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級分離氣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油田采油用的一種設備,尤其涉及一種井下防砂、防氣分離器。
技術背景 在油田采油過程中,通過抽油泵的作用,原油夾帶著砂子及氣體進入油管,氣體的 進入易造成抽油泵泵效降低,嚴重時造成氣鎖無法正常生產而砂子可造成抽油泵卡或地面 流量計卡,氣鎖或卡泵都將造成重復作業、費用增加。
發明內容 為了更好地、更有效地防止砂粒、氣體進入泵體,防止泵的快速磨損、氣鎖的產生 或卡泵,保證作業的順利完成,避免費用的增加,特提出了一種新的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技術方案是 多級分離氣錨,其由旋流式井下氣液分離器和井下防砂器連接組成,旋流式井下 氣液分離器的下接頭與井下防砂器的上接頭連接。 旋流式井下氣液分離器包括上部接頭、密封球、排氣錐形密封體、防氣錨螺母、中 心管、外管、內管進液體、封條、旋流主體A、旋流主體B、下接頭;上部接頭下面連接外管,外 管下面接下接頭,上部接頭側壁開有斜孔,并且上部接頭開有偏心通孔,上部接頭下面連接 排氣錐形密封體,密封球處在上部接頭和排氣錐形密封體形成的空間內,排氣錐形密封體 下面與內管進液體連接,排氣錐形密封體與內管進液體固定防氣錨螺母,防氣錨螺母下面 連接中心管,內管進液體下面連接旋流主體A,旋流主體A下面連接旋流主體B,旋流主體B 下面頂著下接頭,在外管與內管進液體、旋流主體A、旋流主體B之間由封條密封形成一個 半封閉空間,在內管進液體的側壁上開有通孔連通半封閉空間和內管進液體的內腔,旋流 主體B開有側孔,側孔不與半封閉空間連通,旋流主體B開有偏心孔連通半封閉空間與下接 頭的內腔。 井下防砂器包括上接頭、二級濾砂管、筒體、造旋體、進液主體、椎體、下部接頭;上
接頭下方連接筒體,筒體向下連接造旋體,造旋體通過進液主體與椎體相連,椎體下方連接
下接頭;二級濾砂管接在上接頭的下方并處在筒體的內部,造旋體的下端位于進液主體的
內部,造旋體的下端部的切線方向與進液主體相對應的位置開有進液孔。 上部接頭開的斜孔方向最好是斜向上方。 中心管的側壁上開有小孔。 防氣錨螺母開有孔連通上下空間。 椎體的內腔下部呈椎體狀。 造旋體的內腔上部呈椎體狀。 二級濾砂管下部為呈椎體狀的管,二級濾砂管的側壁上開有小孔。 二級濾砂管的側壁上小孔的直徑為4mm。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技術特點[0016] (1)、不易堵塞; (2)、多級綜合分離,分離效果好; (3)、所有分離機構無運動件,使用壽命長,可重復利用; (4)、可滿足不同井的防砂、防氣要求(不受井筒及液量限制); (5)、上下均為油管扣,安裝方便。
旋體
心孔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封條、外管、內管進液體、旋流主體A、旋流主體B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l上部接頭 7進液主體 8椎體
13內管進液體 18 二級濾砂管
24進液孔
2外管
9下部接頭 14中心管 19斜孔
3下接頭
10密封球
15封條
20偏心通孔
4上接頭
ll排氣錐形密封體 16旋流主體A 21通孔
5筒體6造
12防氣錨螺母 17旋流主體B 22側孔23偏
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詳細介紹本實用新型。 多級分離氣錨,其由旋流式井下氣液分離器和井下防砂器連接組成,旋流式井下 氣液分離器的下接頭3與井下防砂器的上接頭4連接。 旋流式井下氣液分離器包括上部接頭1、密封球10、排氣錐形密封體11、防氣錨螺 母12、中心管14、外管2、內管進液體13、封條15、旋流主體A16、旋流主體B17、下接頭3。 上部接頭1下面連接外管2,外管2下面接下接頭3。上部接頭l側壁開有斜孔 19,斜孔19方向斜向上方,并且上部接頭1開有偏心通孔20。上部接頭1下面連接排氣錐 形密封體ll,密封球10處在上部接頭1和排氣錐形密封體11形成的空間內。排氣錐形密 封體11下面與內管進液體13連接,排氣錐形密封體11與內管進液體13固定防氣錨螺母 12。防氣錨螺母12開有孔連通上下空間。防氣錨螺母12下面連接中心管14,中心管14的 側壁上開有小孔。內管進液體13下面連接旋流主體A16,旋流主體A16下面連接旋流主體 B17,旋流主體B17下面頂著下接頭3。在外管2與內管進液體13、旋流主體A16、旋流主體 B17之間由封條15密封形成一個半封閉空間。在內管進液體13的側壁上開有通孔21連通 半封閉空間和內管進液體13的內腔。旋流主體B17開有側孔22,側孔22不與半封閉空間 連通。旋流主體B17開有偏心孔23連通半封閉空間與下接頭3的內腔。 油井井下防砂器包括有上接頭4、二級濾砂管18、筒體5、造旋體6、進液主體7、椎 體8和下部接頭9。 上接頭4、筒體5、造旋體6、進液主體7、椎體8和下部接頭9由上至下依次連接。 上接頭4下端連接有二級濾砂管18,二級濾砂管18位于筒體5內部。造旋體6的下端位于 進液主體7的內部。進液主體7的側壁上開有進液孔24,與造旋體6的下端的切線方向相 對應。
4[0034] 椎體8的內腔下部呈椎體狀。造旋體6的內腔上部呈椎體狀。 二級濾砂管18下部為呈椎體狀的管,二級濾砂管18的側壁上開有直徑為4mm的小孔。 將多級分離氣錨下入井口 ,上部接頭1接在抽油泵下的油管上,下部接頭9接尾管。 當油井井下防砂器在井中工作時,油井中的混合液由進液孔24進入,由于進液孔 24是沿切向方面加工的,液體進入后將產生旋流,即產生很高的角速度。在這一角速度下, 由于固體、液體的密度不同,所以產生的離心力不同。在油井井下防砂器的內部形成了外旋 流和內旋流。密度大的固體顆粒形成了外旋流,外旋流沿椎體8的內壁向下運動,經過下部 接頭9沉入尾管內;內旋流在椎體8的中心因高速旋轉而形成低壓向上運動。初次過濾的 混合液經過造旋體6進入筒體5,在筒體5內經過二級濾砂管18,再對未分離出去的輕質雜 質進行過濾,混合液通過二級濾砂管18進入旋流式井下氣液分離器內。初次過濾的混合液 經過造旋體6的椎體狀內腔再次形成內旋流和外旋流;外旋流沿造旋體6內壁向下運動,最 終經下部接頭9沉入尾管;內旋流通過二級濾砂管18的側壁上的小孔,混合液中未分離出 去的輕質雜質通過二級濾砂管18再次過濾。 混合液通過二級濾砂管18進入旋流式井下氣液分離器內之后,混合液經過偏心 孔23進入半封閉空間,通過通孔21進入內管進液體13的內腔。混合液沿切線方向進入內 管進液體13的內腔,形成旋流,使得混合液產生氣液分離。混合液分離出來的氣體上升,液 體下沉。上升的氣體通過中心管14在上方聚集,當達到一定壓力時,頂開密封球IO,通過斜 孔19進入油套環空。下沉的液體經側孔22進入外管2與旋流主體B17、旋流主體A16、內 管進液體13、排氣錐形密封體11之間的環形空間,向上通過偏心通孔20進入抽油泵內。 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 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 理解依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修改或者對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 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 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多級分離氣錨,其特征在于,其由旋流式井下氣液分離器和井下防砂器連接組成,旋流式井下氣液分離器的下接頭與井下防砂器的上接頭連接;旋流式井下氣液分離器包括上部接頭、密封球、排氣錐形密封體、防氣錨螺母、中心管、外管、內管進液體、封條、旋流主體A、旋流主體B、下接頭;上部接頭下面連接外管,外管下面接下接頭,上部接頭側壁開有斜孔,并且上部接頭開有偏心通孔,上部接頭下面連接排氣錐形密封體,密封球處在上部接頭和排氣錐形密封體形成的空間內,排氣錐形密封體下面與內管進液體連接,排氣錐形密封體與內管進液體固定防氣錨螺母,防氣錨螺母下面連接中心管,內管進液體下面連接旋流主體A,旋流主體A下面連接旋流主體B,旋流主體B下面頂著下接頭,在外管與內管進液體、旋流主體A、旋流主體B之間由封條密封形成一個半封閉空間,在內管進液體的側壁上開有通孔連通半封閉空間和內管進液體的內腔,旋流主體B開有側孔,側孔不與半封閉空間連通,旋流主體B開有偏心孔連通半封閉空間與下接頭的內腔;井下防砂器包括上接頭、二級濾砂管、筒體、造旋體、進液主體、椎體、下部接頭;上接頭下方連接筒體,筒體向下連接造旋體,造旋體通過進液主體與椎體相連,椎體下方連接下接頭;二級濾砂管接在上接頭的下方并處在筒體的內部,造旋體的下端位于進液主體的內部,造旋體的下端部的切線方向與進液主體相對應的位置開有進液孔。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多級分離氣錨,其特征在于,上部接頭開的斜孔方向斜向上方。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多級分離氣錨,其特征在于中心管的側壁上開有小孔。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多級分離氣錨,其特征在于防氣錨螺母開有孔連通上下空間。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多級分離氣錨,其特征在于椎體的內腔下部呈椎體狀。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多級分離氣錨,其特征在于造旋體的內腔上部呈椎體狀。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多級分離氣錨,其特征在于二級濾砂管下部為呈椎體狀的管, 二級濾砂管的側壁上開有小孔。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多級分離氣錨,其特征在于二級濾砂管的側壁上小孔的直徑為4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油田采油用的一種設備,尤其涉及一種井下防砂、防氣分離器。多級分離氣錨,由旋流式井下氣液分離器和井下防砂器連接組成,旋流式井下氣液分離器的下接頭與井下防砂器的上接頭連接。其分離效果好,結構簡單,尺寸較小,安裝方便,使用壽命長。
文檔編號E21B43/08GK201546691SQ20092022382
公開日2010年8月11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09年9月28日
發明者王紅軍 申請人:濮陽市中發石油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