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LNG原料氣脫水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407615閱讀:521來源:國知局

本發明屬于天然氣凈化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LNG原料氣脫水裝置。



背景技術:

天然氣常用的脫水方法主要有低溫分離法、溶劑吸收法、固體吸附法和膜分離法等。LNG(Liquefied Natural Gas,液化天然氣)在生產、儲運會在低溫下約-162℃的過程中進行,為了避免原料氣中的水分在低溫環境下凍結而堵塞冷箱和閥門等設備,影響整個LNG工廠的正常穩定運行,需要對LNG原料氣中的水分進行深度脫除,水分的含量通常要求在1ppm以下,因此,LNG原料氣脫水一般采用分子篩作為吸附劑的固體吸附法。

目前,LNG原料氣脫水工藝通常是雙塔或者三塔流程,雙塔流程是一塔進行吸附操作另一塔進行再生,而三塔流程一般是一塔吸附其余兩塔進行再生操作。但是,在實際運行中有的液化工廠天然氣處理量尚且不足設計處理量的一半,當在較小的處理量運行時,就會使得分子篩脫水系統再生氣用量大,運行經濟性差,再生能耗高。

因此,如何設計一種具有運行經濟性好且再生能耗低的原料氣脫水裝置,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LNG原料氣脫水裝置,投入運行的吸附塔數量可隨天然氣處理量進行調整,具有運行經濟性好且再生能耗低的優點。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LNG原料氣脫水裝置,包括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以及第三吸附塔,第一升壓器,第二升壓器,第三升壓器,以及依次連通的降壓器、再生氣冷卻器、再生氣氣液分離器,

均與所述第一吸附塔的第一端口連通的第一進氣管道和第一冷吹排出管道,

均與所述第一吸附塔的第二端口連通的第一升壓管道、第一出氣管道、和第一熱吹進入管道,

均與所述第二吸附塔的第一端口連通的第二進氣管道和第二冷吹排出管道,

均與所述第二吸附塔的第二端口連通的第二升壓管道、第二出氣管道、和第二熱吹進入管道,

均與所述第三吸附塔的第一端口連通的第三進氣管道和第三冷吹排出管道,

均與所述第三吸附塔的第二端口連通的第三升壓管道、第三出氣管道、和第三熱吹進入管道,

連通所述降壓器和所述再生氣冷卻器的降壓排出管道,

串接于所述第一進氣管道的第一進氣閥,串接于所述第二進氣管道的第二進氣程控閥,串接于所述第三進氣管道的第三進氣程控閥,串接于所述第一冷吹排出管道的第一塔頂冷吹閥,串接于所述第二冷吹排出管道的第二塔頂冷吹閥,串接于所述第三冷吹排出管道的第三塔頂冷吹閥,串接于所述第一升壓管道的第一升壓器,串接于所述第二升壓管道的第二升壓器,串接于所述第三升壓管道的第三升壓器,串接于所述第一出氣管道的第一脫水閥,串接于所述第二出氣管道的第二脫水閥,串接于所述第三出氣管道的第三脫水閥,串接于所述第一冷吹進入管道的第一熱吹進入閥,串接于所述第二冷吹進入管道的第二熱吹進入閥,串接于所述第三冷吹進入管道的第三熱吹進入閥,

其中,所述第一進氣管道、所述第二進氣管道和所述第三進氣管道均與所述原料進氣管道連通;

所述第一冷吹排出管道、第二冷吹排出管道和第三冷吹排出管道均與所述降壓器連通;

所述第一升壓管道、所述第二升壓管道和所述第三升壓管道均與所述輸出管道連通;

所述第一出氣管道、所述第二出氣管道和所述第三出氣管道均與所述輸出管道連通;

所述第一冷吹進入管道、所述第二冷吹進入管道和所述第三冷吹進入管道均與所述輸出管道連通。

優選地,在上述LNG原料氣脫水裝置中,還包括與所述降壓排出管道并聯連通的熱回收管道、換熱器、串聯于所述降壓排出管道的第二程控閥、和串接于所述熱回收管道的第三程控閥,所述換熱器熱媒管道為所述輸出管道。

優選地,在上述LNG原料氣脫水裝置中,還包括串聯于所述輸出管道上,且均與所述第一熱吹進入閥、所述第二熱吹進入閥、所述第三熱吹進入閥、和所述換熱器連通的再生氣加熱器。

優選地,在上述LNG原料氣脫水裝置中,還包括串聯于所述輸出管道上的凈化裝置。

優選地,在上述LNG原料氣脫水裝置中,所述凈化裝置為粉塵過濾器。

優選地,在上述LNG原料氣脫水裝置中,所述第一升壓器為串聯連接的第一升壓閥和第一升壓阻力元件,

第二升壓器為串聯連接的第二升壓閥和第二升壓阻力元件,

第三升壓器為串聯連接的第三升壓閥和第三升壓阻力元件。

優選地,在上述LNG原料氣脫水裝置中,還包括串聯于所述輸出管道上的第四阻力元件。

優選地,在上述LNG原料氣脫水裝置中,所述降壓器包括:

第一程控閥;

并聯設置在所述第一程控閥兩端的第一阻力元件。

優選地,在上述LNG原料氣脫水裝置中,還包括串聯于所述再生氣氣液分離器的排出污水端口上的第二阻力元件。

優選地,在上述LNG原料氣脫水裝置中,所述第一升壓阻力元件、所述第二升壓阻力元件、所述第三升壓阻力元件、所述第一阻力元件、所述第二阻力元件、和所述第三阻力元件均包括截止閥或限流孔板。

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LNG原料氣脫水裝置,該裝置中有三個分子篩吸附塔,當液化工廠的天然氣處理量在設計條件附近運行時,脫水裝置的其中兩個吸附塔處于吸附操作,而另一個吸附塔處于再生操作。當液化工廠的天然氣處理量僅為設計處理量的一半或者更低時,脫水裝置的其中一個吸附塔處于停運狀態,而另外兩個吸附塔則依次進行吸附、再生操作。本發明提供的LNG原料氣脫水裝置,投入運行的吸附塔數量可隨天然氣處理量進行調整,具有運行經濟性好且再生能耗低的優點,從而克服了現有技術中,雙塔流程是一塔進行吸附操作另一塔進行再生,而三塔流程一般是一塔吸附其余兩塔進行再生操作所造成的脫水裝置再生氣用量大,運行經濟性差,再生能耗高。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提供的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所提供的LNG原料氣脫水裝置的工藝流程圖。

上圖中:第一吸附塔D1A、第二吸附塔D1B、第三吸附塔D1C;第一進氣程控閥K1A、第二進氣程控閥K1B、第三進氣程控閥K1C;第一脫水閥門K2A、第二脫水閥門K2B、第三脫水閥門K2C;第一塔頂冷吹閥K3A、第二塔頂冷吹閥K3B、第三塔頂冷吹閥K3C;第一熱吹進氣閥K4A、第二熱吹進氣閥K4B、第三熱吹進氣閥K4C;第一升壓閥K5A、第二升壓閥K5B、第三升壓閥K5C;第一升壓阻力元件V1A、第二升壓阻力元件V1B、第三升壓阻力元件V1C;第一開關閥K6、第二開關閥K7、第三開關閥K8;第一阻力元件V2、第二阻力元件V3、第三阻力元件V4;粉塵過濾器F1;再生氣加熱器H1;換熱器E1;再生氣冷卻器E2;再生氣氣液分離器S1;原料氣A、凈化氣B、再生氣C、污水D。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種LNG原料氣脫水裝置,投入運行的吸附塔數量可隨天然氣處理量進行調整,具有運行經濟性好且再生能耗低的優點。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請參考圖1,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LNG原料氣脫水裝置,包括第一吸附塔D1A、第二吸附塔D1B以及第三吸附塔D1C,,第一升壓器,第二升壓器,第三升壓器,以及依次連通的降壓器、再生氣冷卻器E2、再生氣氣液分離器S1。還包括均與第一吸附塔D1A的第一端口連通的第一進氣管道和第一冷吹排出管道,均與第一吸附塔D1A的第二端口連通的第一升壓管道、第一出氣管道、和第一熱吹進入管道,均與第二吸附塔D1B的第一端口連通的第二進氣管道和第二冷吹排出管道,均與第二吸附塔D1B的第二端口連通的第二升壓管道、第二出氣管道、和第二熱吹進入管道,均與第三吸附塔D1C的第一端口連通的第三進氣管道和第三冷吹排出管道,均與第三吸附塔D1C的第二端口連通的第三升壓管道、第三出氣管道、和第三熱吹進入管道。連通降壓器和再生氣冷卻器E2的降壓排出管道。串接于第一進氣管道的第一進氣閥K1A,串接于第二進氣管道的第二進氣程控閥K1B。串接于第三進氣管道的第三進氣程控閥K1C。串接于第一冷吹排出管道的第一塔頂冷吹閥K3A。串接于第二冷吹排出管道的第二塔頂冷吹閥K3B。串接于第三冷吹排出管道的第三塔頂冷吹閥K3C。串接于第一升壓管道的第一升壓器。串接于第二升壓管道的第二升壓器。串接于第三升壓管道的第三升壓器。串接于第一出氣管道的第一脫水閥K2A。串接于第二出氣管道的第二脫水閥K2B。串接于第三出氣管道的第三脫水閥K2C。串接于第一冷吹進入管道的第一熱吹進入閥K4A。串接于第二冷吹進入管道的第二熱吹進入閥K4B。串接于第三冷吹進入管道的第三熱吹進入閥K4C。

其中,第一進氣管道、第二進氣管道和第三進氣管道均與原料進氣管道連通。第一冷吹排出管道、第二冷吹排出管道和第三冷吹排出管道均與降壓器連通。第一升壓管道、第二升壓管道和第三升壓管道均與輸出管道連通。第一出氣管道、第二出氣管道和第三出氣管道均與輸出管道連通。第一冷吹進入管道、第二冷吹進入管道和第三冷吹進入管道均與輸出管道連通。

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兩塔同時吸附的LNG原料氣脫水裝置,該裝置中有三個分子篩吸附塔,包括第一吸附塔D1A、第二吸附塔D1B以及第三吸附塔D1C,吸附塔的上部和下部分別設有管線與閥門相連接。通過程序控制三個吸附塔可以交替的進行吸附、泄壓、熱吹、冷吹和升壓操作,每個塔的規格、型號相同,裝填有相同數量的分子篩,相同位置的程控閥規格相同,具有對稱性和互換性。當液化工廠的天然氣處理量在設計條件附近運行時,脫水裝置的其中兩個吸附塔處于吸附操作,而另一個吸附塔處于再生操作。當液化工廠的天然氣處理量僅為設計處理量的一半或者更低時,脫水裝置的其中一個吸附塔處于停運狀態,而另外兩個吸附塔則依次進行吸附、再生操作。本發明提供的LNG原料氣脫水裝置,投入運行的吸附塔數量可隨天然氣處理量進行調整,具有運行經濟性好且再生能耗低的優點,從而克服了現有技術中,雙塔流程是一塔進行吸附操作另一塔進行再生,而三塔流程一般是一塔吸附其余兩塔進行再生操作所造成的脫水裝置再生氣用量大,運行經濟性差,再生能耗高。

進一步,本方案還包括與降壓排出管道并聯連通的熱回收管道、換熱器E1、串聯于降壓排出管道的第二程控閥K7、和串接于熱回收管道的第三程控閥K8,換熱器E1熱媒管道為輸出管道。換熱器E1可用于回收熱吹氣的熱量,降低再生能耗。熱回收管道和熱媒管道在換熱器E1內部進行熱交換。第二程控閥K7用于控制減壓排出管道的關閉,第三程控閥K8用于控制熱媒管道的關閉。

本方案還包括串聯于輸出管道上,且均與第一熱吹進入閥K4A、第二熱吹進入閥K4B、第三熱吹進入閥K4C、和換熱器E1連通的再生氣加熱器H1。本方案還包括串聯于輸出管道上的凈化裝置。凈化裝置可以為粉塵過濾器F1,用于過濾隨天然氣中帶出的分子篩粉塵,以避免粉塵帶入下游工序對后續的設備管線等造成堵塞。如圖1所示,換熱器E1的冷媒接口連接再生氣加熱器H1以及粉塵過濾器F1的出口端。再生氣加熱器H1用于將經過換熱器E1預熱后的天然氣加熱到設定值如280℃后作為吸附塔的熱吹氣。換熱器E1與粉塵過濾器F1之間連接有第三阻力元件V4。再生氣包括熱吹氣和冷吹氣的來源為經吸附處理后通過粉塵過濾器F1的凈化氣,流量的大小可以通過安裝在管線上的第三阻力元件V4控制。在一種實際操作過程中,脫水裝置設置的熱量綜合回收利用的換熱器E1,在進行再生熱吹時,因為從吸附塔頂部排出的熱吹氣溫度較高,若直接進入再生氣冷卻器E2則此部分熱量得不到回收利用,通過打開第八開關閥K8、關閉第七開關閥K7,讓熱吹氣先進入換熱器E1預熱進入再生氣加熱器H1前的天然氣,使得熱量得到充分的回收利用。當在進行再生冷吹時,通過關閉第八開關閥K8、打開第七開關閥K7,讓冷吹直接進入再生氣冷卻器E2。

本裝置設置有升壓組件,即第一升壓閥和第一升壓阻力元件、第二升壓閥和第二升壓阻力元件、以及第三升壓閥、第三升壓阻力元件,通過取一部分脫水后的天然氣對完成冷吹操作的吸附塔升壓。第一吸附塔D1A的升壓系統由第一升壓閥K7A、第一升壓阻力元件V1A及相應的管道組成。第二吸附塔D1B的升壓系統由第二升壓閥K7B、第二升壓阻力元件V1B及相應的管道組成。第三吸附塔D1C的升壓系統由第三升壓閥K7C、第三升壓阻力元件V1C及相應的管道組。其中,第一升壓閥K7A、第二升壓閥K7B和第三升壓閥K7C為開關閥在管路中只有通斷作用,而第一升壓阻力元件V1A、第二升壓阻力元件V1B和第三升壓阻力元件V1C為設置的阻力元件,其阻力大小可在一定范圍內調整,通過調整其阻力的大小可以控制系統升壓的速度,以免出現吸附塔升壓速度過快而損壞分子篩床層的情況出現。

本裝置還設置有降壓組件,即為降壓器,包括第一程控閥K6、并聯設置在第一程控閥K6兩端的第一阻力元件V2,用于給吸附塔在進行熱吹操作前泄壓。泄壓系統由第一開關閥K6、第一阻力元件V2及相應的管道組成。第一開關閥K6為開關閥在管路中只有通斷作用,而第一阻力元件V2為設置的阻力元件,其阻力大小可在一定范圍內調整,通過調整其阻力的大小可以控制系統泄壓的速度,以免出現吸附塔泄壓速度過而損壞分子篩床層的情況出現。該分子篩系統的泄壓操作分兩階段:第一階段,在剛開始泄壓操作時因吸附塔和下游裝置再生氣氣液分離器S1的壓差較大,只打開第一阻力元件V2、和第一塔頂冷吹閥K3A、第二塔頂冷吹閥K3B和第三塔頂冷吹閥K3C中的一個,以保證泄壓速度不超過0.3Mpa/min,符合天然氣脫水設計規范SY/T0076-2008的要求;第二階段,打開第一開關閥K6、第一阻力元件V2、和第一塔頂冷吹閥K3A、第二塔頂冷吹閥K3B和第三塔頂冷吹閥K3C中的一個將分子篩床層的壓力泄壓到設定值。泄壓可以實現分子篩床層的降壓再生,因吸附脫水的原理是利用水分子和分子篩間范德瓦爾斯力的一個物理吸附過程,在較低的壓力下有利于再生操作,可以使分子篩吸附劑得到充分地再生,使其徹底地恢復重新吸收水分的能力,從而保證LNG原料氣的脫水指標合格。

更進一步,再生氣氣液分離器S1的排出污水端口上設置有第二阻力元件V3,用于控制污水D的排放速度。輸出管道上還串聯有第三阻力元件V4。本文所提的第一升壓阻力元件V1A、第二升壓阻力元件V1B、第三升壓阻力元件V1C、第一阻力元件V2、第二阻力元件V3、和第三阻力元件V4均包括截止閥或限流孔板,能夠減緩管線中氣體、液體的壓力和流速。

在一種具體實際應用中,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LNG原料氣脫水裝置,天然氣通過入口管線與第一吸附塔D1A、第二吸附塔D1B和第三吸附塔D1C相連。當在較小的處理量運行時,天然氣進入經由其中一個吸附塔,脫除水后的天然氣通過吸附塔塔底的排出管線進入到粉塵過濾器F1,過濾后的凈化氣B一部分輸出到下游工序,另一部分作為本單元的再生氣C包括熱吹氣和冷吹氣,其流量的大小可通過第三阻力元件V4進行調節,再生氣C經換熱器E1預熱后進入再生氣加熱器H1加熱到設定的溫度約280℃,然后通過吸附塔底部的再生入口閥組進入其中另一個吸附塔對其床層進行再生,再生氣C通過吸附塔頂部的再生氣排氣閥排出后經換熱器E1回收熱量后進入再生氣冷卻器E2,冷吹時則不進入換熱器E1而直接進入再生氣冷卻器E2,冷卻后的再生氣C進入再生氣氣液分離器S1,再生氣氣液分離器S1中分離出的污水D進入排污系統,而再生氣氣液分離器S1頂部的再生氣C則返回到原料氣壓縮機,實現對再生氣C的循環回收利用。

實施案例一:

液化工廠的天然氣設計處理量為50×104m3/d,而實際運行的處理量在50×104m3/d左右時,脫水裝置的其中兩個吸附塔進行吸附操作,而另一個吸附塔進行再生操作。

第一吸附塔D1A、第二吸附塔D1B和第三吸附塔D1C按照程序控制在每個周期中分別要完成吸附、泄壓、熱吹、冷吹、升壓過程。其分子篩時序控制過程見下表1:

表1兩個吸附塔進行吸附、一個吸附塔進行再生操作狀態下分子篩時序控制

表內所表述的吸附周期0-8小時、8-16小時、16-24小時只是一種實施方式的例舉,在實際應用當中,每個吸附周期可為其他時間段如6、10、12小時等。下面以第一吸附塔D1A和第二吸附塔D1B進行吸附操作,第三吸附塔D1C進行泄壓、熱吹、冷吹、升壓操作為例進行說明,具體過程如下其他過程類似,只需要切換吸附塔上相應位置的控制閥:

第一吸附塔D1A和第二吸附塔D1B進行吸附操作,第三吸附塔D1C進行泄壓操作時:如圖1所示,原料氣A由入口管線通過第一進氣閥K1A和第二進氣閥K1B分別進入到第一吸附塔D1A和第二吸附塔D1B中,在吸附塔中脫水后由第一脫水閥K2A和第二脫水閥K2B通過出口管線進入到粉塵過濾器F1中,過濾后的凈化氣B輸出到下游工序,通過打開閥門第三塔頂冷吹閥K3C、第一阻力元件V2、第一開關閥K6、第二開關閥K7將第三吸附塔D1C的壓力泄放到設定值,泄放氣體依次通過再生氣冷卻器E2和再生氣氣液分離器S1分離掉污水D后返回原料氣A壓縮機增壓,實現泄放氣體的回收利用。

隨后第一吸附塔D1A和第二吸附塔D1B繼續進行吸附操作,第三吸附塔D1C進行熱吹操作時:如圖1所示,原料氣A由入口管線通過第一進氣閥K1A和第二進氣閥K1B進入到第一吸附塔D1A和第二吸附塔D1B中,在吸附塔中脫水后由第一脫水閥K2A和第二脫水閥K2B通過出口管線進入到粉塵過濾器F1中,過濾后的凈化氣B一部分輸出到下游工序,另一部分作為本單元的熱吹氣。熱吹氣的流量可通過其管線上的第三阻力元件V4進行調節,熱吹氣經換熱器E1預熱后進入再生氣加熱器H1加熱到設定的溫度約280℃,然后通過第三熱吹進入閥K4C進入第三吸附塔D1C對其分子篩床層進行加熱,使第三吸附塔D1C床層中吸附的水分解析出來從而恢復其重新吸收水分的能力,熱吹氣經第三塔頂冷吹閥K3C排出后進入換熱器E1回收熱量,打開第三開關閥K8、關閉第二開關閥K7,然后進入再生氣冷卻器E2,冷卻后的氣體進入再生氣氣液分離器S1,再生氣氣液分離器S1中分離出的污水D進入排污系統,而再生氣氣液分離器S1頂部的氣體則返回到原料氣壓縮機,實現對熱吹氣的循環回收利用。

第一吸附塔D1A和第二吸附塔D1B進行吸附操作,第三吸附塔D1C進行冷吹操作時:如圖1所示,原料氣A由入口管線通過第一進氣閥K1A和第二進氣閥K1B進入到第一吸附塔D1A和第二吸附塔D1B中,在吸附塔中脫水后由第一脫水閥K2A和第二脫水閥K2B通過出口管線進入到粉塵過濾器F1中,過濾后的凈化氣B一部分輸出到下游工序,另一部分作為本單元的冷吹氣。冷吹氣的流量可通過其管線上的第三阻力元件V4進行調節,然后通過第三熱吹進氣閥K4C進入第三吸附塔D1C對其分子篩床層進行冷卻降溫,使第三吸附塔D1C床層的溫度降到設定值為下一次吸附操作做準備,冷吹氣經第三塔頂冷吹閥K3C排出后進入再生氣冷卻器E2關閉第三開關閥K8、打開第二開關閥K7,冷卻后的氣體進入再生氣氣液分離器S1,再生氣氣液分離器S1中分離出的水進入排污系統,而再生氣氣液分離器S1頂部的氣體則返回到原料氣壓縮機,實現對冷吹氣的循環回收利用。

第一吸附塔D1A和第二吸附塔D1B進行吸附操作,第三吸附塔D1C進行升壓操作時:如圖1所示,原料氣A由入口管線通過第一進氣閥K1A和第二進氣閥K1B進入到第一吸附塔D1A和第二吸附塔D1B中,在吸附塔中脫水后由第一脫水閥K2A和第二脫水閥K2B通過出口管線進入到粉塵過濾器F1中,過濾后的凈化氣B輸出到下游工序,通過打開第三塔頂冷吹閥K5C、第三升壓阻力元件V1C對第三吸附塔D1C進行緩慢升壓,升壓氣體來自于經第一吸附塔D1A和第二吸附塔D1B脫水后的凈化氣B。

第一吸附塔D1A、第二吸附塔D1B和第三吸附塔D1C具有對稱性和互換性,因此當每個吸附塔在進行其他操作步驟時均與以上過程類似,只需要調整上述過程中相對應的程控閥門而已,這里不再重復。

實施案例二:

液化工廠的天然氣設計處理量為50×104m3/d,而實際運行的處理量在25×104m3/d或者更低時,脫水裝置的一個吸附塔為停運狀態,而剩余的兩個吸附塔為運行狀態。

若第一吸附塔D1A處于停運狀態,則第二吸附塔D1B和第三吸附塔D1C按照程序控制在每個周期中分別要完成吸附、泄壓、熱吹、冷吹、升壓過程。其分子篩時序控制過程見下表2:

表2僅兩個吸附塔為運行狀態下的分子篩時序控制

表內所表述的吸附周期0-16小時、16-32小時只是一種實施方式的例舉,在實際應用當中,每個吸附周期可為其他時間段如6、10、12小時等。下面以第一吸附塔D1A停運,第二吸附塔D1B進行吸附操作,第三吸附塔D1C進行泄壓、熱吹、冷吹、升壓操作為例進行說明,具體過程如下其他過程類似,只需要切換吸附塔上相應位置的控制閥:

第一吸附塔D1A停運,第二吸附塔D1B進行吸附操作,第三吸附塔D1C進行泄壓操作時:如圖1所示,第一吸附塔D1A停運時第一進氣閥K1A、第一脫水閥K2A、第一塔頂冷吹閥K3A、第一熱吹進氣閥K4A、第一升壓閥K5A、第一升壓阻力元件V1A關閉,原料氣A由入口管線通過第二進氣閥K1B進入到第二吸附塔D1B中,在吸附塔中脫水后由第二脫水閥K2B通過出口管線進入到粉塵過濾器F1中,過濾后的凈化氣B輸出到下游工序,通過打開第三塔頂冷吹閥K3C、第一阻力元件V2、第一開關閥K6、第二開關閥K7將第三吸附塔D1C的壓力泄放到設定值,泄放氣體依次通過再生氣冷卻器E2和再生氣氣液分離器S1分離掉污水D后返回原料氣壓縮機增壓,實現泄放氣體的回收利用。

第一吸附塔D1A停運,第二吸附塔D1B進行吸附操作,第三吸附塔D1C進行熱吹操作時:如圖1所示,第一吸附塔D1A停運時第一進氣閥K1A、第一脫水閥K2A、第一塔頂冷吹閥K3A、第一熱吹進氣閥K4A、第一升壓閥K5A、第一升壓阻力元件V1A關閉,原料氣A由入口管線通過第二進氣閥K1B進入到第二吸附塔D1B中,在吸附塔中脫水后由第二脫水閥K2B通過出口管線進入到粉塵過濾器F1中,過濾后的凈化氣B一部分輸出到下游工序,另一部分作為本單元的熱吹氣。熱吹氣的流量可通過其管線上的第三阻力元件V4進行調節,熱吹氣經換熱器E1預熱后進入再生氣加熱器H1加熱到設定的溫度約280℃,然后通過第三熱吹進氣閥K4C進入第三吸附塔D1C對其分子篩床層進行加熱,使第三吸附塔D1C床層中吸附的水分解析出來從而恢復其重新吸收水分的能力,熱吹氣經第三塔頂冷吹閥K3C排出后進入換熱器E1回收熱量打開第三開關閥K8、關閉第二開關閥K7,然后進入再生氣冷卻器E2,冷卻后的氣體進入再生氣氣液分離器S1,再生氣氣液分離器S1中分離出的水進入排污系統,而再生氣氣液分離器S1頂部的氣體則返回到原料氣壓縮機,實現對熱吹氣的循環回收利用。

第一吸附塔D1A停運,第二吸附塔D1B進行吸附操作,第三吸附塔D1C進行冷吹操作時:如圖1所示,第一吸附塔D1A停運時第一進氣閥K1A、第一脫水閥K2A、第一塔頂冷吹閥K3A、第一熱吹進氣閥K4A、第一升壓閥K5A、第一升壓阻力元件V1A關閉,原料氣A由入口管線通過第二進氣閥K1B進入到第二吸附塔D1B中,在吸附塔中脫水后由第二脫水閥K2B通過出口管線進入到粉塵過濾器F1中,過濾后的凈化氣B一部分輸出到下游工序,另一部分作為本單元的冷吹氣。冷吹氣的流量可通過其管線上的第三阻力元件V4進行調節,然后通過第三熱吹進氣閥K4C進入第三吸附塔D1C對其分子篩床層進行冷卻降溫,使第三吸附塔D1C床層的溫度降到設定值為下一次吸附操作做準備,冷吹氣經第三塔頂冷吹閥K3C排出后進入再生氣冷卻器E2關閉第三開關閥K8、打開第二開關閥K7,冷卻后的氣體進入再生氣氣液分離器S1,再生氣氣液分離器S1中分離出的水進入排污系統,而再生氣氣液分離器S1頂部的氣體則返回到原料氣壓縮機,實現對冷吹氣的循環回收利用。

第一吸附塔D1A停運,第二吸附塔D1B進行吸附操作,第三吸附塔D1C進行升壓操作時:如圖1所示,第一吸附塔D1A停運時第一進氣閥K1A、第一脫水閥K2A、第一塔頂冷吹閥K3A、第一熱吹進氣閥K4A、第一升壓閥K5A、第一升壓阻力元件V1A關閉,原料氣A由入口管線通過第二進氣閥K1B進入到第二吸附塔D1B中,在吸附塔中脫水后由第二脫水閥K2B通過出口管線進入到粉塵過濾器F1中,過濾后的凈化氣B輸出到下游工序,通過打開第三升壓閥K5C、第三升壓阻力元件V1C對第三吸附塔D1C進行緩慢升壓,升壓氣體來自于經第二吸附塔D1B脫水后的凈化氣B。

第一吸附塔D1A、第二吸附塔D1B和第三吸附塔D1C三個吸附塔具有對稱性和互換性,因此當每個吸附塔在進行其他操作步驟時均與以上過程類似,只需要調整上述過程中相對應的閥門而已,這里不再重復。本文所述三個吸附塔可以不同,也可以具有對稱性和互換性,其規格、型號可以相同,可以裝填有相同數量的分子篩,設置有相同數量、規格的閥門。

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發明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發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發明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令哈市| 武清区| 班玛县| 黔东| 凌源市| 军事| 乐至县| 邹平县| 绥滨县| 肇东市| 色达县| 嘉荫县| 汕尾市| 临汾市| 承德市| 石棉县| 阳曲县| 灵宝市| 凤山市| 诸暨市| 临武县| 孟连| 远安县| 三江| 新乡县| 开阳县| 宝坻区| 体育| 屯门区| 安吉县| 岳阳县| 临沧市| 大同市| 尉犁县| 陵川县| 宿迁市| 莱西市| 辉县市| 张家港市| 安龙县| 福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