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結機氣液混合式濕式排煙脫硫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燒結機濕式排煙脫硫裝置,屬于排煙凈化【技術領域】。所述裝置包括:二氧硫吸收裝置,其用于從燃燒排煙中除去二氧化硫以生成亞硫酸鹽;漿液池,其貯存含有吸收劑和亞硫酸鹽的吸收液;以及循環裝置,其將空氣供應到漿液池以氧化所述亞硫酸鹽生成硫酸鹽,循環裝置包括:第一漿液循環泵,其用于將漿液池中的吸收液供給氣液混合裝置;氣液混合裝置,其用于將吸收液與空氣進行混合,而后將氣液混相排放到漿液池。本發明提供的裝置能夠進一步擴大氣液接觸面積,能夠充分氧化亞硫酸鹽。
【專利說明】燒結機氣液混合式濕式排煙脫硫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燒結機氣液混合式濕式排煙脫硫裝置,尤其涉及一種能充分氧化亞硫酸鹽的濕式排煙脫硫裝置,屬于排煙凈化【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的燒結機的所排放的煙氣的脫硫裝置大都是濕式的,其原理是將石灰石粉加水制成漿液作為吸收劑泵入吸收塔與煙氣充分接觸混合,煙氣中的二氧化硫與漿液中的碳酸鈣以及從塔下部鼓入的空氣進行氧化反應生成硫酸鈣,硫酸鈣達到一定飽和度后,結晶形成二水石膏。經吸收塔排出的石膏漿液經濃縮、脫水,使其含水量小于10%,然后用輸送機送至石膏貯倉堆放,脫硫后的煙氣經過除霧器除去霧滴再經過換熱器加熱升溫后,由煙?排入大氣。但是現有技術提供的濕式排煙脫硫裝置所生成亞硫酸鹽不能充分氧化。
【發明內容】
[0003]為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本發明的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充分氧化亞硫酸鹽的燒結機氣液混合式濕式排煙脫硫裝置。
[0004]為實現所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濕式排煙脫硫裝置包括:二氧硫吸收裝置,其用于從燃燒排煙中除去二氧化硫以生成亞硫酸鹽;漿液池,其貯存含有吸收劑和亞硫酸鹽的吸收液;以及循環裝置,其將空氣供應到漿液池以氧化所述亞硫酸鹽生成硫酸鹽,循環裝置包括:第一漿液循環泵,其用于將漿液池中的吸收液供給氣液混合裝置;氣液混合裝置,其用于將吸收液與空氣進行混合,而后將氣液混相排放到漿液池。。
[0005]優選地,所述的氣液混合裝置包括:引射管和混合室,所述的引射管包括液體引入口和空氣引入口,液體引入口連接于空氣循環泵的吐出口,空氣引入口與大氣連通,從液體引入口引入的吸收液與從空氣引入口引入的空氣在混合室中相混合形成氣液混相。
[0006]優選地,引射管內設置有環隙噴管。
[0007]優選地,環隙噴管通過圓弧形通氣支撐尖劈安裝在引射管內。
[0008]其中,所述二氧硫吸收裝置包括:吸收塔和第二漿液循環泵,吸收塔內設置有多層噴淋管,噴淋管設置有多個噴淋嘴,第二漿液循環泵從漿液池中將吸收液供給噴淋管,吸收液從噴淋嘴噴出。
[000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濕式排煙脫硫裝置,能夠使空氣和吸收液的接收面積擴大,使亞硫酸鹽氧化更充分。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發明提供的濕式排煙脫硫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提供的氣液混合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提供的環隙噴管縱向截面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提供的環隙噴管垂直于軸向的截面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提供的環隙噴管的縱向截面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提供的環隙噴管垂直于軸向的截面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提供的通氣支撐尖劈的縱向截面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提供的通氣支撐尖劈的橫向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
[0012]圖1是本發明提供的濕式排煙脫硫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發明提供的濕式排煙脫硫裝置包括:二氧化硫吸收裝置,其用于從燃燒排煙中除去二氧化硫以生成亞硫酸鹽;漿液池10,其貯存含有吸收劑和亞硫酸鹽的吸收液;循環裝置13,其將空氣供應到漿液池以氧化所述亞硫酸鹽生成硫酸鹽,以及吸收液循環裝置,其用于將漿液池中的吸收液供應給二氧硫吸收裝置以除去燃燒排煙中的二氧化硫,生成亞硫酸鹽。
[0013]二氧化硫吸收裝置包括吸收塔6、漿液循環泵11和配管,吸收塔包括殼體和在殼體內上到下設置的除霧器7和湍流器8。湍流器包括多層噴淋管,噴淋管設置有多個噴淋嘴。燃燒煙氣從吸收塔下引入,漿液循環泵11從漿液池10中將吸收液(由石灰石漿液、亞硫酸鈣漿液和石膏漿液組成)供給噴淋管,吸收液從噴淋嘴噴出,漿液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煙氣接觸后,匯集成湍流層,二者充分接觸,洗滌煙氣中的塵雜,溶解煙氣中的二氧化硫,并與CaCO3發生化學反應被吸收,生成CaSO3 ? 1/2H20向下匯集到吸收塔下的漿液池。即,吸收塔中煙氣中的二氧化硫SO2的脫除原理如下:
CaC03+S02+H20 — CaSO3 ? l/2H20+l/2 H2O +CO2
CaSO3 ? 1/2H20+S02 +H2O — Ca (HSO3) 2+1/2 H2O
通過煙氣中的氧和亞硫酸氫根的中間過渡反應,部分的亞硫酸鈣轉化成石膏,即二水硫酸鈣:
Ca (HSO3) 2+1/202+2 H2O — CaSO4 ? 2H20 + SO2 +1/2H20
漿液池10分氧化區和結晶區,在氧化區,亞硫酸鈣與氧氣發生氧化反應,生成硫酸鈣。在這個過程中直接氧化是次要的,主要是通過亞硫酸氫鈣與氧氣的反應完成:
Ca (HSO3) 2+1/202+2 H2O — CaSO4 ? 2H20 + SO2 +H2O
為加快漿液池中的Ca (HSO3) 2與O2反應,漿液池中設置攪拌器9。漿液池中的PH值通過加入石灰石漿液來控制,在漿液池中的反應需要足夠找的時間以使石膏能產生良好的石膏結晶CaSO4 ? 2H20,由結晶區通過排出泵送到石膏站。
[0014]在吸收塔和漿液池中也發生其它的反應主,如三氧化硫、氯化氫、氫氟酸與碳酸鈣的反應,生成石膏、氟化鈣和/或氯化鈣的混合物。
[0015]循環裝置13包括:漿液循環泵12,其用于將漿液池中的吸收液供給氣液混合裝置;氣液混合裝置13,其用于將吸收液與空氣進行混合,而后將氣液混相排放到漿液池。
[0016]圖2是本發明提供的氣液混合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如圖2所示,述的氣液混合裝置包括:吸收液引入管1、吸收液進口管2、引射管3和混合室5,所述的引射管包括液體引入口和空氣引入口,液體引入口通過吸收液進口管2和吸收液引入管I連接于漿液循環泵12的吐出口,空氣引入口與大氣連通或者引入壓縮空氣,從液體引入口引入的吸收液與從空氣引入口引入的空氣在混合室5中相混合形成氣液混相。如此,使空氣和吸收液的接觸面積進一步擴大,從而進一步氧化漿液池中的亞硫酸鈣以生成硫酸鈣。吸收液引入管和吸收液進口管、吸收液進口管和引射器、引射器和混合室分別通過連接法蘭連接,連接法蘭通過圓環形的密封墊4密封,所述密封墊為石棉墊或者紫銅墊。引射管內設置有環隙噴管3-4,環隙噴管3-4通過支撐尖劈3-5固定在引射管內壁。
[0017]圖3是本發明提供的引射管的剖面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提供的引射器的垂直于軸的截面示意圖。如圖3和4所示,所述的引射器在引射管內安裝了環隙噴管3-4。引射管包括承壓外筒3-2和承壓內筒3-3,承壓外筒3-2和承壓內筒3-3之間形成供氣流通過的空腔;承壓外筒3-2軸對稱設置有兩個氣源接口 3-6,引射氣源由此進入,其是引射器引入外部氣源和管道匹配的接口。承壓內筒3-3內側面焊接有固定環隙噴管的三個通氣支撐尖劈3-5,氣流由通氣支撐尖劈的長方孔進入環隙噴管的環形槽。所述環隙噴管3-4由外筒和內筒組成,所述內筒和外筒均分為左部段、中間段和右部段,內筒的左部段和外筒的左部段密封連接,中間段形成環形槽,右部段形成環形間隙,環形間隙分為喉道段和擴張段。內筒的最右端和外筒的最右端形成環形噴口。環隙噴管通過3個圓弧形通氣支撐尖劈3-5安裝在引射管道內,通氣支撐尖劈分為左部段、中間段和右部段,通氣支撐尖劈的左部段的長度等于外筒的左部段長度,通氣支撐尖劈的中間段的長度等于外筒的中間段長度,通氣支撐尖劈的右部段的長度等于外筒的右部段長度。通氣支撐尖劈的中間段設置有長方形氣流貫通孔。
[0018]圖5是本發明提供的環隙噴管縱向截面示意圖;圖6是本發明提供的環隙噴管垂直于軸向的截面示意圖。如圖5和6所示,環隙噴管由外筒3-4-4和內筒3-4-1組成,外筒3-4-4和內筒3-4-1均分為左部段、中間段和右部段。外筒3-4-4的左部段設置有密封槽,密封槽內設置有密封圈3-4-2 ;外筒的中間段沿徑向均勻設置了 3個進氣口,在中間段的除進氣口之外的地方設置了多個凸臺。內筒的左部段和外筒的左部段長度相同且密封連接在一起;內筒的中間段和外筒的中間段長度相同,且在中間段對應外筒的中間段的凸臺的地方也設置了凸臺,以便裝配時,用螺釘3-4-3將內、外筒固定并確保兩筒體的相對位置以形成環形氣流槽。內筒的右部段和外筒的右部段長度相同,內筒的右部段與外筒的右部段之間形成環形間隙,環形間隙分為氣流喉道段和擴張段,內筒和外筒最右端形成供氣流噴出的環形噴口。
[0019]環隙噴管的頭尾部形成尖劈形狀,有利于減小吸收液阻力和防止發生吸收液分離。內筒3-4-1是噴管組件的內筒,內壁光滑,筒外表面有噴管曲線,帶螺紋的凸臺和氣流槽;密封圈3-4-2安裝在外筒內壁的槽內,密封氣體;緊固螺釘3-4-3安裝在內外筒的凸臺的螺紋孔內,用于定位和緊固噴管;噴管外筒3-4-4的內面加工噴管曲線、凸起平臺和氣流槽,在外筒的外面氣流槽所對應的位置焊接通氣支撐尖劈,為滿足氣流所需的通道面積,在通氣支撐尖劈內開有長方形氣流貫通孔與氣流槽相同,內、外筒的氣流槽形成引射氣流前室。
[0020]圖7是本發明提供的通氣支撐尖劈的剖面示意圖;圖8是本發明提供的通氣支撐尖劈的橫向截面示意圖。如圖7和8所示,每個通氣支撐尖劈的中間段設置有一個氣流貫通孔,安裝時,通氣支撐尖劈上的氣流貫通孔與環隙噴管外筒上的進氣口相對正。
[0021]通氣支撐尖劈3-5共有三件沿引射管均勻布置,一端焊接在環隙噴管外筒3-4-4上,另一端焊接在引射管的承壓內筒3-3-1上,內有氣流貫通孔,氣流的流通面積為噴管喉道的3倍,沿程的壓力損失小,滿足引射流量,確保引射器能夠在較小的壓力損失下啟動。[0022] 雖然以上已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構思和實例作了詳盡說明,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在沒有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任何基于本發明作出的改進和變換仍然屬于本發明保護范圍內的內容。
【權利要求】
1.一種濕式排煙脫硫裝置,其包括:二氧硫吸收裝置,其用于從燃燒排煙中除去二氧化硫以生成亞硫酸鹽;漿液池,其貯存含有吸收劑和亞硫酸鹽的吸收液;以及循環裝置,其將空氣供應到漿液池以氧化所述亞硫酸鹽生成硫酸鹽,其特征在于,循環裝置包括:第一漿液循環泵,其用于將漿液池中的吸收液供給氣液混合裝置;氣液混合裝置,其用于將吸收液與空氣進行混合,而后將氣液混相排放到漿液池。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濕式排煙脫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液混合裝置包括:引射管和混合室,所述的引射管包括液體引入口和空氣引入口,液體引入口連接于第一漿液循環泵的吐出口,空氣引入口與大氣連通,從液體引入口引入的吸收液與從空氣引入口引入的空氣在混合室中相混合形成氣液混相。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濕式排煙脫硫裝置,其特征在于,引射管內設置有環隙噴管。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濕式排煙脫硫裝置,其特征在于,環隙噴管通過圓弧形通氣支撐尖劈安裝在引射管內。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濕式排煙脫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硫吸收裝置包括:吸收塔和第二漿液循環泵,吸收塔內設置有多層噴淋管,噴淋管設置有多個噴淋嘴,第二漿液循環泵從漿液池中將吸收液供給噴淋管,吸收液從噴淋嘴噴出。
【文檔編號】B01D53/78GK103566744SQ201310588444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1日
【發明者】朱鵬程, 范春學, 趙峰, 王志剛, 宋立立, 舒小明 申請人:航天環境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