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吸液器旋轉接頭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實驗室輔助工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輔助吸液器旋轉接頭裝置,其包括有第一旋轉接頭、第二旋轉接頭,第一旋轉接頭凸設有空心管軸,空心管軸轉動連接在第二旋轉接頭上,第二旋轉接頭內部開設有與空心管軸連通的吸液通道,本實用新型通過第一旋轉接頭和第二旋轉接頭組合能夠自由旋轉吸管接頭使吸量管與吸液器主體形成倒V形結構,能最大限度地讓移液管重心靠近使用者手腕,有效降低移液時手肘展開幅度,大大降低疲勞,并可全方位自由旋轉調整吸量管角度,能夠適用不同實驗場合、不同操作位置和角度,操作動作和位置控制準確、方便,并且能夠大大減少輔助吸液器整體的高度和體積,占用操作空間和存放空間小。
【專利說明】輔助吸液器旋轉接頭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實驗室輔助工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輔助吸液器旋轉接頭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醫療、藥物、基因和蛋白質研究、生物研究、藥物開發實驗室以及其它生物技術應用領域中,經常需要利用移液管定量移取液體,移取液體時需要輔助吸液器來吸取。現有的輔助吸液器包括吸液器主體1’、連接在吸液器主體1’上的吸管接頭2’、連接在吸管接頭2’上的吸量管3’,吸液器主體1’為槍形結構,吸液器主體1’的一端設有手柄11’,吸管接頭2’設置在吸液器主體1’的另一端,手柄11’與吸量管3’是相互遠離的,整體長度為150111,高度為43(3111,寬度為5(3111,這樣占用體積為3225挪3,因此體積比較大,占用操作空間和存放空間大,加上吸量管3’是固定在手柄11’上的,吸量管3’無法相對手柄11’轉動調節角度,實驗場合、實驗要求、操作角度、使用者身高等因素變化都會直接影響操作狀態,在生物安全柜等小空間的場合操作不方便,并且由于手柄與吸量管是相互遠離的,通過手柄經吸液器主體間接帶動吸量管移動,操作動作和位置不容易控制,操作不順暢和不平穩,容易晃動而出現操作失誤現象,并且移液時手肘展開幅度大,容易疲勞。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可全方位自由旋轉調整吸量管角度、方便操作的輔助吸液器旋轉接頭裝置。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輔助吸液器旋轉接頭裝置,它包括有可沿豎向平面旋轉的第一旋轉接頭、可沿水平面旋轉的第二旋轉接頭,第一旋轉接頭的上端封閉且沿橫向凸設有與第一旋轉接頭內部連通的空心管軸,第一旋轉接頭的下端開設有連接口,空心管軸轉動連接在第二旋轉接頭上,第二旋轉接頭內部開設有吸液通道,吸液通道的一端與空心管軸連通。
[0006]所述第一旋轉接頭的連接口中凸伸有用于插入吸量管管口中的空心管柱,空心管柱與空心管軸連通。
[0007]所述第一旋轉接頭的連接口內表面開設有內螺紋。
[0008]所述第一旋轉接頭的連接口連接有吸管接頭,吸管接頭螺紋連接在連接口的內螺紋上。
[0009]所述第二旋轉接頭的頂部套設有接頭連接座,第二旋轉接頭頂部的前端面上開設有與吸液通道連通的軸孔,空心管軸穿過接頭連接座的前端并轉動連接在軸孔中,空心管軸的周向外表面凸設有圓形臺階,圓形臺階轉動設置在接頭連接座中,圓形臺階的后端面與第二旋轉接頭之間通過0型密封圈密封連接,接頭連接座的前端蓋設有蓋板,蓋板套設在空心管軸上位于圓形臺階前方的位置,蓋板通過螺絲鎖緊固定在接頭連接座上,蓋板的后端面頂壓在圓形臺階的前端面上。[0010]所述第二旋轉接頭頂部的前端面上開設有環繞軸孔外側一周的第一環形凹槽,O型密封圈設置在第一環形凹槽中,圓形臺階的后端面頂壓在O型密封圈上。
[0011]所述蓋板為兩個,兩個蓋板位于空心管軸的兩側,兩個蓋板朝向空心管軸的一側分別開設有與空心管軸配合的半圓形孔,兩個蓋板的半圓形孔組合形成供空心管軸穿過的圓形孔。
[0012]所述第二旋轉接頭底部向下凸設有凸臺,凸臺底部開設有錐形槽,吸液通道的下端與錐形槽的頂部連通。
[0013]所述凸臺周向外表面開設有用于設置O型密封圈的第二環形凹槽。
[0014]所述第二旋轉接頭的底部周緣成型有凸緣。
[0015]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包括有可沿豎向平面旋轉的第一旋轉接頭、可沿水平面旋轉的第二旋轉接頭,第一旋轉接頭的上端封閉且沿橫向凸設有與第一旋轉接頭內部連通的空心管軸,第一旋轉接頭的下端開設有連接口,空心管軸轉動連接在第二旋轉接頭上,第二旋轉接頭內部開設有吸液通道,吸液通道的一端與空心管軸連通,本實用新型通過第一旋轉接頭和第二旋轉接頭組合能夠自由旋轉吸管接頭使吸量管與吸液器主體形成倒V形結構,能最大限度地讓移液管重心靠近使用者手腕,有效降低移液時手肘展開幅度,大大降低疲勞,并可全方位自由旋轉調整吸量管角度,對于不同實驗場合、不同要求、不同操作角度、不同身高使用者都能調整到最合適的操作狀態,操作動作和位置控制準確、方便,操作更方便、順暢、平穩、靈活,不會晃動,減少操作失誤現象,精度高,并且能夠大大減少輔助吸液器整體的高度和體積,占用操作空間和存放空間小,在生物安全柜等小空間的場合操作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現有的輔助吸液器旋轉接頭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圖。
[0019]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圖。
[0020]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一旋轉接頭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見圖2?5所示,輔助吸液器旋轉接頭裝置,它包括有可沿豎向平面旋轉的第一旋轉接頭41、可沿水平面旋轉的第二旋轉接頭42,第一旋轉接頭41的上端封閉且沿橫向凸設有與第一旋轉接頭41內部連通的空心管軸411,第一旋轉接頭41的下端開設有連接口 412,第一旋轉接頭41的連接口 412連接有吸管接頭46,空心管軸411轉動連接在第二旋轉接頭42上,第二旋轉接頭42內部開設有吸液通道421,吸液通道421的一端與空心管軸411連通,吸液通道421的另一端與輔助吸液器的吸液泵連通,形成可跟隨第一旋轉接頭41、第二旋轉接頭42旋轉的液體通道,第一旋轉接頭41和第二旋轉接頭42任意旋轉都能保證液體通道連通吸液泵和吸量管,旋轉接頭裝置4既實現了旋轉功能又實現了液體輸送功能,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第一旋轉接頭41能夠沿豎向平面360度旋轉,第二旋轉接頭42能夠沿水平面360度旋轉,通過第一旋轉接頭41和第二旋轉接頭42組合,使得吸量管能夠實現可全方位自由旋轉調整角度,能夠適用于不同實驗場合、不同要求、不同操作位置和角度、不同身高使用者等,使用自由靈活,適用范圍廣。吸量管可以轉動到與吸液器主體重合的位置,能夠減小輔助吸液器整體的體積,方便小空間場合的操作和存放。
[0022]第一旋轉接頭41的連接口 412中凸伸有用于插入吸量管管口中的空心管柱413,空心管柱413與空心管軸411連通,,吸量管裝在吸管接頭46上后,空心管柱413插接在吸量管管口中形成密封結構,密封效果好,空心管柱413將空心管軸411與吸量管連通形成通道。第一旋轉接頭41的連接口 412內表面開設有內螺紋414,吸管接頭46螺紋連接在連接口 412的內螺紋414上,裝拆方便,連接穩固。
[0023]第二旋轉接頭42的頂部套設有接頭連接座43,第二旋轉接頭42頂部的前端面上開設有與吸液通道421連通的軸孔422,空心管軸411穿過接頭連接座43的前端并轉動連接在軸孔422中,空心管軸411的周向外表面凸設有圓形臺階415,圓形臺階415轉動設置在接頭連接座43中,圓形臺階415的后端面與第二旋轉接頭42之間通過0型密封圈44密封連接,接頭連接座43的前端蓋設有蓋板45,蓋板45套設在空心管軸411上位于圓形臺階415前方的位置,蓋板45通過螺絲鎖緊固定在接頭連接座43上,蓋板45的后端面頂壓在圓形臺階415的前端面上,通過蓋板45將圓形臺階415向第二旋轉接頭42頂壓,使0型密封圈44被夾緊在圓形臺階415的后端面與第二旋轉接頭42頂部的前端面之間形成動態密封,無論空心管軸411怎么轉動都能保證空心管軸411與第二旋轉接頭42之間不會泄露液體,密封效果好,結構簡單,裝拆方便,更換0型密封圈44容易。
[0024]第二旋轉接頭42頂部的前端面上開設有環繞軸孔422外側一周的第一環形凹槽423,0型密封圈44設置在第一環形凹槽423中,圓形臺階415的后端面頂壓在0型密封圈44上,,提高密封效果。
[0025]蓋板45為兩個,兩個蓋板45位于空心管軸411的兩側,兩個蓋板45朝向空心管軸411的一側分別開設有與空心管軸411配合的半圓形孔451,兩個蓋板45的半圓形孔451組合形成供空心管軸411穿過的圓形孔,通過分體式的兩個蓋板45組合將圓形臺階415限制在接頭連接座43中,裝拆方便。
[0026]第二旋轉接頭42底部向下凸設有凸臺424,凸臺424底部開設有錐形槽425,吸液通道421的下端與錐形槽425的頂部連通,錐形槽425使得排液過程中液體能夠更快地進入吸液通道421中,并且減小液體與凸臺424之間的沖擊力,排液速度快。
[0027]凸臺424周向外表面開設有用于設置0型密封圈的第二環形凹槽426,提高密封效果。第二旋轉接頭42的底部周緣成型有凸緣427,凸緣427用于可轉動夾在活塞32泵的套筒上,使得第二旋轉接頭42能夠轉動,又能夠與活塞32泵的套筒密封,裝拆方便。
[0028]本實用新型通過第一旋轉接頭41和第二旋轉接頭42組合能夠自由旋轉吸管接頭46使吸量管與吸液器主體形成倒V形結構,能最大限度地讓移液管重心靠近使用者手腕,有效降低移液時手肘展開幅度,大大降低疲勞,并可全方位自由旋轉調整吸量管角度,對于不同實驗場合、不同要求、不同操作角度、不同身高使用者都能調整到最合適的操作狀態,操作動作和位置控制準確、方便,操作更方便、順暢、平穩、靈活,不會晃動,減少操作失誤現象,精度高,并且能夠大大減少輔助吸液器整體的高度和體積,占用操作空間和存放空間小,在生物安全柜等小空間的場合操作方便。[0029] 當然,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內。
【權利要求】
1.輔助吸液器旋轉接頭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可沿豎向平面旋轉的第一旋轉接頭(41)、可沿水平面旋轉的第二旋轉接頭(42),第一旋轉接頭(41)的上端封閉且沿橫向凸設有與第一旋轉接頭(41)內部連通的空心管軸(411),第一旋轉接頭(41)的下端開設有連接口(412),空心管軸(411)轉動連接在第二旋轉接頭(42)上,第二旋轉接頭(42)內部開設有吸液通道(421),吸液通道(421)的一端與空心管軸(411)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輔助吸液器旋轉接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轉接頭(41)的連接口(412)中凸伸有用于插入吸量管管口中的空心管柱(413),空心管柱(413)與空心管軸(411)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輔助吸液器旋轉接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轉接頭(41)的連接口(412)內表面開設有內螺紋(414)。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輔助吸液器旋轉接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轉接頭(41)的連接口(412)連接有吸管接頭(46),吸管接頭(46)螺紋連接在連接口(412)的內螺紋(414)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輔助吸液器旋轉接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轉接頭(42)的頂部套設有接頭連接座(43),第二旋轉接頭(42)頂部的前端面上開設有與吸液通道(421)連通的軸孔(422),空心管軸(411)穿過接頭連接座(43)的前端并轉動連接在軸孔(422)中,空心管軸(411)的周向外表面凸設有圓形臺階(415),圓形臺階(415)轉動設置在接頭連接座(43)中,圓形臺階(415)的后端面與第二旋轉接頭(42)之間通過O型密封圈(44)密封連接,接頭連接座(43 )的前端蓋設有蓋板(45 ),蓋板(45 )套設在空心管軸(411)上位于圓形臺階(415)前方的位置,蓋板(45)通過螺絲鎖緊固定在接頭連接座(43)上,蓋板(45)的后端面頂壓在圓形臺階(415)的前端面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輔助吸液器旋轉接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轉接頭(42)頂部的前端面上開設有環繞軸孔(422)外側一周的第一環形凹槽(423),O型密封圈(44)設置在第一環形凹槽(423)中,圓形臺階(415)的后端面頂壓在O型密封圈(44)上。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輔助吸液器旋轉接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蓋板(45)為兩個,兩個蓋板(45)位于空心管軸(411)的兩側,兩個蓋板(45)朝向空心管軸(411)的一側分別開設有與空心管軸(411)配合的半圓形孔(451),兩個蓋板(45)的半圓形孔(451)組合形成供空心管軸(411)穿過的圓形孔。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輔助吸液器旋轉接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轉接頭(42)底部向下凸設有凸臺(424),凸臺(424)底部開設有錐形槽(425),吸液通道(421)的下端與錐形槽(425)的頂部連通。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輔助吸液器旋轉接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臺(424)周向外表面開設有用于設置O型密封圈的第二環形凹槽(426)。
10.根據權利要求1?9任意一項所述的輔助吸液器旋轉接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轉接頭(42)的底部周緣成型有凸緣(427)。
【文檔編號】B01L3/00GK203620651SQ201320797622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5日
【發明者】羅耿榮 申請人:羅耿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