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化工生產設備,具體的說,是一種蒸餾釜。
背景技術:
蒸餾釜是化工生產中常用的反應器具,其利用水蒸汽對釜內的化工底料進行加熱,進而產生化工原料的蒸汽,化工原料蒸汽通過集氣管輸入至原料收集裝置內。在蒸餾過程中需要對蒸餾的進度實時進行監控,即定時需要對蒸餾釜中的化工底料進行取樣,傳統的蒸餾釜取樣時需要打開釜底的排料口,對排出的化工品底料進行濃度分析,從而得到了蒸餾的進度。一般來說,為了保證排料的速率,排料管管徑都比較大,取樣時會造成大量的底料被釋出,必然的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只有通過微微開啟閥門手動控制其流量的辦法進行取樣,而手動控制其主觀性較大,流量不能被精確的控制。且取樣工作必須將蒸餾工作停止后方可進行,其無形的延長了工作的時間,且在蒸餾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若冷卻不充分則在取樣過程中很容易被燙傷。給操作者的人身安全造成巨大的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資源浪費少、安全性高的蒸餾釜。
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手段加以實現:一種可方便取樣的蒸餾釜,包括蒸餾釜本體,在蒸餾釜本體的頂部設置進料口,進料口處設置進料管,其底部設置排料口,排料口連接排料管,排料管分為直管與橫管,橫管與直管的一端相互連接,橫管的另一端連接過濾槽,在蒸餾釜底部還設置進氣口,所述的進氣口連接輸送水蒸氣的進氣管,在蒸餾釜本體頂端還設置有令原料蒸汽逸出的集氣管,還包括取樣管,所述取樣管所述取樣管的管徑小于排料管的管徑;
取樣管的一端設置在橫管上,另一端向上延伸,在其末端設置彎頭,在排料管上設置第一閥門與第二閥門,第一閥門設置在排料口附近,第二閥門設置在橫管與排料管連接處附近且第二閥門設置在橫管接近末端的一側;
在進氣管上還設置進氣支管,所述的進氣支管的一端連接進氣管,另一端伸入蒸餾釜本體的上部,在進氣支管上設置第三閥門,在進氣支管與進氣管連接處下部的進氣管上設置第四閥門。
還包括熱量回收裝置,所述的熱量回收裝置包括冷凝器及出氣管,冷凝器的一端連接集氣管,另一端連接出氣管的一端,出氣管的另一端連接原料收集裝置,在集氣管上設置第五閥門。
所述的閥門上設置控制裝置,控制裝置受遠程控制箱控制。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其增加了一根管徑較小的取樣管對化工底料進行取樣,化工底料的流量得到顯著的控制,且化工底料自動被釋出,無需人工手動挖取,安全性能有所保證,本實用新型還設置熱量回收裝置對化工原料蒸汽進行熱量的回收,其實現了能源的循環,從而避免了能源的浪費。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其中1-蒸餾釜本體、2-排料管、3-第一閥門、4-取樣管、5-進氣管、6-進氣支管、7-第三閥門、8-第四閥門、9-集氣管、10-冷凝器、11-出氣管、12-第五閥門、13-第二閥門。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述:
本實用新型涉及了一種科方便取樣的蒸餾釜,其包括一個蒸餾釜本體1,在蒸餾釜本體1的頂部和底部,分別設置進料口與排料口,在進料口處設置進料管,在排料口處設置排料管2,在蒸餾釜的底部還設置進氣口,進氣口連接輸送水蒸氣的進氣管5,頂部還設置集氣口,在集氣口上設置集氣管9,化工底料通過進料口投入蒸餾釜本體中,而后通過進氣管5向內輸入水蒸氣對其進行蒸餾,蒸餾得到的化工原料蒸汽通過集氣管9輸送出去,蒸餾剩余的物料殘渣通過排料管2排出蒸餾釜本體之外,這樣便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蒸餾動作。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蒸餾釜還包括一根取樣管4,所述的取樣管4設置在排料管2上,具體來說,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排料管2包括直管和橫管,直管與橫管垂直連接,所述的取樣管4設置在橫管上,且所述的取樣管4垂直于橫管向上方延伸,在取樣管4向上延伸的末端設置一個彎頭,彎頭的方向可自由設置,一般來說,彎頭的方向與橫管的長度方向垂直,這樣便于用戶將取樣設備如燒杯放置在彎頭下接取樣本。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取樣管4的管徑小于橫管的管徑,具體來說,取樣管4的管徑在3-5cm之間,單位時間內流量恒定,即便每次開啟閥門時開啟大小均不同,其依然能保證單位時間流量的最大值,令用戶不會被燙傷。
本實用新型中,在所述的排料管上設置閥門,具體的說,閥門設置2個,分為第一閥門3與第二閥門13,第一閥門3設置在豎管上,第二閥門13設置在橫管上,具體的說,第二閥門13設置在橫管且靠近取樣管4的位置,同時,第二閥門13處在遠離橫管和豎管的連接處的那一端,其目的在于及時的擋住橫管中流動的底料,令其迅速的進入取樣管4中。
本實用新型還包括一根進氣支管6,進氣支管6的一端設置在進氣管5上,另一端伸入蒸餾釜本體1中,具體來說,進氣支管6伸入蒸餾釜本體1的上部,在進氣支管6上設置第三閥門7,在進氣管上設置第四閥門8,具體來說,第四閥門8設置在進氣管5的下部,更具體來說,設置在進氣支管6與進氣管5連接處的下部。
本實用新型還包括一個熱量回收裝置,所述熱量回收裝置設置在集氣管9上,其包括一個冷凝器10和一根出氣管11,冷凝器10的一端設置在集氣管9的末端,另一端連接出氣管11的一端,在冷凝器上設置進水口與出水口,進水口與出水口連接一個循環水泵,循環水泵連接一個熱水罐,通過冷凝器中的水不斷循環,將流入冷凝器中的化工原料蒸汽進行冷卻,冷卻水輸入熱水罐中進行貯存,而后將被加熱的水送入鍋爐中繼續產生水蒸氣,實現能量的循環使用,本實用新型中在集氣管9上設置第五閥門12。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冷凝器也可直接套接在集氣管9上,在冷凝器內設置螺旋形管道用于輸送冷凝水。所述的螺旋管的管徑與集氣管9的管徑相等或略大于其管徑,這樣一來,集氣管9內化工原料蒸汽的熱量便可被充分的吸收,更加節約能量。
為了保證操作者的安全,其可以在閥門處設置控制裝置,利用控制箱進行遠程的控制,具體來說,就是通過控制箱下達指令,令控制裝置操作閥門的開閉及開啟角度,從而令操作更加安全,也更加精確。
下面通過一個具體例子來詳細說明:
在蒸餾工序進行的過程中,第一閥門關閉,第二閥門也關閉,第三閥門打開輸送水蒸氣,第四閥門關閉,第五閥門打開釋放化學原料蒸汽,一旦需要取樣,則將第三閥門關閉,將第四閥門打開,第五閥門也關閉,同時打開第四閥門從上端進行水蒸氣輸出,打開第一閥門,由于水蒸氣不斷輸送導致釜內壓力增大,在壓力作用下,化工底料從取樣管中壓出,實現取樣;當取樣完畢后,關閉第一閥門與第四閥門,打開第三閥門與第五閥門繼續進行生產。當蒸餾完成卸料時,將第三閥門與第五閥門關閉,打開第一閥門與第二閥門進行卸料,由于取樣管與排料管管徑不同,且釜內壓力也不大,因此底料不會從取樣管中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