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機械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機械冷卻液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在對金屬進行磨削處理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熱量,為保證工件的質量和穩定性,需要對磨削金屬進行冷卻?,F有的冷卻液不能同時適應不同溫度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綜上所述,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機械冷卻液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機械冷卻液,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去離子水7-10份、碳酸氫鈉3-5份、苯甲酸鈉2-4份、丁基對苯二酚3-5份、三乙醇胺2-5份、苯并三氮唑3-7份、肉桂酸1-3份、硅酸鈣2-5份、蓖麻油3-5份和抗磨潤滑劑1-3份。
一種機械冷卻液的制備方法,由如下的步驟制得:
(1)分別稱取如下重量份數的各原料:去離子水7-10份、碳酸氫鈉3-5份、苯甲酸鈉2-4份、丁基對苯二酚3-5份、三乙醇胺2-5份、苯并三氮唑3-7份、肉桂酸1-3份、硅酸鈣2-5份、蓖麻油3-5份和抗磨潤滑劑1-3份;
(2)將去離子水煮開后晾曬至常溫,倒入反應容器中,加熱至90℃,加入碳酸氫鈉、苯甲酸鈉、丁基對苯二酚和三乙醇胺,攪拌至物料完全溶解,然后降溫至50℃;
(3)攪拌后依次加入苯并三氮唑、肉桂酸、硅酸鈣和蓖麻油,然后降至20℃,再加入抗磨潤滑劑并攪拌;
(4)濾網過濾掉雜質,冷卻至常溫,即得到冷卻液。
進一步,步驟(3)中加入苯并三氮唑、肉桂酸、硅酸鈣和蓖麻油的間隔時間為3-5min。
進一步,步驟(4)中的攪拌時間為40-50min。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機械冷卻液適用于磨削過程中低、中、高溫等不同溫度的金屬冷卻,冷卻速度快,從而保證了磨削工件的質量穩定性。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例對本發明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發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范圍。
實施例1
一種機械冷卻液的制備方法,由如下的步驟制得:
(1)分別稱取如下重量份數的各原料:去離子水7份、碳酸氫鈉3份、苯甲酸鈉2份、丁基對苯二酚3份、三乙醇胺2份、苯并三氮唑3份、肉桂酸1份、硅酸鈣2份、蓖麻油3份和抗磨潤滑劑1份;
(2)將去離子水煮開后晾曬至常溫,倒入反應容器中,加熱至90℃,加入碳酸氫鈉、苯甲酸鈉、丁基對苯二酚和三乙醇胺,攪拌至物料完全溶解,然后降溫至50℃;
(3)攪拌后依次加入苯并三氮唑、肉桂酸、硅酸鈣和蓖麻油,相鄰兩種物質的間隔時間為3min,然后降至20℃,再加入抗磨潤滑劑,攪拌40min;
(4)濾網過濾掉雜質,冷卻至常溫,即得到冷卻液。
實施例2
一種機械冷卻液的制備方法,由如下的步驟制得:
(1)分別稱取如下重量份數的各原料:去離子水8份、碳酸氫鈉4份、苯甲酸鈉3份、丁基對苯二酚4份、三乙醇胺4份、苯并三氮唑5份、肉桂酸2份、硅酸鈣4份、蓖麻油4份和抗磨潤滑劑2份;
(2)將去離子水煮開后晾曬至常溫,倒入反應容器中,加熱至90℃,加入碳酸氫鈉、苯甲酸鈉、丁基對苯二酚和三乙醇胺,攪拌至物料完全溶解,然后降溫至50℃;
(3)攪拌后依次加入苯并三氮唑、肉桂酸、硅酸鈣和蓖麻油,相鄰兩種物質的間隔時間為4min,然后降至20℃,再加入抗磨潤滑劑,攪拌40至50min;
(4)濾網過濾掉雜質,冷卻至常溫,即得到冷卻液。
實施例3
一種機械冷卻液的制備方法,由如下的步驟制得:
(1)分別稱取如下重量份數的各原料:去離子水10份、碳酸氫鈉5份、苯甲酸鈉4份、丁基對苯二酚5份、三乙醇胺5份、苯并三氮唑7份、肉桂酸3份、硅酸鈣5份、蓖麻油5份和抗磨潤滑劑3份;
(2)將去離子水煮開后晾曬至常溫,倒入反應容器中,加熱至90℃,加入碳酸氫鈉、苯甲酸鈉、丁基對苯二酚和三乙醇胺,攪拌至物料完全溶解,然后降溫至50℃;
(3)攪拌后依次加入苯并三氮唑、肉桂酸、硅酸鈣和蓖麻油,相鄰兩種物質的間隔時間為5min,然后降至20℃,再加入抗磨潤滑劑,攪拌450min;
(4)濾網過濾掉雜質,冷卻至常溫,即得到冷卻液。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