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重金屬回收裝置,特別是一種鎳回收裝置。
背景技術:
在電鍍過程中產生一定量的含鎳清洗水,漂洗水中含有較高濃度的鎳離子,其中鎳含量往往遠超于國家的排放標準。一般該廢水的鎳含量0.3-1g/L,而國家的排放標準為0.5mg/L,如不加回收系統,會讓廢水中的鎳離子白白的浪費,還會產生一定的處理費用。目前,該廢水處理常采用調整pH 值后沉淀絮凝的方法來處理。該方法要求操作人手多,工序繁復,容易出錯導致所排廢水不達標。而且該法的絮凝固體產物為含鎳危險物質,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無二次污染和回收效率高的鎳回收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鎳回收裝置,它包括廢液罐、過濾器A、清水罐、酸液罐A、鎳液儲存罐、電解裝置和提鎳裝置,所述的廢液罐的出液口與過濾器A的進液口連接,所述的過濾器A的出口設置有兩根支管,其中一根支管連接有第一吸附塔、另一支管連接有第二吸附塔,所述的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的廢液出口均連接有過濾器B,過濾器B的出液口與廢水處理廠連接,所述的清水罐分別與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連接,所述的酸液罐A分別與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連通,所述的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的鎳液出口均與鎳液儲存罐連接,所述的鎳液儲存罐與電解裝置連接,所述的電解裝置與提鎳裝置連接。
所述的過濾器B的入口端設置有檢測鎳含量的檢測儀。
所述的電解裝置還連接有酸液罐B。
所述的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內安裝有離子交換樹脂。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本實用新型的鎳回收裝置,設置有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通過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能夠實現廢液的持續供應,從而實現鎳離子的持續吸附,從而提高了鎳離子的吸附效率,因此提高了鎳回收的效率;采用離子交換樹脂,通過膜分離技術實現了低能耗、無相變、無污染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 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廢液罐,2-過濾器A,3-第一吸附塔,4-第二吸附塔,5-清水罐,6-酸液罐A,7-過濾器B,8-廢水處理廠,9-鎳液儲存罐,10-電解裝置,11-提鎳裝置,12-酸液罐B。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圖1所示,一種鎳回收裝置,它包括廢液罐1、過濾器A2、清水罐5和酸液罐A6、鎳液儲存罐9、電解裝置10、提鎳裝置11,所述的廢液罐1的出液口與過濾器A2的進液口連接,所述的過濾器A2的出口設置有兩根支管,其中一根支管連接有第一吸附塔3、另一支管連接有第二吸附塔4,所述的第一吸附塔3和第二吸附塔4內安裝有離子交換樹脂,離子交換樹脂能夠快速的吸附廢水中的鎳離子,所述的第一吸附塔3和第二吸附塔4的廢液出口均連接有過濾器B7,過濾器B7的出液口與廢水處理廠8連接,所述的清水罐5分別與第一吸附塔3和第二吸附塔4連接,清水罐5往第一吸附塔3和第二吸附塔4供給自來水,從而實現離子交換樹脂清洗,所述的酸液罐A6分別與第一吸附塔3和第二吸附塔4連通,酸液罐A6往第一吸附塔3和第二吸附塔4內供給20%的硫酸,對離子交換樹脂進行酸洗,鎳離子與硫酸結合,得到硫酸鎳溶液,所述的第一吸附塔3和第二吸附塔4的鎳液出口均與鎳液儲存罐9連接,所述的鎳液儲存罐9與電解裝置10連接,所述的電解裝置與提鎳裝置11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過濾器B7的入口端設置有檢測鎳含量的檢測儀,當檢測儀檢測到鎳含量超標后,則表示離子交換樹脂的吸附量達到飽和,從而停止廢水供給,在本實施例中,當廢水處理量不大時,第一吸附塔3和第二吸附塔4不同時工作,當廢水處理量大時,第一吸附塔3和第二吸附塔4間隔工作,即第二吸附塔4比第一吸附塔3延后工作,從而保證當其中一吸附塔的離子交換樹脂達到飽和后,該吸附塔往該吸附塔供給廢水時,另一吸附塔能夠進行廢水吸附,從而保證廢水能持續、高效的處理,達到快速回收鎳的目的。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電解裝置10還連接有酸液罐B12,電解裝置10將鎳溶液電解后,鎳通過提鎳裝置提取,而酸液則儲存在酸液罐B12中。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廢液罐1中的廢液通過過濾器A2進入到第一吸附塔3中或第二吸附塔4中,第一吸附塔3中或第二吸附塔4中的離子交換樹脂達到飽和后,停止廢液供給,然后清水罐5供給自來水,對離子交換樹脂進行沖洗,沖洗后的液體則經過過濾器B7進入到廢水處理廠中,然后酸液罐A6往吸附塔中加入20%的硫酸,對吸附塔進行酸洗,得到硫酸鎳溶液,硫酸鎳溶液進入到鎳液儲存罐中,然后再進過電解裝置和提鎳裝置得到高純度的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