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雙輥子破碎機(zweiwalzenbrecher),具有能夠轉動地支承在破碎機殼體中的、馬達驅動式地反向驅動的輥子。
背景技術:
這種雙輥子破碎機在現有技術中以不同的實施方式已知。所述雙輥子破碎機例如用于將巖石或者類似物弄碎到期望的顆粒大小并且由此常常在采礦領域以及在制備技術(aufbereitungstechnik)中得到應用。
在現有技術中已知如下的雙輥子破碎機,在其中所述輥子同步反向地旋轉。這具有如下目的,即布置在所述輥子的外周外側(mantelauβenseite)上的破碎輥子齒的位置在所述輥子旋轉時彼此相協調。由此,實現反向旋轉的、具有在外周外側固定的或者布置的破碎輥子齒的輥子的較好的共同工作,從而待處理的物體相應地被弄碎并且預設的弄碎比例能夠得到遵守。
由此,通過所述輥子的同步化實現在弄碎時的較高的效率以及由此較高的生產量(durchsatz)以及較好的顆粒質量。
根據具有布置在其上的破碎輥子齒的輥子的實施方案,所述輥子的這種同步化能夠是強制性地必要的。由此,例如由wo2014/161528已知如下的雙輥子破碎機,在其中實現在引入的物體和引走的物體之間的特別大的弄碎比例,然而所述雙輥子破碎機為了根據規定的使用而要求反向驅動的輥子的同步化。
為了使得輥子旋轉同步化,在現有技術中已知的是,在所述破碎輥子的輸出側的軸端部處布置有大規模(groβzügig)定尺寸的齒輪對,所述齒輪對的齒接合到彼此中。由此,雖然所述反向驅動的輥子的同步化得到實現,然而在這種解決方案中不可行的是,改變彼此平行延伸的輥子的軸距。這例如當由干擾引起的停止狀態(例如由夾緊在所述輥子之間的物體或者類似的事件(vorkommnisse)所引起)進行時,那么能夠是必要的。附加地,通過所述輥子的能夠改變的軸距給使用者提供如下可能性,即能夠生產不同的顆粒大小。
在現有技術中另一已知的雙輥子破碎機中,雖然實現輥子間距的靈活的調節,然而在此沒有設置有用于所述反向驅動的輥子的旋轉同步化的器件。
由此,在這種解決方案中,絕對不能夠應用如下的雙輥子破碎機,在其中分別配屬于在輥子對的一個輥子上的破碎齒的是在所述輥子對的另一個輥子的外周面中的凹口。應用在開頭提到的wo2014/161528中的這種解決方案一定要求所述反向驅動的輥子的旋轉同步化。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開頭提到的現有技術,本發明基于如下任務,即提供如下的雙輥子破碎機,在其中不僅軸距能夠得到調節,而且實現反向的輥子的旋轉的同步化,其在此能夠布置在緊湊的破碎機殼體中并且在成本有利并且簡單的可制造性的情況下具有高的使用壽命。
為了解決所述任務,本發明提出具有在權利要求1中提到的特征的雙輥子破碎機。
利用這種雙輥子破碎機實現,不僅使得兩個輥子的輥子旋轉得到同步化而且同時實現調節輥子軸距。也就是說,借助于這種雙輥子破碎機能夠必要時在運轉的運行中例如為了改變弄碎因素(zerkleinerungsfaktor)而增大或者按意愿地減小馬達驅動式同步反向驅動的輥子的軸距,其中,所述馬達驅動式地驅動的輥子也在調節期間繼續同步反向地旋轉。
所述輥子在此分別單獨地各通過傳動機構驅動。所述傳動機構在此能夠或者共同地由馬達驅動式的驅動器或者分別與單獨的馬達驅動式的驅動器連接并且驅動。通過所述傳動機構分別大約(etwa)對置地布置在所述輥子的端側處,一方面實現在所述傳動機構之間的力傳遞軸的特別簡單的布置,并且另一方面實現所述雙輥子破碎機的、具有僅僅相對小的外部尺寸的破碎機殼體的內部的特別緊湊的結構形式。
此外,由此在會干擾或者影響被弄碎的物體輸出到布置在安裝平面(aufstellebene)和所述輥子的下側之間的運送帶處的部位處既不放置所述傳動機構也不放置所述馬達驅動式的驅動器。也就是說,通過這種結構形式實現,至少具有用于被弄碎的物體的放出開口的寬度的運送帶放置在所述輥子的下方或者放置在所述輥子和所述安裝平面之間。
所述傳動機構借助于作為力傳遞軸的萬向軸的連接呈現出特別優選的解決方案。通過應用這種用于從第一傳動機構到第二傳動機構上的力傳遞的萬向軸而附加地提供以下可能性,即所述傳動機構在與相應另一個平行的縱軸線上移位,而在此沒有限制從所述第一傳動機構到所述第二傳動機構上或者反過來的力流。此外,通過應用萬向軸而提供如下的可能性,即還傳遞特別高的轉矩。
例如當待弄碎的物體的弄碎比例應該由使用者改變時,那么所述反向驅動的輥子的間隙間距的調節能夠是必要的。此外,例如如果所述輥子由于夾入的物體而發生由故障引起的停止狀態,則調節能夠是必要的。
在所述輥子彼此離開行駛之后,被夾入的物體能夠以快速的并且簡單的類型和方式被取出并且所述輥子又被置于其初始的理論間距中。
備選于使用萬向軸作為力傳遞軸,能夠特別優選地設置成,所述力傳遞軸由楔槽軸(keilnutwelle)、齒軸或者柔性的軸構成。
同樣通過使用楔槽軸、齒軸或者柔性的軸(其分別使得所述第一傳動機構與所述第二傳動機構連接地布置在所述傳動機構之間),能夠將力在所述傳動機構之間傳遞并且能夠確保在通過所述傳動機構驅動的輥子之間的旋轉同步性。通過在所述第一傳動機構和所述第二傳動機構之間布置這種力傳遞軸來確保,相應的傳動機構的相應的齒輪相對于相應另一個傳動機構的相應另一個齒輪同步地轉動。由此實現,通過所述傳動機構驅動的輥子任意時間同步地反向地得到驅動,其中,各通過傳動機構和輥子形成的功能單元相對彼此能夠移位,從而在被驅動的輥子之間的間隙間距能夠改變,而在此沒有影響反向驅動的輥子的同步性。
尤其能夠特別優選地設置成,每個傳動機構構造為正齒輪傳動機構,其中,所述力傳遞軸在一側與所述第一傳動機構的第一齒輪連接并且在另一側與所述第二傳動機構的第二齒輪連接,其中,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齒輪相同定向地環繞(umlaufen)并且具有相同的或者近似相同的轉速。
在此,所述輥子分別單獨地各通過正齒輪傳動機構驅動。由此例如相應有馬達驅動式的驅動器能夠各驅動傳動機構,所述傳動機構又將力各傳遞到輥子上。在此,第一傳動機構的第一齒輪借助于所述力傳遞軸與所述第二傳動機構的第二齒輪連接,從而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齒輪相同定向地環繞并且在此具有相同的或者近似相同的轉速。由此,又確保了通過所述傳動機構驅動的輥子的同步性,其中,例如通過如有可能能夠制動輥子的超負荷能夠使得所述轉矩通過連接所述傳動機構的力傳遞軸傳遞到相應另一個傳動機構上。也就是說,如果例如在使用期間一個輥子應該降低轉動速度,那么這種類似的制動作用會通過所述力傳遞軸傳遞到相應另一個傳動機構以及由此另一個軸上。由此,例如在一個在這種情況下較少地受載的輥子和較多受載的另一個輥子之間的轉矩平衡也附加地實現。
此外,在每種情形中,輥子旋轉的同步化得到確保。由此,無干擾地實現尤其在從輥子突出的齒和必要時布置在另一個輥子上的凹口的情況下的輥子的特別長壽命的運行。
此外,所述傳動機構能夠如下地構造,使得各個軸能夠相應地相對于所述破碎機殼體的內側引導出來。與相應的傳動機構軸的轉動方向協調地,為此必要的軸例如從每個傳動機構中朝著所述破碎機殼體的內部空間的方向引導出來并且在那兒借助于所述力傳遞軸如例如萬向軸相互連接。這樣的實施方式實現雙輥子破碎機的特別緊湊的并且由此節省空間的結構形式。此外,在這樣的實施方案中設置成,僅僅一個輥子構造為所謂的松動輥子(loswalze),其相對于另一個輥子(所述另一個輥子為固定輥子)可移位。在這種情況下,所述固定輥子為靠近或者相鄰于所述力傳遞軸的輥子并且遠離所述力傳遞軸的輥子為所述松動輥子。為了調節所述輥子之間的間隙間距,由所述松動輥子和布置在所述松動輥子處的傳動機構形成的功能單元的松動輥子能夠移位,從而所述輥子之間的間隙間距以及由此所述輥子的中縱軸線之間的間距進行變化。
所述力傳遞軸在這種情況下如下地定位,使得確保,在所述松動輥子從靠近所述固定輥子的位置中調節到遠離所述固定輥子的位置中期間,所述力傳遞軸的偏移足夠地進行測量(bemessen)。也就是說,在所述松動輥子相對于所述固定輥子的每個想得到的位置中,所述力傳遞軸相對于所述固定輥子具有足夠間距。
在此,所述萬向軸能夠裝配在所述傳動機構的較快轉動的軸處來作為輸出軸,從而所述萬向軸的機械的負載通過傳動機構變速得到減少,由此尤其不僅實現應用較小地定尺寸的力傳遞軸而且提高所述力傳遞軸的使用壽命。
此外,能夠特別優選地設置成,所述馬達驅動式的驅動器大約直角地從相應的傳動機構突出地、伸入到在所述傳動機構之間形成的中間空間中地、在所述相應的傳動機構的與所述輥子相對的端部處或者附近進行布置。
所述馬達驅動式的驅動器的這種布置(在其中所述馬達驅動式的驅動器大約平行于所述輥子布置)也實現整個雙輥子破碎機的特別緊湊的以及由此占據僅僅小的空間的殼體或整個雙輥子破碎機的特別緊湊的結構形式。
備選地能夠特別優選地設置成,每個馬達驅動式的驅動器分別在一個傳動機構的端側處或者各在每個傳動機構的端側處、在此或者大約相對于所述傳動機構的相應的縱向延伸對齊地或者在相對于所述傳動機構的縱向延伸大約平行的位置中進行布置。
根據所述雙輥子破碎機的期望的殼體形式,由此所述馬達驅動式的驅動器也能夠布置在相對于所述相應的傳動機構的縱向延伸對齊的或者在相對于所述傳動機構的縱向延伸平行的位置中。例如在這種實施方式中可行的是,在所述馬達驅動式的驅動器和所述傳動機構之間的力傳遞通過帶式驅動器形成(darzustellen)。由此如果要求的話也能夠實現在馬達和傳動機構之間的一定的間距。根據所述破碎機殼體的期望的結構形式,能夠必要的是,所述馬達這樣地相對所述傳動機構布置。
也能夠特別優選地設置成,在用于驅動所述第一輥子的馬達驅動式的第一驅動器處布置有附加的輔助傳動機構,并且所述力傳遞軸使得所述輔助傳動機構與所述第二輥子的傳動機構耦聯。
備選于驅動所述第一輥子的第一傳動機構與驅動所述第二輥子的第二傳動機構直接地耦聯,所述力傳遞軸也能夠在一側與所述第二輥子的傳動機構耦聯并且在另一側與輔助傳動機構耦聯,所述輔助傳動機構布置在所述第一輥子的傳動機構的馬達驅動式的驅動器處。
在此,也就是說,不是驅動所述第一輥子的傳動機構和驅動所述第二輥子的傳動機構耦聯,而是驅動輥子的僅僅一個傳動機構直接地與所述力傳遞軸耦聯并且另一方面所述力傳遞軸與輔助傳動機構(所述輔助傳動機構布置在馬達驅動式的驅動器處)耦聯。這種解決方案也能夠例如對于設計所述破碎機殼體的專門的外部尺寸來說是必要的。
此外,能夠特別優選地設置成,兩個功能單元在或者靠近其與所述輥子相對的端部區域處在所述破碎機殼體的或者機架的框架部分處借助于在裝入位置中大約垂直于所述安裝平面布置的鉸接柱擺動支承地固定。
根據實施方式,或者驅動所述傳動機構的馬達驅動式的驅動器或者所述傳動機構直接地與所述破碎機殼體的框架部分借助于布置在框架部分和馬達或者傳動機構之間的鉸接柱擺動地固定在所述框架部分處。由此,兩個傳動機構或者根據實施方式兩個馬達驅動式的驅動器借助于鉸接柱保持在驅動器側的部件處。所述鉸接柱在此此外作為轉矩支撐部工作。此外,尤其在所述松動輥子從所述固定輥子遠離或者調節時由此實現,將所述傳動機構或者所述松動輥子的馬達驅動式的驅動器在其靠近所述框架部分的區域中除了沿著水平的方向的調節之外還沿著大約豎直的方向來調節。在所述松動輥子的這種移動、也就是說所述輥子之間的間距的增大時,與所述松動輥子連接的傳動機構或者驅動所述松動輥子的馬達驅動式的驅動器在其靠近所述框架部分的區域中略微地抬起。這種運動通過借助于擺動的鉸接柱的布置來實現。通過這種結構設計,這種雙輥子破碎機的使用壽命尤其也得到提高,因為尤其在所述松動輥子調節到與所述固定輥子較遠的位置中時機械的負載傳遞到框架部分上并且在返回時僅僅小的機械的應力傳遞到所述雙輥子破碎機的殼體的框架部分處。
最后能夠特別優選地設置成,設置有僅僅一個馬達驅動式的驅動器,所述驅動器與第一傳動機構連接并且借助于所述第一傳動機構使得所述第一輥子得到驅動,其中,所述第二傳動機構和由此所述第二輥子通過布置在所述第一傳動機構和所述第二傳動機構之間的力傳遞軸驅動。
這種在其中僅僅一個馬達驅動式的驅動器驅動兩個輥子的設計方案對于所有開頭描述的變型方案來說是可行的并且能夠被考慮。由此,原則上能夠設置有僅僅一個馬達驅動式的驅動器,所述驅動器例如直接地驅動第一傳動機構,所述第一傳動機構借助于力傳遞軸與用于驅動所述第二輥子的第二傳動機構連接。也能夠設置有如下的變型方案,在其中設置有僅僅一個馬達驅動式的驅動器,所述驅動器又直接地驅動用于驅動第一輥子的第一傳動機構并且借助于與所述第一傳動機構脫耦的輔助傳動機構(所述輔助傳動機構形成用于所述力傳遞軸的第一耦聯部位)與用于驅動所述第二輥子的第二傳動機構連接。在所有這些解決方案中,用于驅動所述第二傳動機構或者所述第二輥子的力傳遞通過所述力傳遞軸進行。
附圖說明
本發明的實施例在附圖中示出并且接下來更加詳細地進行描述。其中:
圖1至4以不同的視圖示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部分具有框架部分);
圖5至8以不同的視圖示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部分具有框架部分)。
附圖標記列表
1雙輥子破碎機
2輥子
3輥子
4傳動機構
5傳動機構
6馬達驅動式的驅動器
7馬達驅動式的驅動器
8萬向軸
9輔助傳動機構
10框架部分
11鉸接柱。
具體實施方式
在附圖中示出雙輥子破碎機1的重要的部分。這種雙輥子破碎機1具有能夠轉動地支承在破碎機殼體中的、馬達驅動式地同步反向地驅動的輥子2、3。所述輥子2、3的中縱軸線在此彼此平行定向。每個輥子2、3相應地與傳動機構4、5連接。所述傳動機構4、5在實施例中分別與單獨的馬達驅動式的驅動器6、7連接。所述傳動機構4、5大約彼此對置地布置在所述輥子2、3的端側處。所述傳動機構4、5借助于萬向軸8相互連接,所述萬向軸為力傳遞軸的特別優選的例子。由所述第一輥子2和所述第一傳動機構4形成第一功能單元并且由所述第二輥子3和所述第二傳動機構5形成第二功能單元。所述第一功能單元在此相對于所述第二功能單元縱向可移位地支承在機架處。此外,所述反向驅動的輥子2、3的間隙間距和由此所述輥子2、3的中縱軸線的間距能夠改變。
在所述實施例中,所述力傳遞軸由萬向軸8構成,然而備選地也可實現應用楔槽軸、齒軸或者柔性的軸作為力傳遞軸。
在所述實施例中,每個傳動機構4、5構造為正齒輪傳動機構。在此,所述萬向軸8在一側與所述第一傳動機構4的第一齒輪連接并且在另一側與所述第二傳動機構5的第二齒輪連接。所述齒輪在此相同定向地運轉并且具有相同的轉速。在此,朝所述破碎機殼體的內側定向的短的軸能夠布置在所述齒輪上,所述短的軸的第一軸端部相應與所述萬向軸8連接。
由此,即使在能夠改變的輥子間距的情況下也在任何時候都實現被驅動的輥子2、3的同步反向的環繞。借助于這種根據本發明的雙輥子破碎機1例如即使在運轉的運行期間也能夠改變所述反向驅動的輥子2、3的間隙間距,用以由此改變弄碎比例。對此,絕對不需要機器的停止狀態,并且所述間隙間距的調節范圍和由此所述輥子2、3的中縱軸線之間的間距在大的范圍內來實現。
此外,所述兩個傳動機構4、5借助于作為力傳遞軸的萬向軸8的連接提供用于在所述傳動機構4和5之間的轉矩平衡的手段,由此例如在偏心的超負荷或者特別高的偏心的負載的情況下出現的、在各個輥子2、3的轉速方面的改變得到平衡并且由此有效地得到防止。尤其在應用具有破碎齒(所述破碎齒分別接合到在另一個輥子2、3的外周面上的凹口中)的輥子2、3的情況下,反向驅動的輥子的這種同步化是強制性地必要的,用以防止所述破碎齒的或者對置于所述破碎齒的輥子外周面的損傷。
尤其通過所述傳動機構借助于這種力傳遞軸的連接在任意時間都保證,與所述力傳遞軸的端部連接的齒輪任意時間相同定向地并且以相同的或者近似相同的轉速地旋轉。
如尤其在圖1至4中示出的那樣,所述馬達驅動式的驅動器6、7能夠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大約直角地從相應的傳動機構4或5突出地、在此朝向彼此定向地、伸入到所述破碎機殼體的在所述傳動機構4或5之間形成的中間空間中地布置。所述馬達驅動式的驅動器6、7在此在或者靠近所述相應的傳動機構4或5的與所述輥子2或3相對的端部處布置。在此,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功能單元分別在或者靠近其與所述輥子2、3相對的端部處在所述破碎機殼體的框架部分10處借助于鉸接柱11固定。所述鉸接柱11在此在裝入位置中大約垂直于所述安裝平面布置并且實現相應的功能單元相對于所述破碎機殼體的框架部分10的擺動的支承。由此,尤其在調節所述松動輥子2離開所述固定輥子3時提供如下的可能性,即所述松動輥子2的傳動機構4在所述傳動機構4的靠近所述框架部分10的區域中略微地抬起、也就是說也沿著大約豎直的方向調節。由此通過借助于所述鉸接柱11的這種擺動的支承實現所述功能單元不僅沿著水平的而且略微地沿著豎直的方向的運動。
在本發明的備選的實施例(其在圖5至8中示出)中,每個馬達驅動式的驅動器6、7分別在傳動機構4、5的端側處布置在相對于所述傳動機構4或5的縱向延伸大約平行的位置中。備選地,每個馬達驅動式的驅動器6、7也能夠布置在相對于所述傳動機構4或5的相應的縱向延伸大約對齊的位置中。這種布置例如當相應的運送器件例如運送帶應該在所述雙輥子破碎機下方布置在該區域中時能夠得到應用。通過在相對于所述傳動機構4、5平行的位置中布置的馬達驅動式的驅動器6、7(所述驅動器在此比所述傳動機構4、5遠地離開所述安裝平面)由此實現附加的空間獲得例如用于布置這種用于運走被弄碎的物體的運送帶。
在本發明的在圖5至8中示出的實施例中也實現所述反向驅動的輥子2、3通過作為力傳遞軸的萬向軸8的同步化。所述萬向軸8在此在布置在用于驅動所述第一輥子2的馬達驅動式的第一驅動器6處的附加的輔助傳動機構9和所述第二輥子3的傳動機構5之間使得所述輔助傳動機構9和所述傳動機構5耦聯地相互連接地進行布置。所述同步化在此也就是說不直接地在用于驅動所述第一輥子2的第一傳動機構4和用于驅動所述第二輥子3的第二傳動機構5之間實現,而是借助于所述輔助傳動機構9實現。由此也實現所述雙輥子破碎機1的特別緊湊的結構形式和由此所述雙輥子破碎機1的具有僅僅小的外部尺寸的殼體。
在圖5至8中示出的實施例的、所述馬達驅動式的驅動器6、7的固定也通過鉸接柱11進行,所述鉸接柱布置在所述破碎機殼體的框架部分10和所述馬達驅動式的驅動器6、7之間。由此也實現相對于所述框架部分10的擺動的支承,從而尤其包括所述松動輥子2的功能單元相對于所述框架部分10的沿大約豎直的方向的調節也得到了實現,而不施加過大的力到所述框架部分10上,從而這種雙輥子破碎機1的高的使用壽命得到實現。
備選地并且在圖中沒有示出地,對于本發明的所有實施例也能夠設置有僅僅一個馬達驅動式的驅動器6,所述驅動器與第一傳動機構4連接并且借助于所述第一傳動機構使得所述第一輥子2得到驅動。在此,所述第二傳動機構5和由此所述第二輥子3僅僅通過所述力傳遞軸(所述力傳遞軸在實施例中通過萬向軸8形成)驅動。所述萬向軸8在此在一個端部與所述第一傳動機構4連接并且在另一個端部與所述第二傳動機構5連接,由此實現從與所述馬達驅動式的驅動器6連接的第一傳動機構4到用于驅動所述第二輥子3的第二傳動機構5上的力傳遞。即使在這種驅動設計方案(其包括僅僅一個馬達驅動式的驅動器6)的情況下,備選地在輔助傳動機構9和用于驅動所述第二輥子的第二傳動機構5之間的力傳遞也是可行的。
本發明不局限于所述實施例,而是在公開的范圍內能夠多種多樣地變化。
所有在說明書和/或附圖中公開的單個特征和組合特征被視為對于本發明來說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