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電機控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提高空調電機抗擾性能的空調電機控制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的空調電機控制系統通過實時監控空調電機反饋的模擬電壓信號,并將所述模擬電壓信號對應的電機位置與所述用戶配置信息對應的電機位置進行比對,判斷所述模擬電壓信號對應的電機位置與所述用戶配置信息對應的電機位置是否對應,當判斷為否時,通過控制電機驅動模塊驅動電機轉動至與用戶配置信息對應的電機位置。由于電機反饋的模擬電壓信號易受外部電磁干擾發生變化,使得電機反饋的模擬電壓信號對應的電機位置與用戶配置信息對應的電機位置不對應,此時,即使電機的實際位置與用戶配置信息對應的電機位置對應,微控制器處理模塊仍將根據實時監控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控制電機驅動模塊驅動電機轉動,導致空調電機的抗擾能力弱,如無法通過EMC電磁抗擾實驗。為解決這一技術問題,現有技術通過優化布局,調整電子元器件的參數,或者增加EMC電子元件來改善電機控制的抗電磁干擾能力,但是,這種改善方案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驗證優化后的布局、調整后的電子元器件參數以及增加的EMC電子元件是否能有效的改善電機控制的抗擾能力,并且修改布局和調整電子元器件的參數有可能引進新的實驗問題,另外,增加EMC電子元件勢必增加產品的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空調電機控制系統及方法,具有結構簡單,無須引入新的電子元件的特點,實現了空調電機優化控制,提高了空調電機的抗擾性能。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本發明一方面提供一種空調電機控制系統,包括人機交互模塊、微控制器處理模塊、電機驅動模塊、上電監測模塊;
所述人機交互模塊用于為用戶提供人機交互界面,并將用戶在所述人機交互界面上設置的配置信息轉換為配置電信號發送給微控制器處理模塊;
所述微控制器處理模塊用于根據配置電信號向電機驅動模塊發送電機控制命令;
所述電機驅動模塊用于根據電機控制命令控制電機轉動到與配置信息對應的電機位置,并向微控制器處理模塊發送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
所述微控制器處理模塊用于實時接收所述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直至所述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對應的電機位置與用戶配置信息對應的電機位置對應時,停止接收所述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
所述上電監測模塊用于檢測汽車電池線與點火線的斷電和上電狀態,并向微控制器處理模塊發送汽車電池線與點火線的斷電信號和上電信號;
所述微控制器處理模塊用于根據所述斷電信號和上電信號,當判斷所述汽車電池線與點火線為斷電后重新上電時,根據存儲在人機交互模塊的用戶配置信息,向電機驅動模塊發送電機控制命令,并實時接收所述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直至所述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對應的電機位置與所述用戶配置信息對應的電機位置對應時,停止接收所述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
進一步地,所述人機交互模塊設有數據存儲單元,所述數據存儲單元用于存儲用戶在人機交互界面上設置的配置信息。
具體地,所述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對應的電壓值與電機轉動時的電機位置一一對應。
具體地,所述電池線為與汽車電池連接的第一電源線,所述點火線為與汽車啟動電路連接的第二電源線。
還進一步地,所述電機為帶直流反饋的直流電機。
本發明實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種空調電機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用戶設置配置信息;
S2:根據所述配置信息發送電機控制命令;
S3:實時接收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
S4:判斷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對應的電機位置是否與用戶的配置信息對應的電機位置對應,若判斷為是,則停止接收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若判斷為否,則繼續實時接收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直至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對應的電機位置與用戶的配置信息對應的電機位置對應時,停止接收所述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
S5:檢測汽車電池線與點火線的斷電和上電狀態;并發送汽車電池線與點火線的斷電信號和上電信號;
S6:當檢測到汽車電池線或點火線斷電后重新上電時,執行步驟S2~S5。
進一步地,所述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對應的電壓值與電機轉動時的電機位置一一對應。
還進一步地,當汽車電池在汽車上正常工作時,所述電池線為上電狀態,當汽車電池從汽車上取出時,電池線為斷電狀態;當汽車啟動時,所述點火線為上電狀態,當汽車熄火時,所述點火線為斷電狀態。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空調電機控制系統及方法,當用戶在人機交互界面上設置的配置信息,以及當檢測到汽車電池線與點火線為斷電后重新上電時,通過微控制器處理模塊實時接收所述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直至所述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對應的電機位置與用戶配置信息對應的電機位置對應時,停止接收所述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此時,由于微控制器處理模塊已停止接收所述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即使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受外部電磁干擾發生變化,也不會使得電機轉動,從而提高了空調電機的抗擾性能。
本發明在不改變現有技術硬件條件的情況下,通過改變電機的控制方式,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由于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易受外部電磁干擾發生變化,而使得產品無法通過電磁抗擾實驗的問題,并且,本發明不會引入新的實驗問題,也不存在因增加EMC電子元件而導致產品生產成本增加的問題。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空調電機控制系統采用現有的硬件條件實現空調電機更優化的控制,具有結構簡單,無須引入新的電子元件的特點;本發明的一種空調電機控制方法通過在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對應的電機位置與用戶的配置信息對應的電機位置對應時,停止接收所述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的技術方案,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驗證所述空調電機控制系統是否會由于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受到電磁干擾而導致所述空調電機控制系統抗電磁干擾能力弱,不僅省時省力,還提高了空調電機的抗擾性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種空調電機控制系統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一種空調電機控制方法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具體闡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附圖僅供參考和說明使用,不構成對本發明專利保護范圍的限制。
本發明實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種空調電機控制系統,包括人機交互模塊、微控制器處理模塊、電機驅動模塊、上電監測模塊;
如圖1所示,為本發明空調電機控制系統結構示意圖,所述人機交互模塊用于為用戶提供人機交互界面HMI,并將用戶在所述人機交互界面上設置的配置信息轉換為配置電信號發送給微控制器處理模塊;所述人機交互模塊設有數據存儲單元(圖中未示出),所述數據存儲單元用于存儲用戶在人機交互界面上設置的配置信息;當用戶在人機交互界面上重新設置配置信息時,所述數據存儲單元將實時更新存儲的用戶配置信息;
所述微控制器處理模塊MCU用于根據配置電信號向電機驅動模塊發送電機控制命令;
所述電機驅動模塊用于根據電機控制命令控制電機轉動到與配置信息對應的電機位置,并向微控制器處理模塊發送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FB;
所述微控制器處理模塊用于實時接收所述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FB,直至所述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對應的電機位置與用戶配置信息對應的電機位置對應時,停止接收所述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
所述上電監測模塊用于檢測汽車電池線與點火線的斷電和上電狀態,并向微控制器處理模塊發送汽車電池線與點火線的斷電信號和上電信號;
所述微控制器處理模塊用于根據所述斷電信號和上電信號,當判斷所述汽車電池線與點火線為斷電后重新上電時,根據存儲在人機交互模塊的用戶配置信息,向電機驅動模塊發送電機控制命令,并實時接收所述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直至所述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對應的電機位置與所述用戶配置信息對應的電機位置對應時,停止接收所述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
優選地,所述人機交互模塊設有數據存儲單元,所述數據存儲單元用于存儲用戶在人機交互界面上設置的配置信息。
具體地,所述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對應的電壓值與電機轉動時的電機位置一一對應。
具體地,所述電池線為與汽車電池連接的第一電源線,所述點火線為與汽車啟動電路連接的第二電源線。
優選地,所述電機為帶直流反饋的直流電機。
本發明實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種空調電機控制方法,如圖2所示,包括如下步驟:
S1:用戶設置配置信息;
S2:根據所述配置信息發送電機控制命令;
S3:實時接收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
S4:判斷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對應的電機位置是否與用戶的配置信息對應的電機位置對應,若判斷為是,則停止接收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若判斷為否,則繼續實時接收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直至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對應的電機位置與用戶的配置信息對應的電機位置對應時,停止接收所述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
S5:檢測汽車電池線與點火線的斷電和上電狀態;并發送汽車電池線與點火線的斷電信號和上電信號;
S6:當檢測到汽車電池線或點火線斷電后重新上電時,執行步驟S2~S5。
具體的,所述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對應的電壓值與電機轉動時的電機位置一一對應。
具體的,當汽車電池在汽車上正常工作時,所述電池線為上電狀態,當汽車電池因汽車故障維修等原因從汽車上取出時,電池線為斷電狀態;當汽車啟動時,所述點火線為上電狀態,當汽車熄火時,所述點火線為斷電狀態。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空調電機控制系統及方法,在不改變現有技術中的硬件條件的情況下,通過改變電機的控制方式,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由于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受外部電磁干擾發生變化,使得產品無法通過電磁抗擾實驗的問題,提高了空調電機的抗擾性能,并且,本發明不會引入新的實驗問題,也不存在因增加EMC電子元件而導致產品生產成本增加的問題。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空調電機控制系統采用現有的硬件條件實現空調電機更優化的控制,具有結構簡單,無須引入新的電子元件的特點;本發明通過當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對應的電機位置與用戶的配置信息對應的電機位置對應時,停止接收所述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的技術方案,使得產品能夠輕松通過電磁抗擾實驗,提高了空調電機的抗擾性能。而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驗證所述空調電機控制系統是否會由于電機反饋模擬電壓信號受到干擾而導致產品抗擾性能弱。
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不能以此來限定本發明的權利保護范圍,因此依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發明所涵蓋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