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風力發電機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機艙鑄造底架。
背景技術:
風電機組中的鑄造機艙底架是整個機組的主要承載部件,在傳動鏈中是主軸及軸承、增速箱及其彈性支撐等部件的基礎支撐,同時也是連接塔筒部分,支撐整個風輪捕獲風能的樞紐,優化機艙底架對整體機組的性能的作用顯而易見。
機艙底架在結構上,一方面需滿足主軸承、增速箱等部件的裝配要求,另外應立足風機運行維護的角度,改善機組內運維時的作業空間、安全防護等方面要求。目前國內機組中機艙底架的結構形式因廠家各異,其中獨立式的軸承座1與機艙底架2應用較為普遍,如圖1所示,軸承座1和底架2是分體結構,通過螺栓連接在一起;主軸承安裝位19只有一個,風輪鎖緊裝置5安裝位位于主軸承安裝位19的下方;底架1上設有瓦狀彈性支承安裝位20。機艙前吊孔6位于底架2上。上述結構優點主要為部件安裝較為簡便,但同時對部件連接部位的結構、受力要求以及部件裝配的精度要求較為嚴格,整機結構也因此不夠緊湊,部分位置的運行作業操作因受空間限制,而產生了諸多不便。
為此,設計一種結構緊湊、有效施放作業空間、受力情況更合理的機艙底架勢在必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機艙鑄造底架,以達到提供一種結構緊湊、有效施放作業空間、受力情況更合理的機艙鑄造底架的目的。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機艙鑄造底架,包括一體鑄造成型的軸承座和底架,所述軸承座上設有前主軸承安裝位和后主軸承安裝位,所述前主軸承安裝位的槽口朝前,所述后主軸承安裝位的槽口朝后;所述前主軸承安裝位的左右兩側對稱設有風輪鎖緊裝置安裝位,所述后主軸承安裝位上方兩側對稱設有機艙前吊孔;所述底架左右兩側對稱設有塊狀液壓彈性支承安裝位,所述底架上位于前主軸承安裝位和后主軸承安裝位之間開設觀察窗。
上述方案中,所述底架尾部設有后機艙底架安裝位,用于安裝后機艙底架,發電機和控制柜等部件安裝于后機艙底架上。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底架側面還設有機艙踏板安裝位和偏航驅動裝置安裝位。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機艙鑄造底架具有以下優點:
(1)將底架和軸承座設計為一體結構,取消獨立式軸承座與機艙底架的螺栓連接結構,因此可將原螺栓結構占用的空間節約出來,進一步減輕機艙底架重量;
(2)風輪鎖緊裝置安裝位位于前主軸承安裝位的左右兩側,可以方便操作人員直接觀察風輪的旋轉情況,并且,避免操作人員接觸到旋轉部件,提高操作安全性;
(3)兩個主軸承安裝位的槽口方向相反,可以有效減小主軸軸向疲勞性的竄動而引起的主軸承和增速箱的損傷,進而提高傳動鏈的壽命;
(4)在兩個主軸承安裝位之間增加觀察窗,可以隨時觀察軸承內部狀態;
(5)機艙前吊孔設置于后主軸承安裝位上方兩側,可以在起吊時達到平衡狀態。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
圖1為現有技術中機艙鑄造底架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機艙鑄造底架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使用狀態圖。
圖中,1、軸承座;2、底架;3、前主軸承安裝位;4、后主軸承安裝位;5、風輪鎖緊裝置安裝位;6、機艙前吊孔;7、液壓彈性支承安裝位;8、觀察窗;9、機艙踏板安裝位;10、偏航驅動裝置安裝位;11、前主軸承;12、主軸;13、后主軸承;14、增速箱;15、液壓彈性支撐;16、后機艙底架;17、發電機;18、控制柜;19、主軸承安裝位;20、瓦狀彈性支承安裝位;21、后機艙底架安裝位;22、機艙踏板;23、偏航驅動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機艙鑄造底架,如圖2所示的結構,該底架結構緊湊、可以有效施放作業空間、受力情況更合理。
如圖2所示的機艙鑄造底架,包括一體鑄造成型的軸承座1和底架2,軸承座1上設有前主軸承安裝位3和后主軸承安裝位4,前主軸承安裝位3的槽口朝前,后主軸承安裝位4的槽口朝后。參考圖3,在兩個主軸承的裝配過程中,先進行前主軸承11和主軸12的安裝,然后再進行后主軸承13的安裝;兩個主軸承槽口相反,能夠給主軸承前后支撐力,可以有效減小主軸軸向疲勞性的竄動而引起的主軸承和增速箱14的損傷,進而提高傳動鏈的壽命。
前主軸承安裝位3的左右兩側對稱設有風輪鎖緊裝置安裝位5,操作人員既可以直接觀察風輪的旋轉情況,又不容易接觸到旋轉部件主軸12,操作安全性提高。
后主軸承安裝位4上方兩側對稱設有機艙前吊孔6,方便機艙的起吊,可以達到平衡。
底架2左右兩側對稱設有塊狀液壓彈性支承安裝位7,用于安裝液壓彈性支撐15,液壓彈性支撐15可以給增速箱14提供安裝位置,并且可以通過液壓調整增速箱14的高度,保證增速箱14的回轉中心和主軸12的旋轉中心同心。
因兩個主軸承距離較近,在底架2上位于前主軸承安裝位3和后主軸承安裝位4之間開設觀察窗8,可以隨時觀察內部軸承的運行情況,方便更換軸承保持架。
底架2尾部設有后機艙底架安裝位21,用于安裝后機艙底架16,發電機17和控制柜18等部件安裝于后機艙底架16上。
底架2側面還設有機艙踏板安裝位9和偏航驅動裝置安裝位10,用于安裝機艙踏板22和偏航驅動裝置23。
通過優化機艙底架鑄件的結構,從而提高機組可靠性,延長機組壽命,改善機組內作業空間,合理布局機艙內各部件。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