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氣浮機的結構設計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二級凈水氣浮機。
背景技術:
氣浮機是溶氣系統在水中產生大量的微細氣泡,使空氣以高度分散的微小氣泡形式附著在懸浮物顆粒上,造成密度小于水的狀態,利用浮力原理使其浮在水面,從而實現固-液分離的水處理設備。 氣浮機分為超效淺層氣浮機,渦凹氣浮機,平流式氣浮機等。目前在給水、工業廢水和城市污水處理方面都有應用。
現有的溶氣氣浮機中,大部分都是針對比重較輕的懸浮顆粒和油份進行去除,但如果在實際生產中,含有油份的水中有較多的比重較大的懸浮顆粒則無法去除,這部份的懸浮物堆積在氣浮池底部,長時間會出現污泥上翻的現象。
同時,目前現有的氣浮機中的油份、水份以及懸浮顆粒混在同一室內分離,這樣勢必導致出水中會含有部分懸浮物,導致出水水質變差。
因此,鑒于以上問題,有必要提出一種新型的氣浮機,實現分別對不同比重的懸浮物以及油分進行分離,從而保證其分離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二級凈水氣浮機,該氣浮機內部設置三個筒體,各自的筒體具有不同的功能,混合加壓水在中心導流筒內進行釋放,分離筒進行固液和油水分離,分離后的清水通過清水筒進行再次固液分離,實現對不同比重的懸浮物以及油分進行分離,從而保證其分離效果,通過二級凈水保證其出水中的懸浮物的降低。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提出的一種二級凈水氣浮機,所述氣浮機至少包括分離筒與清水筒,所述分離筒設置于所述清水筒內部,且底部開口與清水筒連通,所述分離筒上方設置有用以去除液體表面氣泡懸浮物的刮渣板,實現一級凈水,所述清水筒底部設置有用以去除分離筒內沉降的污物的刮泥板,實現二級凈水,所述分離筒與所述清水筒間形成清水區域,固液分離后的清水自清水筒頂部排水口排出。
優選的,所述分離筒內部還設置有一中心導流筒,所述中心導流筒自底部向上輸送液體,所述中心導流筒的頂部開口與所述分離筒連通,水流自中心導流筒的頂部均勻分散下落至分離筒內。
優選的,所述氣浮機還包括輸送原水的進水筒,所述進水筒與所述中心導流筒的底部連通,所述進水筒上還斜切連通有一循環加壓水入口,原水與循環加壓水混合后進入中心導流筒,并在所述中心導流筒內沿其徑向切線呈螺旋狀上升。
優選的,所述中心導流筒的頂部為喇叭口結構。
優選的,所述分離筒上端設置有殘渣區,殘渣區上設置有排渣口,一級凈水后的污物經刮渣板刮落至殘渣區內,并通過排渣口排出。
優選的,所述清水筒的底部中心位置處向下內凹成型有污泥區,所述污泥區上設置有排泥管,二級凈化后的污物經刮泥板刮落至污泥區內,并通過排泥管排出。
優選的,所述清水筒的底部自外緣向中心處傾斜向下設置。
優選的,所述清水筒的上端設置有用于收集清水的齒狀溢流堰,所述齒狀溢流堰連通排水口。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二級凈水氣浮機,該氣浮機內部設置三個筒體,各自的筒體具有不同的功能,混合加壓水在中心導流筒內進行釋放,分離筒進行固液和油水分離,分離后的清水通過清水筒進行再次固液分離,對于最終排出氣浮機的清水來說,實際上經過兩次分離的過程,其一是在分離筒中進行油水/固液的分離,其二是清水筒的再次分離,從而保證其出水中的懸浮物的降低。
實現對不同比重的懸浮物以及油分進行分離,從而保證其分離效果。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氣浮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的數字或字母所代表的相應部件的名稱:
1、清水筒 2、分離筒 3、中心導流筒 4、進水筒 5、循環加壓水入口 6、刮渣板 7、殘渣區 8、排渣口 9、刮泥板 10、污泥區 11、排泥管 12、齒狀溢流堰 13、排水口 14、減速機 15、走道
具體實施方式
現有的溶氣氣浮機中,大部分都是針對比重較輕的懸浮顆粒和油份進行去除,但如果在實際生產中,含有油份的水中有較多的比重較大的懸浮顆粒則無法去除,這部份的懸浮物堆積在氣浮池底部,長時間會出現污泥上翻的現象。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二級凈水氣浮機,該氣浮機內部設置三個筒體,各自的筒體具有不同的功能,混合加壓水在中心導流筒內進行釋放,分離筒進行固液和油水分離,分離后的清水通過清水筒進行再次固液分離,實現對不同比重的懸浮物以及油分進行分離,從而保證其分離效果,通過二級凈水保證其出水中的懸浮物的降低。
下面將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見圖1,一種二級凈水氣浮機,氣浮機至少包括分離筒2與清水筒1,分離筒2設置于清水筒1內部,且底部開口與清水筒1連通,分離筒2上方設置有用以去除液體表面氣泡懸浮物的刮渣板6,通過刮渣板6將分離筒內液體表面的油與懸浮物刮除至殘渣區7內,后經排渣口8排出,實現一級凈水。
液體中較重的懸浮物自然沉降至底部,清水筒1底部設置有用以去除分離筒2內沉降的污物的刮泥板9,通過刮泥板將底部污泥進行及時清除至污泥區10內,后通過排泥管11排出,從而保證其出水中的懸浮物的有效降低,實現二級凈水,避免污泥上翻。
分離筒2與清水筒1間形成清水區域,固液分離后的清水自清水筒頂部排水口13排出。
分離筒2內部還設置有一中心導流筒3,中心導流筒3自底部向上輸送液體,中心導流筒3的頂部開口與分離筒2連通,水流自中心導流筒的頂部均勻分散下落至分離筒內。優選的,中心導流筒3的頂部為喇叭口結構,便于水流的均勻分布。
氣浮機還包括輸送原水的進水筒4,進水筒4與中心導流筒3的底部連通,進水筒4上還斜切連通有一循環加壓水入口5,原水與循環加壓水混合后進入中心導流筒3,并在中心導流筒3內沿其徑向切線呈螺旋狀上升。
經過混合后含氣混合液在分離筒中向四周擴散分離,油份以及比重較輕的懸浮物吸附在水中的細小氣泡上,隨著氣泡的上升被帶到氣浮機的表面,通過設置在氣浮機的表面的刮渣板進行收集后排出氣浮機;而比重較大的懸浮物因氣泡較小無法帶到氣浮機表面,因重力作用沉降至氣浮機的底部,通過設置在氣浮機底部的刮泥板收集到底部的污泥區中,通過外置的污泥泵排出氣浮機。
經過分離油份、懸浮物后的清水通過氣浮機分離筒的下部流至氣浮機的清水筒中,水流繼續上升,通過設置在氣浮機分離筒上部的齒狀溢流堰12進行收集后,經頂部排水口13排出氣浮機。
清水筒的底部中心位置處向下內凹成型有污泥區10,污泥區10上設置有排泥管11,二級凈化后的污物經刮泥板刮落至污泥區內,并通過排泥管排出。清水筒的底部自外緣向中心處傾斜向下設置,方便污泥排入污泥區。
一種二級凈水方法,采用二級凈水氣浮機,具體步驟如下:
S1:原水經進水筒進入,并與循環加壓水入口斜切進入的循環加壓水進行混合后進入中心導流筒;
S2:中心導流筒自底部向上輸送液體,水流受斜切進入的循環加壓水的作用,在所述中心導流筒內沿其徑向切線呈螺旋狀上升,后自中心導流筒的頂部均勻分散下落至分離筒內;
S3:分離筒上方的刮渣板作用清除液體表面的固態污物,實現一級凈水,清水筒底部的刮泥板清除清水筒底部沉降的固態污物,實現二級凈水;
S4:固液分離后的清水自清水筒頂部排水口排出。
采用該結構形式的氣浮機進行凈水處理,實驗表明,對新疆油田某氣田一級氣浮處理效果:
進水:含油800~1000mg/L,出水:20mg/L,凈水效果顯著。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二級凈水氣浮機,該氣浮機內部設置三個筒體,各自的筒體具有不同的功能,混合加壓水在中心導流筒內進行釋放,分離筒進行固液和油水分離,分離后的清水通過清水筒進行再次固液分離,對于最終排出氣浮機的清水來說,實際上經過兩次分離的過程,其一是在分離筒中進行油水/固液的分離,其二是清水筒的再次分離,從而保證其出水中的懸浮物的降低。
實現對不同比重的懸浮物以及油分進行分離,從而保證其分離效果,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