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化工生產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轉化爐冷凝液回收裝置。
背景技術:
化工生產使用焦爐氣制備甲醇時,需要使用轉化爐在純氧條件下進行部分氧化燃燒反應和蒸汽轉化反應,在反應過程中熱點溫度達到1200-1400℃,由于溫度較高所以需要在轉化爐外壁上設計水夾套采用脫鹽水進入夾套以自然蒸發的方式進行散熱,以保證設備安全穩定的運行,但是現有技術中,大約每小時使用12噸左右脫鹽水,采取自然蒸發的形式,使大量的脫鹽水被蒸發消耗,造成資源的浪費,增大了制造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轉化爐冷凝液回收裝置,將轉化爐外壁夾套內的脫鹽水收集經過緩沖罐、沉降池和冷卻水箱進行凝結、沉降、冷卻后回收利用,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將脫鹽水以自然蒸發的方式進行散熱而造成脫鹽水大量浪費的技術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轉化爐冷凝液回收裝置,包括外壁上設置有夾套的轉化爐,所述夾套通過蒸汽管連通緩沖罐,緩沖罐再通過冷凝液管與沉降池連通,所述沉降池通過管道連通冷卻水箱。
進一步的,沉降池與冷卻水箱之間設置有泵,泵入口通過進口管道與沉降池連通,泵出口通過出口管道與水箱連通。
進一步的,沉降池通過管道還連接蒸發式冷卻器。
進一步的,沉降池還設置有溢流管。
進一步的,所述的冷凝液管上設置有第一截止閥。
進一步的,泵是自吸泵。
進一步的,所述的出口管道上設置有用于調節泵出口壓力的第二截止閥。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截止閥和之間的出口管道上設置有用于防止泵出口水倒流的止逆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過將轉化爐外壁上夾套內的脫鹽水蒸汽收集到緩沖罐進行冷卻凝結成液體,該液體狀的脫鹽水再通過沉降池,利用沉降室將脫鹽水內的粉塵雜質進行沉降凈化,最終流入冷卻水箱進行回收,再次利用,這樣達到了節能降耗的目的,且該轉化爐冷凝液回收裝置結構簡單,操作簡便,實用性很高。
進一步的,沉降池與冷卻水箱之間設置有自吸泵,操作方便、運行平穩,效率高,工作前只需保證泵體內儲有定量脫鹽水,就能夠將沉降后的脫鹽水輸送到冷卻水箱中,保證了整個回收裝置能夠順利將脫鹽水回收到冷卻水箱中。
進一步的,冷凝液管和出口管道上分別設置有截止閥,能夠隨時控制冷凝脫鹽水的流量及速度。
進一步的,截止閥和泵之間的出口管道上設置有止逆閥,止逆閥保證冷凝脫鹽水只能單向流動,防止泵出口液態脫鹽水倒流,影響整個裝置的正常運行。
進一步的,轉化爐夾套溢流管能保證能一定量的液位,以便液位超過時,多余的液體能迅速溢流排出。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1、轉化爐,2、緩沖罐,3、沉降池,4、泵,5、夾套,a、蒸汽管,b、冷凝液管,c、進口管道,d、出口管道,e、溢流管,f、第一截止閥,h、第二截止閥,g、止逆閥。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參見圖1,一種轉化爐冷凝液回收裝置,包括外壁上設置有夾套5的轉化爐1,夾套5通過蒸汽管a連通緩沖罐2,緩沖罐2再通過冷凝液管b與沉降池3連通,沉降池3通過管道連通水箱,冷凝液管b上設置有第一截止閥f,沉降池3與水箱之間設置有泵4,泵4是自吸泵,泵4入口通過進口管道c與沉降池3連接,泵4出口通過出口管道d與水箱連通,出口管道d上設置有用于調節泵4出口壓力的第二截止閥h,截止閥h和泵4之間的出口管道d上設置有用于防止泵4出口水倒流的止逆閥g,沉降池3通過管道還連通蒸發式冷卻器,沉降池3還設置有溢流管e。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轉化爐冷凝液回收裝置,當轉化爐1正常工作時,向轉化爐1外壁上設置的夾套5輸入脫鹽水,由于轉化爐1的工作溫度為1200-1400℃,夾套5內的脫鹽水汽化為氣態,打開冷凝液管b上設置的第一截止閥f和出口管道d上設置有第二截止閥h,脫鹽水蒸汽通過蒸汽管a進入緩沖罐2進行凝結,凝結后的脫鹽水再通過冷凝液管b進入沉降池3進行沉降降溫,將脫鹽水中的粉塵雜質沉降,開啟泵4,使用第二截止閥h調節泵4出口壓力,泵4將沉降池3中的脫鹽水輸送到水箱中進行回收利用,這樣避免通過自然蒸發的方式將大量的脫鹽水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