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污泥處理,具體涉及電加熱污泥處理干燥機。
背景技術:
1、污泥是指用物理法、化學法、物理化學法和生物法等處理廢水時產生的沉淀物,污泥中含較多的水分,直接處置的會造成很多的負面影響,為了更好的處理污泥,提高污泥的利用率,往往需要將污泥進行干燥,干燥后的污泥可以在農業上作為有機肥料利用,在建筑方便可以做磚和纖維板使用,同時干燥后的污泥也可以更好的填埋處理。
2、申請號為202120029627.5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污泥干燥專用槳葉干燥機,上述技術方案在使用時將需要干燥的污泥倒入干燥箱的內部,啟動加熱板對污泥進行加熱,然后啟動第一電機,帶動多個槳葉轉動,從而對污泥進行攪拌,加快對污泥水分蒸發的速度;
3、然而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加熱板只能夠對污泥的外側進行加熱,該方式會導致其內部受熱不夠均勻,導致降低了對污泥的干燥效率,因而使用不夠方便。
4、為此提出電加熱污泥處理干燥機。
技術實現思路
1、為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電加熱污泥處理干燥機。
2、本實用新型為了實現上述目的具體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3、電加熱污泥處理干燥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一側設置有控制器,所述底板的頂端設置有干燥箱,所述干燥箱的頂端開設有通槽,所述通槽內部設置有多個第一電加熱棒,所述干燥箱上設置有攪拌構件,所述攪拌構件包括設置在所述干燥箱頂端的電機和轉動設置在所述干燥箱內部頂端的轉動桿,所述干燥箱上設置有加熱干燥構件,所述加熱干燥構件包括設置在所述干燥箱頂端的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
4、進一步地,所述干燥箱的頂端設置有進料管,所述干燥箱的底端設置有排料管。
5、進一步地,所述電機的主軸上套接有第一齒輪,所述轉動桿上套接有與所述第一齒輪嚙合的第二齒輪,所述轉動桿上設置有多個攪拌桿,所述攪拌桿和所述轉動桿上開設有相互連通的空腔。
6、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水箱和所述第二水箱的內部均設置有第二電加熱棒、液位計、第一溫度傳感器、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
7、進一步地,兩個所述第一水泵的輸出端和輸入端分別連接有一個第一連接管,所述第一連接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轉動桿的內部。
8、進一步地,兩個所述第二水泵的輸出端均連接有一個第二連接管,所述第一水箱和所述第二水箱之間通過所述第二連接管進行連通。
9、進一步地,兩個所述第一連接管上設置有安裝板,所述安裝板的頂端設置有第二溫度傳感器。
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1、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的攪拌構件能夠對污泥進行攪拌,進而能夠加快其內部水汽的蒸發,同時向攪拌桿和轉動桿的空腔內通入熱水,也能夠在攪拌的過程中對污泥進行均勻地加熱干燥,在側面的第一電加熱棒的共同作用下,能夠加快污泥的干燥,因而使用更加的方便,提高了對污泥的干燥效率。
1.電加熱污泥處理干燥機,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一側設置有控制器(2),所述底板(1)的頂端設置有干燥箱(3),所述干燥箱(3)的頂端開設有通槽(301),所述通槽(301)內部設置有多個第一電加熱棒(4),所述干燥箱(3)上設置有攪拌構件(5),所述攪拌構件(5)包括設置在所述干燥箱(3)頂端的電機(501)和轉動設置在所述干燥箱(3)內部頂端的轉動桿(503),所述干燥箱(3)上設置有加熱干燥構件(6),所述加熱干燥構件(6)包括設置在所述干燥箱(3)頂端的第一水箱(601)和第二水箱(60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加熱污泥處理干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箱(3)的頂端設置有進料管(302),所述干燥箱(3)的底端設置有排料管(303)。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加熱污泥處理干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501)的主軸上套接有第一齒輪(502),所述轉動桿(503)上套接有與所述第一齒輪(502)嚙合的第二齒輪(504),所述轉動桿(503)上設置有多個攪拌桿(505),所述攪拌桿(505)和所述轉動桿(503)上開設有相互連通的空腔(506)。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加熱污泥處理干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箱(601)和所述第二水箱(602)的內部均設置有第二電加熱棒(603)、液位計(604)、第一溫度傳感器(605)、第一水泵(606)和第二水泵(608)。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加熱污泥處理干燥機,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第一水泵(606)的輸出端和輸入端分別連接有一個第一連接管(607),所述第一連接管(607)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轉動桿(503)的內部。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加熱污泥處理干燥機,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第二水泵(608)的輸出端均連接有一個第二連接管(609),所述第一水箱(601)和所述第二水箱(602)之間通過所述第二連接管(609)進行連通。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加熱污泥處理干燥機,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第一連接管(607)上設置有安裝板(610),所述安裝板(610)的頂端設置有第二溫度傳感器(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