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廢水處理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站綜合廢水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水資源的緊張和環境保護要求的提高,電廠所面臨的水資源問題和環境問題將日益突出,優化電廠廢水處理工藝與技術,實現廢水資源化,其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意義非常深遠。
熱電廠污水包括工業冷卻水排水、化學水處理系統酸堿再生污水、過濾器反洗污水、鍋爐清洗污水、輸煤沖洗和除塵污水、含油污水、冷卻塔排污污水等。由于熱電站污水的種類多,各類污水的污染物種類、含量和排量不固定,致使工業污水的成分相當復雜,其主要污染物有:懸浮物、油、有機物和硫化物等,這類污水排入受納水體將會引起不同程度的環境污染,造成生態破壞。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加上我國的水資源分布不均衡,北方許多地區現已受到水資源短缺的制約。所以用水量十分太的熱電廠必須加強水務管理,提高水的利用率。現有的電站污水處理方法主要由沉淀法、過濾法等,存在廢水處理不徹底、過濾效果不好/不達標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高效、節能、處理效果良好的電站綜合廢水處理裝置。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電站綜合廢水處理裝置,包括以排水管依次連接的廢水池、絮凝沉淀池、過濾處理池和綜合治理池,所述廢水池置于絮凝沉淀池、過濾處理池和綜合治理池的上部,廢水以自重的作用依次流經廢水池、絮凝沉淀池、過濾處理池和綜合治理池進行靜置、絮凝沉淀、過濾和除菌消毒處理。
進一步地,所述過濾處理池內從上到下依次設置有粗濾層、除臭層和精濾層。
進一步地,所述綜合治理池依水流方向依次設置有厭氧倉、好氧倉和消毒倉。
進一步地,所述厭氧倉、好氧倉和消毒倉之間以置有空洞的隔板隔開。
進一步地,所述廢水池和絮凝沉淀池之間以及過濾處理池和綜合治理池之間設置有閥門。
進一步地,所述粗濾層的濾徑為0.2~0.8mm。
進一步地,所述精濾層的濾徑為12~18nm。
進一步地,所述消毒倉內設置至少1根紫外線消毒燈管。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備的優點為:
本發明的一種電站綜合廢水處理裝置,廢水處理時,首先經絮凝沉淀處理,絮凝沉淀池內可通過置入絮凝沉淀劑將污水進行絮凝沉淀初步處理,處理后的污水流經過濾處理池中的粗濾、除臭和精濾處理,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和異味,然后將污水置入綜合處理池內處理,以去除過濾和除臭后的污水里的有機物,并對污水進行消毒處理;經上述處理后的污水達到排放標準,而且處理過程無能耗產生,是一種高效、節能、處理效果良好的電站綜合廢水處理裝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所示的一種電站綜合廢水處理裝置,包括以排水管依次連接的廢水池1、絮凝沉淀池2、過濾處理池3和綜合治理池4,所述廢水池1置于絮凝沉淀池2、過濾處理池3和綜合治理池4的上部,廢水以自重的作用依次流經廢水池1、絮凝沉淀池2、過濾處理池3和綜合治理池4進行靜置、絮凝沉淀、過濾和除菌消毒處理,處理后的水經出水口6排出。
進一步地,所述過濾處理池3內從上到下依次設置有粗濾層31、除臭層32和精濾層33。
進一步地,所述綜合治理池4依水流方向依次設置有厭氧倉41、好氧倉42和消毒倉43。
進一步地,所述厭氧倉41、好氧倉42和消毒倉43之間以置有空洞的隔板44隔開。
進一步地,所述廢水池1和絮凝沉淀池2之間以及過濾處理池3和綜合治理池4之間設置有閥門5。
進一步地,所述粗濾層31的濾徑為0.2~0.8mm。
進一步地,所述精濾層33的濾徑為12~18nm。
進一步地,所述消毒倉43內設置至少1根紫外線消毒燈管。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征,在不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本發明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
此外,本發明的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也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只要其不違背本發明的思想,其同樣應當視為本發明所公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