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4寸緩沖器。
背景技術:
現有的緩沖器結構的上下蓋板采用內六角螺栓相互連接,一方面,由于鉆機的使用工況多為垂直地面向下鉆進,在鉆進過程中,出現震動容易導致內六角螺栓發生松動現象,另一方面,這樣的連接方式無形中使得整個產品的直徑尺寸加大了,而緩沖器的整體結構加大后,重量也隨之增加,重要的是由于各廠家設計的鉆機滑軌部位空間存在大小不一致的情況,由于尺寸的問題,傳統結構的4寸緩沖器只能夠裝在滑軌部位空間大的鉆機上,造成市場適應能力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減少因堆積的粉塵對緩沖器造成的磨損、節省了制造成本、通用性強的4寸緩沖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4寸緩沖器,包括上接頭、下接頭和連接接頭,所述上接頭通過連接接頭與下接頭連接,所述上接頭與連接接頭和連接接頭與下接頭之間采用螺紋連接,所述上接頭與動力頭連接端的設有一保護凸圈,所述保護凸圈為上接頭最大直徑處,在所述保護凸圈頂部在正反兩側均加工有倒角,所述連接接頭與上接頭連接端的外圈也加工有倒角,所述上接頭的保護凸圈直徑A大于或等于連接接頭最大外圓直徑B。
所述倒角為45度。
所述連接接頭與上接頭通過第一O型圈密封連接。
所述下接頭與連接接頭通過第二O型圈密封連接。
所述上接頭的尾端通過卡環與下接頭連接,所述卡環上安裝有卡環O型圈與下接頭密封連接,所述上接頭的尾端還設有內管與下接頭連接,所述內管與下接頭之間設有緩沖墊,所述內管通過內管O型圈與下接頭密封連接。
所述上接頭與下接頭采用標準石油聯接螺紋API 23/8”REG的形式。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裝置在連接接頭和上接頭采用倒角設計,且所述上接頭的保護凸圈直徑A大于或等于連接接頭最大外圓直徑B,從而在鉆進過程中,由于倒角的作用,能有效防止粉塵依附在緩沖器上,及時讓粉塵從緩沖器的斜面處落下,減少因堆積的粉塵對緩沖器造成的磨損。另外,由于所述上接頭與連接接頭、連接接頭與下接頭是采用與鉆機旋轉相同方向的螺紋旋合連接,避免了原有的內六角螺栓連接出現松動的現象,同時減小了緩沖器的大小;在不減少緩沖器強度的條件下,節省了制造成本,也便于現場的安裝使用;采用多部位的密封設計,能保證氣體在經過緩沖器時,氣體損耗最少。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上接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連接接頭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專利的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一種4寸緩沖器,包括上接頭1、下接頭5和連接接頭3,所述上接頭1通過連接接頭3與下接頭5連接,所述上接頭1與連接接頭3和連接接頭3與下接頭5之間采用螺紋11連接,所述上接頭1的尾端通過卡環6與下接頭5連接,所述連接接頭與上接頭通過第一O型圈2密封連接,所述下接頭與連接接頭通過第二O型圈4密封連接,所述卡環6上安裝有卡環O型圈7與下接頭密封連接,所述上接頭的尾端還設有內管8與下接頭連接,所述內管8與下接頭之間設有緩沖墊9,所述內管通過內管O型圈10與下接頭密封連接,所述上接頭1與動力頭連接端設有一保護凸圈13,所述保護凸圈為上接頭最大直徑處,在所述保護凸圈頂部在正反兩側均加工有倒角12,所述連接接頭有倒角14與上接頭連接端的外圈也加工有倒角12,所述上接頭的保護凸圈直徑A大于或等于連接接頭最外圓直徑B。本例中,所述倒角為45度,所述上接頭與下接頭采用標準石油聯接螺紋API2 3/8”REG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