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泥處理技術,尤其涉及一種利用沼氣為熱源的污泥干化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進展,相應的污水、污泥生產量也隨之迅速增加,目前,我國年產生污泥4000萬噸(含水率80%),預計至2020年,我國年產生污泥超過6000萬噸(含水率80%)。污水處理產生的污泥,富含有機質成分,又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屬、病原體等有害物質,污泥的二次污染問題突出。目前,我國產生的污泥主要去向是垃圾填埋場進行填埋。隨著污水處理率的不斷提高,所產生的大量污泥會占用大量的垃圾填埋場,同時,適宜的垃圾填埋場所也越來越有限,因此,污泥的處理是固體廢棄物處置研究熱點,污泥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是各國共同努力的目標。降低污泥的含水率和減小污泥體積,首先實現減量化,是實現污泥處理的關鍵。近幾十年來,沼氣發酵技術已廣泛用于處理農業、工業以及人類生活中的各種有機廢棄物并制取可作為可再生能源的沼氣,將垃圾填埋沼氣發電余熱高效回收用于干化污泥,促進污泥快速干化處理,余熱回收干化污泥是污泥無害化的重要途徑之一。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沼氣為熱源的污泥干化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
提供一種利用沼氣為熱源的污泥干化裝置,包括沼氣回收裝置、脫硫裝置、儲氣罐、鼓風機、引風機、旋轉噴動式干燥機、旋風除塵器和燃燒池,所述沼氣回收裝置、所述脫硫裝置、所述儲氣罐依次連接,所述儲氣罐收集到的沼氣通過所述鼓風機進入所述旋轉噴動式干燥機內,濕污泥從所述旋轉噴動式干燥機的中部加入,所述旋轉噴動式干燥機的頂部與所述旋風除塵器連通,所述旋風除塵器的頂部通過所述引風機與所述燃燒池連通。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脫硫裝置為生物脫硫設備。
與已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結構設計合理,降低能量消耗,提高了干化效果,可將含水率80%的污泥干化為含水率30%以下。
附圖說明
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利用沼氣為熱源的污泥干化裝置的結構示意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參考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利用沼氣為熱源的污泥干化裝置包括沼氣回收裝置1、脫硫裝置2、儲氣罐3、鼓風機4、引風機5、旋轉噴動式干燥機6、旋風除塵器7和燃燒池8,沼氣回收裝置1、脫硫裝置2、儲氣罐3依次連接,儲氣罐3收集到的沼氣通過鼓風機4進入旋轉噴動式干燥機6內,濕污泥從旋轉噴動式干燥機6的中部加入,旋轉噴動式干燥機6的頂部與旋風除塵器7連通,旋風除塵器7的頂部通過引風機5與燃燒池8連通。脫硫裝置2可以為生物脫硫設備等。
濕污泥從旋轉噴動式干燥機6的中部加入,與由底部進入的脫硫后的沼氣接觸進行干燥,在干燥攪拌的作用下,濕污泥很快變成顆粒狀干污泥,旋轉噴動式干燥機6的頂部與旋風除塵器7連通,干污泥隨沼氣從干燥機頂部排出,進入旋風除塵器7分離收集,收集到的干污泥顆粒用攪攏或其他輸送裝置送到干污泥料倉,剩余的帶甲烷的沼氣進入燃燒池8進行最終燃燒。
從上述實施例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的優勢在于:
結構設計合理,降低能量消耗,提高了干化效果,可將含水率80%的污泥干化為含 水率30%以下。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詳細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其只是作為范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任何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實用新型的范疇之中。因此,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下所作出的均等變換和修改,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