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排氣管,具體涉及一種旋轉角度可調式C型排氣管,屬于發動機排氣系統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配置濰柴WP10中置增壓器發動機的車型比較多,相對應的排氣系統布置方式也有很多種,不同布置方式需要使用不同的專用件,結構較復雜;同時結構不同導致開發成本相應增加,嚴重影響了生產使用的正常進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旋轉角度可調式C型排氣管,結構簡單,通用性高,有效滿足生產使用的正常進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一種旋轉角度可調式C型排氣管,包括排氣管、安裝在排氣管一端的活動法蘭、及設置在排氣管上的排氣管固定點;
所述排氣管采用鑄鐵鑄成,排氣管兩端設有壓盤,排氣管彎折呈C型;
所述活動法蘭嵌套在排氣管上,活動法蘭上開有若干螺紋孔;
所述排氣管固定點設置在排氣管彎折處,排氣管固定點與排氣管一體鑄造成型,排氣管固定點上開有連接孔。
作為改進,所述排氣管采用圓滑過渡的C型結構。
作為改進,所述排氣管上與活動法蘭配合的壓盤采用對焊。
作為改進,所述排氣管固定點具有兩個。
作為改進,所述排氣管、排氣管固定點均采用QT450。
本實用新型采用QT450將排氣管和固定點一體鑄造成型,保證加工精度和外觀;采用圓滑過渡的C型結構,有效降低排氣管阻力;采用活動法蘭與排氣管本體連接,保證排氣管角度可調。本實用新型結合濰柴WP10中置增壓器發動機的外形特點,采用角度可調式C型排氣管與增壓器排氣口相連接,幾乎可以適用于所有配置WP10中置增壓器發動機的車型,一次設計,一套磨具,應用于數十種車型;另外該C型排氣管開模費用5000元,目前因接用該排氣管而減少開模件的車型有4個系列,減少4個開模件,節約開發成本2萬元。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中:1、活動法蘭,2、排氣管,3、排氣管固定點。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過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是應該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術語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
如圖1、圖2所示,一種旋轉角度可調式C型排氣管,包括排氣管2、安裝在排氣管2一端的活動法蘭1、及設置在排氣管2上的排氣管固定點3;
所述排氣管2采用鑄鐵鑄成,排氣管2兩端設有壓盤,排氣管2彎折呈C型;
所述活動法蘭1嵌套在排氣管2上,活動法蘭1上開有若干螺紋孔,活動式法蘭連接實現排氣管360度任意角度旋轉。為了適用于更多的車型,采用活動式法蘭與排氣管2相連接,排氣管2可以繞法蘭中心線任意角度旋轉,以適應不同車型對排氣管安裝角度的不同要求,只需要配合不同的固定支架即可;另外,排氣管與增壓器的固定方式是通過六個螺栓將活動法蘭與增壓器出氣口法蘭連接,螺栓打緊之后活動法蘭1與排氣管2的壓緊力保證密封;排氣管與后端制動蝶閥的連接是通過V型卡箍連接;
所述排氣管固定點3設置在排氣管2彎折處,排氣管固定點3與排氣管2一體鑄造成型,排氣管固定點3上開有連接孔。采用鑄鐵材料將排氣管與固定點一體鑄造成型。一般情況下,排氣管2都是由碳鋼管或者不銹鋼管焊接而成,但是焊接管強度低于鑄鐵,同時焊縫質量直接影響到排氣管的外觀和強度,所以本實用新型采用鑄造工藝,并將固定點一起鑄造成型,具有加工精度高,外形美觀,強度高等優點;另外,為了嵌套活動法蘭1,與活動法蘭1配合的壓盤允許采用對焊方式,從而實現排氣管和活動法蘭的整體性。
作為實施例的改進,所述排氣管2采用圓滑過渡的C型結構。C型結構設計減少排氣阻力。由于該排氣管2直接安裝在增壓器排氣口位置,承受較大的排氣壓力,且流速過高,高壓排氣經過該排氣管2時的流體狀態直接影響到排氣背壓的大小,所以該C型排氣管采用圓滑過渡的C型結構,可以將高壓排氣比較流暢的輸送到后排氣系統,有效的減少排氣渦流的產生,減少排氣背壓。
作為實施例的改進,所述排氣管固定點3具有兩個。
作為實施例的改進,所述排氣管2、排氣管固定點3均采用QT450。
本實用新型采用QT450將排氣管和固定點一體鑄造成型,保證加工精度和外觀;采用圓滑過渡的C型結構,有效降低排氣管阻力;采用活動法蘭與排氣管本體連接,保證排氣管角度可調。本實用新型結合濰柴WP10中置增壓器發動機的外形特點,采用角度可調式C型排氣管與增壓器排氣口相連接,幾乎可以適用于所有配置WP10中置增壓器發動機的車型,一次設計,一套磨具,應用于數十種車型;另外該C型排氣管開模費用5000元,目前因接用該排氣管而減少開模件的車型有4個系列,減少4個開模件,節約開發成本2萬元。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