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渦輪增壓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壽命渦輪增壓器機芯。
背景技術:
目前,有很多汽車采用了渦輪增壓器結構的發動機,渦輪增壓器實際上是一種空氣壓縮,它是利用發動機排出的廢氣慣性力來推動渦輪室內的渦輪,渦輪又帶動同軸的葉輪,葉輪壓送由空氣濾清器管道送來的空氣,使之增壓進入氣缸。
現有汽車引擎停機后,由于高溫未散盡,會使得渦輪增壓器內部潤滑油揮發,進而造成內部缺油,而對于長時間停機不使用的汽車,其亦會存在內部缺油現象,當再次啟動時,由于軸承系統潤滑不足,若直接開動汽車,存在軸承抱死或燒傷的風險,由此,有經驗的駕駛人員會怠速3~5分鐘,從而使潤滑油充滿軸承系統,以降低軸承抱死或燒傷的風險,但其大大影響了用戶體驗,由此,急需解決。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高壽命渦輪增壓器機芯,以解決現有渦輪增壓器機芯易出現內部缺油現象,軸承易抱死或燒傷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高壽命渦輪增壓器機芯,包括渦輪軸、葉輪、擴壓板、中間體及渦輪,所述中間體上開有安裝孔,所述安裝孔內安裝有浮動軸承,所述渦輪軸可轉動的穿設于浮動軸承的軸承孔內,所述葉輪安裝于渦輪軸的一端端頭,所述渦輪安裝于渦輪軸的另一端端頭,所述擴壓板安裝于渦輪軸上,且擴壓板與葉輪相 鄰,所述中間體的安裝孔的孔壁上開有多個第一儲油槽,所述浮動軸承的軸承孔的孔壁上開有多個第二儲油槽。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的第一儲油槽為4個。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一儲油槽為環形槽或螺旋形槽。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的第二儲油槽為4個。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二儲油槽為環形槽或螺旋形槽。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所述一種高壽命渦輪增壓器機芯通過在中間體的安裝孔孔壁上開設第一儲油槽,并在浮動軸承的軸承孔孔壁上開設第二儲油槽,可將運行過程中的一部分潤滑油進行存儲,待重新啟動時可起到預潤滑的作用,從而減少怠速時間,防止軸承抱死或干摩擦損傷,延長了軸承的壽命,且延長了渦輪增壓器的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高壽命渦輪增壓器機芯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的一種高壽命渦輪增壓器機芯在A處的放大圖。
圖中:
1、渦輪軸;2、葉輪;3、擴壓板;4、中間體;5、渦輪;6、浮動軸承;7、第一儲油槽;8、第二儲油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請參照圖1及圖2所示,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高壽命渦輪增壓器機芯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的一種高壽命渦輪增壓器機芯在A處的放大圖。
于本實施例中,一種高壽命渦輪增壓器機芯,包括渦輪軸1、葉輪2、擴壓板3、中間體4及渦輪5,所述中間體4上開有安裝孔,所述安裝孔內安裝有浮動軸承6,所述渦輪軸1可轉動的穿設于浮動軸承6的軸承孔內,所述葉輪2安裝于渦輪軸1的左端端頭,所述渦輪5安裝于渦輪軸1的右端端頭,所述擴壓板3安裝于渦輪軸1上,且擴壓板3與葉輪2相鄰,所述中間體4的安裝孔的孔壁上開有4個第一儲油槽7,所述第一儲油槽7為環形槽,所述浮動軸承6的軸承孔的孔壁上開有4個第二儲油槽8,所述第二儲油槽8為環形槽。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上述實施例中,第一儲油槽7的個數為4個,但是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此,第一儲油槽7的個數可根據需要增多或減少。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上述實施例中,第二儲油槽8的個數為4個,但是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此,第二儲油槽8的個數可根據需要增多或減少。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上述實施例中,第一儲油槽7、第二儲油槽8均為環形槽,但是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此,第一儲油槽7、第二儲油槽8亦可采用螺旋形槽結構。
加工第一儲油槽7、第二儲油槽8后,可將運行過程中的一部分潤滑油進行存儲,停機后渦輪軸1及浮動軸承6隨重力自然下落架在中間體4的安裝孔中,潤滑油也沉降在第一儲油槽7、第二儲油槽8底部,使浮動軸承6與渦輪軸1的接觸點以及浮動軸承6與中間體4安裝孔的接觸點始終處于油潤狀態,待重新啟動時,第一儲油槽7、第二儲油槽8內的潤滑油被渦輪軸1旋轉時的離心力及壓力差帶起,在外部潤滑油未到達的浮動軸承6內外壁間隙間起到預潤滑的作用,可減少怠速時間,防止軸承抱死或干摩擦損傷,延長軸承壽命,延長增壓器壽命。
以上實施例只是闡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實用新型不受上 述實施例限制,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有各種變化和改變,這些變化和改變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