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廢物處理裝置技術領域,更具體的涉及一種園林綠化廢棄物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園林綠化廢棄物是指園林植物自然凋落或人工修剪所產生的枯枝、落葉、草屑、花敗、樹木與灌木剪枝及其他植物殘體等,是城市固體廢棄物的一種。隨著城市綠化的快速發展,園林綠化廢棄物的總量也逐年增加,為了減少園林綠化廢棄物對城市環境的破壞,需要對園林綠化廢棄物進行處理,使園林綠化廢棄物得到開發和利用,從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現有技術中,一般用于處理存儲積壓廢棄物的裝置為箱體結構,為了容納較多廢棄物,此類箱體的高度通常設計的比較高,由于上述設計,導致將廢棄物扔入箱體內時費時費力,影響工作效率的問題。目前,對廢棄物進行處理的廢棄物處理裝置,雖然能夠達到處理效果,但是其結構復雜,處理過程復雜,影響處理效率。
綜上所述,現有技術中的園林綠化廢棄物處理裝置,存在將廢棄物扔入箱體時費時費力,影響工作效率;以及結構復雜,處理過程復雜,影響處理效率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園林綠化廢棄物處理裝置,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將廢棄物扔入箱體時費時費力,影響工作效率;以及結構復雜,處理過程復雜,影響處理效率的問題。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園林綠化廢棄物處理裝置,包括:行走底座、傳送裝置、粉碎箱體、積壓箱體、粉碎裝置、第一絞龍裝置、伸縮電機、壓板和第二絞龍裝置;
所述傳送裝置包括: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第四支柱、第一轉軸、第二轉軸、傳送帶、第一擋板、第二擋板、第三擋板和支桿;
所述第一支柱和所述第二支柱均垂直設置在所述行走底座上,所述第三支柱和所述第四支柱均垂直設置在所述粉碎箱體頂部;所述第一轉軸活動跨設在所述第一支柱和所述第二支柱的側壁上,所述第二轉軸活動跨設在所述第三支柱和所述第四支柱的側壁上,并且所述第一轉軸和所述第二轉軸平行;所述傳送帶套設在所述第一轉軸和所述第二轉軸上,并且所述傳送帶底面與位于所述傳送帶正下方的所述行走底座頂面之間形成銳角;所述第一擋板跨設在所述第一支柱和所述第三支柱上,所述第二擋板跨設在所述第二支柱和所述第四支柱上,所述第三擋板跨設在所述第一支柱和所述第二支柱,并且所述第一擋板和所述第二擋板底部均設置有所述支桿;
所述粉碎箱體和所述積壓箱體均為長方體結構,所述粉碎箱體一側面和所述積壓箱體一側面相貼合設置在所述行走底座上;
所述粉碎箱體包括:第一處理箱、第二處理箱和第三處理箱,并且所述第二處理箱設置在所述第一處理箱下方,所述第三處理箱設置在所述第二處理箱下方;所述積壓箱體包括:第四處理箱和第五處理箱,并且所述第五處理箱設置在所述第四處理箱的下方;
所述第一處理箱和所述第二處理箱之間通過第一通孔連通;所述第一處理箱和所述第四處理箱之間通過第二通孔連通;所述第二處理箱和所述第三處理箱之間通過第三通孔連通;所述第三處理箱和所述第五處理箱之間通過第四通孔連通;所述第四處理箱和所述第五處理箱之間通過第五通孔連通;所述第五處理箱上設置有出口,所述出口上設置有出口蓋;
所述粉碎裝置設置在所述第一處理箱內部;
所述第一絞龍裝置的電機設置在所述第一處理箱的外壁上,所述第一絞龍裝置的絞龍軸橫向設置在所述第一處理箱內部,所述第一絞龍裝置的絞龍軸輸出端與所述第二通孔位置對應,并且所述第一絞龍裝置位于所述粉碎裝置下方;
所述伸縮電機的電機設置在所述第四處理箱的頂蓋上,所述伸縮電機的伸縮桿穿過所述頂蓋設置在所述第四處理箱的內部;
所述壓板設置在所述伸縮桿下端,所述壓板與所述頂蓋平行,并且所述伸縮桿垂直于所述壓板,并且所述壓板的橫截面面積大于所述第五通孔的面積;
所述第二絞龍裝置的電機設置在所述第三處理箱的外壁上,所述第二絞龍裝置的絞龍軸橫向設置在所述第三處理箱內部,所述第二絞龍裝置的絞龍軸穿過所述第四通孔延伸至所述第五處理箱內部,并且所述第二絞龍裝置的絞龍軸輸出端與所述出口位置對應。
較佳地,所述第三支柱和所述第四支柱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處理箱的兩相對側板頂部。
較佳地,所述第一處理箱、所述第二處理箱、所述第三處理箱、所述第四處理箱和所述第五處理箱均為四棱柱結構。
較佳地,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五通孔位于同一平面上。
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一種園林綠化廢棄物處理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如下:
1、該裝置通過在箱體底部和箱體頂部之間設置傳送裝置,將廢棄物從底部傳送至箱體內部,省時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三個擋板的設置,保證了在傳送帶上的廢棄物,不會隨意撒落;行走底座的設置,使本裝置可以自由移動,進一步節約了時間和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2、該裝置通過設置粉碎箱體和積壓箱體,以及在粉碎箱體中設置粉碎裝置,將進入粉碎箱體的廢棄物進行粉碎,減小體積,節約空間;粉碎后的廢棄物一部分落入粉碎裝置下方的粉碎箱體中,另一部分通過第一絞龍裝置送入積壓箱體中,兩個箱體中都可以用于存放粉碎后的廢棄物,空間利用率高;通過伸縮電機帶動壓板對積壓箱體中的粉碎后廢棄物進行積壓,進一步存儲節約空間;通過第二絞龍裝置將兩箱體中的粉碎后廢棄物從積壓箱體中推出,提高了輸送效率;本裝置結構簡單,處理過程簡單,從而提高了處理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園林綠化廢棄物處理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園林綠化廢棄物處理裝置中傳送帶連接關系放大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園林綠化廢棄物處理裝置中粉碎箱體和積壓箱體內部結構剖面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園林綠化廢棄物處理裝置中第一處理箱剖面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園林綠化廢棄物處理裝置中第二處理箱和第四處理箱剖面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園林綠化廢棄物處理裝置中第三處理箱和第五處理箱剖面圖。
附圖標記說明:
1-行走底座,2-傳送裝置,21-1-第一支柱,21-2-第二支柱,21-3-第三支柱,21-4-第四支柱,22-1-第一轉軸,22-2-第二轉軸,23-傳送帶,24-1第一擋板,24-2-第二擋板,24-3-第三擋板,25-支桿,3-粉碎箱體,31-第一處理箱,31-1-第一通孔,31-2-第二通孔,32-第二處理箱,32-1-第三通孔,33-第三處理箱,33-1-第四通孔,4-積壓箱體,41-第四處理箱,41-1-第五通孔,42-第五處理箱,42-1-出口,42-2-出口蓋,5-粉碎裝置,6-第一絞龍裝置,7-伸縮電機,8-壓板,9-第二絞龍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圖1示例性的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園林綠化廢棄物處理裝置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園林綠化廢棄物處理裝置中傳送帶連接關系放大圖;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園林綠化廢棄物處理裝置中粉碎箱體和積壓箱體內部結構剖面圖;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園林綠化廢棄物處理裝置中第一處理箱剖面圖;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園林綠化廢棄物處理裝置中第二處理箱和第四處理箱剖面圖;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園林綠化廢棄物處理裝置中第三處理箱和第五處理箱剖面圖。如圖1、圖2、圖3、圖4、圖5和圖6所示,該裝置包括:行走底座1、傳送裝置2、粉碎箱體3、積壓箱體4、粉碎裝置5、第一絞龍裝置6、伸縮電機7、壓板8和第二絞龍裝置9。
需要說明的是,行走底座1包括底座和設置在底座下方的滾輪,行走底座1的設置,使本裝置可以自由移動,節約了時間和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具體地,傳送裝置2包括:第一支柱21-1、第二支柱21-2、第三支柱21-3、第四支柱21-4、第一轉軸22-1、第二轉軸22-2、傳送帶23、第一擋板24-1、第二擋板24-2、第三擋板24-3和支桿25;第一支柱21-1和第二支柱21-2均垂直設置在行走底座1上,第三支柱21-3和第四支柱21-4均垂直設置在粉碎箱體3頂部;第一轉軸22-1活動跨設在第一支柱21-1和第二支柱21-2的側壁上,第二轉軸22-2活動跨設在第三支柱21-3和第四支柱21-4的側壁上,并且第一轉軸22-1和第二轉軸22-2平行;傳送帶23套設在第一轉軸22-1和第二轉軸22-2上,并且傳送帶23底面與位于傳送帶23正下方的行走底座1頂面之間形成銳角。
需要說明的是,在行走底座1和粉碎箱體3頂部之間設置傾斜的傳送帶23,通過傳送帶23將廢棄物從底部傳送至粉碎箱體3內部,省時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粉碎箱體3的頂部為開口結構,方便廢棄物被傳送至粉碎箱體3內部,并且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將廢棄物扔入粉碎箱體3內部。
較佳地,第三支柱21-3和第四支柱21-4分別設置在第一處理箱31的兩相對側板頂部;并且第三支柱21-3和第四支柱21-4位于第一處理箱31的兩相對側板頂部的中部,即傳送帶23的頂端位于第一處理箱31的上方而不是第一處理箱31的邊緣處,避免了廢棄物不能有效的落入第一處理箱31內部。
具體地,第一擋板24-1跨設在第一支柱21-1和第三支柱21-3上,第二擋板24-2跨設在第二支柱21-2和第四支柱21-4上,第三擋板24-3跨設在第一支柱21-1和第二支柱21-2,并且第一擋板24-1和第二擋板24-2底部均設置有支桿25。
需要說明的是,第一擋板24-1、第二擋板24-2和第三擋板24-3與傳送帶3之間的距離幾乎相貼設置,既保證了傳送帶3的傳動,有可以對傳送帶3上的廢棄物起到阻擋的作用,保證了在傳送帶上的廢棄物,不會隨意撒落。
具體地,粉碎箱體3和積壓箱體4均為長方體結構,粉碎箱體3一側面和積壓箱體4一側面相貼合設置在行走底座1上,并且積壓箱體4設置在行走底座1的邊緣處。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優選地將粉碎箱體3和積壓箱體4設置為相同的箱體,并且粉碎箱體3和積壓箱體4相貼合的側面為同一側面,積壓箱體4與粉碎箱體3相貼合側面的相對側面設置在行走底座1的邊緣處。
具體地,粉碎箱體3包括:第一處理箱31、第二處理箱32和第三處理箱33,并且第二處理箱32設置在第一處理箱31下方,第三處理箱33設置在第二處理箱32下方;積壓箱體4包括:第四處理箱41和第五處理箱42,并且第五處理箱42設置在第四處理箱41的下方。
較佳地,第一處理箱31、第二處理箱32、第三處理箱33、第四處理箱41和第五處理箱42均為四棱柱結構,其結構規則,便于第一絞龍裝置6和第二絞龍裝置9的轉動。
具體地,第一處理箱31和第二處理箱32之間通過第一通孔31-1連通;第一處理箱31和第四處理箱41之間通過第二通孔31-2連通;第二處理箱32和第三處理箱33之間通過第三通孔32-1連通;第三處理箱33和第五處理箱42之間通過第四通孔33-1連通;第四處理箱41和第五處理箱42之間通過第五通孔41-1連通;第五處理箱42上設置有出口42-1,出口42-1上設置有出口蓋42-2。
需要說明的是,出口42-1所在位置位于第五處理箱42側面,且這個側面位于行走底座1的邊緣,方便廢棄物移除。
較佳地,第三通孔32-1和第五通孔41-1位于同一平面上,即第三處理箱33和第五處理箱42為相等的箱體,優選地,第三處理箱33和第五處理箱42的縱截面為正方形結構,便于第二絞龍裝置9的轉動,從而有利于將廢棄物排出干凈。
具體地,粉碎裝置5設置在第一處理箱31內部;用于對進入第一處理箱31內部的廢棄物進行粉碎,減少體積,節約空間。
具體地,第一絞龍裝置6的電機設置在第一處理箱31的外壁上,第一絞龍裝置6的絞龍軸橫向設置在第一處理箱31內部,第一絞龍裝置6的絞龍軸輸出端與第二通孔31-2位置對應,并且第一絞龍裝置6位于粉碎裝置5下方。
需要說明的是,使用時,第一絞龍裝置6通過第二通孔31-2將粉碎后的廢棄物推入第四處理箱41內部。
具體地,伸縮電機7的電機設置在第四處理箱41的頂蓋上,伸縮電機7的伸縮桿穿過頂蓋設置在第四處理箱41的內部。壓板8設置在伸縮桿下端,壓板8與頂蓋平行,并且伸縮桿垂直于壓板8,并且壓板8的橫截面面積大于第五通孔41-1的面積。
需要說明的是,當停止將廢棄物推入第四處理箱41內部時,通過伸縮電機7的伸縮桿帶動壓板8對進入第四處理箱41內部的廢棄物進行擠壓,減少體積,節約空間;由于壓板8的橫截面面積大于第五通孔41-1的面積,使壓板8向下的擠壓力主要作用在第五通孔41-1周邊的橫板上,避免對第二絞龍裝置9擠壓,損壞第二絞龍裝置9。
具體地,第二絞龍裝置9的電機設置在第三處理箱33的外壁上,第二絞龍裝置9的絞龍軸橫向設置在第三處理箱33內部,第二絞龍裝置9的絞龍軸穿過第四通孔33-1延伸至第五處理箱42內部,并且第二絞龍裝置9的絞龍軸輸出端與出口42-1位置對應。
需要說明的是,當需要將廢棄物移出本裝置時,通過第二絞龍裝置9將本裝置中的所有粉碎后廢棄物從出口42-1推出本裝置。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通過設置粉碎箱體3和積壓箱體4,以及在粉碎箱3體中設置粉碎裝置5,將進入粉碎箱體3的廢棄物進行粉碎,減小體積,節約空間;粉碎后的廢棄物一部分落入粉碎裝置5下方的粉碎箱體中,另一部分通過第一絞龍裝置6送入積壓箱體4中,兩個箱體中都可以用于存放粉碎后的廢棄物,空間利用率高;通過伸縮電機7帶動壓板8對積壓箱體中的粉碎后廢棄物進行積壓,進一步存儲節約空間;通過第二絞龍裝置9將兩箱體中的粉碎后廢棄物從積壓箱體4的出口42-1處推出,提高了輸送效率;本裝置結構簡單,處理過程簡單,從而提高了處理效率。
以上公開的僅為本發明的幾個具體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倘若本發明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發明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