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研磨運輸泵,屬于物料傳輸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漿粕經堿溶、壓榨、老成、磺化等工序后形成原液,該原液中通常還存在一部分尚未溶解完全的漿粕,然而常規的運輸泵只能起到輸送的作用,無法進行進一步的深加工,以確保其均勻、精細供料。
基于此,做出本申請。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輸送泵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身請提供一種在輸送的同時實現原液研磨、過濾的研磨運輸泵。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申請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研磨輸送泵,包括泵殼、進料口、供料管、集束口、定盤、動盤和電機,進料口位于泵殼一端,電機位于泵殼另一端,電機輸出端與傳動軸連接,傳動軸與動盤連接,定盤與動盤對應設置;進料口向內連接有集束口,該集束口內設置有柵格,柵格過濾后的原液供入供料管,供料管將其送入動盤與定盤之間,電機驅動傳動軸轉動,并帶動動盤隨之轉動,物料在動盤與定盤之間得到研磨。
進一步的,作為優選:
所述的供料管與定刀之間設置有攪拌頭,對供料管出來的物料進行攪拌、打碎。更優選的,所述的攪拌頭安裝在供料管末端上。
所述的泵殼上設置有可視窗口,該可視窗口位于進料口與集束口之間??梢暣翱趯M料口內的物料狀態進行實時觀測。
所述的集束口為V字型結構,且靠近進料口一端為大端。
將本申請應用于物料的供應,物料經進料口進入后,先經集束口進行集束,在自身慣性作用下,物料密度逐漸增加并得到沉積,柵格將其中較大的顆粒過濾后,經集束口小口端送入供料管,物料在供料管平衡后繼續輸送至定盤和動盤所在位置,電機啟動后,通過傳動軸帶動動盤旋轉,此時,動盤與定盤發生相對移動,物料在兩者之間即完成研磨過程,物料更加細膩;供料管末端設置的攪拌頭可對物料進一步的攪拌和粉碎,強化物料紊流的同時,強化其粉碎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申請的第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申請的第二種結構示意圖。
其中標號:1. 進料口;2. 可視窗口;3. 集束口;4. 供料管;5. 攪拌頭;6. 定盤;7. 動盤;8. 傳動軸;9. 電機;10. 泵殼。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本實施例研磨輸送泵,結合圖1,包括泵殼10、進料口1、供料管4、集束口3、定盤6、動盤7和電機9,進料口1位于泵殼10一端,電機9位于泵殼10另一端,電機9輸出端與傳動軸8連接,傳動軸8與動盤7連接,定盤6與動盤7對應設置;進料口1向內連接有集束口3,該集束口3內設置有柵格,柵格過濾后的原液供入供料管4,供料管4將其送入動盤7與定盤6之間,電機9驅動傳動軸8轉動,并帶動動盤7隨之轉動,物料在動盤7與定盤6之間得到研磨。其中,集束口3為V字型結構,且靠近進料口1一端為大端。
將本申請應用于物料的供應,物料經進料口1進入后,先經集束口3進行集束,在自身慣性作用下,物料密度逐漸增加并得到沉積,柵格將其中較大的顆粒過濾后,經集束口3小口端送入供料管4,物料在供料管4平衡后繼續輸送至定盤6和動盤7所在位置,電機9啟動后,通過傳動軸8帶動動盤7旋轉,此時,動盤7與定盤6發生相對移動,物料在兩者之間即完成研磨過程,物料更加細膩。
實施例2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設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區別在于:泵殼10上設置有可視窗口2,該可視窗口2位于進料口1與集束口3之間??梢暣翱趯M料口內的物料狀態進行實時觀測。
實施例3
本實施例研磨輸送泵,結合圖2,包括泵殼10、進料口1、供料管4、集束口3、定盤6、動盤7和電機9,進料口1位于泵殼10一端,電機9位于泵殼10另一端,電機9輸出端與傳動軸8連接,傳動軸8與動盤7連接,定盤6與動盤7對應設置;進料口1向內連接有集束口3,該集束口3內設置有柵格,柵格過濾后的原液供入供料管4,供料管4將其送入動盤7與定盤6之間,電機9驅動傳動軸8轉動,并帶動動盤7隨之轉動,物料在動盤7與定盤6之間得到研磨。其中,集束口3為V字型結構,且靠近進料口1一端為大端;攪拌頭5安裝在供料管4末端上,供料管4與定刀6之間設置的攪拌頭5,對供料管4出來的物料進行攪拌、打碎。
將本申請應用于物料的供應,物料經進料口1進入后,先經集束口3進行集束,在自身慣性作用下,物料密度逐漸增加并得到沉積,柵格將其中較大的顆粒過濾后,經集束口3小口端送入供料管4,物料在供料管4平衡后繼續輸送至定盤6和動盤7所在位置,電機9啟動后,通過傳動軸8帶動動盤7旋轉,此時,動盤7與定盤6發生相對移動,物料在兩者之間即完成研磨過程,物料更加細膩;供料管4末端設置的攪拌頭5可對物料進一步的攪拌和粉碎,強化物料紊流的同時,強化其粉碎效果。
實施例4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3的設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區別在于:泵殼10上設置有可視窗口2,該可視窗口2位于進料口1與集束口3之間??梢暣翱趯M料口內的物料狀態進行實時觀測。
以上內容是結合本實用新型創造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所提供技術方案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創造具體實施只局限于上述這些說明,對于本實用新型創造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創造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