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壓縮機的儲液罐的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壓縮機的儲液罐的連接結構,特別是涉及一種入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和出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的內側用鋼管,外側用銅管制作,因而提高制冷劑循環管及制冷劑吸入管的結合性的同時,避免由震動引起破損的壓縮機的儲液罐的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一般儲液罐設置于壓縮機的吸入方向,將制冷劑分離成氣體制冷劑和液體制冷劑,并阻止液體制冷劑引入壓縮室,適用于通常將制冷劑直接吸入的旋轉壓縮機等直接吸入方式的壓縮機。
圖1是現有旋轉壓縮機的剖面圖;圖2是現有儲液罐的放大剖面圖。
請參閱圖1,圖2所示,根據現有技術的旋轉壓縮機,由箱子1、定子2及轉子3、旋轉軸4、壓縮機部等構成,其中箱子1的內部設置電機部的定子2及轉子3;在轉子3的中心壓入有旋轉軸4;在旋轉軸4的下方設置吸入制冷劑并進行壓縮的壓縮機部。
壓縮機部,包括氣缸5,其固定在箱子1的內表面,形成圓形;上部軸承6A及下部軸承6B,它緊貼氣缸5兩側的同時支撐貫穿旋轉軸4;旋轉活塞7,同旋轉軸4連接進行自傳并在汽缸內偏心旋轉;葉片[未圖示],其鄰接旋轉活塞7的外邊緣,在旋轉活塞7進行旋轉運動時進行直線運動并將氣缸5劃分成吸入空間和壓縮空間;儲液罐10,它位于箱子1的一側連接到氣缸5的吸入口5a中間。
再請參閱圖1,圖2所示,儲液罐10還包括機架11,它的內部具有一定的空間;吸入方向制冷劑引入管12,它連接在機架11的上端,并同制冷劑循環管的制冷管相連將途經制冷循環裝置的蒸發器的制冷劑引入上述機架11的內部空間;液體分離過濾器13,它設置在上述機架的上半部,從通過入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12引入機架內部的制冷劑中分離出氣體制冷劑和液體制冷劑;出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14,它的一端在機架11的內部空間一定高度插入結合,一端以L形彎曲同氣缸5的制冷劑吸入管SP相連,能夠把機架11的內部過濾出的氣體制冷劑引入壓縮機的氣缸5。
入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12和出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14,與其進行連接的制冷劑循環管[未圖示]和制冷劑吸入管SP用銅管制作,因此為了其焊接牢固上述入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12和出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14使用銅管制作。
圖紙中未說明符號6a是吐出端口,8是吐出閥門,9是消音器,13a是過濾器孔,15引入管固定器。
具有如上所述結構的現有旋轉壓縮機的運行過程如下。
即,在電機部的定子2接入電源時,轉子3進行旋轉,旋轉軸4同轉子3一同進行旋轉并帶動旋轉活塞7在氣缸5內進行偏心旋轉,而且氣體制冷劑通過同氣缸5相連的制冷劑吸入管SP進入吸入空間,進行壓縮達到一定程度壓力之后通過吐出端口6a進入箱子1的內部。這一系列過程重復進行。
這時,通過儲液罐10的入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12引入機架11內部空間的制冷劑中氣體制冷劑途經液體分離過濾器13經出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引入氣缸5的吸入空間,反過來液體制冷劑經過液體分離過濾器13時,從過濾器孔13a沉積到機架11底部之后受到周圍的熱量影響進行氣化并上升通過出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14進入氣缸5的吸入空間重復這一過程。
但是,具有如上所述結構的現有旋轉壓縮機的儲液罐,如上所述制冷劑循環管和制冷劑吸入管SP都是由銅管制作,為了提高結合度如上所述入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12和出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14用銅管制作,銅管的強度低,因此壓縮機產生的震動造成其上述各制冷劑引入管12,14,尤其是出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14的彎曲部分發生破損的問題。
由此可見,上述現有的壓縮機的儲液罐在結構與使用上,顯然仍存在有不便與缺陷,而亟待加以進一步改進。為了解決壓縮機的儲液罐存在的問題,相關廠商莫不費盡心思來謀求解決之道,但長久以來一直未見適用的設計被發展完成,而一般產品又沒有適切的結構能夠解決上述問題,此顯然是相關業者急欲解決的問題。
有鑒于上述現有的壓縮機的儲液罐存在的缺陷,本設計人基于從事此類產品設計制造多年豐富的實務經驗及專業知識,配合學理的運用,極加以研究創新,期創設一種新型結構的壓縮機的儲液罐的連接結構,能夠改進一般現有的壓縮機的儲液罐,其更具有實用性。經過不斷的研究、設計,經反復試作樣品及改進后,終于創設出確具實用價值的本實用新型。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的壓縮機的儲液罐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新的壓縮機的儲液罐的連接結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其提供一種能夠提高入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和出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的焊接牢固程度及強度,能夠預先防止因壓縮機震動造成的損壞的壓縮機儲液罐的連接結構。,從而更加適于實用,且具有產業上的利用價值。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壓縮機的儲液罐的連接結構,其包括機架,其內部具有一定空間,而且通過上端連接的入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連接制冷循環裝置的制冷管;液體分離構件,其位于機架的內側上半部,從通過入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引入的制冷劑中分離出氣體制冷劑和液體制冷劑;出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它貫穿上述機架的下半部并接近液體分離構件的下方插入結合,將機架中分離出的氣體制冷劑引入壓縮部的氣缸;其中,入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和出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至少一方的內側和外側使用相互不同的兩種材料制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以采用以下的技術措施來進一步實現。
前述的壓縮機的儲液罐的連接結構,其中所述的入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和出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的內側使用鋼管制作,而與此相反,外側使用同制冷循環裝置的制冷劑循環管和壓縮機制冷劑吸入管相同的材質制作。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為了達到前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主要技術內容如下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壓縮機的儲液罐的連接結構,主要包括機架,其內部具有一定空間,而且在上端設置并連接能夠同制冷循環裝置的制冷劑循環管連接的入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液體分離構件位于機架的內側上半部,從通過引入的制冷劑中分離出氣體制冷劑和液體制冷劑;出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它貫穿上述機架的下半部插入而成,并在鄰近液體分離構件的下側插入結合,把經機架分離出的氣體制冷劑引入壓縮部氣缸;入口處制冷劑引入管和出口處制冷劑引入管中至少一方的內側和外側使用相互不同的雙重材料構成,因而抑制機架中沉積的制冷劑開鍋時產生泡沫,同時把已經產生的氣泡在進入制冷劑管之前進行消除,阻止液體制冷劑的液面突然上升,事先預防液體制冷劑流入氣缸。
借由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壓縮機的儲液罐的連接結構至少具有下列優點本實用新型的壓縮機儲液罐的連接結構中同制冷劑循環管相連的入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和同制冷劑吸入管相連的出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其外側使用銅管制作,內側使用鋼管制作,因此各制冷劑引入管牢固焊接而且能夠避免壓縮機震動引起的各制冷劑引入管破損的現象,所以能夠提高壓縮機的信賴性。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特殊結構的壓縮機的儲液罐的連接結構,其具有上述諸多的優點及實用價值,并在同類產品中未見有類似的結構設計公開發表或使用而確屬創新,其不論在結構上或功能上皆有較大的改進,在技術上有較大的進步,并產生了好用及實用的效果,且較現有的壓縮機的儲液罐具有增進的多項功效,從而更加適于實用,而具有產業的廣泛利用價值,誠為一新穎、進步、實用的新設計。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詳細給出。
圖1是現有旋轉壓縮機的剖面圖;圖2是現有儲液罐的放大剖面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儲液罐的實施例剖面圖;圖4a及圖4b是本實用新型的儲液罐的入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和出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的各剖面圖。
1箱子2定子3轉子4旋轉軸5氣缸5a吸入口6A上部軸承 6B下部軸承6a吐出端口7旋轉活塞8吐出閥門9消音器 10儲液罐11機架 12入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13液體分離過濾器 13a過濾器孔14出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 15引入管固定器100儲液罐110機架120入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 121內側管[鋼管]122外側管[銅管]130液體分離過濾器140出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141內側管[鋼管] 142外側管[銅管]131過濾器孔 150引入管固定器151固定器孔 SP制冷劑吸入管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為達成預定實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
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壓縮機的儲液罐的連接結構其具體實施方式
、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由機架,它的內部具有一定空間,而且通過上端連接的入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連接制冷循環裝置的制冷管;液體分離構件,它位于機架的內側上半部,通過入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引入的制冷劑中分離出氣體制冷劑和液體制冷劑;出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貫穿上述機架的下半部并接近液體分離構件的下方通過插入結合,將機架中分離出的氣體制冷劑引入壓縮部的氣缸;等構成的壓縮機儲液罐的連接部,其特征在于入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和出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中至少一方的內側和外側使用不同的雙重材料形成。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壓縮機的儲液罐的連接結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儲液罐的實施例剖面圖;圖4a及圖4b是本實用新型的儲液罐的入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和出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的各剖面圖。
請參閱圖3、圖4a及圖4b并請配合參閱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壓縮機的儲液罐的連接結構,其主要包括箱子1;位于箱子的內部電機部的定子2及轉子3;其中轉子3的中心壓入旋轉軸4;旋轉軸4的下方設置吸入氣體制冷劑進行壓縮的壓縮部。
壓縮部,包括氣缸5,它形成圓筒形,并固定在箱子1的內表面;上部軸承6A及下部軸承6B,它緊貼氣缸5的兩側的同時對貫穿的旋轉州4進行支撐;旋轉活塞7,它同旋轉軸4連接進行自轉并在氣缸內偏心旋轉;葉片[未圖示],它鄰接旋轉活塞7的外表面,旋轉活塞7進行旋轉運動時進行直線運動,并將氣缸5劃分成吸入空間和壓縮空間;儲液罐100,它位于箱子1的一側同上述氣缸5的吸入口5a中間相連。
再請參閱圖3所示,液罐100包括機架110,的內部形成一定空間;制冷劑引入管120,它同機架110的上端結合,制冷循環的制冷管相連,將途經制冷循環的蒸發器的制冷劑引入上述機架110的內部空間;液體分離過濾器130,它把通過入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120引入機架內部的制冷劑分離成氣體制冷劑和液體制冷劑;出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140,它的一端同機架110的內部空間一定高度插入結合而成,另一端同氣缸5的制冷劑吸入管SP相連,并將機架110的內部空間內過濾的氣體制冷劑引入壓縮機的氣缸5。
請參閱圖4a所示,入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120,內側和外側使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其內側管121用鋼管制作,從而防止因壓縮機震動引起的破損,而且,為了能夠焊接于制冷劑循環管,外側管122使用同制冷劑循環管相同的材料制作。比如,考慮大部分制冷劑循環管因其熱交換性能而使用銅管制作,因此,入口方向的制冷劑引入管也是用銅管制作為宜。
請參閱圖4b所示,出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140和入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120使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其內側管141為了防止因壓縮機震動而引起的破損而使用鋼管制作,而外側管142為了便于焊接于制冷劑引入管SP而使用與制冷劑引入管相同的銅管制作為宜。
圖紙中同現有部分相同的賦予相同符號。
圖紙中未說明的符號131是過濾器孔,150是引入管固定器,51是固定器孔。
具有如上所述結構的本實用新型的旋轉壓縮機的儲液罐的運行過程如下。
在電機部的定子2接入電源,使轉子3旋轉,壓縮機部的旋轉軸4同轉子3一同進行旋轉,旋轉活塞7在氣缸5的內部進行偏心旋轉,隨著旋轉活塞7的偏心旋轉氣體制冷劑進入氣缸5的吸入室,進行壓縮達到一定壓力之后,當壓縮室內的壓力比箱子1內的壓力變強的瞬間吐到箱子1的內部經制冷劑吐出管DP進入制冷循環系統。這里,制冷劑被吸入的過程進行詳細說明,通過儲液罐的入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120引入機架110內部的制冷劑中氣體制冷劑經過液體分離過濾器130由出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140直接引入氣缸5的吸入空間的同時液體制冷劑經過液體分離過濾器130時,通過過濾器孔131沉積到機架110的底部,受到機架110周圍熱量影響其液體制冷劑進行氣化并上升由出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140引入氣缸5的吸入空間。在這過程中壓縮室發生震動,其震動通過制冷劑吸入管SP傳遞到出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140和機架110還有入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SP,尤其是連接部分或彎曲部分易造成損害,但根據本實用新型出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140和入口方向引入管120其內側管141,121和外例管142,122用雙重材料,即外側管142,122使用同制冷劑管和制冷劑吸入管SP的材質相同的銅管制作提高其焊接的牢固性,考慮其內側管141,121的強度使用鋼管制作,因而能夠事先預防因壓縮室震動引起的制冷劑引入管141,121的破損。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的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壓縮機的儲液罐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機架,其內部具有一定空間,而且通過上端連接的入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連接制冷循環裝置的制冷管;液體分離構件,其位于機架的內側上半部,從通過入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引入的制冷劑中分離出氣體制冷劑和液體制冷劑;出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它貫穿上述機架的下半部并接近液體分離構件的下方插入結合,將機架中分離出的氣體制冷劑引入壓縮部的氣缸;其中,入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和出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至少一方的內側和外側使用相互不同的兩種材料制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縮機的儲液罐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入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和出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的內側使用鋼管制作,而與此相反,外側使用同制冷循環裝置的制冷劑循環管和壓縮機制冷劑吸入管相同的材質制作。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壓縮機的儲液罐的連接結構,其主要包括機架,其內部具有一定空間,而且在上端設置并連接能夠同制冷循環裝置的制冷劑循環管連接的入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液體分離構件位于機架的內側上半部,從通過引入的制冷劑中分離出氣體制冷劑和液體制冷劑;出口方向制冷劑引入管,它貫穿上述機架的下半部插入而成,并在鄰近液體分離構件的下側插入結合,把經機架分離出的氣體制冷劑引入壓縮部氣缸;入口處制冷劑引入管和出口處制冷劑引入管中至少一方的內側和外側使用相互不同的雙重材料構成,因而抑制機架中沉積的制冷劑開鍋時產生泡沫,同時把已經產生的氣泡在進入制冷劑管之前進行消除,阻止液體制冷劑的液面突然上升,事先預防液體制冷劑流入氣缸。
文檔編號F04C29/00GK2856497SQ200520113768
公開日2007年1月10日 申請日期2005年7月12日 優先權日2005年7月12日
發明者姜完奉 申請人:樂金電子(天津)電器有限公司