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太陽能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太陽能電站用清潔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綠色能源產業正在不斷被重視,使用清潔的發電技術變得越來越重要,這不僅是因為化石燃料最終將耗盡,更關鍵的是化石燃料可對大氣環境造成污染。因此科學家試圖拓展各種無污染的能源形式,比如太陽能。在太陽能發電方面,大型電站在世界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已在規模化建設中。其中透射率達到97%的組件玻璃已批量化應用,同時反射率達到94%的低鐵反射鏡也進入到市場化階段。由于太陽能電站發電鏡場長期暴露在環境中,難免會有來自空氣中的浮沉或雨水中的雜質積聚在發電鏡場表面,如長期不對其進行清理,積灰會影響鏡場采光量,從而導致電站發電效率降低。現有的對發電鏡場進行清潔的方式主要有人工清潔和自動清潔,人工清潔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只適合小型的發電站采用,而自動清潔依賴于安裝在每塊鏡場上的清潔裝置,一個大型的太陽能發電站具有數量龐大的太陽能板,在每塊鏡場上安裝上述清潔裝置,其安裝與維護成本將是驚人的,加上太陽能設備本身投入較大,使得太陽能發電站的投入成本急劇增加,因此,其量產推廣起來具有很大的阻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太陽能電站用清潔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太陽能電站用清潔裝置,包括:安裝在兩塊發電鏡場之間的兩條導軌、小車以及清潔裝置,所述導軌中設置條形槽;所述小車底部安裝兩對滾輪,滾輪分別設置在兩條導軌的條形槽內,滾輪內安裝電機;小車上固定支架,所述支架頂部與連接桿連接,連接桿的兩端分別設置水管和用于安裝毛刷的桿,所述水管與水泵連接,所述水泵放置在水箱內,水箱內裝有清潔水,水管的底部均勻設置若干個噴頭,連接桿以及安裝在其上的水管和桿構成所述清潔裝置。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連接桿通過阻尼轉軸安裝在支架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水管設置在按照小車移動方向毛刷的前方。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能同時對多塊發電鏡場進行清潔,工作效率極高,且結構簡單,易于安裝,十分適合作為大型太陽能發電廠的清潔裝備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在發電鏡場中的安裝位置示意圖。
圖3為圖2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太陽能電站用清潔裝置,包括:安裝在兩塊發電鏡場1之間的兩條導軌6、小車7以及清潔裝置,所述導軌6中設置條形槽;所述小車7底部安裝兩對滾輪14,滾輪14分別設置在兩條導軌6的條形槽內,滾輪14內安裝電機13,用于驅動小車7沿著導軌6移動;小車7上固定支架11,所述支架11頂部與連接桿8連接,連接桿8的兩端分別設置水管3和用于安裝毛刷5的桿4,所述水管3與水泵9連接,所述水泵9放置在水箱10內,水箱10內裝有清潔水,水管3的底部均勻設置若干個噴頭2,連接桿8以及安裝在其上的水管3和桿4構成所述清潔裝置,小車7沿導軌6移動時,帶動清潔裝置移動,噴頭2將高壓清潔水噴向發電鏡場1的表面,隨后,刷毛5在發電鏡場1表面滑動,將表面污水除盡,實現對發電鏡場1表面的清潔,在小車7的一次移動過程中可對導軌6兩端的所有發電鏡場1進行清洗,清潔效率極高,即使在一個大型的太陽能發電站中,也只需少數幾組這樣的裝置便可實現所有的發電鏡場全覆蓋,清潔效率高。
所述連接桿8通過阻尼轉軸12安裝在支架11上,考慮到部分太陽能板具有轉向功能,通過轉動連接桿8調節噴頭2與毛刷5的角度,使其能適應不同的發電鏡場1的角度。
所述水管3設置在按照小車7移動方向毛刷5的前方,對發電鏡場1先高壓水沖洗后再進行刷洗,提高清潔效果。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