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可控機構式高承載能力重型裝載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工程機械領域,特別是一種可控機構式高承載能力重型裝載機。
背景技術:
裝載機是一種廣泛應用于公路、鐵路、建筑、水電等建設工程的土石方施工機械, 它主要用于鏟裝土壤、砂石等散裝物料,也可對礦石、硬土等作輕度鏟挖作業。換種不同的輔助工作裝置還可進行推土、起重和其他物料的裝卸作業。液壓裝載機是應用最廣泛的一類裝載機,但是液壓系統維護保養復雜,造價高,液壓系統易受環境因素影響,尤其在低溫或高溫環境下,容易出現無力或振動等情況。
隨著數控技術的發展和機械工業水平的提高,工程機械的數控化是工程機械領域新的發展趨勢,數控技術與工程機械的結合可使工程機械性能得到質的提高,因其具有結構簡單,容易控制,維護保養簡單,制造成本低等諸多優點,因此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但是,現有的可控機構式裝載機雖然用連桿機構取代了液壓傳動,解決了液壓系統存在的一些不足,但是承載能力低,往往僅適用于小型或中型裝載機,有些機械式裝載機連桿傳動部分復雜,桿件數目過多,導致自重過大,動力學性能不好,運動慣量過大。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已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可控機構式高承載能力重型裝載機,在保證滿足傳統裝載機作業要求及連桿結構簡單的前提下,避免液壓裝載機液壓元件制造精度要求高、液壓油受溫度影響嚴重、液壓系統發生故障不易檢查和排除等缺點,而且與其它可控機構式裝載機相比,減少桿件數量,降低桿件自重,并且具有運動慣量小、力學性能好等優點。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達到上述目的
一種可控機構式高承載能力重型裝載機由行走裝置、機架、雙大臂機構、大臂抬升支鏈、鏟斗翻轉支鏈、鏟斗組成。
所述雙大臂機構由第一大臂和第二大臂組成,所述第一大臂一端通過第七鉸孔與機架連接,另一端通過第十一鉸孔與鏟斗連接,所述第二大臂一端通過第八鉸孔與機架連接,另一端通過第十二鉸孔與鏟斗連接。
所述大臂抬升支鏈由第一主動桿、第二主動桿、第一連桿、第二連桿組成,所述第一主動桿一端通過第一鉸孔與機架連接,另一端通過第三鉸孔與第一連桿連接,第一連桿另一端通過第五鉸孔與第一大臂連接,所述第二主動桿一端通過第二鉸孔與機架連接,另一端通過第四鉸孔與第二連桿連接,第二連桿另一端通過第六鉸孔與第二大臂連接。所述大臂抬升支鏈在第一主動桿、第二主動桿帶動下實現舉降,從而帶動雙大臂機構完成舉降作業。
所述鏟斗翻轉支鏈由第三主動桿、第四主動桿、第三連桿、第四連桿組成,所述第三主動桿一端通過第九鉸孔連接到機架上,另一端通過第十四鉸孔與第三連桿連接,第三連桿另一端通過第十六鉸孔與鏟斗連接,所述第四主動桿一端通過第十鉸孔與機架連接, 另一端通過第十三鉸孔與第四連桿連接,第四連桿另一端通過第十五鉸孔與鏟斗連接。所 述鏟斗翻轉支鏈在第三主動桿、第四主動桿帶動下實現翻轉,從而帶動鏟斗完成翻轉作業。所述機架安裝在行走裝置上,所述第一主動桿、第二主動桿、第三主動桿、第四主 動桿均有安裝在機架上的伺服電機驅動,通過大臂抬升支鏈舉降、鏟斗翻轉支鏈翻轉,完成 雙大臂機構舉降及鏟斗翻轉作業,在行走裝置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裝載作業。本發明突出優點在干1,在滿足裝載作業的前提下,采用了全新的連桿機構設計,在保證高承載能力的 前提下,減少了連桿傳動部分的連桿數量,不僅減小了連桿部分的自重,提高了連桿部分的 可靠性,而且改善了裝載機連桿機構的動力學性能,此裝載機由四個主動桿驅動,可廣泛適 用于高承載能力大功率裝載機。2,該可控機構式高承載能力重型裝載機采用連桿傳動替代了傳統的液壓傳動,避 免了液壓裝載機液壓元件制造精度要求高、液壓油受溫度影響嚴重、液壓系統發生故障不 易檢查和排除等缺點,由于各主動桿由伺服電機驅動,不僅易于編程控制,實用性強,而且 作業速度可調范圍廣,作業效率高,同時具有較好的靈活性,反應速度快,具有廣闊應用前
旦 ^JS ο3、由于該可控機構式高承載能力重型裝載機采用伺服電機驅動系統作為液壓裝 載機的動カ裝置,運用計算機技術對裝載機的作業過程進行控制,從根本上提升了裝載機 的性能,使該裝載機具有廣闊的市場發展潛力。
圖1為本發明所述ー種可控機構式高承載能力重型裝載機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所述ー種可控機構式高承載能力重型裝載機雙大臂機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所述ー種可控機構式高承載能力重型裝載機大臂抬升支鏈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所述ー種可控機構式高承載能力重型裝載機鏟斗翻轉支鏈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所述ー種可控機構式高承載能力重型裝載機鏟斗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所述ー種可控機構式高承載能力重型裝載機主視圖。圖7為本發明所述ー種可控機構式高承載能力重型裝載機作業示意圖。圖8為本發明所述ー種可控機構式高承載能力重型裝載機作業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通過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ー步說明。對照圖1、圖6,一種可控機構式高承載能力重型裝載機由行走裝置2、機架1、雙大 臂機構、大臂抬升支鏈、鏟斗翻轉支鏈、鏟斗13組成。對照圖1、圖2、圖5,所述雙大臂機構由第一大臂11和第二大臂17組成,所述第一 大臂11 一端通過第七鉸孔5與機架1連接,另一端通過第十一鉸孔12與鏟斗13連接,所 述第二大臂17 —端通過第八鉸孔23與機架1連接,另一端通過第十二鉸孔16與鏟斗13 連接。對照圖1、圖3,所述大臂抬升支鏈由第一主動桿6、第二主動桿27、第一連桿8、第二連桿20組成,所述第一主動桿6 —端通過第一鉸孔4與機架I連接,另一端通過第三鉸孔7與第一連桿8連接,第一連桿8另一端通過第五鉸孔9與第一大臂11連接,所述第二主動桿27 —端通過第二鉸孔28與機架I連接,另一端通過第四鉸孔29與第二連桿20連接,第二連桿20另一端通過第六鉸孔19與第二大臂17連接。所述大臂抬升支鏈在第一主動桿6、第二主動桿27帶動下實現舉降,從而帶動雙大臂機構完成舉降作業。
對照圖I、圖4、圖5,所述鏟斗翻轉支鏈由第三主動桿26、第四主動桿22、第三連桿 10、第四連桿18組成,所述第三主動桿26 —端通過第九鉸孔3連接到機架I上,另一端通過第十四鉸孔25與第三連桿10連接,第三連桿10另一端通過第十六鉸孔14與鏟斗13連接,所述第四主動桿22 —端通過第十鉸孔24與機架I連接,另一端通過第十三鉸孔21與第四連桿18連接,第四連桿18另一端通過第十五鉸孔15與鏟斗13連接。所述鏟斗翻轉支鏈在第三主動桿26、第四主動桿22帶動下實現翻轉,從而帶動鏟斗13完成翻轉作業。
對照圖I、圖6、圖7、圖8,所述機架I安裝在行走裝置2上,所述第一主動桿6、第二主動桿27、第三主動桿26、第四主動桿22均有安裝在機架I上的伺服電機驅動,所述該可控機構式高承載能力重型裝載機通過大臂抬升支鏈的舉降運動和鏟斗翻轉支鏈的翻轉運動,完成雙大臂機構舉降及鏟斗13翻轉作業,在行走裝置2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裝載作業。
權利要求
1.一種可控機構式高承載能力重型裝載機由行走裝置、機架、雙大臂機構、大臂抬升支鏈、鏟斗翻轉支鏈、鏟斗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安裝在行走裝置上,所述雙大臂機構由第一大臂和第二大臂組成,所述第一大臂一端通過第七鉸孔與機架連接,另一端通過第十一鉸孔與鏟斗連接,所述第二大臂一端通過第八鉸孔與機架連接,另一端通過第十二鉸孔與鏟斗連接,所述大臂抬升支鏈由第一主動桿、第二主動桿、第一連桿、第二連桿組成,所述第一主動桿一端通過第一鉸孔與機架連接,另一端通過第三鉸孔與第一連桿連接,第一連桿另一端通過第五鉸孔與第一大臂連接,所述第二主動桿一端通過第二鉸孔與機架連接,另一端通過第四鉸孔與第二連桿連接,第二連桿另一端通過第六鉸孔與第二大臂連接,所述鏟斗翻轉支鏈由第三主動桿、第四主動桿、第三連桿、第四連桿組成,所述第三主動桿一端通過第九鉸孔連接到機架上,另一端通過第十四鉸孔與第三連桿連接,第三連桿另一端通過第十六鉸孔與鏟斗連接,所述第四主動桿一端通過第十鉸孔與機架連接,另一端通過第十三鉸孔與第四連桿連接,第四連桿另一端通過第十五鉸孔與鏟斗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可控機構式高承載能力重型裝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動桿、第二主動桿、第三主動桿、第四主動桿均有安裝在機架上的伺服電機驅動。
全文摘要
一種可控機構式高承載能力重型裝載機,包括雙大臂機構、大臂抬升支鏈、鏟斗翻轉支鏈、鏟斗、行走裝置、機架。機架安裝在行走裝置上,雙大臂機構鉸接在機架上,另一端鉸接鏟斗,大臂抬升支鏈控制大臂抬升和下降,鏟斗翻轉支鏈控制鏟斗翻轉,大臂抬升支鏈與鏟斗翻轉支鏈分別由安裝在機架上的伺服電機驅動,通過大臂抬升支鏈和鏟斗翻轉支鏈的相互配合完成裝載機裝載作業。該可控機構式高承載能力重型裝載機不僅避免了傳統液壓裝載機液壓元件制造成本高、維護保養復雜等缺點,而且與其它可控機構式裝載機相比,結構緊湊,所用桿件數目少,承載能力大,可靠度高,抗沖擊能力強,非常適合制造大型重型裝載機。
文檔編號E02F3/42GK102535545SQ201210008049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2日
發明者張 林, 張金玲, 李小清, 潘宇晨, 王建亮, 王紅州, 蔡敢為, 黃院星 申請人:廣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