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水處理領域,尤其是指一種水深度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人類進行水處理的方式已經有相當多年歷史,物理方法包括利用各種孔徑大小不同的濾材,利用吸附或阻隔方式,將水中的雜質排除在外,吸附方式中較重要者為以活性炭進行吸附,阻隔方法則是將水通過濾材,讓體積較大的雜質無法通過,進而獲得較為干凈的水。
以廣泛應用在水深度處理上的纖維轉盤濾池為例,現有纖維轉盤濾池一般包括過濾池以及裝設在過濾池中的纖維轉盤過濾器,該纖維轉盤過濾器包括中心管,中心管一端設有驅動中心管轉動的驅動裝置,中心管另一端安裝設有支撐中心管的軸承座,所述中心管外套設有多片過濾污水的纖維濾布濾盤。該纖維轉盤濾池可以實現水深度處理作業,但結構設計不夠理想,污水直接流入過濾池,這樣污水中的大污物顆粒嚴重影響纖維濾布濾盤的效果,嚴重增加了纖維轉盤濾池內的反沖洗裝置的工作負擔。而且纖維濾布濾盤上的細小污物顆粒難以清除,嚴重影響纖維濾布濾盤過濾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水深度處理裝置,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纖維轉盤濾池設計不夠理想,纖維濾布濾盤上的細小污物顆粒難以清除等缺陷。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水深度處理裝置,包括過濾池以及裝設在過濾池中的纖維轉盤過濾器,該纖維轉盤過濾器包括中心管,中心管一端設有驅動中心管轉動的驅動裝置,中心管另一端設有支撐中心管的軸承座,所述中心管外套設有多片過濾污水的纖維濾布濾盤,該纖維濾布濾盤的內部和中心管相連通,還包括沉淀池和刷毛裝置,該沉淀池一端與污水管道相連通,該沉淀池另一端與過濾池相連通;所述刷毛裝置包括固定在過濾池頂部的刷毛支架以及固定在刷毛支架上的若干組毛刷棍,每組毛刷棍包括豎直布置的左毛刷棍和右毛刷棍,該左毛刷棍和右毛刷棍位于每片纖維濾布濾盤的兩側。
所述沉淀池包括底部均呈錐形結構的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該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相連通,該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的底部均設有用于抽出底部污泥的抽水管道。
所述過濾池內部包括上下兩層結構,上層為過濾區域,下層為污物聚集區域,該上層和下層之間通過格柵板隔開,所述纖維轉盤過濾器置于過濾區域中,該過濾池內也設有抽水管道,并且該抽水管道的底部延伸至污物聚集區域中。
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水深度處理裝置結構設計理想,結構設計不夠理想,污水首先通過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進行沉淀,這樣有效地除去污水中的大污物顆粒,減低纖維轉盤濾池內的反沖洗裝置的工作負擔。采用刷毛裝置的設計,有效地清除少量堆積在纖維濾布濾盤上的細小污物顆粒,提高了纖維濾布濾盤過濾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位本實用新型中的纖維轉盤過濾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2和圖3。一種水深度處理裝置,包括過濾池1以及裝設在過濾池1中的纖維轉盤過濾器2,該纖維轉盤過濾器2包括中心管20,中心管20一端設有驅動中心管20轉動的驅動裝置6,中心管20另一端設有支撐中心管20的軸承座,所述中心管20外套設有多片過濾污水的纖維濾布濾盤21,該纖維濾布濾盤21的內部和中心管20相連通;還包括沉淀池和刷毛裝置,該沉淀池一端與污水管3道相連通,該沉淀池另一端與過濾池1相連通;所述刷毛裝置包括固定在過濾池頂部的刷毛支架40以及固定在刷毛支架40上的若干組毛刷棍,每組毛刷棍包括豎直布置的左毛刷棍41和右毛刷棍42,該左毛刷棍41和右毛刷棍42位于每片纖維濾布濾盤21的兩側。所述驅動裝置6包括電機以及套設在電機輸出軸上和中心管20上的傳動齒輪組,該中心管20通過齒輪皮帶套齒合在傳動齒輪組上與電機傳動連接。
參照圖1。所述沉淀池包括底部均呈錐形結構的第一沉淀池50和第二沉淀池51,該第一沉淀池50和第二沉淀池51相連通,該第一沉淀池50和第二沉淀池51的底部均設有用于抽出底部污泥的抽水管道52。所述過濾池1內部包括上下兩層結構,上層為過濾區域10,下層為污物聚集區域11,該上層和下層之間通過格柵板12隔開,所述纖維轉盤過濾器2置于過濾區域10中,該過濾池1內也設有抽水管道52,并且該抽水管道52的底部延伸至污物聚集區域11中。
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