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除塵裝置,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風送式噴霧裝置
背景技術:
風送式噴霧裝置是一種霧化噴淋除塵裝置,由噴射風筒、底座、支架等構成。工作時,水經過沉淀凈化,傳送到噴射風筒口,并通過噴射風筒上有序排列的噴頭噴出霧化顆粒,霧化顆粒與粉塵結合沉淀達到除塵效果。
目前,市場上的風送式噴霧機,如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的公布號CN204865375U公開了一種風送式噴霧機,它包括噴射風筒、底座。這種風送式噴霧機的噴射風筒主要靠三角架支撐,三角支撐結構穩定,受力點較小,容易造成損壞;噴射風筒通過改變液壓推桿長度改變俯仰角度,這樣雖然會提高噴射范圍的準確性,但也會使俯仰擺動角度小,造成水霧噴射范圍較小。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可轉動且俯仰角度更大的風送式噴霧機。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風送式噴霧裝置,包括噴射風筒、支撐噴射風筒的支撐件,支撐件與噴射風筒鉸接,支撐件上安裝導向軌,噴射風筒上設有固定轉動且沿導向軌滑動的轉動桿,轉動桿的另一端設有用于限制噴射風筒轉動的限制結構。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轉動桿,轉動桿固定在噴射風筒上,實現了噴射風筒俯仰角度能夠變化;通過設置導向軌,轉向桿沿導向軌軌跡方向移動,限制了轉向桿的轉動范圍即噴射風筒的俯仰角度范圍,可起到保護噴射風筒的作用,限制結構的存在解決了在使用過程中噴射范圍小的問題,使噴射風筒能夠實現大范圍噴射。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優選為:所述的限制結構包括設置轉動桿上的轉輪,轉輪與轉動桿螺紋相連。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轉輪可進一步限制噴射風筒的俯仰轉動角度,固定噴射風筒的角度位置,同時轉輪的存在也便于操作。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優選為:所述限制結構包括齒輪一、蝸桿,齒輪一與噴射風筒固定連接且齒輪一的軸與噴射風筒和支撐件鉸接的鉸接軸重合設置,所述蝸桿與齒輪一嚙合且蝸桿在支撐件上轉動設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設置了一個新的限制結構的方案,即通過齒輪一與蝸桿的配合改變噴射風筒的俯仰角度。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優選為:支撐件上設有齒輪二,齒輪二分別與齒輪一、蝸桿嚙合且齒輪二與支撐件轉動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大小不同的齒輪二可使噴射風筒的俯仰角度不同,因此通過調節齒輪二也可使噴射風筒的俯仰角度達到一個合適的范圍。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優選為:風送式噴霧裝置還包括箱體,箱體中設有轉軸,轉軸突出于箱體,轉軸與箱體轉動連接,轉軸上設有轉盤,轉盤與支撐件固定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轉盤,可使噴射風筒轉動360°進行噴射,實現大范圍噴射。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優選為:支撐件包括桿一、桿二和桿三,桿一、桿二設置于噴射風筒兩側,分別與噴射風筒鉸接,桿三分別與桿一、桿二固定連接并且使得支撐件呈U型結構,轉軸與桿三固定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U型結構穩固,且可通過轉動支撐件轉動噴射風筒,操作方便。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優選為:所述噴射風筒包括直筒段及與其相連的錐筒段,所述錐筒段的一端為出風口并設有霧化噴環,霧化噴環上設有霧化噴嘴;所述直筒段內設有風扇,所述桿一和所述桿二設置在所述直筒段。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霧化噴環與相應多個噴嘴可使水霧更均勻的噴向各個方向,使其更有效率;通過設置風扇,可使噴霧吹的更遠,使噴射范圍更大,且風扇與霧化噴環距離較遠可防止水霧進入風扇造成風扇損壞。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優選為:所述錐筒段內設有整流導風器,所述直筒段與錐筒段較遠的一端設有尾罩;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風送式噴霧裝置主要應用于工程中,施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塵埃,通過設置尾罩可有效減少塵埃進入噴射風筒。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優選為:所述尾罩以及錐筒段均采用可拆式連接方式設置在所述直筒段兩端。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采用可拆式連接方式,便于噴射風筒及尾罩的拆洗、維修。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優選為:所述箱體外圍處設有支架支撐,支架底部設有支撐件滾輪。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支架中有空余空間可用于放置物品;通過設置輪子,可更便捷的移動風送式噴霧裝置。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風送式噴霧機具有結構簡單、噴射范圍廣,操作簡單,移動方便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風送式噴霧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風送式噴霧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噴射風筒的內部剖視圖;
附圖標記:1、噴射風筒;2、直筒段;3、錐筒段;4、霧化噴環;5、霧化噴嘴;6、轉輪;7、轉動桿;8、導向軌;9、支撐件;10、桿一;11、桿二;12、桿三;13、轉盤;14、轉軸;15、箱體;16、支架;17、齒輪一;18、齒輪二;19、蝸桿;20、風扇;21、整流導風器;22、尾罩;23、滾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實施例1:如圖1和圖3所示,一種風送式噴霧裝置,包括噴射風筒1、支撐件9、限制結構及箱體15。噴射風筒1包括直筒段2及與其相連的錐筒段3,錐筒段3與直筒段2通過法蘭式連接,錐筒段3的直徑較小處為出風口并設有霧化噴環4,霧化噴環4上設有霧化噴嘴5;錐筒段3內設有整流導風器21,整流導風器21由圓錐體以及將圓錐體固定在錐筒段3內部的若干固定片組成,風扇吹出的風經過固定片之間的間隙送至霧化噴環4。直筒段2內設有風扇20,且直筒段2與錐筒段3較遠的一端設有尾罩22。所述尾罩22與錐筒段3通過螺紋連接,因此尾罩22和直筒段2與錐筒段3之間都是可拆卸的。噴射風筒1的直筒段2兩側設有支撐件9。
支撐件9包括桿一10、桿二11和桿三12。桿三12分別與桿一10、桿二11固定連接并且使得支撐件9呈U型結構。桿一10、桿二11通過相對應的軸承組件及軸承座體與噴射風筒1的直筒段2鉸接。
箱體15內設有向所述霧化噴嘴5供水的噴霧系統以及電控系統。箱體15中設有轉軸14,轉軸14凸出于箱體15,轉軸14與箱體15轉動連接,轉軸14上固定有轉盤13,轉盤13與桿三12固定連接。箱體15外圍處設有支架16支撐,支架16上有空余空間可用于放置物品。支架16底部設有滾輪23。
限制結構包括導向軌8、轉動桿7與轉輪6,導向軌8與桿一10通過螺栓固定連接,轉動桿7固定于噴射風筒1上且沿導向軌8的軌跡滑動,轉動桿7另一端與桿一10固定連接,轉輪6與轉動桿7螺紋相連。
當使用者獲得如圖1所示的風送式噴霧裝置時,可先按下開關按鈕使其工作,然后可通過轉動桿一10或桿二11調節風送式噴霧裝置的方向,通過轉動轉輪6且沿導向軌8軌跡移動轉輪6就可以調節風送式噴霧裝置的俯仰角度。
實施例2:如圖2所示,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限制結構的設置,在實施例2中,限制結構可以由齒輪一17、齒輪二18及蝸桿19組成,齒輪一17與噴射風筒1固定連接且齒輪一17的軸與噴射風筒1和桿一10鉸接的鉸接軸重合,齒輪二18分別與齒輪一17、蝸桿19嚙合且齒輪二18與桿一10轉動連接。
當使用者獲得如圖2所示的風送式噴霧裝置時,也可通過轉動桿一10或桿二11調節風送式噴霧裝置的方向,通過轉動蝸桿19調節風送式噴霧裝置的俯仰角度。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