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發動機正時齒輪室輪系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發動機結構技術,具體涉及一種帶動真空泵和機油泵的正時齒輪機構
>J-U ρ α裝直。
背景技術:
在發動機結構中,正時齒輪的作用是保證發動機運轉時的配氣相位,使進氣門和排氣門的開啟、關閉與活塞運動相一致。目前柴油發動機的正時齒輪系一般由曲軸齒輪、噴油泵齒輪、凸輪軸齒輪、惰輪齒輪等組成。發動機的正時齒輪系除保證發動機噴油正時功能以外,還利用正時齒輪帶動空氣壓縮機和動力轉向泵等發動機附件,而發動機的機油泵由凸輪軸斜傳動齒輪傳動,真空泵由皮帶輪傳動。這種結構的缺陷是造成發動機外型占用空間很大,而且皮帶傳動會有傳動損失。使發動機外型更加緊湊和提高發動機的傳動效率,是本行業都作為主要問題來進行改進設計。為此本發明提出一種利用正時齒輪系傳動真空泵和機油泵的正時齒輪系。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帶動真空泵和機油泵的正時齒輪機構裝置,發動機正時齒輪系機構,用于下置凸輪軸頂置氣門機構的發動機中。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結構原理進行說明。發動機正時齒輪室輪系包括曲軸齒輪、惰輪齒輪、凸輪軸齒輪、噴油泵齒輪、機油泵傳動齒輪和真空泵齒輪。在結構布置上曲軸齒輪與惰輪齒輪嚙合并置于惰輪齒輪的下方。惰輪齒輪的左側與噴油泵齒輪嚙合,噴油泵齒輪的下方與真空泵齒輪嚙合。惰輪齒輪的右側與凸輪軸齒輪嚙合,凸輪軸齒輪下方與機油泵齒輪嚙合。曲軸齒輪、惰輪齒輪、凸輪軸齒輪、噴油泵齒輪、機油泵傳動齒輪以及真空泵齒輪的法向模數、壓力角、分度圓柱上齒的螺旋角參數均確保一致。為了保證發動機在裝配和維修時配氣相位正確,防止造成配氣相位混亂,因此發動機正時齒輪的特點是附有正時標記。為此當發動機第一缸活塞位于壓縮上止點時,曲軸齒輪的正時標記位于與惰輪齒輪哨合段的中心,在曲軸齒輪齒根部鉆有一個標志性盲孔;惰輪齒輪與曲軸齒輪嚙合段的正時標記是齒根部鉆有兩個標志性的盲孔。凸輪軸齒輪的正時標記位于與惰輪齒輪嚙合段的中心,在凸輪軸齒輪的齒根部上鉆有兩個標志性的盲孔;惰輪齒輪與凸輪軸齒輪哨合段的正時標記是鉆有一個標志性的盲孔。噴油泵齒輪的正時標記位于與惰輪齒輪嚙合段的中心,在噴油泵齒輪的齒根部刻有兩個標志性的字母;惰輪齒輪與噴油泵齒輪嚙合段的正時標記是刻有一個標志性的字母。惰輪齒輪、噴油泵齒輪、凸輪軸齒輪三個齒輪的齒數是曲軸齒輪齒數的二倍,即在曲軸齒輪轉動兩圈時,噴油泵齒輪和凸輪軸齒輪在惰輪齒輪的帶動下轉動一圈。曲軸齒輪轉動一圈真空泵齒輪轉動39/52圈,機油泵齒輪轉動43/52圈。
本發明的特點及有益之處在于,結構簡單、緊湊,既能滿足發動機噴油正時,又能利用齒輪系的帶動真空泵和機油泵。該結構適合在前置齒輪系、采用齒輪傳動真空泵、機油泵的工作腔布置在機體前端發動機上應用。
所示附圖為本發明的結構布置及原理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并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的結構進行更詳細的說明。本實施例是敘述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不以此實施例限定本發明的保護范圍。這種發動機正時齒輪系的具體技術結構是曲軸齒輪I與惰輪齒輪2嚙合并置于惰輪齒輪的下方。惰輪齒輪的左側與噴油泵齒輪4嚙合,噴油泵齒輪的下方與真空泵齒輪6嚙合。惰輪齒輪的右側與凸輪軸齒輪3嚙合,凸輪軸齒輪3下方與機油泵齒輪5嚙合。曲 軸齒輪I、惰輪齒輪2、凸輪軸齒輪3、噴油泵齒輪4、機油泵傳動齒輪5以及真空泵齒輪6的法向模數、壓力角、分度圓柱上齒的螺旋角參數均確保一致,保證有精確的嚙合。上述6個齒輪中,曲軸齒輪、惰輪齒輪、凸輪軸齒輪、噴油泵齒輪做有正時標記(如圖),分別為曲軸齒輪的正時標記位于與惰輪齒輪嚙合段的中心,在曲軸齒輪齒根部鉆有一個Φ I. 5mm標志性盲孔;惰輪齒輪與曲軸齒輪嚙合段的正時標記是齒根部鉆有兩個Φ I. 5mm標志性的盲孔。凸輪軸齒輪的正時標記位于與惰輪齒輪嚙合段的中心,在凸輪軸齒輪的齒根部上鉆有兩個Φ1. 5mm標志性的盲孔;惰輪齒輪與凸輪軸齒輪嚙合段的正時標記是鉆有一個Φ I. 5mm標志性的盲孔。噴油泵齒輪的正時標記位于與惰輪齒輪嚙合段的中心,在噴油泵齒輪的齒根部刻有兩個“Z”標志性的字母;惰輪齒輪與噴油泵齒輪嚙合段的正時標記是刻有一個“Z”標志性的字母。惰輪齒輪、噴油泵齒輪、凸輪軸齒輪三個齒輪的齒數是曲軸齒輪齒數的二倍,而且曲軸齒輪轉動一圈真空泵齒輪轉動39/52圈;機油泵齒輪轉動43/52圈。安裝齒輪時,齒輪上的正時記號必須對準,以確保發動機的配氣正時和供油正時。曲軸齒輪與發動機曲軸裝配在一起并同步轉動,然后帶動惰輪齒輪旋轉。發動機在裝配時,當第一缸活塞位于壓縮上止點,曲軸齒輪的正時盲孔標記齒位于惰輪齒輪上帶有雙正時盲孔標記的兩齒中間。凸輪軸齒輪上帶有雙盲孔正時標記的齒中間對應著惰輪齒輪帶有一個盲孔的正時標識齒。惰輪齒輪上帶有正時標記的“Z”齒位于噴油泵齒輪帶有正時標識的雙“Z”齒中間。
權利要求
1.一種發動機正時齒輪室輪系,包括曲軸齒輪(I)、惰輪齒輪(2)、凸輪軸齒輪(3)、噴油泵齒輪(4)、機油泵傳動齒輪(5)和真空泵齒輪¢),其特征是曲軸齒輪(I)與惰輪齒輪(2)嚙合并置于惰輪齒輪的下方;惰輪齒輪的左側與噴油泵齒輪(4)嚙合,噴油泵齒輪的下方與真空泵齒輪(6)嚙合;惰輪齒輪的右側與凸輪軸齒輪(3)嚙合,凸輪軸齒輪(3)下方與機油泵齒輪(5)嚙合,曲軸齒輪(I)、惰輪齒輪(2)、凸輪軸齒輪(3)、噴油泵齒輪(4)、機油泵傳動齒輪(5)以及真空泵齒輪(6)的法向模數、壓力角、分度圓柱上齒的螺旋角參數均確保一致。
2.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發動機正時齒輪室輪系,其特征是所述曲軸齒輪(I)的正時標記位于與所述惰輪齒輪(2)嚙合段的中心,在曲軸齒輪(I)齒根部鉆有一個標志性盲孔;惰輪齒輪與曲軸齒輪哨合段的正時標記是齒根部鉆有兩個標志性的盲孔。
3.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發動機正時齒輪室輪系,其特征是所述凸輪軸齒輪(3)的正時標記位于與所述惰輪齒輪(2)嚙合段的中心,在凸輪軸齒輪(3)的齒根部上鉆有兩個標志性的盲孔;惰輪齒輪(2)與凸輪軸齒輪(3)哨合段的正時標記是鉆有一個標志性的 盲孔。
4.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發動機正時齒輪室輪系,其特征是所述噴油泵齒輪(4)的正時標記位于與所述惰輪齒輪(2)嚙合段的中心,在噴油泵齒輪的齒根部刻有兩個標志性的字母;惰輪齒輪與噴油泵齒輪嚙合段的正時標記是刻有一個標志性的字母。
5.按照權利要求I至4之一所述的一種發動機正時齒輪室輪系,其特征是所述惰輪齒 輪(2)、噴油泵齒輪(4)、凸輪軸齒輪(3)三個齒輪的齒數是所述曲軸齒輪(I)齒數的二倍,曲軸齒輪轉動一圈所述真空泵齒輪(6)轉動39/52圈,所述機油泵齒輪(5)轉動43/52圈。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發動機正時齒輪室輪系,在結構布置上曲軸齒輪與惰輪齒輪嚙合并置于惰輪齒輪的下方。惰輪齒輪的左側與噴油泵齒輪嚙合,噴油泵齒輪的下方與真空泵齒輪嚙合。惰輪齒輪的右側與凸輪軸齒輪嚙合,凸輪軸齒輪下方與機油泵齒輪嚙合。曲軸齒輪、惰輪齒輪、凸輪軸齒輪、噴油泵齒輪、機油泵傳動齒輪以及真空泵齒輪的法向模數、壓力角、分度圓柱上齒的螺旋角參數均確保一致。本發明結構簡單、緊湊,既能滿足發動機噴油正時,又能利用齒輪系的帶動真空泵和機油泵。該結構適合在前置齒輪系、采用齒輪傳動真空泵、機油泵的工作腔布置在機體前端發動機上應用。
文檔編號F01L1/344GK102720585SQ201110365899
公開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7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7日
發明者孫功立, 常亮, 張宏輝, 曹曉峰, 李海彬, 汪自強, 王帥, 胡鳳杰, 臧真偉, 苑朝輝, 賀兆新, 趙偉, 逯明, 霍俊蘭 申請人:東風朝陽柴油機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