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除水凈氣裝置,具體來說是一種用于CNG加氣機的凈氣除水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高壓天然氣管道除水裝置的辦法是用燒結式或隔膜式濾芯的過濾器,而有效過濾水分子過精度要求非常高,濾芯精度要達到1μm?,F有技術的缺點有:1、濾芯是極易損件(新建加氣站的更換周期在一星期以內),而高精度的濾芯成本比目前在用的濾芯成本高出很多,頻繁更換高精度的濾芯對的售后修成本來說非常大;2、氣體流速影響著加氣效率,也是客戶對產品質量最看重的一個關鍵點,為了不影響氣體結過高精度濾芯時的流速,必然要增加過濾面積,大大增加了管道過濾器的所占的空間體積。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安裝方便、不需要頻繁更換,維護方便的用于CNG加氣機的凈氣除水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CNG加氣機的凈氣除水裝置,包括外框架、進氣口閥、出氣口閥和多個冷凝凈氣組件,所述進氣口閥和出氣口閥均安裝于外框架;所述冷凝凈氣組件包括進氣管、出氣管和多根散熱毛細管,所述進氣管的下端與進氣口閥連接,所述出氣管的上端與出氣口閥連接,多根散熱毛細管呈一排自上而下排列分布,且多根散熱毛細管的一端均與進氣管連接,多根散熱毛細管的另一端均與出氣管連接;所述出氣管的下端設有排污閥,而所述進氣管的上端封閉。
優選的,所述進氣口閥內設有第一通道,所述進氣管內設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直徑大小與第一通道的直徑大小之間的比值為5~10。
優選的,所述外框架的上端設有球閥,所述球閥與出氣口閥連接。
優選的,多個冷凝凈氣組件錯位平行分布。
優選的,在每個冷凝凈氣組件中散熱毛細管的數量為10~30個,這些散熱毛細管以一排自上而下均勻分布。
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的優點及效果:
1、本用于CNG加氣機的凈氣除水裝置主要由外框架、進氣口閥、出氣口閥和多個冷凝凈氣組件構成,通過進氣管、出氣管和多根散熱毛細管構成冷凝凈氣組件,以使冷凝凈氣組件模塊化,從而方便安裝于外框架。
2、本用于CNG加氣機的凈氣除水裝置中具有多個冷凝凈氣組件,此冷凝凈氣組件由進氣管、出氣管和多根散熱毛細管構成,這既不會影響氣體的流速,同時保證換熱效果,而且減少了整個裝置的體積。
3、本用于CNG加氣機的凈氣除水裝置中將由進氣管、出氣管和多根散熱毛細管構成冷凝凈氣組件模塊化,方便了安裝及維護。
4、本用于CNG加氣機的凈氣除水裝置中的出氣管下端設有排污閥,則裝置在進行除水凈氣過程中產生的雜質可知排污閥排放,因此不需要頻繁更換冷凝凈氣組件,同時由進氣管、出氣管和多根散熱毛細管構成冷凝凈氣組件的制造成本低。
5、本用于CNG加氣機的凈氣除水裝置采用了毛細管結構(即采用了散熱毛細管)這體積小、反應快;同時采用多根散熱毛細管,這提高了散熱毛細管內氣體與外界之間的熱交換效率,提高了導熱響應速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用于CNG加氣機的凈氣除水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用于CNG加氣機的凈氣除水裝置的正視圖。
圖3是本發明用于CNG加氣機的凈氣除水裝置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至圖3所示,本用于CNG加氣機的凈氣除水裝置,包括外框架1、進氣口閥2、出氣口閥3和多個冷凝凈氣組件4,所述進氣口閥2和出氣口閥3均安裝于外框架1;所述冷凝凈氣組件4包括進氣管5、出氣管6和多根散熱毛細管7,所述進氣管5的下端與進氣口閥2連接,所述出氣管6的上端與出氣口閥3連接,多根散熱毛細管7呈一排自上而下排列分布,且多根散熱毛細管7的一端均與進氣管5連接,多根散熱毛細管7的另一端均與出氣管6連接;所述出氣管6的下端設有排污閥8,而所述進氣管5的上端封閉。本實施例中,冷凝凈氣組件4的數量為4個,此冷凝凈氣組件4的數量不僅限于此,可根據使用場所等實際情況而決定。
在實際工作中,天然氣自進氣口閥2后進入應相的進氣管5,然后再從進氣管5進入相應的散熱毛細管7,在散熱毛細管7的一端移動到另一端時(即散熱毛細管7與進氣管5連接的一端移動到散熱毛細管7與出氣管6連接的一端),散熱毛細管7內的天然氣與散熱毛細管7外的冷卻介質進行熱交換,則散熱毛細管7內的天然氣急速降溫,以使天然氣內的水分冷凝形成冰晶體;這些潔凈的天然氣帶著冰晶體從散熱毛細管7進入出氣管6,冰晶體因重力的作用而下沉到出氣管6的下端,而潔凈的天然氣自出氣管6的上端進入出氣口閥3,最后從出氣口3閥進入下游裝置。當出氣管6的下端積累一定量的冰晶體后,打開排污閥8,從而將冰晶體排出出氣管6,以保證整個裝置的工作有效進行,以減少更換冷凝凈氣組件。
所述進氣口閥2內設有第一通道,所述進氣管5內設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直徑大小與第一通道的直徑大小之間的比值為5~10。本實施例中第二通道的直徑為第一通道直徑的7倍,即第二通道直徑大小與第一通道直徑大小之間的比值為7。采用此結構,則天然氣從進氣口閥2進入進氣管5時,天然氣自小空間而進入大空間而發生一次氣體膨脹降溫,從而進一步提高冷凝凈氣組件的工作效果。
所述外框架1的上端設有球閥9,所述球閥9與出氣口閥3連接。球閥9可有效控制天然氣自出氣口閥3的排出,保證工作的有效進行。
多個冷凝凈氣組件4錯位平行分布。如圖3所示,冷凝凈氣組件4的數量為4個,各個冷凝凈氣組件4平行設置,且自外框架1的外向內分布;排第一和第三個位置的冷凝凈氣組件4的一端相對于排在第二和第四個位置的冷凝凈氣組件4的一端更靠右一點,而排第一和第三個位置的冷凝凈氣組件4的另一端相對于排在第二和第四個位置的冷凝凈氣組件4的另一端也更靠右一點,從而使4個冷凝凈氣組件依次錯位分布。這結構使多個冷凝凈氣組件4安裝于外框架1時更緊湊,可進一步減少整個裝置的體積,而且還可保證散熱毛細管7內天然氣與外界的換熱效率。
在每個冷凝凈氣組件4中散熱毛細管7的數量為10~30個,這些散熱毛細管7以一排自上而下均勻分布。本實施例,每個冷凝凈氣組件4中的散熱毛細管7的數量為15個,自上而下均勻分布,保證了各個換熱均勻,避免發生熱量集中而影響裝置的工作效率。
上述具體實施方式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并不能對本發明進行限定,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所做的改變或其它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