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發明涉及的是一種渦輪增壓內燃機高效凈化裝置智能化控制系統。尤其是渦輪增壓柴油機系統的改進。
背景技術:從目前發動機熱效率和尾氣排放來看,由于發動機燃油燃燒不充分,動力輸出的功率只占燃油燃燒總熱量40%-50%(柴油機)或30%-35%(汽油機),其它熱量則經冷卻系統和尾氣排放排入大氣造成空氣環境污染。因此,回收發動機尾氣熱量是提高發動機熱效率的有效途徑。從國內外排氣能量利用的技術途徑上來看,有制冷.采暖.溫差發電.燃料催化重整.后接動力渦輪,加裝動力循環裝置等方式。由于排氣能量品位低,回收比較困難的特點,使現有的技術仍存在較多問題,如利用溫差發電的能量轉換效率不高,采用燃料催化重整技術實施過程比較困難,利用余熱采暖.制冷效率較低,動力渦輪適用范圍較窄,后接動力循環裝置結構比較復雜,發動機熱效率利用較低,尾氣污染物排放問題未得到完全凈化等等。經過對現有技術文獻的檢索發現,中國專利公開號CN(1363764A,1719004A)發明名稱:內燃機注氣渦輪增壓系統,該申請公開了一種利用發動機排氣熱量加熱液態水,并將加熱后的過熱水蒸氣注入到渦輪前進行氣汽混合來增大渦輪膨脹功,達到改善發動機部分負荷性能的注氣渦輪增壓系統,但注氣渦輪增壓系統在發動機低速工況也在工作,致使渦輪排氣背壓較高,發動機進氣較少。同時中國專利CN1719004A發明名稱:內燃機蒸汽環保混合動力裝置,采用置排氣管腹腔內設加熱管加熱水產生蒸汽,霧狀水蒸汽與可燃氣(油空氣)混合后同時進入氣缸混合燃燒降低排放。該專利存在排氣管腹腔內設加熱管加熱水的缺點是:會增加氣缸排氣阻力,減少氣缸進氣量,會降低發動機動力性能。由于空氣油氣混合比高達1:25以上,過熱蒸汽和空氣混和時因溫度降低會立即發生冷卻產生蒸汽冷凝水,蒸汽冷凝水和油燃燒產生的(S)硫反應形成硫酸腐蝕氣缸缸體,以上技術存在回收尾氣熱效率較低和腐蝕氣缸的缺點。這是因為干飽和過熱蒸汽溫度150K,蒸汽和空氣25:1混合立即降低溫度會形成蒸汽冷凝水。
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目的是發明一種節能排氣管和智能化高效凈化系統,節能排氣管加大排氣管內徑降低排氣阻力,采用節能排氣管內外壁復合循環換熱的新方法,能夠提高尾氣熱能回收效率,減少發動機熱損失,實現節能。具體地說,渦輪增壓柴油機智能化高效凈化方法,其是在柴油機的發動機每個氣缸內直接用過熱蒸汽管通入過熱蒸汽,使得蒸汽和空氣獨立分開進入氣缸。同時本發明中提供過熱蒸汽的方法是在發動機排氣管外壁通過熱交換對水源加熱,并且加熱后的熱水以噴射方式通入位于發動機排氣歧管出口的過熱蒸發器內轉化為過熱蒸汽通入發動機氣缸。實現所述方法的渦輪增壓柴油機智能化高效凈化裝置,包括一個水箱,水箱出水的冷水管上裝有進水管閥門并與換熱器水箱的進水口相連;換熱器水箱安裝在發動機排氣管外壁上并通過熱交換方式對水源加熱;換熱器水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