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金屬表面涂敷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金屬表面涂敷裝置,屬于覆銅板制造領域。它包括供膠系統和涂敷系統,所述涂敷系統包括第一輥、第二輥和第三輥,所述第一輥與第二輥相切,所述第一輥與第三輥相切,所述第一輥與所述第二輥之間設置有活動單元,能對所述第一輥與所述第二輥之間的距離進行調節;所述第一輥與第三輥之間設置有活動單元,能對所述第一輥與所述第三輥之間的距離進行調節。其具有涂敷均勻、環保節能、穩定性較好的效果。
【專利說明】
_種金屬表面涂敷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覆銅板制造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金屬基覆銅箔層壓板用金屬板表面預處理的涂敷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金屬基覆銅板行業,在生產過程中需對金屬基板進行表面預處理,以提高金屬基板與絕緣介質層的粘合強度及耐潮性能。作為預處理方法,均采用硅烷偶聯劑對金屬表面進行活化處理;硅烷偶聯劑如何轉移至金屬表面,傳統工藝使用幾大類:1、毛刷刷涂法;2、噴涂法;3、棍涂法。
[0003]毛刷刷涂工藝存在涂敷不均勻、污染嚴重、硅烷偶聯劑易結晶等缺陷。
[0004]噴涂法存在空氣污染嚴重、溶劑使用量太大、涂敷效率低之缺陷。
[0005]輥涂法的是以涂敷橡膠輥沾膠,然后涂敷于金屬板表面,傳統的輥涂設備存在涂敷厚度不均、涂敷不完全、涂敷的液體濃度不穩定、污染金屬板背面等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涂敷均勻、環保節能、穩定性較好的涂敷裝置。
[0007]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金屬表面涂敷裝置,包括供膠系統和涂敷系統,涂敷系統包括第一輥、第二輥和第三輥,第一輥與第二輥相切,第一輥與第三輥相切,第一輥與第二輥之間設置有活動單元,能對第一輥與第二輥之間的距離進行調節;第一輥與第三輥之間設置有活動單元,能對第一輥與第三輥之間的距離進行調節。
[0008]本實用新型中,通過在第一輥與第二輥之間設置活動單元,對第一、第二輥之間的間隙進行調節來控制第一輥上附載的偶聯劑量,從而控制第一輥涂敷到金屬板面上的偶聯劑的量。
[0009]通過在第一輥與第三輥之間設置活動單元,根據金屬基板厚度對第一輥與第三輥的間隙進行調節,使間隙略小于金屬基板厚度,第一輥與金屬板之間形成一定的壓力,以確保第一輥與金屬板表面充分接觸,達到涂敷完全的目的。
[0010]進一步的,第一輥為橡膠輥;第二、第三輥為金屬輥。
[0011]進一步的,供膠系統包括溶劑槽、偶聯劑槽和供膠槽;供膠槽分別與溶劑槽和偶聯劑槽連接,供膠槽通過供膠管與涂敷系統連接。
[0012]進一步的,供膠槽內安裝有比重計,能對偶聯劑量進行調配。
[0013]供膠槽具有自動攪拌、調節偶聯劑濃度的功能。當供膠槽中的比重計檢測到濃度變化時,會自動從偶聯劑槽中添加偶劑或從溶劑槽中添加溶劑,保持供膠槽中的偶聯劑處于正常濃度范圍,保持供膠材料的穩定性。
[0014]進一步的,在第一輥和第二輥的之間設置有阻膠器,供膠管的供膠口位于阻膠器的上方。
[0015]要涂敷的偶聯劑液通過供膠管滴加到阻膠器內,當第一輥和第二輥相向轉動時,偶聯劑液通過阻膠器在第一輥形成一層液膜。
[0016]當金屬基板經過第一、第三輥時,第一輥與金屬基板的工作面充分接觸,始終保持第一輥對金屬基板的壓力,第一輥表面的偶聯劑均勻的轉移到金屬基板上,并且厚度控制在10-20um之間。同時,第一、第三輥存在間隙,偶聯劑液不會轉移至第三輥上,也就不會污染金屬基板背面。
[0017]整個過程,阻膠器靜止不動,阻止偶聯劑液流出。
[0018]進一步的,阻膠器整體呈燕尾形,其內中空;在阻膠器的中部設置有溢膠口,溢膠口通過導流管與供膠槽連接。
[0019]阻膠器上面開有溢膠口,當偶聯劑液液位過高時,多余的偶聯劑液從阻膠器的溢膠口流出,通過導流管回流入供膠槽,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節能環保。
[0020]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1 ] I)保持了整個板面的涂敷均勻,達到表面全完涂敷的目的。
[0022]2)保證金屬基板背面不受到偶聯劑液的污染。
[0023]3)將多余的偶聯劑液回收循環再利用,減少浪費及環境污染,同時,在涂敷過程中,自動調整涂敷液濃度,以確保涂敷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0024]本實用新型將通過例子并參照附圖的方式說明,其中:
[0025]圖1是涂敷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6]圖2是涂敷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3是供膠系統循環的機構示意圖;
[0028]圖4是阻膠器的側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的說明。
[0030]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31]如圖1、圖2所示,一種金屬表面涂敷裝置,包括供膠系統I和涂敷系統2,涂敷系統2包括第一輥201、第二輥202和第三輥203,第一輥201與第二輥202相切,第一輥201與第三輥203相切,第一輥201與第二輥202之間設置有活動單元(圖中未顯示),能對第一輥201與第二輥202之間的距離進行調節;第一輥201與第三輥203之間設置有活動單元(圖中未顯示),能對第一輥201與第三輥203之間的距離進行調節。
[0032]本實用新型中,通過在第一輥201與第二輥202之間設置活動單元(圖中未顯示),對第一、第二輥之間的間隙進行調節來控制第一輥201上附載的偶聯劑量,從而控制第一輥201涂敷到金屬板面上的偶聯劑的量。
[0033]通過在第一輥201與第三輥203之間設置活動單元(圖中未顯示),根據金屬基板厚度對第一輥201與第三輥203的間隙進行調節,使間隙略小于金屬基板厚度,第一輥201與金屬板之間形成一定的壓力,以確保第一輥201與金屬板表面充分接觸,達到涂敷完全的目的。
[0034]更具體的,第一輥201為橡膠輥;第二輥202和第三輥203為金屬輥。
[0035]如圖3所示,供膠系統I包括溶劑槽103、偶聯劑槽102和供膠槽101;供膠槽101分別與溶劑槽103和偶聯劑槽102連接,供膠槽101通過供膠管3與涂敷系統2連接。
[0036]更具體的,供膠槽101內安裝有比重計104,能對偶聯劑量進行調配。
[0037]供膠槽101具有自動攪拌、調節偶聯劑濃度的功能。當供膠槽101中的比重計104檢測到濃度變化時,會自動從偶聯劑槽102中添加偶劑或從溶劑槽103中添加溶劑,保持供膠槽101中的偶聯劑處于正常濃度范圍,保持供膠材料的穩定性。
[0038]在第一輥201和第二輥202的之間設置有阻膠器4,供膠管3的供膠口 301位于阻膠器4的上方。
[0039]要涂敷的偶聯劑液通過供膠管3滴加到阻膠器4內,當第一輥201和第二輥202相向轉動時,偶聯劑液通過阻膠器4在第一輥201形成一層液膜。
[0040]當金屬基板經過第一輥201和第三輥203時,第一輥201與金屬基板的工作面充分接觸,始終保持第一輥201對金屬基板的壓力,第一輥201表面的偶聯劑均勻的轉移到金屬基板上,并且厚度控制在10-20um之間。同時,第一輥201和第三輥203存在間隙,偶聯劑液不會轉移至第三輥203上,也就不會污染金屬基板背面。
[0041 ] 整個過程,阻膠器4靜止不動,阻止偶聯劑液流出。
[0042]如圖4所示,阻膠器4整體呈燕尾形,其內中空;在阻膠器4的中部設置有溢膠口401,溢膠口 401通過導流管5與供膠槽1I連接。
[0043]阻膠器4上面開有溢膠口401,當偶聯劑液液位過高時,多余的偶聯劑液從阻膠器4的溢膠口401流出,通過導流管5回流入供膠槽101,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節能環保。
【主權項】
1.一種金屬表面涂敷裝置,包括供膠系統和涂敷系統,所述涂敷系統包括第一輥、第二輥和第三輥,所述第一輥與第二輥相切,所述第一輥與第三輥相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輥與所述第二輥之間設置有活動單元,能對所述第一輥與所述第二輥之間的距離進行調節;所述所述第一輥與第三輥之間設置有活動單元,能對所述第一輥與所述第三輥之間的距離進行調節。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金屬表面涂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輥為橡膠輥;所述第二、第三輥為金屬輥。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金屬表面涂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膠系統包括溶劑槽、偶聯劑槽和供膠槽;所述供膠槽分別與所述溶劑槽和所述偶聯劑槽連接,所述供膠槽通過供膠管與所述涂敷系統連接。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金屬表面涂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膠槽內安裝有比重計,能對偶聯劑量進行調配。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金屬表面涂敷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輥和所述第二輥的之間設置有阻膠器,所述供膠管的供膠口位于所述阻膠器的上方。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金屬表面涂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膠器整體呈燕尾形,其內中空;在所述阻膠器的中部設置有溢膠口,所述溢膠口通過導流管與所述供膠槽連接。
【文檔編號】B05C11/10GK205701278SQ201620543044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3日
【發明人】韓俊杰
【申請人】金安國紀科技(珠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