感器進行控制監(jiān)測。
由此,通過分布式控制器根據機組邏輯控制外接設備,可以保證系統運行的穩(wěn)定性及獨立性。
可選地,當所述外接設備40可以包括所述機組蝶閥400、所述冷凍水泵402、所述冷卻水泵404、所述冷卻塔風機406的至少之一時,控制所述外接設備40的啟停,具體可以包括:當所述冷水機組30的運行邏輯為冷凍水泵402的閉合信號時,開啟預設臺數外接的待用冷凍水泵402及機組蝶閥400。
可選地,控制所述外接設備40的啟停,具體還可以包括:當所述冷水機組30的運行邏輯為冷凍水泵402的閉合信號時,開啟預設臺數外接的待用冷凍水泵402及機組蝶閥400。
例如:當分布式控制器監(jiān)測(例如:可通過傳感器監(jiān)測)到使用側水泵閉合信號時,則開啟一臺外接的可用冷凍水泵及機組蝶閥。
可選地,控制所述外接設備40的啟停,具體還可以包括:當所述冷水機組30的運行邏輯為冷卻水泵404的閉合信號時,開啟預設臺數外接的待用冷卻水泵404。
例如:熱源測水泵的閉合信號時,則開啟一臺可用的冷卻水泵。
可選地,控制所述外接設備40的啟停,具體還可以包括:當所述冷水機組30的運行邏輯為冷卻塔風機406的閉合信號時,開啟預設臺數外接的待用冷卻塔風機406。
例如:冷卻塔風機的閉合信號時,則開啟一套可用的冷卻塔及其風機。
由此,通過充分利用冷水機組控制邏輯,減少系統故障率,進而通過集中式與分布式相結合實現系統穩(wěn)定運行,可靠性高,用戶體驗好。
在一個可選實施方式中,當所述機房系統可以包括所述集中控制器20和所述分布式控制器22時,還可以包括:通過所述分布式控制器22,當所述外接設備40故障時,將所述外接設備40的故障信號反饋至所述集中控制器20。
可選地,通過所述集中控制器20,基于所述故障信號,關閉所述故障信號所在水路的所述冷水機組30。
例如:當有設備故障時,則反饋故障信號至集中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及時關閉相應水路的機組,保證系統安全性。
由此,通過當集中控制器發(fā)生故障,每套分布式系統也能獨立運行,大大確保了群控系統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在一個可選實施方式中,還可以包括:當所述機房系統包括所述監(jiān)控中心10時,通過所述監(jiān)控中心10,對所述冷水機組30的運行、和/或所述外接設備40的運行,進行顯示、和/或輔助控制。
例如:最頂層為監(jiān)控電腦,作為整個系統(即基于冷水機組控制邏輯的模塊化機房群控系統)的人機交互界面,可實時監(jiān)控系統的運行狀態(tài)及對設備進行手動或自動控制。
例如:對系統進行手動模式或自動模式控制。
由此,通過監(jiān)控中心的進行顯示、和/或輔助控制,可以保證空調所在系統運行的穩(wěn)定性和獨立性,且直觀性強、人性化好。
在一個可選實施方式中,還可以包括:當所述機房系統包括所述通訊裝置50時,通過所述通訊裝置50,提供通訊連接。
例如:所述監(jiān)控中心10與所述集中控制器20之間,通過所述以太網模塊提供的以太網連接。
例如:所述集中控制器20,與所述冷水機組30和/或所述外接設備40之間,通過所述ModBus RTU通訊線纜連接。
由此,通過通訊裝置,可以實現網絡控制,進而提升控制的方便性和及時性,靈活性好。
在一個可選實施方式中,當所述機房系統可以包括所述集中控制器20和所述分布式控制器22時,還可以包括:基于所述機房的規(guī)模,適配設置所述分布式控制器22的數量,以實現對所述機房系統的模塊化搭建。
由此,通過根據不同規(guī)模的中央空調機房系統進行模塊化搭建,實現對機房系統中空調的硬件及軟件模塊化,可以保證系統運行的穩(wěn)定性、獨立性及可擴展性。
由于本實施例的控制方法所實現的處理及功能基本相應于前述的機房系統的實施例、原理和實例,故本實施例的描述中未詳盡之處,可以參見前述實施例中的相關說明,在此不做贅述。
經大量的試驗驗證,采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通過集中控制器只調度機組啟停及加減載,并分布式控制器根據機組邏輯控制外接設備,使硬件及軟件模塊化,保證系統運行的穩(wěn)定性及獨立性。
綜上,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理解的是,在不沖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組合、疊加。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