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殺菌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錯流混合殺菌裝置。
背景技術:
殺菌裝置是較常用的設備,現有技術中的殺菌裝置通常只有采用一種介質進行殺菌,殺菌不均勻,殺菌效果差,其工作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申請人針對上述現有生產技術中的缺點,提供一種結構合理的錯流混合殺菌裝置,從而殺菌方便,可以實現經多組填料混合殺菌的功能,工作效率高。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錯流混合殺菌裝置,包括外筒體,所述外筒體內從上往下依次間隔且交錯安裝有多組填料組件,每組填料組件的兩端分別設置有進填料和出填料口,所述進填料和出填料口均設置在外筒體的側壁上;所述外筒體上部一側壁上安裝有混合出水口,所述外筒體下部的一側壁上安裝有進水口,所述進水口上設置有臭氧進氣口。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單組填料組件的結構為:包括兩塊傾斜且平行安裝的填料保護網板,兩塊填料保護網板之間為接觸填料,位于高處的填料保護網板處的外筒體上安裝裝填料口,低處安裝卸填料口;
所述外筒體的內部從上往下依次設置有三組填料組件,第一組左高有底傾斜布置,并在左端設置第一裝填料口,右端設置第一卸填料口;第二組左低右高傾斜布置,并在其右端設置第二裝填料口,左端設置第二卸填料口;第三組的分布與第一組相同,并在其左端設置第三裝填料口,右端設置第三卸填料口。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合理,操作方便,外筒體內安裝多組填料組件,并交錯傾斜設置,可以達到較好的殺菌效果,工作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外筒體;2、混合出水口;3、第一卸填料口;4、第二裝填料口;5、接觸填料;6、填料保護網板;7、第三卸填料口;8、進水口;9、臭氧進氣口;10、第三裝填料口;11、第二卸填料口;12、第一裝填料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錯流混合殺菌裝置,包括外筒體1,外筒體1內從上往下依次間隔且交錯安裝有多組填料組件,每組填料組件的兩端分別設置有進填料和出填料口,進填料和出填料口均設置在外筒體1的側壁上;外筒體1上部一側壁上安裝有混合出水口2,外筒體1下部的一側壁上安裝有進水口8,進水口8上設置有臭氧進氣口9。
單組填料組件的結構為:包括兩塊傾斜且平行安裝的填料保護網板6,兩塊填料保護網板6之間為接觸填料5,位于高處的填料保護網板6處的外筒體1上安裝裝填料口,低處安裝卸填料口。
外筒體1的內部從上往下依次設置有三組填料組件,第一組左高有底傾斜布置,并在左端設置第一裝填料口12,右端設置第一卸填料口3;第二組左低右高傾斜布置,并在其右端設置第二裝填料口4,左端設置第二卸填料口11;第三組的分布與第一組相同,并在其左端設置第三裝填料口10,右端設置第三卸填料口7。
實際使用過程中,殺菌劑通過臭氧進氣口9進入外筒體1內,同時,水從進水口8進入外筒體1內,經投加殺菌劑的進水口8內的水和殺菌劑從下而上進入容器內,且在外筒體1的內部設置有多層填料,由于填料層采用傾斜設置的結構形式,在每個填料層內接觸填料5不全部填滿,留有一定的空間,這樣,在正常工作時,水流從下往上流,在水流的推力作用下,會使填料層中的接觸填料5發生翻滾,從而形成錯流,同時,殺菌劑在已形成錯流的填料層內與水進一步的進行均勻的混合,這樣通過多層填料錯流接觸,殺菌劑得到更好的殺菌效果。
另外,由于接觸填料5不是在密閉的容器內,填料層采用高低傾斜方式設置,同時在高處設置進料口,低處設置出料口,更加有效的解決了填料清洗或更換時的麻煩操作。
以上描述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不是對實用新型的限定,本實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圍參見權利要求,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