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大型礦用液壓挖掘機上部平臺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大型礦用液壓挖掘機,尤其與大型礦用液壓挖掘機上部平臺的結構有關。
背景技術:
大型礦用液壓挖掘機的結構如圖I與圖2所示,主要由工作裝置1(包括動臂11)、駕駛室2、行走機構3及上部平臺4組成。如圖3所示,上部平臺4主要包括回轉支承46、回轉平臺41、駕駛室底座42、冷卻裝置43、動力裝置44與平衡重45。回轉平臺41通過回轉支承46轉動安裝在挖掘 機的底架粱上。駕駛室底座42、冷卻裝置43、動力裝置44與平衡重45均安裝在回轉平臺41上,可與回轉平臺41 一起轉動。其中,駕駛室底座42布置在回轉平臺41左側(以靠近動臂11的方向為前方),冷卻裝置43布置在回轉平臺41右側,動力裝置44布置在回轉平臺41后部,平衡重45布置在回轉平臺41尾部。現有技術中,駕駛室底座42通過側面和底面兩個法蘭固定安裝在回轉平臺41上,由于側面法蘭的螺栓數量多,定位、裝配和拆卸工作量非常大。冷卻裝置43則需要先將底座通過三個側面法蘭安裝在回轉平臺41上,再將冷卻裝置43及其外罩現場焊接在底座上,三個側法蘭的加工面大,螺栓數量多,定位、裝配和拆卸工作量大,而且增加了現場焊接工作量和定位尺寸誤差。動力裝置44為挖掘機的動力源,其電機通過減速機連接主泵,在現有技術中采用單電機驅動,電機的輸出軸軸線垂直于回轉平臺的中心線,使得主泵到閥塊的管路距離增長布局復雜,而且提高液壓系統故障率。另外,該布局方式,只能采取單電機單驅動,而無法采取雙電機驅動,但是由于大型礦用液壓挖掘機向大型化發展,鏟斗斗容量、電機功率、馬達排量等都將相應增大,司機室底座42、冷卻裝置43、動力裝置44等上部平臺組件的體積增大,重量增加,使得單電機驅動很難滿足動力需求,因此現有技術已經受到嚴重局限。最后,現有技術中回轉平臺4的立面結構(即支撐動臂11的架體)與底面結構分別設置,兩者之間再進行連接,容易因強度不足產生機械故障,影響挖掘機的整機安全性。而且,動臂11跟腳連接回轉平臺4的立面結構,動臂油缸12跟腳連接回轉平臺4的底面結構,動臂11跟腳和動臂油缸12跟腳分別位于不同的受力面上,受力不平衡,容易發生故障。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為提供一種裝配便捷可靠、雙電機驅動且回轉平臺強度高、受力平衡的大型礦用液壓挖掘機上部平臺。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大型礦用液壓挖掘機上部平臺,包括回轉平臺,所述回轉平臺包括一底板、兩箱梁及兩翼板,兩所述箱梁相對所述底板的縱向軸線橫向隔開一定距離焊接在所述底板上,兩所述翼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分別焊接在兩所述箱梁的外側,兩所述箱梁的上部與前部具有分別連接所述挖掘機的動臂與動臂油缸的兩銷孔;駕駛室底座,所述駕駛室底座通過連接塊對與緊固件安裝在所述回轉平臺前部左側的所述箱梁與翼板上;冷卻裝置,所述冷卻裝置通過連接塊對與緊固件安裝在所述回轉平臺前部右側的所述箱梁與翼板上;動力裝置,所述動力裝置為兩個,所述動力裝置的輸出軸位于前部,兩所述動力裝置通過設置在兩所述箱梁兩側的連接支座與緊固件對稱安裝在所述兩所述箱梁后部上;平衡重,所述平衡重通過連接塊對與緊固件安裝在兩所述所述箱梁的尾部上;回轉支承,所述回轉支承包括動圈與靜圈,所述動圈與所述靜圈相互轉動配合,所述動圈固定安裝在所述回轉平臺下部,所述靜圈固定安裝在所述挖掘機底架粱上,所述靜圈上設置有內齒圈,所述回轉馬達固定安裝在所述回轉平臺上,所述回轉馬達輸出軸上安 裝有與所述內齒圈相配的小齒輪。進一步,每一所述箱梁均包括相互連接成箱型的兩側板、一頂板與所述底板。進一步,兩所述翼板與所述底板之間焊接設置有多個筋板。進一步,兩所述箱梁尾部均焊接有尾板。進一步,所述連接塊對包括兩連接塊,所述兩連接塊平面配合,且對應位置上分別加工有相配的光孔與螺紋孔。進一步,所述駕駛室底座與所述冷卻裝置的側面均通過所述連接塊對及所述緊固件固定安裝在所述箱梁外側上,所述駕駛室底座與所述冷卻裝置的底部均通過所述連接塊對及所述緊固件固定安裝在所述翼板的上部。進一步,所述尾板后部設置有定位塊,所述平衡重的前側面頂靠所述定位塊。進一步,所述回轉平臺底部分別加工有方便所述動圈及所述回轉馬達定位安裝的定位槽與定位孔。進一步,所述回轉馬達共有三個,均位于兩所述箱梁之間,其中一個位于所述底板的縱向軸線上,另外兩個對稱地位于所述底板的縱向軸線的兩側。進一步,所述緊固件為螺栓。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中回轉平臺采用箱梁結構,強度高,且均通過箱梁上銷孔連接動臂與動臂油缸,受力平衡,采用連接塊對和緊固件在回轉平臺上安裝駕駛室底座和冷卻裝置,方便快捷,采用兩動力裝置,動力更足,本發明更加安全、可靠,且未提高制作成本,有很強的市場價值。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圖I為大型礦用液壓挖掘機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大型礦用液壓挖掘機左視結構(去除工作裝置)示意圖;圖3為現有技術的大型礦用液壓挖掘機上部平臺俯視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的大型礦用液壓挖掘機上部平臺俯視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的大型礦用液壓挖掘機上部平臺中回轉平臺主視結構示意圖6為本發明的大型礦用液壓挖掘機上部平臺中回轉平臺俯視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發明的大型礦用液壓挖掘機上部平臺中回轉平臺左視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發明的大型礦用液壓挖掘機上部平臺中回轉平臺與駕駛室底座連接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發明的大型礦用液壓挖掘機上部平臺中回轉平臺與冷卻裝置連接結構示意圖;圖10為本發明的大型礦用液壓挖掘機上部平臺中回轉平臺與動力裝置連接結構示意圖;圖11為本發明的大型礦用液壓挖掘機上部平臺中回轉平臺與平衡重連接結構示意圖。圖12為本發明的大型礦用液壓挖掘機上部平臺中回轉平臺與回轉支承連接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體現本發明特征與優點的典型實施例將在以下的說明中詳細敘述。應理解的是本發明能夠在不同的實施例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發明的范圍,且其中的說明及附圖在本質上是當作說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本發明中,大型礦用液壓挖掘機的結構也如圖I與圖2所示,主要由工作裝置1(包括動臂11)、駕駛室2、行走機構3及本發明的上部平臺5組成。如圖4所示,本發明的上部平臺5包括回轉平臺51、駕駛室底座52、冷卻裝置53、動力裝置54、平衡重55與回轉支承56。其中,駕駛室底座52、冷卻裝置53、動力裝置54及平衡重55均安裝在回轉平臺51上,回轉平臺51通過回轉支承56轉動安裝在挖掘機的底架粱上。如圖5-圖7所示,回轉平臺51包括一底板511、四側板512、兩頂板513、兩翼板514、兩尾板515、多個筋板517、多個連接塊510、八銷孔518及四連接支座516。底板511包括主底板5111與輔底板5112,主底板5111位于前部,輔底板5112位于后部,主底板5111與輔底板5112之間焊接連接。主底板5111為主要承重部件,厚度較大,輔底板5112厚度較小。主底板5111中部加工有三組(前部一組、后部兩組)安裝回轉馬達的安裝孔5115,每組安裝孔5115均呈圓周分布。輔底板5112的設置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底板511的總重,以降低上部平臺5的總的轉動慣量。主底板5111中部加工有方孔5113,以方便液壓管路及液壓泵的安裝;輔底板5112中部加工有矩形孔5114,以方便液壓管路與油箱等部件的設置。側板512共有四個,每個側板512的下部平直,上部前端為山峰形狀,后端低于前端峰值并與下部平行,兩端之間平滑過渡。每個側板512的下部均焊接在底板511上,且均相互平行。每兩個側板512為一組,每一頂板513焊接連接一組側板512之間,頂板513的延伸形狀與側板512上部形狀相配,每兩側板512與對應頂板513及底板511形成一箱梁,共有兩個箱梁,兩箱梁之間相互平行,前后方向延伸,與回轉平臺51等長。兩箱梁外側面上對應安裝駕駛室底座52與冷卻裝置53的位置上焊接有多個連接塊510,連接塊510安裝面為一平面,內部加工有螺紋孔。箱梁尾部的上部也焊接有與上述連接塊510結構相同的連接塊510,每個箱梁上一個,共兩個。
兩翼板514位于主底板5111的上方,且焊接在箱梁的外側,在兩翼板514與主底板5111之間焊接有多條筋板517,以加強兩翼板514的強度。兩翼板514的上部平面上對應安裝駕駛室底座52與冷卻裝置53的位置上焊接有多個連接塊510,連接塊510安裝面為一平面,內部加工有螺紋孔。兩翼板514在連接塊510相鄰位置上加工有凹槽5140,以便于通過連接塊進行裝配時手工操作。四側板512上對應加工有八個銷孔518,以配合分別穿過兩組側板512的四銷軸,四銷軸分別用于連接挖掘機的動臂11與動臂油缸12。八銷孔518中四個銷孔518 (對應兩銷軸)位置對應,分別位于兩箱梁的上方,八銷孔518中另四個銷孔518 (對應另兩銷軸)位置對應,分別位于兩箱梁的前方。在兩箱梁后部,對應輔底板5112位置上,兩箱梁兩側均分別焊接連接支座516,連接支座516上平面與兩箱梁上平面等高,且連接支座516上加工有多個通孔。每個箱梁每 一側焊接兩個連接支座516,共有八個連接支座516,兩個箱梁上的連接支座516位置對應。在兩箱梁尾部還分別焊接有兩尾板515,以封閉該箱梁,兩尾板515的后部平面上焊接有定位塊5151 (如圖11所示)。如圖8所示,駕駛室底座52對應箱梁外側連接塊510的位置上也焊接有連接塊521,與箱梁外側上的連接塊510形成連接塊對。駕駛室底座52上的連接塊521安裝面也為一平面,以與箱梁外側上的連接塊相互平面定位,駕駛室底座52上的連接塊521上加工有光孔。駕駛室底座52對應翼板514上部連接塊510的位置上也焊接有連接塊522,與翼板514上部上的連接塊510形成連接塊對。駕駛室底座52上的連接塊522安裝面也為一平面,以與翼板514上部上的連接塊510相互平面定位,駕駛室底座52上的連接塊522上加工有光孔。駕駛室底座52通過連接塊對與螺栓6 (該螺栓6穿過駕駛室底座52上的連接塊521、522上的光孔,與箱梁外側或翼板514上部的連接塊510上的螺紋孔配合連接)安裝在回轉平臺51前部左側的箱梁與翼板514上。駕駛室底座52在回轉平臺51上的安裝包括水平方向與豎直方向兩個方向的定位,定位準確,裝配方便快捷。如圖9所示,冷卻裝置53的架體對應箱梁外側連接塊510的位置上也焊接有連接塊531,與箱梁外側上的連接塊510形成連接塊對。冷卻裝置53上的連接塊531安裝面也為一平面,以與箱梁外側上的連接塊510相互平面定位,冷卻裝置53上的連接塊531上加工有光孔,通過螺栓6與側板512連接在一起。冷卻裝置53對應翼板514上部連接塊510的位置上加工有安裝孔,可通過螺栓與翼板514連接在一起。冷卻裝置53在回轉平臺51上的安裝包括水平方向與豎直方向兩個方向的定位,定位準確,裝配方便快捷。如圖10所示,動力裝置54的主體為電機541,共兩個,電機541位于座體542上,兩座體542分別安裝在回轉平臺51后部(對應輔底板5112的位置)兩側,且兩電機541的輸出軸朝向前方。兩座體542底部加工有光孔,光孔位置與連接支座516上的通孔位置對應,通過螺栓螺母將兩座體542固定安裝在連接支座516上,從而使得兩動力裝置54對稱安裝在回轉平臺51后部兩側的箱梁上。如圖11所示,平衡重55對應箱梁尾部連接塊510的位置上也焊接有連接塊551,與箱梁尾部上的連接塊510形成連接塊對。平衡重55上的連接塊551安裝面也為一平面,以與箱梁尾部上的連接塊510相互平面定位,平衡重55上的連接塊上加工有光孔。平衡重55的前側面頂靠尾板515上的定位塊5151,與尾板515上的定位塊5151在豎直面內實現定位,從而實現平衡重55在回轉平臺51上水平與豎直兩個方向的定位,定位準確,裝配方便快捷。如圖12所示,回轉支承56包括動圈562與靜圈561。動圈562與靜圈561之間通過軸承565相互轉動配合,動圈562固定安裝在回轉平臺51底部,靜圈561固定安裝在挖掘機底架粱上,靜圈561內環面上設置有內齒圈。一回轉馬達563固定安裝在回轉平臺51上,回轉馬達563連接的減速機輸出軸上連接設置有小齒輪564,小齒輪564與靜圈561的內齒圈相嚙合。回轉平臺51底部分別加工有定位槽5117與定位孔5116,以方便動圈562及回轉馬達563的定位安裝。回轉馬達563共有三個,均位于兩箱梁之間,其中一個安裝在回轉平臺51前部的中心線上,另外兩個對稱安裝在回轉平臺51后部的中心線兩側。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中回轉平臺51采用箱梁結構,強度高,且均通過箱梁上銷孔連接動臂11與動臂油缸12,受力平衡,采用連接塊對和緊固件在回轉平臺51上安裝駕駛室底座52和冷卻裝置53,方便快捷,采用兩動力裝置54,動力更足,本發明更加安全、可靠,且未提高制作成本,有很強的市場價值。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已由優選實施例揭示如上。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意識到在不脫離本發明所附的權利要求所揭示的本發明的范圍和精神的情況下所作的更動與潤飾,均屬本發明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大型礦用液壓挖掘機上部平臺,其特征在于,包括 回轉平臺,所述回轉平臺包括一底板、兩箱梁及兩翼板,兩所述箱梁相對所述底板的縱向軸線橫向隔開一定距離焊接在所述底板上,兩所述翼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分別焊接在兩所述箱梁的外側,兩所述箱梁的上部與前部具有分別連接所述挖掘機的動臂與動臂油缸的兩銷孔; 駕駛室底座,所述駕駛室底座通過連接塊對與緊固件安裝在所述回轉平臺前部左側的所述箱梁與翼板上; 冷卻裝置,所述冷卻裝置通過連接塊對與緊固件安裝在所述回轉平臺前部右側的所述箱梁與翼板上; 動力裝置,所述動力裝置為兩個,所述動力裝置的輸出軸位于前部,兩所述動力裝置通過設置在兩所述箱梁兩側的連接支座與緊固件對稱安裝在所述兩所述箱梁后部上; 平衡重,所述平衡重通過連接塊對與緊固件安裝在兩所述所述箱梁的尾部上; 回轉支承,所述回轉支承包括動圈與靜圈,所述動圈與所述靜圈相互轉動配合,所述動圈固定安裝在所述回轉平臺下部,所述靜圈固定安裝在所述挖掘機底架粱上,所述靜圈上設置有內齒圈,所述回轉馬達固定安裝在所述回轉平臺上,所述回轉馬達輸出軸上安裝有與所述內齒圈相配的小齒輪。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大型礦用液壓挖掘機上部平臺,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箱梁均包括相互連接成箱型的兩側板、一頂板與所述底板。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大型礦用液壓挖掘機上部平臺,其特征在于,兩所述翼板與所述底板之間焊接設置有多個筋板。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大型礦用液壓挖掘機上部平臺,其特征在于,兩所述箱梁尾部均焊接有尾板。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礦用液壓挖掘機上部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塊對包括兩連接塊,所述兩連接塊平面配合,且對應位置上分別加工有相配的光孔與螺紋孔。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大型礦用液壓挖掘機上部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駕駛室底座與所述冷卻裝置的側面均通過所述連接塊對及所述緊固件固定安裝在所述箱梁外側上,所述駕駛室底座與所述冷卻裝置的底部均通過所述連接塊對及所述緊固件固定安裝在所述翼板的上部。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大型礦用液壓挖掘機上部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板后部設置有定位塊,所述平衡重的前側面頂靠所述定位塊。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大型礦用液壓挖掘機上部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轉平臺底部分別加工有方便所述動圈及所述回轉馬達定位安裝的定位槽與定位孔。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大型礦用液壓挖掘機上部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轉馬達共有三個,均位于兩所述箱梁之間,其中一個位于所述底板的縱向軸線上,另外兩個對稱地位于所述底板的縱向軸線的兩側。
10.如權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大型礦用液壓挖掘機上部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緊固件為螺栓。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大型礦用液壓挖掘機上部平臺,包括回轉平臺、駕駛室底座、冷卻裝置、動力裝置、平衡重與回轉支承,駕駛室底座、冷卻裝置、動力裝置與平衡重均安裝在回轉平臺上,回轉平臺通過回轉支承轉動安裝在挖掘機的底架粱上,回轉平臺包括一底板、兩箱梁及兩翼板,兩所述箱梁相對所述底板的縱向軸線橫向隔開一定距離焊接在所述底板上,兩所述翼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分別焊接在兩所述箱梁的外側。本發明中回轉平臺采用箱梁結構,強度高,且均通過箱梁上銷軸連接動臂與動臂油缸,受力平衡,采用連接塊對和緊固件在回轉平臺上安裝駕駛室底座和冷卻裝置,方便快捷,采用雙動力裝置,動力更足。
文檔編號E02F9/08GK102839706SQ20121036603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7日
發明者譚磊, 李光 申請人: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