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防災監控系統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地鐵隧道通風煙氣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列車著火在隧道內行駛或迫停過程中,盡可能為車載乘客提供暫時安全庇護場所,使其安全撤離車廂、疏散至安全區,這對減少隧道火迫傷亡非常重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據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地鐵隧道通風煙氣控制系統,根據列車車廂所發生火災的不同位置,控制各通風、排煙部件的啟閉狀態,實現正向通風排煙。
本實用新型目的實現由以下技術方案完成:
一種地鐵隧道通風煙氣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統至少包括車載火災探測裝置、車廂內視頻設備、區間控煙系統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連接所述車載火災探測裝置和所述車廂內視頻設備并根據所述車載火災探測裝置和所述車廂內視頻設備的信息連接控制所述區間控煙系統的啟閉狀態以及車廂空調通風系統的啟閉狀態。
所述控制器連接控制車站或救援站的排煙系統的啟閉狀態。
所述控制器連接控制車廂門的啟閉狀態。
所述車載火災探測裝置和所述車廂內視頻設備與所述區間控煙系統構成聯動。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在乘客撤離車廂之前保護車廂內少受煙氣侵蝕;使列車停車時煙氣受控、保持區間疏散路徑耐受環境達標;架構簡單合理、使用方便、安全性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系統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關特征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以便于同行業技術人員的理解:
實施例: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地鐵隧道通風煙氣控制系統包括一控制器,該控制器設置在列車控制中心內,用于根據車載火災探測裝置和車廂內視頻設備來控制車廂空調通風系統、區間控煙系統、車站或救援站排風系統和車廂門的啟閉。車載火災探測裝置和車廂內視頻設備均設置在車廂內,用于判斷車廂內是否發生火災以及火災發生的位置是位于車廂外還是車廂內。車廂空調通風系統用于車廂內的通風。區間控煙系統設置在列車所行駛的區間之中、結合車站設置可對區間內進行排風。車站或救援站排風系統設置在車站或救援站內,用于對車站或救援站內進行排風。車廂門設置在車廂上,該車廂門可以是平常的車門。
在本實施例具體使用時,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1)當列車行駛時,根據車載火災探測裝置和車廂內視頻設備,判定火災發生在車廂外部時,不論列車時否迫停,此時通過設置在列車控制中心內的控制器或人工立即關閉車廂空調通風系統、并開啟本區間內的控煙系統,以保證乘客在撤離車廂之前少受煙氣侵蝕,同時使區間內的煙氣受控,保持區間疏散路徑耐受環境達標。
若列車繼續成功行至前方車站或救援站停車,則通過控制器控制該車站或救援站相應的排風系統增啟,同時乘客進行疏散;若列車不能前行迫停在區間,停車后通過控制器開啟疏散方向側末端一節車廂的側門(具備側門疏散條件時)和端門供乘客撤離列車車廂。
2)當列車行駛時,根據車載火災探測裝置和車廂內視頻設備,判定火災發生在車廂內部時,不論列車是否迫停,此時保持車廂空調通風系統開啟、并通過控制器使車廂空調通風系統調整至換氣量最高模式,并聯動開啟本區間控煙系統,以保證乘客在撤離車廂之前少受煙氣侵蝕,同時使區間內的煙氣受控,保持區間疏散路徑耐受環境達標。
若列車繼續成功行至前方車站或救援站停車,則通過控制器控制該車站或救援車站煙控系統增啟,同時乘客進行疏散;若列車不能前行迫停在區間,開啟列車所有可疏散門,以便乘客盡快撤離車廂。
本實施例在具體實施時:控制器可以通過電路控制、無線信號控制等多種可實現的控制手段來連接控制各個控煙排風部件、系統的啟閉裝置。
控制器可以設置在OCC內,以便于OCC內的技術人員根據火災情況通過控制器對各排風控煙部件、系統進行有目的性的使用和調整。
為了便于即刻對火災進行處理,避免火災進一步的擴大,車載火災探測裝置和車廂內視頻設備可設置為與區間控煙系統聯動,即當車載火災探測裝置和車廂內視頻設備判斷火災發生時,區間控煙系統通過兩者之間的聯動關系自動啟動,開始對區間進行控煙,保證控煙效果。
雖然以上實施例已經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構思和實施例做了詳細說明,但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認識到,在沒有脫離權利要求限定范圍的前提條件下,仍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作出各種改進和變換,如:車載火災探測裝置、車廂內視頻設備的種類、型號;各控煙排風部件、系統的具體組成等,故在此不一一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